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图像的宇宙》读后感1000字
《技术图像的宇宙》是一本由[巴西]威廉·弗卢塞尔著作,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页数:14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技术图像的宇宙》读后感(一):是一个鬼故事。
是一个鬼故事。写作的魅力非常明显。诚如各位所说,在八五年就写出这样的文字,其预见力惊人。全书被广为赞誉的前半部分确实有其深刻洞见。但短板也非常明显。在他从技术角度将读图史断代时,小心地回避了每一个代际之间的关联。譬如,纯粹读图的时代,和有了语言之后被线性解读图像的时代之间的断裂,其变化并不是「我们昨天发明文字了,就让我们重新认识可见的世界吧!」这种突变性转折。语言,特别是被固定成文字的语言,在许多文明里不过是绘画的升级。它们仍然是通过视觉接受到的、被提纯的信息接收工具。在一个相对狭义的角度上来说,图像与文字的区别,不过是一个效率的问题。而这个发展的过程在这本书的论述里,被明显地掩藏了。在这之后,也将各种现代制图技术描述为成无法为人所理解的暗箱,最终推演出「技术的变革导致图像成为无意义的表层」的结论。但是,没有一种技术是缺乏本身的历史的,所有的技术都有其前身。作者提及的需要「凝想者」去解码技术,当然首要就是要解码这其中的历史,因为这种历史包含了制作工具的全部逻辑。而将技术神秘化,把它们描述为「凝想者」无法去触摸、去认识的粒子,显然是一种悖论。
《技术图像的宇宙》读后感(二):【转】周海宁:弗鲁塞尔的“媒介符号理论”对传播危机的反思
【摘要】弗鲁塞尔把人类文化传播的历史看成一种符号(code)系统不断生成、变化的过程。他认为符号系统发生变化与人类传播危机的出现是同时的,所以为了反省人类传播危机以及预测未来人类传播的发展方向,研究各时期人类和符号系统之间的关系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从探讨弗鲁塞尔的"媒介符号理论"入手,反省人类传播危机,为探索当下提升传播力,解决传播危机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技术图像的宇宙》读后感(三):一个关于技术的预言
在本书中,作者一直在试图划分人类的历史发展阶段,虽然在前言中,他认为人类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人们以往常常会把注意力放在台阶的跨越之刻,但还应该严肃看待围绕台阶产生的离奇的新的生活方式。但是在具体论述中,弗卢尔塞基本把人类生存划分为了技术图像产生之前和产生之后的时代。因为对于弗卢尔塞来说,这两个阶段前后产生的差别是非常根本和巨大的——这也是基于他对传统图像和技术图像的看法:传统图像和技术图像的差别,并非只是承载图像的媒介变动了,而是两者完全是不一样的东西。传统图像出现的世界,是一个富 作者在书的末尾总结说,这是一本关于任何人的寓言故事。的确,这本书的叙事风格往往会让我想到“黑客帝国”这部电影:对未来人类生活状态的一个预言。
有现象力的精神世界,任何东西都携带含义,可以被解读。在传统图像和技术图像中间,文字是一个占据了很长时间的中间过渡物,由于有了文本,线性的、概念的、历史的意识就开始了。在技术图像的世界中,一切不再像文字时代是一维的,而是无维度的,充满了随便编、粒子等等抽象的东西。
要关注史前图像和技术图像之间完全不同的意识层次和语境,是本书最需要注意的作者写作的出发点。因为他想要论证的是,一旦进入技术图像的世界,人类的生存境况已经发生了基本的转变(不作价值判断上的好还是不好)随之而来,我们的提问方式也要改变,比如,从能指“为何呈现”而非所指“展示了什么”上去提问。
“技术图像“是本文的关键词之一,它从狭义上来说指的是相片、电影、电视等等,从广义上来说,“技术图像”是指由各种抽象的、非物质或者说非坚固物质组成起来的图像。
“宇宙”,我认为是弗卢尔塞构想未来人类的生活状况的一种比喻。它意味着未来人类不是麦克卢汉所设想的“地球村”,因为技术图像已经突破了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的边界,没有里和外的对比,每一个人之间的联系和每个人与技术的联系就像是被各种蜘蛛网络联系在一起,织成这个网络的线是有磁性的,于是一切细碎的、非实体的电子、信息等等都被吸附在附近。
人在这个“技术图像”宇宙中的生存,可以暂时被分为三个状态,在19世纪左右,工业文化建立起来,信息和艺术被创造的原因是为了维护利益的产生和工厂的正常运作。在这个阶段中,人开始受到电视等图像的改造,同时,他们也没有意识到,图像不是对物的再现,而是对人情绪等的改造。在现代,人们已经非常重视图像,比如照相,从来没有这么一个阶段,人如此重视相片,他们的一切生活活动都是为了呈现出更好的图像。在以后,技术图像就是人本身。
当这个状态发生,弗卢尔塞对人对生活作了某种设想和预言。一方面,人类生活由于技术图像的运作,(将人疏远和边缘化——这是由于技术图像取消了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差别,使人在家或者在任何一个格子里就能轻松接触到全世界)社会走向了法西斯化。所以,技术图像问题就是政治问题:“图像不是社会的外来之物,而是其内部的产物。在这个社会中发生的,是纯粹的联结、幻想,是全球性超级大脑的梦想——”纯粹的美感“。在这里,艺术取代了政治,或说,艺术掌握了权柄。”(P.94)之所以,人会被疏远,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按键”,人通过按键去接受和发送信息,一方面是一种单向性的联系得以建立起来,另一方面,人未加反思就接受了“按键”并使用它,而从未考虑过它的由来和运作机制以及背后的统治者。
如果说,还有维护人类尊严和自由的必要性。就必须关注到在这个时代中的“对话”问题,“对话”是对法西斯式统治的突破,构建所谓“民主”的网状形态。所以“对话式线路是否可以构建、如何构建,这是技术问题,但真正的变革会把技术问题转化为政治问题。当今的人们只是为了追求快乐,他们从图像中吸取东西,又排泄出未被吸收的东西。当今要反抗的,不是图像,而是图像与人之间信息交流的共识。
由此,弗鲁塞尔设想出了一种远程通讯,他认为这是突破图像技术单向性统治人、联合起世界上的个体的方法。并且,通过远程通讯,一切是自动化统治的状态,谈论政治毫无意义。所以,在未来,每一个人都有完全的时间进行”休闲“(即星期日、或者古希腊所谓的追求智慧和知识的活动)。于此同时,人的“身体”的重要性被放到最低,与医生对话而选择安乐死的可能是被允许的。(哲学传统就是对物质和身体的贬低,而在现代的众多性解放和生育解放中,也是在极力推动对身体差异性的忽视,性高潮不仅是为了生育、而是为了快感、甚至性高潮可以仅通过刺激大脑而获得。在技术时代,身体的重要性可能会被放到最低。对于弗卢塞尔来说,现阶段医学鼓吹“身体是一种财产,应当保持其鲜活”的观点是错的,因为它是对人的贬低,使其构成生产工具。)
在艺术上,弗卢塞尔认为室内乐的艺术形式,是他对远程通讯的设想条件。因为通过室内乐,听众和演奏者之间处于不断互动的过程中,在其中,他们不是为了演奏,而是为了创造新的信息。这种信息是纯净的,并不是为了任何物质的录制一类。而且,音乐是建立在某种生物驱动力上,它不需要接收者对其进行解码,它会进入接收者的身体,与其产生共振,或说共情。
当前,有一种技术性有声图像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