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你是那99%,还是那1%?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你是那99%,还是那1%?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的读后感大全

2022-06-20 09:14: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你是那99%,还是那1%?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的读后感大全

  《你是那99%,还是那1%?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是一本由Anne Rooney(安妮·鲁尼)著作,中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页数:3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你是那99%,还是那1%?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读后感(一):房地产是制造流动性,不是吸收流动性

  知道了货币乘数,我们知道货币供给要靠贷款。

  从贷方看,存贷差价决定了银行是太乐意贷款了。

  从借方看,好吧,为了得到贷款,许多人也很拼,银行也成了硕鼠高产地。

  那不是可以贷、贷、贷吗?

  可是有个东西叫“风险”。银行不是慈善机构,监管也有不良率的要求。

  房地产成为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一环。

  100万的房子,你掏出30万(还不一定是银行存款哦),银行几乎无风险地贷出70万,得到100万存款。留下准备金,再放贷……活了。

  这场流动性盛宴的唯一前提是房地产永远涨涨涨。

  不涨不跌可以吗?不行!300万的房子,按4%的无风险利率,不算折旧(折旧也很可观哦),一年持有成本也要12万。如果租出去,每年租金收入在3万-9万间。(在南通租住市值100万左右的房子,年租金1.5万,距上班的地方步行五分钟,我都觉得心里有愧)所以房子是亏损资产,只有投机价值,价格则纯靠涨价预期在支撑。

  但一种产品,不管它是消费属性还是金融属性,价格一直涨的结果肯定是刺激生产者不断供给。

  房子还有个致命缺陷,就是耐用。汽车能用十几年,手机能用两三年,食物不吃掉也会烂掉。

  房子只增不减地供给几十年是什么概念?

  《你是那99%,还是那1%?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读后感(二):我们都可以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奢侈品牌往往有两种类型的产品:一种外观浮夸,卖给暴发户,一种低调昂贵,卖给贵族。

  税收可以控制行为,所以烟酒奢侈品高税率,在18世纪的英国,超过10面的窗户也要交税。

  大型跨国公司如何通过“漂洗利润”的方法来将资金转移到低税率地区?

  经济学无处不在。作为西方经济学的鼻祖,英国人果然善于见微知著地将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这本书由英国知名作家安妮·鲁尼所写。她把经济学中的常用术语和理论,和大家日常所见的社会现象相结合,以情景化方式提炼成24个有趣的议题。这些议题的核心是“货币”和“市场”,正是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范围。书中讨论的问题都很接地气,如“我们如何制造商品”“我们为何纳税”“通货膨胀是好事还是坏事”“金融危机是如何发生的”“我们如何从国际贸易中获利”等等,用极晓畅的语言把类似“次贷危机”这样复杂的经济现象说得清晰透彻。

  这本书适合什么人阅读?

  系统的经济学著作是有阅读门槛的,大量专业术语和曲线、计算分析,有的读者翻开这样的书就头晕,看两眼就瞌睡。这种自虐式的阅读收效甚微,不妨换一种方式,由浅入深,让读书不再是那么枯燥的事。而且这本书一个章节一个主题,方便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如果对经济学有所涉猎的话,也可以通过阅读本书把常用知识点梳理并熟悉一遍。

  我们能从阅读中收获什么?

  掌握类似生产要素、货币政策等基本术语和常识,和别人聊天或看各类文章报道时不抓瞎。或者更进一步,像作者那样,从经济学角度去观察和思考各种社会现象。再不济,用它来度过闲暇时间也不失趣味。你会看到用经济学来分析问题原来很有意思,世相背后往往映照出五光十色的选择和人心。

  若说这本书还有什么不足之处,在我看来是M0、M1、M2和基尼系数这几个经济学术语的解释尚不够严谨。

  经济学无处不在,没有人可以在真空中生活,我们需要对这个世界保持基本的“触感”。但打开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毕竟需要勇气和力量。与其见高山而仰止,不如先行动起来,从一些较浅显的入门书来找找感觉。或许我们会发现,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也并没有那么难。

  《你是那99%,还是那1%?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读后感(三):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经济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尽管这一点我们经常容易忽略。

  最近我读了《你是那99%还是那1%?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这本书,这是一本很好的经济学入门科普书。

  从理论上讲,经济学之所以存在是因为需要去分配有限的资源,而在分配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就是经济学所重点关注的。

  比如一个人想要去报绘画学习班,又想出去旅游,这两件事情都需要一定的资金,但是他所拥有的资金又不足以同时去做这两件事情。即便他有足够的资金,也可能在时间和精力方面没有办法兼顾两者。所以,这其中涉及选择问题,也是如何把自己的资金(以及,时间,精力等)合理分配的问题。

  经济学表面上研究的是金钱,但哈佛大学的指定经济学教材《微观经济学》开篇就说道:“选择,而非金钱,才是经济学家研究的统一主题。”

  当然在这本书中也谈到了很多会让人觉得困惑的经济学问题,比如企业家获得的利润是否与他们的付出并不匹配呢?他们仿佛什么都不做,就可以赚到很多钱。

  作者说,“企业家”不需要完成任何任务,但通过充当制造商(制矛者)和服务提供者(儿童保护者)之间的中分,获得了长矛的利益。这就是现代经济学家所谓的业家资本。

  有一种观点认为,企业家的利润来自于对风险的承担。在市场环境中,企业家可能会盈利,但也有可能会亏损。不管是盈利还是亏损,都需要他们本人去承担。而企业家与普通员工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承担了这份可能亏损是风险,而正因为如此,才可能获得较多的利润。

  普通员工则选择了用自己每天的劳动去获取回报,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回避了风险,也放弃了高额的利润。按照这种观点,似乎一切都很公平。

  在这本书中还提到,如果对一种产品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供给可能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但是,供应商需要知道,需求的变化是长期的趋势还是短期的流行。换句话说,影响交易量的也包括时间这个因素。 对于未来,我们始终没有办法做出准确的预测,在不确定性中既有风险,也有机会。我们还可以看到有很多人,会在某一个时期展露风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又可能会悄无声息的消失。

  了解经济学的知识,能够让我们更好的去应对生活中的艰难抉择,更加深刻的认识社会现象。你会是那幸运的1%吗,经济学让我们更加真实地了解自己的处境,也帮助我们更好的去获得进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