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无限悲情》的影评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无限悲情》的影评大全

2022-05-30 08:30:2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无限悲情》的影评大全

  《无限悲情》是一部由鲁本·奥斯特伦德执导,伍迪·哈里森 / 哈里斯·迪金森 / 查尔比·迪恩·科里克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类型的电影,以下这些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无限悲情》影评(一):鲁本好厉害,未来大师确实

  满分,刚看完,#戛纳电影节[超话]#的第一个周末,曾凭借《方形》获得金棕榈的瑞典导演鲁本·奥斯特伦德又带来一部好评如潮的社会讽刺电影《无限悲情》,首映后获得全场起立鼓掌8分多钟。

  不论是外媒还是华语媒体都在一边震惊一边赞美,(从以往的经验来看)等国内影迷看到《无限悲情》的时候,或许不会如此一致地给出好评,但在电影节现场这样无限度冒犯观众(外媒反复提到一场「呕吐物与粪便齐飞」的晕船戏)的大胆作品一定是观众们的一剂强心针——也有媒体说千万不要在看这部电影之前吃饭。

  《综艺》评价:“奥斯特伦德实现每个场景都无比精确——一种令观众痛苦的不适感,而那些尴尬的沉默时刻,还有角色们努力与彼此交流时头顶上嗡嗡飞着的苍蝇,都加强了这种不适感。“

  《indiewire》评价:“《无限悲情》是奥斯特伦德最具攻击性、最有野心的喜剧。”

  还有人直指《无限悲情》的尺度,就等着看周一的《未来罪行》,柯南伯格怎么“接招”了。

  #直击戛纳电影节#

  《无限悲情》影评(二):一个对比

  看到这部片子拿到金棕榈,感到有些意外。也不是说爆款不好,爆款总是有它吸引人的地方的。但可能还是对金棕榈这个奖所应该具有的东西有更完备的期待吧……看到几篇法语评论里写到这部片让人想起《极乐大餐》,的确两部片里都有富人都有大餐都有呕吐都有粪便就是了。但在“劲爆”程度完全不低于《悲情三角》的同时,《极乐大餐》还是痛很多。 费雷里并没有试图构造一个看起来有点真实、一开始还很华美的世界,然后让故事渐渐陷入滑稽(甚至换了三个地点来讲述各种滑稽)。《极乐大餐》中的世界从几个中年男人进入那间别墅起就已经与观众所熟知所能想象的世界无缘了,费雷里是在那里面用极端的行为极端的镜头将别墅外荧幕外的真实世界里的猥琐与下流倾倒出来。《极乐大餐》中的屎就是屎,就是吃多了以后爆出来的排泄物,观众无法在欣赏喷屎的同时还能听到交响乐或者关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名句比赛……当《悲情三角》中游艇上漂亮的女服务员端上一盘盘法式摆盘的精致美食时,你能从报菜名的语气中听出虚伪与浮夸和导演对这些虚伪与浮夸毫无保留的嘲讽。但当《极乐大餐》中Ugo Tognazzi演的大厨讲起他对美食的理解与热爱时,他的理解是极度个人化的,他的热爱是真诚的,你会同情他。而这种真诚的中产阶级的必须惨死才是更激进的。不是每个中产阶级都有机会成为《悲情三角》里的寡头或者军火商老板,但每个中产阶级(至少男性)都有潜力成为《极乐大餐》里那四个男人中的一个…… 行吧说了这么多有点走极端了,《悲情三角》上的时候大家还是去看吧,图个乐子!但当你太快乐时,也许可以去看看《极乐大餐》,就可以不那么快乐了!

  《无限悲情》影评(三):奥斯特伦德的三元悖论

  一早抵达戛纳背着行李直奔Cineum看了金棕榈得主Ruben Östlund今年入围主竞赛的新作。影片延续了The Square的辛辣批判和大胆剧情;不幸的是,仅仅度过还算惊喜的开头/当“Triangle of sadness”一词被说出后,导演的野心、立场和叙事就开始制造混乱。

  看似应该完整统一的故事被小标题分成了三个部分,不免让人想到近年多次出现的章回体文学改编电影,然而这三节的分割非常怪异:第一部分男女主人公出场,戏剧化表现了高定模特在舞台背后的柴米油盐(更确切说是交往中的拌嘴,生活中并没有出现柴米油盐……)。通过两人受邀免费乘坐豪华游艇一事,故事过渡到第二部分——某种恐怖游轮或是东方快车谋杀案的封闭空间设定。在此部分,男女主角明显失去了主角的地位,即导演从影片中段突然用均等笔墨刻画甲板上其他在之后剧情中有重要功能的角色。最夸张的是,观众一度以为影片结束开始鼓掌,没想到却是影片下半段(或者说第二部影片)的开端……游艇遭海盗劫持事件引出了第三部分孤岛求生。这部分完全又可以是一部独立的影片(参考沙马兰的《老去》)……另一方面,如果对比《偶然与想象》,Östlund想讲的这个(三个)故事甚至没有滨口龙介所编织的三个独立小品的统一性。第一个主题:探索男女关系?第二个主题:上流社会自作孽?第三个主题:人性的考验?最终,我们至少可以解释这部缝合怪电影为何显得如此冗长。

  再谈批判。Östlund到底批判了啥?The Square的观察对象艺术家或许更符合导演自身的身份,所以自我批判可以说得通。Triangle of sadness所触及的有钱人,大概包含了资助这部电影的金主,那么何为收人好处批评其人的方法论?在这群人对立面的观众会不会认为,(投资)拍一部批判有钱人的电影之行为也是有钱人生活的一部分呢?Östlund是否也是上流社会的一员?有所保留的/经客体批准的批判诚意何在?如果我们选择相信Östlund,有这种票房与口碑双收的好事吗?至少,自认为社会主义者的美国船长和资本主义发家的苏联游艇买家之间的名人名言接龙和广播朗诵在我面前毫无说服力。

  最后简单谈谈艺术表现。超现实的船长晚宴一幕绝对是影片的高潮。导演抛开观众放飞自我的兴奋劲儿可以对标加斯帕诺和谢列布连尼科夫,然而聚众呕吐的荒诞似乎逊色于Climax中的疯魔或吞食阿斯匹林后的梦境,甚至比不上The Square里从天而降的猩猩。虽然评价标准不是不磕药就落了低俗,让太多观众开怀大笑就有失严肃,但是人们会承认Mars Attacks!里的爆头烟花和Don’t Look Up里强行说蠢话的政客永远比不上库布里克创造的俯视地球的巨婴。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