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基因社会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基因社会的读后感10篇

2018-03-31 20:5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基因社会的读后感10篇

  《基因社会》是一本由以太·亚奈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页数:27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基因社会》读后感(一):从基因看人性

  从基因看人性

  编者按:人类语言从何而来?人为什么会得癌症?我们的细胞是如何和“与对手合作”的?基因社会的规则就是人的行为本能天才疯子自卑超越,重口味与怪性格,那些都是刻印在基因里的行动本能,翻开《基因社会》,看基因如何影响我们的健康、性格和行为。

  以太•亚奈,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高级研究学者,纽约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分子药理学教授,纽约大学医学计算医药研究所(Institue for Compputational Medicine)所长。马丁•莱凯尔,杜塞尔多夫海因里希•海涅大学生信息学教授。你的基因如何控制你的身体生活

  大约40年前,理查德•道金斯出版了《自私的基因》,提出:人生来自私,跟其他生物一样,不过是基因的生存工具。然而,人类仍不清楚这些自私的基因是如何协作以构建生物体的。《基因社会》以丰富的新的研究为基础,为理解基因如何为了生存而合作及竞争提供了一种解释

  人为什么会得癌症?假如不同人种的基因差别很小,为什么还会有战争?人类的语言从何而来?以太•亚奈(Itai Yanai)和马丁•莱凯尔(Martin Lercher)属于系统生物学这一新领域内的领军人物,两人提出了一个具有说服力的新理论框架,帮助人们理解人类基因组的进化过程。与道金斯的经典隐喻所暗含的意思所不同的是,构建基因组的并非是只关心自身生死存亡个体基因。我们的基因组是由类似人类社会的基因社会所构成的,和人类社会一样,基因社会的成员们也会彼此联合或敌对。

  《基因社会》揭示了基因在各个生物学尺度上——从个体细胞到整个物种——的合作和竞争中所使用的遗传策略。本书描述了基因组在癌细胞、尼安德特人、有性生殖、生命起源中的运作方式,并一直强调着一点:给予基因间相互作用足够的重视,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生命的规律

  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在1976年出版了《自私的基因》这一经典著作。这本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那时,我们一个在研究计算机,另一个在研究物理,但我们都离开自己的领域,开始研究演化生物学。道金斯的这本书用宏大视角描述了生物的本质——生存机器,“一种作为载体机器人,其程序盲目编制的,为的是保存所谓基因这种秉性自私的分子”。这令人瞠目结舌真相由于演化的时间尺度之大而不为人们所觉,直到今天仍让人感到吃惊。正如量子力学现象表现出的长度尺度十分微小,因此其怪异统计方式让人无所适从,生物的本质也可能同样令人难以接受

  《基因社会》读后感(二):通往癌症的倒数计时

  我有一个豆列,里面放满了我看过的、和死亡有关的书,其中的一些有关医疗和生物学上的死亡,另一些有关文化意义上的死亡。

  有《死亡如此多情》,一本一线医护人员的访谈录,这里有病床上的死亡,抉择的艰难和家属挣扎

  有《众病之王——癌症传》。这里有关于癌症最基本的信息、以及人类逐渐了解癌症、摸索着治疗癌症的漫长征途

  也是从这本书,我开始知道,癌症是人类无法避免的命运:细胞分裂是生命之初,细胞的更新是我们此刻还能生存的重要前提,否则头发掉了就再也没了,受伤了也就再也长不好,任何风吹草动我们都会像瓷娃娃一样应声而碎。 而所谓癌症,不过是更新的细胞失控了、像野草那样疯长,而人体就像一个维护精美的游乐园、一旦荒废,就变成了野草遍布的恐怖乐园。

  彻底告别癌症,其实也就是彻底告别生命;癌症和生命,不过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正如作者所说:“癌症缝在我们的基因组上”。

  离癌症最近的科研工作者给了我们很多机会来了解癌症:

  《我们为什么生病》解释了疾病的本质:在自然选择控制下的军备竞赛比赛双方是人类和他们的敌人——病毒细菌和寄生虫,赢的生、输的死。

  《最好的抉择》告诉我们面对疾病如何做出最明智的抉择、如何准确地理解医疗信息,如何识别“发死人财”的陷阱,如何做出“要不要拔掉呼吸机”的艰难决定

  《死亡的脸》和《生命的脸》分别讲解常见的致死疾病和健康人体的工作原理,描述通往死亡的路上我们会经历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症状感受、原理。

  关于死亡最痛的书永远是死去的人的第一手经验

  于娟的《此生未完成》,讣告上了各大新闻头条的年轻的女科学家母亲,经历误诊、爆发性的癌细胞转移、被谋财害命的“中医骗子欺骗

  另一个例子是《会做饭的孩子走到哪里都能活下去》,患乳腺癌的年轻新娘放弃正规医疗、选择了食疗,剩下一个还没桌子高的女儿学习如何洗衣做饭照顾自己。

  如果说前两本书都是不了解癌症的“素人”患者的生命之书,《当呼吸化为空气》以一个患癌去世的年轻杰出医生和研究者的角度,呈现一位亲历者没有打赢的战斗

  最后还有《殡葬人手记》,关于人死后、消失之前,与世界的最后接触

  读这些书的过程就像盲人摸象

  一开始,癌症的样貌是《迷雾》里的妖怪,藏在厚厚的白雾中、偶尔发出宛如来自炼狱的恐怖吼声,不时从白雾里伸出一只恐怖的爪子、抓住下一个牺牲品。

  慢慢的,迷雾散去了一点,我们看到一根长长的鼻子,下次则是厚而粗糙皮肤,然后是粗壮却灵巧的腿……这些书慢慢积累,那只名为癌症的大象轮廓也越发清晰

  就好像《降临》里的七肢桶,在厚厚的隔离屏那边出现又消失。我们能看到他的样子,却不知道他到底想表达什么,为什么来到我们的星球

  我读的关于癌症和死亡的书越多,就越意识到我想要了解的真相藏在科学细节里。比如“癌症缝在我们的基因组上”,那么那些充斥着媒体和朋友圈的“防癌蔬菜”、“健康生活方式”、“PM指数”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为什么一辈子不抽烟的朋友却会得肺癌呢?如果真是基因的问题的话,这是否意味着我们每个人都是带着彩票来到这个世界,有人抽中上上签于是杀人放火金腰带,而有人则修路补桥无尸骸呢?

  《基因社会》解答了我的所有疑惑,每一章的展开都有若干这样的问题得到答案

  第一章:癌症和基因的关系

  第二章:免疫系统和抗体;达尔文和拉马克关于自然演化观点的千年大乱斗;

  第三章:有性生殖和自私的基因。这一章中的信息很有趣,作者没有作这样的暗示但我还是觉得有性生殖可能给许多社会文化问题的提供了遗传学上的解释,比如重男轻女、妊娠并发症等等。

  第四章:人类基因组计划种族主义,利他主义和绿胡子效应

  第五章:遗传性疾病,乳糖不耐和基于个人DNA的个体化医疗。

  第六章:人和黑猩猩到底如何界定?

  第七章:肿瘤抑制基因的缺失反而促成了人类的发展

  第八章:基因突变促进人类的发展。

  第九章:生命的最初:线粒体的由来。

  第十章:我们基因组里有70%是没用的基因。

  这本书帮助我完成了对名为癌症的大象的解剖。我很高兴认真地把这本书读完了,并且顺带着把十几年没用过的高中生知识重新梳理了一遍。

  读完这本书的第二天,微博上出现了CRISPR胚胎编辑成功的新闻,以及一大波人对《千钧一发》(Gattaca)或者《美丽新世界》是否会在不远的未来变成现实的哀嚎。

  看完这本书你就会知道,差得远呢,远到几乎是两码事。

  这本书对我个人而言,另一个很有帮助的地方教会了我如何解读个人基因分析报告

  出于好奇今年年初我对自己进行了口腔表皮细胞取样,并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了若干基因点位的分析,报告拿到手的时候几乎是奔溃的,因为高风险的碱基对出现了不少。当时简直是五雷轰顶,看完这本书之后重新查论文,一一比对,心下安然。

  用本书作者的话说,只要活得够长,我们是一定会得癌症的。

  后半句我自己加上:剩下的变量太多了,鬼知道最后怎么样呢。

  《基因社会》读后感(三):以基因角度看公司竞争,后者最多算是低配版——Leo鉴书254

  本书是一本看着不会走神的书,很值得读。最近在思考一些管理问题,《基因社会》基本都给出了相对完善的答案。如果从基因角度看当下这些公司的竞争,那么所谓公司竞争最多只能算低配版。

01.癌症是一些细胞不愿意按规律死亡产生的。

  癌症是细胞谱系中的一支,是患者自身细胞过度繁殖产生的团块。这种细胞及其后代细胞持续分裂,在本应该停下的地方就是不停。扩散至全身在之后,会大量消耗能量,于是其他部分由于资源匮乏而崩溃。这解释了为什么很多癌症病人最后死于营养不良。 书里讲了癌症八步,从它如何开始到如何消灭所在个体。这种病多发于老年人,70岁相比于17岁要高十多倍。这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消灭自己所依赖的个体,却没有影响人类整体基因库的发展,因为40岁之后,癌症发生可能性才会增加,而这已经过了最佳生育期,不会影响整个物种。

02.细菌与人的防病机制根本性不同

  病毒是种比细菌还小的存在,细菌和人他都攻击,但是两者对病毒的防御方式却完全不同。 先说下病毒的工作原理,他们进入人体或者细菌内部细胞,将自身的基因组注入细胞内部,支持细胞的机器,转而让其复制 入侵的病毒,直至前者死亡,这时会释放 出病毒然后去找新的细胞进行感染。 细菌是怎么对付病毒的呢? 他们采用的是量大从优的策略,每一代细菌成千上万,只要有一个对此次入侵的病毒免疫,那么这一个细菌就会活下来,因为进行的是无性繁殖只要大量复制自己就可以了。所以,仔细观察细菌,我们会发现里面有很多病毒的残留基因,这是后者上次入侵的证据,一旦再次入侵,那么细菌就有武器反击了。这就是为什么抗菌药会失效,每一代只要有一个活下来,下一代就不怕这种药了。这种方式不能保护被入侵的个体初次不受侵犯。 人的数量比细菌的数量少很多,所以不能靠这种死剩下再繁殖的方式。 人是怎么防御的呢? 答案是:主动防御,用抗体。一种B细胞,这是种免疫系统细胞,在身体几内检测 入侵者,找到之后就召集吞噬细胞以除掉入侵者。 HIV就是一种免疫系统疾病,意思是免疫系统对这种病毒不再能识别出来,只能任由其生长,个体走向衰亡。

03.哺乳动物为什么选择有性生殖。

  孩子会继承父亲一半基因(X),和母亲的全部基因(Y),这样看有性繁殖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为什么还要选择这个呢? 回答是:可以结合双方优势,利用等位基因的竞争提升下一代个体的生存机率。如果用无性繁殖只复制自己的基因,也会复制基因的缺陷,不但影响个体,也对基因库没有好处。 有性繁殖的意义在于:不仅能让优质的等位基因组织 到一起, 还能有效地清除基因社会中的有害突变。比如:如果一对夫妇只通过克隆进行繁殖,他们的克隆后代由于不堪有害突变的重负,最终将消亡。有效生殖可以将双方完好 的等位基因结合并遗传到孩子身上,虽然代价很大。 书里提到无性繁殖的动物都是近期才出现的(这里的近期应该也有上百万年),这些动物不愿意付出代价,遇到环境突发变化时多半已经团灭了——这就是为什么近期才有,之前全都完了。 有性繁殖还有一个好处,下一代有基因缺陷是很难传递到第三代的,没有进入生殖期,有问题的个体多半就死了。 另外,在最佳生育期(40岁之前)生育是很好的选择,随着年纪的增加精子和卵子的质量都会下降,这会大大提升后代不健康的概率。 对于男女5:5比例事儿也有很好的解答,认真想一下其实并不需要相等,女性可以多一些,但是实际情况是一旦性别有不平衡,下一代马上会找齐。比如:上一代男性多,那么他们就找不到老婆,然后下一代数量又平衡了。 性的本质是一种基因的混合。

04.基因选择的案例

  书里讲了几个很棒的基因选择的案例,其中一个是“乳糖酶基因”。 人是哺乳动物,所以孩子小的时候有消化乳糖的能力,等着6岁之后这种基因就关闭了,因为还得做别的,开着也是浪费。 大约公元前8000年,人类开始养家畜,于是有个奶的新来源。这时候问题来了,那些在6岁之后不能消化乳糖的群体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他们得到更少的营养。 事情发展到今天,人们认为乳糖不耐受(就是成人没法消化乳糖)是种病,其实在人类大部分历史中,这才是真正的正常现象。

05.对管理的启发:增加专业性、有些便宜不能占

  书的每一章其实都是以一个社会学故事开始的,这不但增加了可读性,也让内容更易于理解。 大家知道有很多基因都是重复的,说白了就是有一个就需要第二个了,第二个只能死,可天无绝人之路,还有个策略,那就是——专业化(在书里叫特化)。 仔细想想吧,公司和个人都是这个道理,如果感觉自己不比别人更强,那好办法就是让自己拥有一种特殊的能力。 更有意思的一点是:占便宜的会最终获胜(这个您抽空自己看),但是有些便宜不能占。 有一个区域就没有不劳而获类型的基因,原因很简单——如果这里也被入侵了,那就不会有下一代个体。 那些疯狂占便宜的人毁灭了别人,也毁灭了自己。

  只有人这个物种是可以超越基因选择,把主动权控制在自己手上的,我们应该珍惜这个机会。 另外,这本好书您得赶快看!

  《基因社会》读后感(四):有趣而充满探究的《基因社会》

  自私是本能,合作是智慧!

  作为哈佛大学人性本能十讲之一,毫无疑问,只要你看过《基因社会》以后,你会好奇其他人性本的系列读本,以太·亚奈何马丁·莱凯尔的文笔堪比文学性具有较高造诣的艺术家那样,娓娓道来,引人入胜,激发起非专业群体,或者说是一般读者的强烈的探究欲望,跟随作者的思路,看科学如何看待人类社会的进化,特别是个体的人的进化过程,在基因组时代,以及后基因组时代,让一般读者窥见人类基因是如何组合成全球基因系统或基因组,作为对癌症、免疫学、有性繁殖以及种群遗传学方面有专业精深研究的作者来说,可谓采取了后退一步的策略,共邀读者参与探究《基因社会》,而且感到兴趣盎然……

  基因组图谱的绘制,在之前从新闻报道中略有所知,只是觉得那时顶端科学家的事,与一般人无缘,无关,更没有想到能这样饶有趣味地探究基因,今天,看到《基因社会》,我们一般读者有福啦,有了这样一次探究《基因社会》的机会奥秘,怎不让人感奋与激动,这种情形,也许是小孩子在父母给自己买到最欢心的礼物那样高兴,兴高采烈。

  “基因的社会规则就是人类的行为本能,基因的社会规律就是人类的生命规律。”

  “人性应超越基因本能”

  紧紧围绕“你的基因如何控制你的身体和生活?”作者展开论述,以社会学的油头,激发读者强烈的探究欲,拟人化的手法让本书增色不少,人类自私的基因如何协作以构建生物体,理查德·道金斯指出:“自私不过是基因的生存工具”《基因社会》为理解基因如何为了生存而合作以及竞争提供了一种解释。

  对癌症的一种合情合理的解释,《基因社会》给予明确的答案,让人理解其机理,特别是基因成因。以前只知道癌症是治疗不好的,不知道究其根本是什么,现在知道了,癌症也是一种细胞,因为持续分裂,在本应该停下的地方就是不停。扩散至全身在之后,会大量消耗能量,于是其他部分由于资源匮乏而崩溃。这解释了为什么很多癌症病人最后死于营养不良,局部的病变导致生命机体的丧失。

  八步轻松演化成癌,你的对手定义了你,性有何用,克林顿悖论,复杂社会中的随性基因,猩人的世界,关键是你怎么用,剽窃、模仿和创新之源,阴影下那不为人知的生命,注定赢不过不劳而获者。本书的这十章,环环相扣,由浅入深,通俗易懂,让我们进入一个基因的社会,对基因组世界的探究正是科学精神的体现。从中我们也觉得作为科学家的可爱可敬之处,更是人类基因奥秘的探路者,揭秘者,为人类进化提供科学的依据,让我们感到科学家的伟大神圣以及从事这项事业的高尚崇高。

  这本书对我们的启示也是多方面的——便宜不是都能占的;和当下的社会竞争作比较,要想使自己更好地生存下去,那就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力争别人不能替代;基因组和后基因组时代,人类对自己的理解更深刻了,更有期待……

  这本书处处充满洞见和睿智,对基因社会的演化历史有着明确的见解和极为长远的预测:

  “基因社会使我们前行至此,但正是人性让我们在此刻回归”;

  “我们的所生活的时代十分值得玩味”,“当我们考虑动物权利时,我们的保护范畴甚至延伸到了人类之外”;

  “在过去的几百万年中,我们的祖先一直顺应着基因社会,而地球上其他生命显然还依然如此”;

  “我们不仅要意识到做决策时的偏见,还要意识到基因社会数百万年来演化出的其他所有偏见,这样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完全自觉地个体。”

  这本书注定和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一样,充满了长久的争论,将一个物种的基因构成视作一个基因社会的强大解释力,在“自私的基因”将此视为自然选择的影响对象。基因社会则将关注点转移到基因间的关系上,也就是人类的相互合作竞争。

  张勇,男,1972年出生于河南南阳市新野县,本科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宁夏大学,多年高中教师经历、房地产开发企业、医院、媒体工作经验,现从事企业文化策划、宣传、企业内刊、自媒体矩阵布局,作品多发表于《宁夏大学学报》、《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科技创业月刊》、《商情》、《昌吉学院学报》、《香港文艺报》、《安徽文学》、《东莞日报·打工文学》、《宁夏大学校报》、《普州文学》、《永平回族》、《山东商报》、《躬耕》、《山东商报》、《新消息报》、《六盘山》等刊物。

  《基因社会》读后感(五):从基因角度观察社会的演化史

  阅读这本书前,你可以是对生物一窍不通,甚至连基因的概念都很模糊的彻彻底底的外行,也可以是一位在生物方面已有不少研究,并且想要深入了解更多的类似方向的研究者。

  这本书足以带领许多人走出多年来在生物基因方面的思维误区。例如本书谈及癌症和基因突变时,论述癌细胞实际上是符合生物发展方向的进化衍生物。起初这种论断令我疑惑不解,我知道进化是好事,因为没有基因突变就不会产生变异的个体,一成不变的生物很容易被不断变化的自然环境所淘汰。可是癌症又是件坏事,它会使生物承受各种痛苦并缩短生物的寿命。为何癌症会与进化有关?难道癌症也可以帮生物适应变化的环境吗?这些疑惑在看到后文时豁然开朗,原来生物体内的无数细胞每时每刻都有变异的可能,因为细胞在复制基因链的过程中会有错误产生,部分错误会引起生物体发生变化,当这些错误累加并且符合某些特征时,我们通常所说的癌细胞就产生了。因此,可以说癌细胞是基因突变的过程中机缘巧合的结果,就好像俄罗斯方块叠加一样,不同的造型叠加在一起,如果有些部分刚好位于一条直线,就不得不消除了。

  再譬如书中从基因突变角度谈到生殖隔离,以猩人和尼安特人为例,结合生物进化树的示意图,足以使读者了解到生殖隔离在人类演化史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果没有生殖隔离,如果高等生物与低等生物的基因可以自由地互相混合,那么优秀的突变基因很可能在多年的基因混杂过程中,因起到的作用十分微小而不被表现甚至一直沉默,那么很可能在进化发展的过程中被后续的突变基因淘汰,或者被过于基数过于庞大的低等基因和冗余基因代替,那么也就不存在进化发展这种名词概念了。

  这只是书中的两个例子,书中还提到了其他基因方面的知识,但本书不仅仅是为了普及生物知识而向我们展示基因的各个方面,而是试图从这个角度入手,让我们了解自然界的演化过程,甚至社会的演化过程。

  社会不是人类群体的专用词,蜜蜂,细胞,细菌,甚至病毒都可以组成一个社会。本书主要论述的基因构成的社会,与当今的人类社会有不少共通的特性,且值得我们深入研究。譬如,所有的社会成员都在在竞争中合作发展;社会不断地以各种复杂多变的方式吸纳新鲜成员,摒弃老旧的成员,尽管有时会付出部分代价;社会成员有着不同的等级划分,上级比下级拥有更大的控制权与优先权;社会中总有些不劳而获却不能完全缺失的成员;社会存在歧视,因此新成员加入时需要兼容已有的社会群体,否则可能会遭到攻击;社会中存在某些固有屏障,以防突变因素干扰;某个或某类成员不能无限制地扩大自身,否则会在突破诸多原则的情况下对整个社会造成损害;环境等外来因素有可能影响社会的构成与发展……

  诸如此类的社会学知识,被作者巧妙地与生物基因的特征结合起来,不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而且阐释的角度十分独特。在作者的笔下,基因不再是枯燥的生物蛋白,或者复杂的分子式,细菌也不再是简单的单细胞,就连众人讨厌的病毒与癌症,也有了一丝令人不太讨厌的人性气息。可以说,正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变的基因促进了多元化的人类社会的发展。

  这是一本值得细细品读的书籍,每看一遍都能令人有着更多的收获。管理者可以从人性本能及社会结构角度考虑如何改进现有的管理方式,被管理者可以考虑如何提升自己,被更多人接纳,甚至向上成为一位优秀的管理者。学生可以从书中了解生物的知识,在职者可以从生物的知识角度了解社会的演化史。相信书中生动形象的文字描述,配合精美丰富的插图,一定会给所有阅读此书的人带来畅游知识海洋的享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