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伟大的事物
英国作家亨利·德拉蒙德把一种充满仁爱的品质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事物。如果这种说法是恰当的,那么在人性中所呈现出的某种大爱,就是人类最可尊贵的精神家园。
一位残废老兵在佛罗伦萨一座公共建筑的台阶上拉小提琴,他的狗叼着他的帽子,接住人们抛过来的硬币。一位绅士走过来,要过小提琴,调了调音,替他演奏起来。他奏出的天籁之音吸引了很多路人,也让老兵的帽子吸引了更多硬币。帽子沉甸甸的,那条狗已经叼不住了,老兵刚把硬币收起来,帽子很快又被填满了。
那位绅士体面的穿着和令人陶醉的演奏技艺,与混乱肮脏的街道相映成趣。他演奏了几个高尚的曲目,让老兵的口袋变得胀鼓鼓的,然后把小提琴还给老兵,一声不响地走了。在围观的人群中,有人认出他就是着名小提琴家阿玛德·布切。
怀仁爱之心,亦善仁有道。呼“嗟来”之食的黔敖,有爱但无仁,以致饥馁之人宁死而不食。小提琴家阿玛德·布切无没有居高临下地施舍,而是如遇知音般地惺惺相惜,坦然拉琴怡人。一个济困之举,彰显仁爱情怀,让老兵得到了最大回馈,也维护了弱者的尊严。
在一次由香港企业家田家炳捐资建设的梅州高陂大桥奠基仪式上,不乏许多看热闹的人,其中一个小孩不小心被车撞倒了,田家炳看到后,当场拿出一笔钱给那个小孩疗伤。有人说这不关他的事,但田家炳说,这件事因我而起,我就应该负起责任,我应该这样做,做人但求无愧于己,对得起良心。
梅州市侨务局副局长邓锐至今都印象深刻,铭记在心,感叹田家炳确实是一个具有博大爱心和责任心的人。
小孩被车撞倒,本是一起普通的交通意外,与田家炳毫无瓜葛,但他能反求诸己,站在整个大事件、大背景中去考虑,主动“背锅”。这样的一种责任思维,正是当下最为缺乏的承担精神。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胸怀这样一种担当和仁爱,社会上将会减少多少推诿塞责,增添多少相助互爱。
着名翻译家王智量19岁时在北大读书,胡适是当时的校长。
有一次,校医诊断他患有鼻中隔弯曲,建议做手术。但他根本没钱治疗,校医让他去找校长。胡适听明来意,就给校医院打了个电话,然后写了张字条“准予缓交”。王智量说缓交也交不起。胡适说你先做手术,一年以后交。手术做完,情况还是不大好。校医又建议做扁桃体切除术,王智量又一次去找胡适。胡适说:“病要治好,钱你放心。给父母写信,告诉他们一切都能解决。”
70年后,王智量参加《朗读者》节目跟董卿说:“胡适老人家真好,好仁爱好亲切的长者。”
人有难而不袖手旁观,是仁爱至大。真正的仁德往往在一个人最无助最困难的时候体现得最真切。胡适对需要帮助的人,从来都是有求必应,毫不怠慢。没钱做手术的王智量没有耽误救治,尽管已经过去了70年,这份沐爱之情仍铭记在心。真可谓,爱人者,人恒爱之。
孔子说:“唯仁者能好人。”这个世界其实就是一个人内心的反映,仁爱的心境和高尚的品质,会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对于事物的看法,并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将这份爱传递下去。在需要我们施予仁爱的时候,请当仁不让,舍我其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