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心理科学的理论与实践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心理科学的理论与实践

2022-06-29 17:58:44 作者:冯滢滢 来源:无限的哑铃推荐 阅读:载入中…

心理科学的理论与实践

  心理学是在1879年诞生的,创始人是冯特。心理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也可以说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事实、机制、规律和本性科学。心理过程是心理现象的一种,是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心理活动在一定时间内发生、发展的过程。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的方法有:观察法、问卷法、调查法和实验法。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几种方法。(1)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被试者的外部表现(如语言、表情和行为等)去了解其心理的方法。(2)实验法:是按照研究的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以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3)问卷调查法:是一种将要调查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设计成问题,让调查对象回答,以此来搜集研究资料的方法。

  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和发展的:实践活动是外部世界与主观心理相结合的桥梁。有人说:“人的心理带有主观色彩,面对同样的挫折情景如考试失利、失恋等,总是有人无动于衷,而有的人却是痛不欲生;面对同样的压力如学业、择业的压力,总有人从容应对,而有人却不知所措。”是因为人的心理带有主观色彩,说明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它具有以下性质:(1)主体性:心理反映带有主体的特点,是一种主观映像。(2)个体差异性:心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对客观事物的反应却是有每一个具体的人进行的,每一个人都有着与他人不同的个性特点。(3)自主选择性,心理反映具有选择性,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根据主体的需要、动机、目的、任务、兴趣、爱好而有选择地进行着的,人在反映中具有主动权。正是由于人们心理的主观性,才使人们的心理更加丰富多彩。班上有一个很喜欢活动的同学,他常说:“人的心理的基础是人的社会实践。所以,大学生除了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以外,还应该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成为‘博雅学子’”。我觉得这句话的观点十分的正确,因为人的心理不是自发产生的,只有作为心理源泉的客观现实和作为反映器官的脑二者相互作用,才能产生正常的心理,而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人的活动实现的。人的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的。(1)实践活动是外部世界与主观心理相结合的桥梁;(2人的心理正确与否也应在实践中得到证明;(3)人的心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4)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主要指大脑皮层的机能活动。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就是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有:①兴奋和抑制过程的扩散和集中;②兴奋和抑制过程的相互诱导。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基本特征。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①客观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包括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运动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刺激作用的开始与终止。②是个体的主观状态,包括人们的需要、兴趣和态度;人们的精神状态和情绪状态。在知道无意注意的原因之后教师应如何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呢?无意注意既可能成为教学的有利因素,也可以成为学习的不利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教师应做到如下:(1)要有安静的教学和学习环境。在教室中不要过多张挂图片、奖状、锦旗等的布置,也不要搞得花花绿绿的,布置简单就行;教师的衣着打扮应朴素大方,不要过分打扮,分散学生注意力;还有不要有多余的口头禅,也不要有多余的动作。(2)要有丰富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必须具有新颖性、生动性,如果学习内容是司空见惯早已熟悉的东西,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会降低学习兴趣的,生动的教学有利于激起学生的情绪体验,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还需运用丰富的情感的语言来表达。(3)要有灵活的教学方法。运用多种形式上课,提高学生的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4)要有熟练的教学技巧。如语言技巧、熟练的板书设计,使用直观教学的技巧和处理偶然事件的技巧。(5)要有良好的教学气氛。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首先,①提出明确的学习目的和任务;大目标的教育,即如果要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就必须努力学习;在教每门课时,想学生讲明该学科的目的、任务和意义,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该学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教每一章节时,要向学生明确地告知这一节课的学习目的和任务,力求达到具体化。②培养广泛而稳定的学习兴趣;人们注意的产生和保持在一定程度上是以兴趣为条件的。直接兴趣是引起无意注意的重要源泉,而间接兴趣又是保持有意注意的重要支柱。③正确组织教学活动;教师要根据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律,严密组织课堂教学。教学和时间按品牌必须紧凑,教学进程中结合教材内容提出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以减少和避免分散注意的机会,致使注意力集中而稳定。④锻炼坚强的意志力;在教学中,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力来说十分重要。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组织学生从事锻炼注意力的活动。培养学生要求学习的愿望和能够学习好的信心;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地从事学习的态度。第二、提出严格而合理的要求。第三、培养坚强的班集体。注意的品质:注意的范围、稳定性、分配、转移。青少年注意品质的特点有①注意的范围不断扩大;②注意力逐渐趋于稳定:7-10岁儿童可集中注意20分钟左右,10-12岁儿童持续25分钟,12岁以上持续30分钟左右;在组织好的教学中可保持30-45分钟;

  ③注意力分配能力不断提高;④注意力转移的能力逐步提高。

  感知觉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是认识的开端,是有机体与客观环境联系的初级形式,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和条件。首先感觉是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其次知觉是感觉器官对直接作用于其上的刺激物各种特性或各个部分的综合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的过程。知觉的特性有四点:①知觉的选择性;②知觉的整体性;③知觉的理解性;④知觉的恒常性。感知规律与教学:首因律、经验率、强度率、差异率、组合率。像刚吃过甜的东西之后再吃苹果,会感到苹果比较酸,这是感觉的对比。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记忆的品质:敏捷性、持久性、精确性、准备性。表象就是基于知觉在头脑内形成的感性形象,包括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记忆的分类可分为两类;一从记忆内容角度分类: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感记忆,运动记忆;二从记忆时间角度分类:瞬时记忆(0.25-2秒),短时记忆(1分钟左右,记忆容量为7 2个信息单位),长时记忆(1分钟到几年)。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有:①识记的目的和任务;②识记材料理解与否、材料的数量和性质;③识记方法与态度;④识记时的环境与时间;⑤合理的作息制度与用脑;⑥健康的体魄和稳定而愉快的情绪。遗忘是指识记过的材料不能提取或提取是发生错误的现象,导致遗忘的原因:消退说、干扰说。遗忘的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即在识记后的最初时间遗忘得比较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相当时间,几乎不再遗忘了。根据遗忘规律科学有效地组织复习可防止和克服遗忘。 (1)复习要及时、经常地进行(2)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相结合(3)试图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4)要合理用脑。(5)进行适当地安排复习材料。(6)进行适当的超额学习。而制约遗忘的因素有1)识记材料的意义和作用;2)识记材料的性质;3)识记材料的数量;4)学习的程度;5)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