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官小腔大”, 是权力未受约束的真实写照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哲理文章 >

“官小腔大”, 是权力未受约束的真实写照

2020-04-08 05:57:04 作者:马涤明 来源:领导文萃 阅读:载入中…

“官小腔大”, 是权力未受约束的真实写照

  现实中,被聚焦到舆论场上的耍官威官员,都是各有各的“威”。有的官员习惯问别人“知道我是谁吗”;要不就说“我是某某部门的,让你们领导马上来”;还有的人习惯说“不信,我一句话就能……”。

  不管是什么形式的“威”,目的无非是向别人“介绍自己权势能量。在一些信奉官本位、权本位的人看来,亮身份打官腔都是可以“横着行”的“硬通货”。

  举个例子,“张局长”的官威官腔,特点是没有一点委婉含蓄,直直白地告诉对方:我是局长,我是“管签合同的”。不但自己管自己叫“张局长”(把“副”省了),而且还想让对方知道,“张局长”名气很大——“你连张局长都不认识?”

  在短短不到一分钟的视频中,“张局长”的每句话都堪称简洁明了,寥寥数语便将自己的身份、身份夹带的“能量”高效展示出来,没有一定的官本位底蘊的积累,演都演不出来。

  当年县委书记焦裕禄走村调研,一位老人问他是谁,焦裕禄说“我是你的儿子”。他也可以说,我是县委书记,来为你们解决困难的,但以“儿子”自称,却能把党员干部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阐释得更生动。现在,我们不必要求官员都使用这样的语言称谓,但是,像焦裕禄那样摆正为官者的身份角色明晰公职伦理逻辑注意语言和行为上的谦虚谨慎,理应成为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一门必修课

  “我是张局长”这种“大言不惭”,恐怕不只是伦理修养不足问题,更大程度是出于以权谋私需求。一张嘴就先把官职“挺在前”,而毫无障碍,直叫人怀疑,“张局长”是不是早就习惯了拿职务身份当“通行证”,甚至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对“张局长”耍官威事件需要从两个层面调查反思。除了语言和行为举止不端,“我是张局长”的优越感以及“明年不要来找我签合同了”的威胁,是否不经意间暴露了以权卡人甚至权力寻租的惯常动作所谓“官小腔大”,不仅是缺乏修养的作风问题,也可能是权力未受有效约束真实写照

  (摘自《中国青年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