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朴拙的“厚道”,却是一个人重要的底牌
当说起厚道,我们会想到什么?
一张朴实、憨厚的脸,不爱说话,不善交际,看似傻傻的,很好欺负。其实不然。“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处处显露的聪敏未必能说明一个人的人品。
厚道,看似朴拙,却是一个人重要的底牌。
精明不如厚道
前两周因为要买口罩,便在附近的药房逛了逛,发现一个现象:街头的那家药店好评如潮;街尾的那家却冷冷清清。
问了几个顾客才知道,这两家店的经营之道截然不同。
在街尾的那家药店,口罩的价格比平日里贵了几倍,顾客有怨言,老板却摆出一副“概不议价,买不起可以到别家的姿态”。而在街头的药店呢,口罩不仅没有涨价,店里的员工还会很有耐心地教导每个进店的人,如何正确佩戴口罩,如何在家消毒等注意事项。
昨天得知,街尾的药店遭人举报哄抬物价,被罚了几万块,还失了人心,现在没人愿意进店买东西了。
古人讲:“小胜靠智,大胜靠德。”
有的人因为过于精明,急功近利,凡事只想到自己,占了一时的便宜,反倒摔了大跟头;有的人却因为厚道,挣得了源源不断的好运。
其实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为人是自私自利,还是真心实意,不言而喻。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一次两次的欺骗,或许能奏效,时间长了总会露出马脚。
唯有做一个厚道的人,正直而坦荡,才能收获别人的信赖、支持以及更多的好人缘。
厚道的人,善待世界
听过一句话:“情商,不是八面玲珑的圆滑,而是德行具足后的虚心、包容、自信和格局。”
深以为然,真正的高情商,不是耍小聪明的利己主义,而是心里装着别人,将心比心。
很多人都听过盲人打灯的故事。
有一个盲人走夜路的时候,手里总是提着一盏照明的灯。他是盲人,其实打不打灯都没区别。
附近的人很好奇,问他打灯的原因,盲人说:我提着灯笼,既为别人照亮了路,同时别人也容易看到我,不会撞到我,这样既帮助了别人,又保护了自己。
这些人懂得换位思考,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角度着想,说话、做事都让人感到舒服。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小气、狭隘、自私的人,无论如何也走不远。
宽厚、善良、大气的人,尽可能地为对方着想,才是真正成功的处事原则,走到哪里,都会受人尊重。
为人厚道,并不是一味地做“老好人”,而是在明辨是非的基础上,多了一份善意与柔情,多了一颗温热的心,善待世界,善待他人。
厚道之人,必有厚福
《弟子规》有句话讲:“予宜多,取宜少”。不要总想着向别人索取,而是要学会多给予。
老人家常说:“吃亏是福”,也是这个道理。老一辈的人,在婚礼喜庆的时候,会专门记录亲戚朋友包的礼,比如说家中女儿要出嫁,亲朋好友包了红包,都把它记下来,等到哪天人家有喜事,再封厚一点礼给他们。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收下小礼,是不拂人面子;还上厚礼,是珍重情谊。厚道的人嘴上不说,但心里清楚:“钱财不如人品重要,利益没有情义值钱。”
说到礼尚往来,就不得不提起马云的故事。
马云在16岁的时候,认识了来中国旅游的澳大利亚游客肯·莫利,此后他们保持通信,在每次回信中,肯·莫利都为马云细心地修改英文。肯·莫利还邀请了马云到澳大利亚旅游,而那次澳洲之行更是彻底改变了马云。
肯·莫利也曾经为在杭州师范学院读书的马云提供支持,他每隔6个月给马云寄一张支票,两年多时间里总共寄了大概两百澳元。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虽然肯·莫利已经去世,但马云一直将肯·莫利视作为他开启世界之窗的导师。
2017年马云来到肯·莫利的故乡澳大利亚纽卡斯尔,用自己和肯·莫利的姓氏命名“马&莫利”奖学金,出资2000万美金,以此回报肯·莫利当年的知遇之恩,并用这笔奖学金去帮助更多的人。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马云的投桃报李,也是最好的礼尚往来。
土地不厚,承不了山川海岳;人心不厚,得不到道义情谊。有了厚道,方能积累人缘、左右逢源,人生的路自然会越走越宽。
正如一句话说的那样:人生在世如长河入海,决定胜负的,从来都不是一关一隘的得失和一时一地的亏盈,而是百川聚来的福气。
一个人的福气,不是天注定,而是要靠自己一点一滴养成的。
为人厚道,虽然不是一条快车道,但却是一条方向最正的大道;回报虽没有那么快,但绝对不会缺席。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今天,我们给别人修过的桥;待有一天,别人会来帮我们铺更宽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