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天才的回声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天才的回声读后感1000字

2020-04-04 23:31:1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天才的回声读后感1000字

  《天才回声》是一本由[美]托德·布赫霍尔茨/ Todd G. Buchholz著作中信出版社/中大方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 元,页数:50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天才的回声》精选点评

  ●纵使商科硕士毕业,亦恶补商业/经济/金融常识也!从经济学之父Adam Smith起,将近三百载数位著名经济学家一一梳理涉及趣事,又兼学术思想。从John Maynard Keynes以降,书中主要经济学家不止孤军奋战,更是代表一种主义也。夫经济学也者,从来都不是一种“藏之名山,传之其人”之文学,而经济学亦非闭门造车隐者与时俱进继往开来,此乃时代给经济学与经济学家所提之社会道义也。

  ●经济学不是一门精确科学,而是一门研究趋势的科学…

  ●感觉大把大把的形容修饰,然而没触到什么经济学实质没什么干货,弃

  ●选择的经济学家和论述学派发展脉络还是不错的,从古典边际,再到旧制度学派,凯恩斯货币主义,公共选择学派,理性学派与行为经济学,要理解发展线索需要一定的时间功力。不过相比《俗世哲学家》,作者的功力明显弱了一大截,很多案例过于现代,显得文不对题,而且不够明了,不少章节显得浪费

  ●直白流水记录阅读愉悦性一般,好在系统的梳理了经济学进化的路径和主要的人物,对建立经济学研究框架好处。打开本书的最佳方式,直接阅读最后一章,然后百度词条搜索书中提到的人名和主要观点。就像书中所说的,经济学并不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就是对经济学最佳的解读

  ●利己主义并没有什么不对

  ●自亚当•斯密以来,几乎所有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都因彼此间的亲密关系联系在一起。要知道, 亚当• 斯密的好友大卫休谟托马斯•马尔萨斯的“教父”,马尔萨斯是大卫•李嘉图的挚友,李嘉图的莫逆之交詹姆斯穆勒对李嘉图研究经济学又起到了鼓励作用,詹姆斯•穆勒是约翰•穆勒的生父

  ●这本书被美国经济学会列为推荐给经济学本科生的两本经济思想史读物之一。读完之后,果然名不虚传

  ●故事没讲好,理论又没提炼透彻堆砌出来的架构而已。

  ●经济学家像是数学家社会科学家的糅合,现代文明几乎都是西方创造的,而当下我们依旧只学习马政经。

  《天才的回声》读后感(一):稀缺与选择,是每一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议题

  对于经济学学领域之外的普通人来说很有意义的一本“杂书”。其中以西方主流经济学派(重商主义起至行为经济学)为线索,以学派主要奠基人的学术、生活以及学派之间的思想迭代和“掐架”为论述对象,“简略富有成效启发人们思考”。正如作者所希望的,读完这本书让人燃起到另外的书里继续探寻的兴趣。这本书告诉我们经济学既不是高岭之花也不是自动机制,稀缺与选择,是每一个人都无法回避的议题

  《天才的回声》读后感(二):关于马克思一章的删减

  评论有几条说把马克思整章删去了,更早的版本我不知道,我看的版本中(2016年12月第二版)这章是有的,内容基本上是对马克思个人及其思想的否定,整章的架构是完整的。

  这一章对马克思个人的否定以邋遢,酗酒等不良形象开始到不照顾家庭结束;对马克思主义的否定则从历史唯物主义开始到《资本论》结束,书中基本上将卡尔·马克思贬的一文不值,并多次暗示他对资本主义的预言不过是出于个人困顿生活的报复理。马克思主义对不对,因为学识不够,我不能够判断,但书中这种春秋笔法很不能为我所接受。第一章充溢着对亚当斯密的赞美,种种不当行为似乎也有其可爱之处,到了马克思这里,什么都是错误的,充满着主观的恶意,令人厌烦。

  对学术思想的探讨不必牵扯上个人品德,这应该是一个专业学者的共识,马克思主义是不是错了,怎么错了,所有的论据应该基于客观冷静的思考和分析,而不是预设立场。

  马克思这一章犹如国内官方经济学家写亚当斯密,一开始就憋着劲要否定,这样的否定能有多大价值呢?

  其他章节都挺不错的,基本上客观正面,所以马克思这一章就显得尤为不和谐。

  《天才的回声》读后感(三):怼书

  终于读完了,那我就开怼咯:

  1.作者词汇匮乏到“不无讽刺的是”这个字段我在全书估计看到了有不下十次。请问一下,这个经济社会是有多讽刺?

  2.专业知识被复杂化了,虽然也有一些看上去很生动形象的例子,但是我个人更建议如果你对经济学感兴趣的话不如去读一读人大出版社2016年8月出版的曼昆的《宏观经济学》,里面关于经济学的知识更加专业也更加生动有趣。每一章节后面的几个案例都非常有意思,也有现实意义

  3.关于经济学家自身的故事实在少之又少,百度百科的边角料都比这本书里说的一些故事要丰富。对哪个经济学家感兴趣不如就去百度百科或者是知网找一找关于他们的介绍或者是论文来看都比读这本书强。

  4.拼凑成书的嫌疑太大,把南大经济学任意的一个讲师拿出来让ta聊一聊政治经济学都比这本书里讲的要好。所以你不如去b站找一找相关的公开课,不用浪费时间在这本书。

  5.本书讲了那么多的经济学家,唯独在说马克思的时候特地拿出一节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辨证的批判——我没有说批判不好,批判有助于进步,批判本身绝对是有利于推动思想的进步的。但是为什么作者唯独对代表无产阶级的马克思进行了批判?担心这本书因为写了马克思所以在资本主义国家卖不出去?所以这本书难道是为了迎合市场而为?那读有什么意义呢?

  没必要,没必要在这本厚书上浪费时间。还是那句话,读曼昆的《宏观经济学》吧。

  《天才的回声》读后感(四):不止两种截然相反

  想起了曾看过的哲学思想史,从那开始勾引起了咱对哲学的兴趣。这是一本同样类型的经济思想史,使咱了解了其中经济思想的发展。不管怎么解读,经济学本是一门枯燥乏味的理性学科,但作者加入了其中的例子,画龙点睛,让人一气呵成的读完才罢休。当然,书中的很多观点都是简述,靠作者的深入浅出,就能够很清晰的建立起相关模型。不过想建立起牢靠的认知结点就需靠自己多思考多阅读多实践了。 一、理性预期与非理性行为 这是最新的比较成熟的模型流派——理性预期派,用一句话来叙述就是:我知道你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我知道。当大家知晓的信息相差不大时,盈利模型的时限性在进一步缩短。如最近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跨界投资、集中投资。而非理性行为其实不是真的非理性,而是加入的变量没有在理性框架内,如损失厌恶。只有精神病才能真正理解精神病。而这就是人性。 二、一点疑惑 1.学习经济学对于个人的意义? 除了个别因为兴趣或专业外,对大多数人来讲,学习经济学是为了获得财富。其次是为了获得点不同的知识或者智慧,能够跳出来看。但第一点才是源动力。 2.经济学对于投资的意义? 在于能够从更为广阔的层次上理解经济、金融及投资的逻辑。因为咱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对于个体来说正确的行为,对于群体就可能是错误行为,是反人性行为。而投资在一定程度上讲就是反人性的。 3.经济学与心理学的结合体——行为经济学。 心理学真的可以反映人性吗?并不见得。行为经济学同样如此。而投资更是对于人性的思考。 你知道我知道你真的知道吗?! 而这,有可能都会错。

  《天才的回声》读后感(五):。

  3月中旬,当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突然觉得应该缓一下。虽然从刚开始看此书的时候就惊叹这书好棒,但是读到最后,我还是不能确定自己到底从这本书中“获得”了什么。我感到什么地方其实并不太对,3月剩下的阅读时光,便再未阅读经济学相关的内容,虽多有意犹未尽之感。

  这是一本很棒的书,我们平时评价的时候,动不动就用“好看”“不好看”来简单粗暴地评价。但是,这本书确实是“好看”二字啊。 从亚当斯密开始,天马行空般将各个人物及其经济思想和现代(美国)经济联系起来,还有若干你想象不到的联系点,经济学家私人故事作为边料辅之,其实书的内容可以将深刻、专业中又兼顾生动性,这是一种很厉害的功力。也许专家很多,生动、灵活的专家却难能可贵。而且似乎作者并不带着倾向,对待各家之言,结合经济现象、经济学原理分析就是了,并不站队。

  今天中午点了一个甜点,里面食物七八种,我由此发现一件事情,那就是世界上也许是存在一种绝对的喜欢的吧?即便有再多干扰、再多其它备选项,你在若干选择中,还是会本能般对自己喜欢的那个面露喜色。

  于书中的天才经济学家也是,其实书中讲到的经济学家他们都很特别,其实无论他们所处时空他们是怎样,在我看来,都是光芒万丈的。但再看多少遍,再多看多少人,我还是会喜欢书里那几个英国人。当我再次看到约翰穆勒自传里的那段话,是同样的心疼。我认为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约翰穆勒的理论太棒太美了。这也许就是一种本能般的喜欢,是的,我也许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自由主义者。

  与此同时,我还是无法喜欢马克思。书中的马克思和马克萨斯,算是我无法欣赏的。

  经济学是否跟哲学有某种天然联系?当我们发现,那些20世纪之前的经济学理论提出者,或多或少都在哲学或者人性探究上也有建树。书中前言有这一段:

他必须是数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哲学家……他一定要理解经济现象的象征意义,并且用文字加以表述。他必须根据一般性来深入思考特殊性,并在思绪奔放的同时触及抽象与具体。他必须为了未来的目标而根据过去的事实研究当今的现象。人类的本性及其习俗必须全部在其考虑的范围之内。他必须目的明确,而又淡然无私,他要像艺术家一般超然物外,且不可以被利诱,然而有时又要跟政客一样近乎世俗。

  我想,经济学家也是孤独漫步者,内心丰盈,脚步沉稳,仰望星空时,发现天空璀璨,而身边的空气却是冷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