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在城崎》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在城崎》读后感100字

2022-06-21 09:1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在城崎》读后感100字

  《在城崎》是一本由志贺直哉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2.00,页数:2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在城崎》读后感(一):其淡如菊,耐琢磨

  我最开始见到“白桦派”三个字是在渡边淳一的《失乐园》里,故事的主人公久木去了一家料理店,据一位编辑介绍,里见弴等文人墨客曾光顾这家小店。注解里提到里见弴在明治四十三年四月与武者小路实笃、有岛武郎、木下利玄等创刊《白桦》,由此创立大正时期重要的文学流派“白桦派”。

  读志贺直哉的《在城崎》,了解到了白桦派的另一位重要作家。

  这是不断阅读、不断累积知识体系的喜悦。虽不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多方寻找,却是忽然而至的欣喜,是机缘巧合,我一直感谢人生人际的各种缘分。

  《在城崎》收录了志贺直哉早期和中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十七个短篇,《灰色之月》作于1945年,其余作品的创作时间均在1908年至1926年之间,对那个时期日本的生活有了更多了解。

  最近读的书中,如果说读雪莉·杰克逊《有花生的寻常一天》,是情绪上的大起大落、忽冷忽热或遍体生寒,那么读《在城崎》的感觉是“淡”,人淡如菊。似是在夏日幽谷中,有风轻吹,有溪潺潺流过,有蝉鸣,有鸟轻啼。它让我想起,未读小学时,我喜欢过的那首《沧浪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它缓缓流淌,从脚边,从心间。

  第4篇《在城崎》 ,被电车撞伤后,我来到城崎温泉疗养,在那儿住了三个星期。

  《在城崎》自1917年发表后一直广受推崇,成为“心境”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如今依然是日本中学教科书的必选之作。

  无论是钟爱葫芦的孩子那个被贬损的葫芦,被夭折的或可大成的爱好,还是《赤西蛎太》中和小江失之交臂的遗憾,或是《篝火》中足以戳泪的心电感应,叙述中都没有大喜大悲,整本书文字平静,情绪平和,读完之后再读一遍,有了更多对作品的认知。写东西,满是一种态度,减也能成就很好的意境。

  《在城崎》读后感(二):在理解故事的过程中读懂志贺直哉

  这本《在城崎》包含了十七篇短篇,虽然前几篇略微意识流,但后面几篇渐入佳境,特别是《学徒的神》《范的犯罪》《流行感冒》几篇。篇幅虽短,故事的精彩度却并不减一分。

  前几篇如《在城崎》每个故事都几乎是戛然而止,留给读者的是无限的空间和无尽的遐想,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不同的故事结局,在理解故事的过程中读懂志贺直哉。

  虽然每个故事的内容都不尽相同,但这一种寂寞感却贯穿了整本书,每一个故事都在诉说着失去:青春的逝去,亲友的告别,挚爱之物的破碎……

  这些没有明确结局的故事,看完以后的错愕感久久不能散去,此时只能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下来,希望能有书友与我产生共鸣。

  《正一派》中的三个工人真的是正义之士吗?还是发泄对社会的不满或者是为了博取关注呢,说出真相是否只是为了让这个世界能停下来看一下他们 ,而不是像平时一样被忽略。同样,文中结尾工人的大哭也是为自己一大哭,是为自己仗义执言却作用不大,为无人倾听而哭。

  《范的犯罪》的结局里为什么范罪案被判无罪?我想是因为范已经彻底疯了,因精神失常而获得豁免。因为他的陈述中对妻子前后不一的态度,说明了他的精神已经不再正常。

  而《赤西蛎太》也是同样,救了蛎太的鳟次郎却为了蛎太而死,被蛎太利用的小江也没有沦落到一个好的结局。故事虽短小却十分吸引人,读者在前文看得津津有味,看到结局却十分愕然。而如此这般精彩的故事在一瞬间戛然而止,是否这就是志贺直哉笔下诗意的来源呢。

  《学徒之神》是一个非常巧妙而浪漫的作品。被陌生人款待的学徒却认为这一切是狐仙下凡之故,这不仅保全了年轻人的面子,更是日式风土人情的展现: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也不愿被他人感谢。日本文化中之所以把羁绊那么重,可能也是人与人之间并不是那么容易或者愿意建立亲密关系所致。

  《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我多年前还是个小学生的时候就看过。当时的我看完以后很恨文中的教员和父亲,不明白为什么无辜的清兵卫不反抗。多年以后的我再看能理解清兵卫了:以何去反抗呢?只要还在这间学校读书,只要还为经济独立离开这个家,反抗就无从谈起,清兵卫的逆来顺受或许是更好的选择。进入社会以后再读,才能读出寄人篱下的无奈。

  《流行感冒》一篇是我最喜欢的,虽然它并不如其他几篇一般誉满天下,但其中对人性的观察却让我数次产生共鸣,温暖而确定的结尾也让人看后觉得十分满足。

  文中的阿石有点像晴雯,个性桀骜不驯。两人平时都算不上勤快,但重要时刻却十分吃苦耐劳。阿石在全家人都病倒时一人挑起家务重担,虽不如晴雯在病榻中补雀金裘般可歌可泣,却也在日常生活中值得一提。阿石睁眼说瞎话虽可恨,但她却至情至性之人,对自己照顾的小姐百般爱护的模样十分可爱,让人讨厌不起来。正如作者写道的那般:

  有缺点也有可爱之处,这才是丰富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小小的一个流行感冒竟然引出了这么一个精巧的故事,作者真真是小说之神。

  《在城崎》读后感(三):还不错的短篇小说集

  志贺直哉的《在城崎》这部短篇小说集里的小说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我”为视角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它们大多是根据自己所见所想稍加改写,与众不同的是,《佐佐木的遭遇》里的“我”是佐佐木自白的接受者和评价者;一类是隐藏了叙述者的第三人称写作。

  以“我”为视角的小说往往更像是散文。与这本小说集同名的小说《在城崎》就是写 “我”意外被电车撞倒、无意中瞥见到野蜂之死和不小心用石头砸死蝾螈后产生的对死亡的思考,小说本身没有情节。小说中 “我”的行为带有相当的随意性,但是我的思考方向明确。这种根据母题组织材料,前后事件没有事实上的因果关系,而只由“我”思想维系的写作是散文的特征。

  同样《某个早晨》,《为了祖母》与《母亲的死与新的母亲》,都与自己的同一个身世有关,反复出现了主人公从小由祖父母养大和十三岁时母亲去世后主人公父续弦的情节。但有一点不同的是,《某个早晨》是第三人称的写作,截取的是祖父去世两周年法事举办当天早祖母喊上信太郎起床的一个小片段,整部小说的跨度不过八个小时,而后两者则在极小的篇幅里跨越了数年和数十年,这就必然导致介绍性的叙述占了很大的比重,比如《母亲的死与新的母亲》的最后,像编年史一样记录了弟弟妹妹们相继出生。差异最大的地方,则是以“我”为视角的这两部小说里对祖母和继母的性格描绘是静态的,即使即时地记录我自己的心理但在某一时刻它是唯一的,《某个早晨》却丰富的展现了信太郎和祖母的心理和情绪的瞬时变化,这是他典型的小说风格。

  可以说,志贺直哉短篇小说的全部精华都集中在对人物瞬时心理的把握,叙述者不深入人物的意识,只抓住其心理变化时外在行为和表情的细节。《正义派》就是风格鲜明的一篇优秀小说。

  小说讲述的是因电车司机操作失误导致小女孩被电车轧死的故事。故事主要分为两部分,上篇主要描写司机与警察现场勾结的场景,以及目睹小女孩死亡的母亲的绝望:

  母亲的心理由“惊恐”到“茫然”,由“冷漠”到最后精神错乱,发生了一系列丰富而细微的转变。这里尤其值得细细品味,那位母亲先是“仿佛凝视着一件突然变得遥远的物体一般,” 然后“焦急地越过人群,朝自家的方向张望。” 母亲因为不能接受女儿死亡这一现实,宁可相信这具尸骸是一件物品,把它抛在视线和意识的远端,恍惚间她似乎以为女儿此刻仍然在家中,所以张望家的方向,急切地想要确认,这是在收到巨大冲击后慌不择路的自我慰藉的方式。最后这两句话里充分体现志贺直哉对人心理极其敏感的体察,他取消了直接的提示词,而是把这一精微的心理变化用那位母亲的神态和动作细节表现出来。

  下篇是三位现场目击者在审问后对勾结行为和司机失误行为的义愤。但是故事没有停留在三位工人呶呶不休的抱怨上,三人先后经历了“不明所以的欢快的兴奋”、“忐忑不安的心情”,“无法抑制的愤愤不平”、“泣不成声”和“大哭”的心理变化,情绪现反复波动最终下沉。行为上,没长瘤子的年轻人因为畏怯而先行离开,而乘坐人力车的年长者则被同行的另一个年轻人阻止下车,在打抱不平的路上越走越远,年长者的哭泣隐晦的表现出他自己尽管愤愤不平,却因为可能被雇主赶走而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

  志贺直哉也不完全只有在细节上的白描来展现人物的心理,《真鹤》就是例外。从这篇小说我们可以看到意识流的迹象,故事是带着弟弟上城里买木屐的一个男孩,观看了流浪艺人的表演后,直到回家都对女艺人魂牵梦萦。小说写到:

  故事在这里看似发生跳跃,实际是通过意识的空白进入男孩的视角,男孩的所见外海所闻古琴亦真亦假,脑海里仍然是对女人表演、少女在饭店鄙弃的目光的回忆,短暂的中断后,又是对女人带有浪漫又诡谲的幻想。大篇幅的意识流动并没有刻意的去塑造一个稳定的人物性格和心理,而是描绘朦胧的意识,就是像小说开头说到的那样,“他还不知道恋爱这个词,此刻却为恋爱而烦恼着。”

  不仅是心理,上述的两篇小说都有对社会现实的描写。尤其后者,展现社会底层的女性的生活的艰辛。类似的还有《到网走去》这部小说,“我”对电车上因照顾两个孩子而忙得焦头烂额的母亲发出了如此的感慨:“这位母亲会被现在的丈夫折磨而死吗?就算活下来说不定有一天也会被这个孩子杀死。”正如“我”想象那位母亲的丈夫可能是一个乐观但不可靠、阴郁暴力的男人,而与其认为她是自己出门旅行,“我”更相信她是不堪受辱而离家出走,志贺直哉的现实总是会一定的悲观色彩。《灰色之月》发生在二战刚结束不久,“我”先对电车里的人互相谦让而满意,随后就对嘲笑弱小的少年工的行为以及少年工的茫然无助而感到失落。在《赤西蛎太》,则是连续发生在赤西蛎太身上的滑稽闹剧结束时倏然急转直下,赤西蛎太与小江不了了之的恋情由此成了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悲剧。即使是在《学徒的神》这样本来是一部发生在获得小利却仿佛收到巨大恩惠的学徒与行善却仿佛做了坏事的A之间的反讽喜剧,却在小说结尾处,叙述者主动出来解释:

  看似有意不让故事走向让人失落的悲剧,然而,醒目的议论已经表达了的作者的悲观现实态度。

  当然,志贺直哉也有写得诙谐的小说,《矢岛柳堂》就是之一。小说讲述了发生在矢岛柳堂身上的四件趣事,分别用《白藤》、《红腰带》、《》和《伯劳》作为副标题。小说有趣之处不仅在于人物之间的对话总是穿插着打趣和玩笑,而且关键在,故事本身是由许多不带有复杂心理和沉重现实的成分的生活的切片组成,不需要费尽心思既照顾整体又捕捉细节,所以尽管篇幅最长,实际上读起来最轻松。《篝火》也是如此,小说讲述“我”与妻子和两位朋友夜晚去野地点篝火的生活片段,它似乎只显示了作者在写小说时自娱自乐的心态。其实,志贺直哉有一类短篇小说都有类似的特征,《某个早晨》和《灰色之月》都是有着更细密纹路的生活切片。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