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优秀的人,越懂得低调
1
低调,是一种修养
蔡康永曾讲过,这样一件小事。
小时候,他到一个富贵人家吃饭。餐桌上,他第一次吃到鱼翅,忍不住拉着妈妈问:“这是什么呀?怎么这么好吃啊?”
女主人微微笑道:“这是粉丝,喜欢就多吃点哦。”
长大成名后,蔡康永又去了很多饭局。他发现,主人们总是喜欢夸耀食材之罕有,价格之昂贵,以此作为炫耀自己财富身份的契机。
走过了千山万水的蔡康永,在那个时刻,才终于明白小时候餐桌上萍水相逢的女主人的温柔用心和善意谎言:
既是为了保护他的自尊心,不让他难堪,毕竟他这么问,就证明他从前都没吃过鱼翅。
同时,也是为了减少他的心理负担和压力,不让他在吃饭时,想着如此昂贵的价格,而感到不自在。
这让我想起,曾看到的一则新闻。
一个饭店的老板,平时很少来到他的店,有一次他去到了店里,无意推开了一个包间的房门,
发现几个员工正在吃,客人剩下的饭菜,他们看见老板来了,纷纷显得紧张,局促,甚至害怕。
而是立马对旁边的人说,来,给我一双筷子,我也刚好没吃,咱们一起吃。此举,既化解了尴尬,也十分温暖人心。
其实,所谓的情商,不过是站在他人的角度,照顾他人的情绪,多替他人着想。
而低调,就是你心里装有别人,自然就会掩藏自己身上的优越感,让别人感到舒服和坦然。
2
低调,是一种才华
曾经在网上,看过这样一篇文章。
一天,大仲马得知他的儿子小仲马寄出的稿子总是碰壁,便对小仲马说:“如果你能在寄稿时,
随稿给编辑先生附上一封短信,或者只是一句话,说‘我是大仲马的儿子’,或许情况就会好多了。”
小仲马固执地说:“不,我不想坐在你的肩头上摘苹果,那样摘来的苹果没有味道。”
年轻的小仲马不但拒绝以父亲的盛名做自己事业的敲门砖,而且不露声色地给自己取了十几个其他姓氏的笔名,
以避免那些编辑先生们把他和大名鼎鼎的父亲联系起来。
面对那些冷酷而无情的一张张退稿笺,小仲马没有沮丧,仍在不露声色地坚持创作自己的作品。
他的长篇小说《茶花女》寄出后,终于以其绝妙的构思和精彩的文笔震撼了一位资深编辑。
这位知名编辑曾和大仲马有着多年的书信来往。他看到寄稿人的地址同大作家大仲马的丝毫不差,怀疑是大仲马另取的笔名。
但作品的风格却和大仲马的迥然不同。带着这种兴奋和疑问,他迫不及待地乘车造访大仲马家。
令他大吃一惊的是,《茶花女》这部伟大的作品,作者竟是大仲马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儿子小仲马。
小仲马说:“我只想拥有真实的高度。”老编辑对小仲马的做法赞叹不已。
3
低调是一种优雅
有个读者说,她身边有个熟人,全身上下,都是名牌,并且都有很显眼的LOGO 。
这个熟人无论走到哪儿,都会在有意无意间,特意提及,自己的衣服是量身定做,墨镜是限量款,鞋子是私人订制。
记得作家艾小羊,曾在她的文章里写到,有一次她买了一个日和手帖的围裙,将近300块钱。
她的朋友非常喜欢这条围裙,但在得知价格后,却觉得她太浪费。
因为在朋友看来,自己买一个万多块钱的包,拎着它,就会感觉自己是个成功女人,心气儿不一样了,而且包,就是身份,地位和气场的代表。
可于她而言,穿着很贵的围裙,在厨房洗手作羹汤,并不是为了向别人炫耀什么,仅仅是为了自己感到舒适和好看。
4
其次,做事低调,也是一种自信的体现。毕竟有真才实学的人,根本无需刻意去吹捧自己。
就如英国作家J.K罗琳,因创作《哈利波特》而名声大噪。但在随后创作侦探小说《布谷鸟的呼唤》时,
十分霸气地弃用罗琳的金字招牌,以普通的名字投稿给出版社,最终小说依旧取得了成功。
最后,生活低调,是一种优雅的品格。许多时候,优雅是对自我的一种尊重,体贴和周到。
就如可可.香奈儿曾说,你可以穿不起香奈尔,你也可以没有多少衣服供选择,但永远别忘记一件最重要的衣服,这件衣服叫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