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苏轼: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哲理文章 >

苏轼: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2019-07-11 11:39:19 作者:洞见Neo 来源:洞见 阅读:载入中…

苏轼: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

  人世间的诸多烦恼,有时就在说与不说之上。

  一个人管住嘴,便能控制自己人生

  纵观苏轼的一生,恰恰印证了这句话。

  01

  明朝大思想家吕坤曾言,古今大事者,无一不是心平气和沉稳谦逊之人。

  他叮嘱世人要牢记“三忌”:“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苏轼自小便有“神童”之称,十几岁的时候,已遍览诸子百家,20岁考取进士,为“百年第一”。

  年纪轻便取得惊人成就,苏轼不免有些飘飘然。

  于是经常出席各种诗文唱和的场合,逢人便彰显自己的才华

  他自诩知识渊博才智过人,认为按自己现在的水平,可以称得上“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了。

  于是大笔一挥,在经常接待客人的书房门上,写下一副对联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一日,一位长者登门拜访。

  苏轼打开一看,是一本古书,不要说自己从没有读过,就连里边的字,也有许多不认识。他不得不面红耳赤低下了头。

  那位姓朱的老人见状,便笑着说:“天下那么多书,也许有公子没见到过的,我再去请教别人吧,就不难为你了。”

  苏轼听了,顿时如芒在背,羞愧无地自容

  待把老人送走后,他快步回到书房门口,将那副对联撕得粉碎,然后回到屋中,又重写了一副,贴在书房的门上: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道德经》中说:“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越是厉害人物,越懂得低调,把世界放大,把自己变小,别太把自己当回事

  只有以永远学习心态,不断学习,才能拥有更加美好未来

  02

  苏轼曾经留下这样一首诗:

  高山石广金银少,

  世上人稠君子稀。

  相交不必尽言语

  恐落人间惹是非

  在职场上,苏轼是一个仗义执言火爆性格,但是在生活中,他永远是一副温文尔雅的君子秉性

  公元1100年,苏轼结束了自己半生的贬谪生涯,有传闻他将北上入朝为相。

  因为得罪了新皇帝,这位直接害他在外流浪多年的老友兼政敌,现在走上了他的老路,被贬他乡。

  在很多人的眼中,这理应是苏轼“报仇”的好机会

  关于章惇的孰是孰非,苏轼只字不提,只叮嘱他好好照顾年迈的父亲,多备些“家常用药”。

  苏轼还给病中的章惇寄去一些药方,嘱其多多保重自己。

  《警世通言》中有一首短诗:

  广知世事休开口,

  纵是人前只点头。

  假若连头也不点,

  难怪乎,在朝堂上和苏轼争锋相对,不肯退让的王安石,会在苏轼深陷“乌台诗案”,被人陷害的时候,为他据理力争

  03

  林语堂在《苏东坡传》的序言中写道:

  ldquo;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苏轼的官职一贬再贬,从地处偏僻的黄州,一直到天之涯海之角的海南。

  那时人们经常可以看到这位曾经纵横京师的大才子默默无闻地在田间劳作。

  生活上的艰辛暂且不论,心理上的落差也足以摧毁一个人的精神意志了。

  被政敌打压,被朋友陷害,连吃个饭都差点付不起钱......

  看到地上冒出麦苗,他会欢喜的像个孩子

  离开高高在上庙堂,他可以把整个江湖变成自己的书房......

  苏轼晚年被流放到“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的南海,几乎没人相信他能生还。

  然而65岁的东坡老人不仅活着渡海而归,还创作了大量的诗文着作,为他的人生添加了最辉煌的一笔。

  最后,连苏轼自己也颇为得意说道:“问翁大庚岭上住,曾见南迁几个回?”

  曾国藩说:“牢骚太甚者,其后必多抑塞。盖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感应之理然也。”

  牢骚太重的人,今后的路一定不好走,因为他不会反思自己,不会改进提升失败在所难免

  无事以当贵。

  早寝以当富。

  安步以当车。

  晚食以当肉。

  眼中无是非,便是自在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