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读懂范仲淹这三句话,你就读懂了人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哲理文章 >

读懂范仲淹这三句话,你就读懂了人生

2019-04-03 05:53:58 作者:洞见Neo 来源:洞见 阅读:载入中…

读懂范仲淹这三句话,你就读懂了人生

  少年拼命,中年拼德,晚年拼运。

  。。。。。。。。。。。。。。。。。。。。。。。。。。。。。。。

  梁启超曾说:“五千年来历史中立德立功立言者只有两个人:范仲淹和曾国藩。”

  而范仲淹更被历代读书人奉为精神领袖,称其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

  范氏一族,更是传承800年绵延不绝。

  纵观范仲淹的一生,可以得出一个深刻道理

  人生在世,离不开一个“拼”字。而在不同年纪,所“拼”者不同,决定了一个人的福运。

  01

  少年拼命,立一生之基。

  宋代的风流人物,大多是书香门第,但是范仲淹家境贫寒,两岁丧父。

  母亲带着他改嫁于长山朱氏,因为“拖油瓶”的身份,经常被朱氏子弟讥讽。

  于是,很小的时候范仲淹便决心自立门户,而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就是读书。

  古语有云:“知耻近乎勇。”

  范仲淹先是苦读于醴泉寺,每天煮两升小米粥,待粥凝结后,划分成4块,早晚各2块,拌点腌菜充饥。

  在读书疲倦犯困的时候,就用冷水洗脸。

  每天三更眠五更起,头悬梁锥刺股。

  这样的日子,几乎贯穿了他整个青少年的求学生涯。

  后来为学业更进一步,他考入了当时着名的应天学院

  史书记载:“公处南都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枕。夜或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充,日昃始食。”

  凌晨舞剑,白日读经。虽然此时书院条件不错,但是范仲淹仍然延续着以粥度日的习惯

  有同窗见其求学刻苦,生活困难,特地给他送来美食,但范仲淹却婉言谢绝

  ldquo;我已安于划粥割齑的生活,担心享受佳肴,日后就咽不下粥和咸菜了。”

  ldquo;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孔子当年称赞颜回的这句话,也许用在范仲淹身上更加合适

  他来学院的目的是读书,不是享乐。

  一次,真宗皇帝途径应天府,众学子呼朋引伴,欢呼雀跃着去看龙颜。

  有一个同学叫范仲淹,他却不为所动,笑着说了一句:“将来再见也不晚。”

  然后继续埋头苦读。

  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当范仲淹成为天子门生的时候,那些千方百计见了真宗一面的同学,大多没能再次出现在皇帝面前。

  吉鸿昌曾说:“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

  年少气盛无所畏惧,正是拼命的年纪。

  这个时候,我们天资差不多阅历也相仿,谁努力得更多,坚持得更久,谁就能从平凡变成超凡

  02

  中年拼德,做人上品

  长白一寒儒,名登二纪余。

  人到中年,范仲淹终于熬过了生命中最艰难的时光金榜题名,身居庙堂

  但是一个人站得越高,越要看远。

  范仲淹在给儿子家书中写道:“当见大节,不必窃论曲直,取小名招大悔矣。”

  人到中年,范仲淹更讲究为人处世德行告诫儿子,其实也是在时刻警示自己:不能因为眼前的利益,而不顾品行节操

  仁宗少年登基,刘太后长久把持朝政,朝野上下怨声载道,但在刘太后面前却噤若寒蝉,唯独范仲淹直言上谏,陈述利弊

  然后,范仲淹被贬。

  刘太后去世后,范仲淹被仁宗召回。

  可刚回来没多久,范仲淹又和把持公器,结党营私的宰相吕夷简杠上了。

  ldquo;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范仲淹再次谏言,再次被贬。

  后来范仲淹因为沙场建功,大败西夏,重回京城

  皇帝启用他主持“庆历新政”,革除积弊。

  明知道这不是一件好差事,但他又不顾一切地将其扛在了自己的肩头

  结果我们也知道,范仲淹再次成了“背锅侠”。

  历史学者丁传靖在《宋人轶事汇编》中写道:

  范仲淹三次被贬,每贬一次,都被时人称“光”(光耀)一次。

  第一次称为“极光”,第二次称为“愈光”,第三次称为“尤光”。

  三起三落,每落一次,他的声望高一次;每起一回,他的地位就上一个台阶,直至成为读书人的标杆,宰执天下

  徐世昌有一句名言:“凡建立功业,以立品德为始基。从来有学问而能担当大事业者,无不先从品行上立定脚跟。”

  没有伟大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

  从一位寒门子弟,走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太宰之位,其间比他有背景才华能力不知凡几,但像他一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高贵灵魂的人,就太少了。

  中年是建功立业的时候,但一个人攀得越高,越需要德行的支撑,才不会跌得越惨。

  03

  晚年拼运,养子孙之福。

  从庆历新政中解脱出来的范仲淹,不再有扭转乾坤权势,却在晚年迎来了人生最大的福运。

  因为物产丰富交通便利,从宋朝初期起,邓州就是宋朝老干部的养老圣地

  当时朝廷明文规定,对国家有恩或者是年过70退休官员, 都可以去邓州养老,一面继续发挥余热,一面颐养天年

  开国元勋赵普、状元宰相苏易简、铁腕强相寇准……都曾在邓州安度晚年。

  人生暮年,范仲淹也来到了这里。

  这么多年,范仲淹一直为国为民劳心劳力,和家人聚少离多。

  从这一刻开始,他终于可以享受天伦之乐,每天除了养花种草、含饴弄孙,最大的乐趣就是教育子嗣

  在他的悉心教导下,四个儿子全部学以成才。

  长子范纯佑历任监主簿、司竹监;

  次子范纯仁,官至北宋宰相;

  三字范纯礼,担任过礼部侍郎;

  四子范纯粹,成为了户部侍郎。

  而且四个儿子忠孝仁义尽皆“入传”,加上《范仲淹传》,一门父子,“五传”传世,光耀门楣千古流芳。

  范仲淹写过一篇《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虽是游戏之作,却将人这一生说得通透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

  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

  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

  人世都无百岁。

  少痴騃、老成玌悴。

  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

  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期限的,年轻时,血气重,精力旺盛,理应努力拼搏。

  随着年龄增长,血气渐衰,此时无需千方百计地耗费心力折腾了。

  人们常说,晚年是享受福运的时候,而这福运也是曾经努力挣来的。

  范仲淹晚年,远离了朝堂的纷纷扰扰,回归家庭

  父慈子孝,家庭和睦,不仅培养出了合格的继承人,也为国家输送了优秀人才

  此后800年,范氏一族谨遵范仲淹的教诲名人辈出,绵延不绝。

  人生至此,夫复何求?

  ▽

  范仲淹祠前有这样一副对联

  ldquo;甲兵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观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少年拼命,中年拼德,晚年拼运。

  范仲淹身体力行的三句话,不仅自己一生精彩,也为一个家族开创了百世基业

  如果你在人生的旅途中感到些许迷茫,不妨读一读范仲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