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韩信拜相:萧何导演的大戏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哲理文章 >

韩信拜相:萧何导演的大戏

2020-07-30 06:20:30 作者:杨照 来源:领导文萃 阅读:载入中…

韩信拜相:萧何导演的大戏

  韩信投靠刘邦时候,一开始也不是很顺利,只了一个小官,没过多久还犯了法,要被斩。这时候,和他同案的都被杀了,轮到他的时候,他居然高抬着头,着在上面主持刑罚的滕公,当他跟滕公四目相视的时候,说:“你们主人不是想争夺天下吗?如果他要争夺天下,为什么要斩壮士呢?”滕公想,这个人明明已经命在旦夕,而且是一个罪人,竟然还敢看着我的眼睛,讲这么狂妄自大的话,可能不是一般人。所以,滕公“奇其言,壮其貌”,当下做了决定,“释而不斩”。接下来,滕公还跟韩交谈,聊得很愉快

  韩信后来被拜为大将,而且在军事上屡有建树,但《淮阴侯列传》写到这里,其实司马迁是在告诉我们,不要搞错了,韩信真正的专长不是武勇,而是他的智慧。他知道用什么方式自己保留一点活命的机会。碰到了流氓少年的挑衅,他当下就知道,跟这种流氓去决斗是不值得的。在这样即将要被斩杀的情况下,他也能够马上做出这样的反应,让滕公主动跟他说话,我们也就了解,韩信脑袋里其实有非常多的东西,不是打仗,而是识见。

  他用这种方式吸引了滕公的注意,被推荐给了刘邦,刘邦让他当治粟都尉,主要是管后勤的。这个时候,刘邦数度被楚打败,到了南郑,好多人都逃走了。韩信就想,滕公和萧何估计都和刘邦推荐过我,但刘邦还是没理我,不重用我,我也走了算了。萧何一听说韩信走了,来不及跟刘邦报告,马上跑出去追,这就是后来在戏文里非常有名的“萧何月下追韩信”。萧何当下来不及处理任何事情,迫切地想办法把韩信追回来。然后就有人去报告刘邦:哎呀,糟了,萧何跑了。刘邦听了当然非常生气感觉突然失去了左膀右臂

  不过,一两天之后,萧何回来了。司马迁非常鲜活描述刘邦的反应——“且怒且喜”。

  刘邦骂萧何:“你怎么跑了?!”

  萧何回答:“我不敢跑,我去追跑掉的人。”

  刘邦问:“你追谁?”

  萧何说:“去追韩信。”

  这个时候,“上复骂曰”:“那么多人跑了你没追,韩信是什么角色,值得你去追吗?你不要骗我了。”

  萧何于是郑重地对刘邦说:“你身边这些带兵的人都很容易得到,但是韩信却是一个‘无双国士’。这样说吧,如果你未来就想在巴蜀安稳地当你的汉王,你就让他走。可是如果你想争夺天下,那你必然需要韩信。”

  看萧何这么郑重其事地推荐韩信,刘邦就说:“那好,我就拜韩信为大将吧。”但萧何还没完,他接下来就借机说真话:你拜将“素慢无礼”,拜大将都“如呼小儿”,表面尊重别人,给他们很高的位子,可是摆出来的那个姿态好像就是:来,你给我做大将,然后你要感谢我。用这种方式肯定留不住人。萧何等于借由这个机会提醒、教育刘邦,为什么你刚被打败几次,这些人就都跑了呢?因为这些人平时既得不到你的重用,也得不到你的尊重,而重用和尊重才是你真正留住人才的关键。

  接下来,萧何就明确建议刘邦,要拜韩信的话,必须有很特殊的方式,先发布消息,选一个良日,而且要斋戒,设一个坛场。换句话说,要把它变成一场大戏,把所有这些该做的礼貌、该有的仪式全部做足,然后再拜将。

  其实从这里以及后来的一些描述,我们应该能看出来,萧何能够劝动刘邦,用这种方式将韩信拜为大将,关键并不完全是为了韩信,而是借这种方式来给在刘邦身边所有人看——刘邦并不是总以不礼貌、不尊重的姿态对待所有人,当他遇到了够厉害、值得他尊敬的人的时候,可以彻底放低自己的姿态。

  于是,用这种方式,刘邦要拜将这件事吸引了全军的注意。大家心里都好奇,而且“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不少人都在心里盘算,依照功劳、位份什么的,应该是我吧?或至少我是有机会的,我是有希望的吧?

  借由这样的预告仪式,萧何又达到了一个了不起的目的——至少在这段时间,这些人都不会再逃了。每个人都想,搞不好是我,不能放弃这个机会。另外,不讲到底要拜谁为大将,产生的另一个效果就是当场的震惊。当最后谜底揭晓,竟然是韩信被拜为大将,“一军皆惊”。大家都惊奇怎么可能是韩信,他是谁?凭什么被拜为大将?

  看到后面的描述,我们就知道这些显然是萧何早就安排好的剧本。等到大家都在好奇为什么韩信得以拜将的时候,每个人都会认真听刘邦和韩信在拜大将时候的对话,借由这种方式,他们两个人对话,必然也就深深地印在每个人的心里。

  按照礼仪拜完将之后,刘邦就问韩信,萧丞相一直说将军好厉害,不知道将军有何计策指导下我呢?韩信先是道谢谦让,然后反客为主地问刘邦说:“今天如果我们要东向去争天下,敌人是否就是项羽?”刘邦回答说:“是的,依照目前的局势,是项羽。”接下来韩信又说:“在‘勇、悍、仁、强’这四个重要的人格、特质上,你和项羽谁比较厉害?”这应该是早就安排好的,刘邦也很会演,“默然良久”,才说:“不如啊,我不如项羽。”

  这两句问答,表明不管是现实的状况,还是未来的变化发展,项羽的条件都比刘邦好,那我们凭什么跟项羽争呢?不必争了吧。这个时候,韩信就要显现他自己的价值了。他可以当大将,凭的就是识见。

  他说:“汉王啊,我本来也以为你不如项羽,可是我曾经在项羽身边观察过。项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的武勇甚至气势都是非常吓人的,他发起脾气来的时候,可以震慑千人, 这是他的长处。但他也有短处,就是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

  “另外,项羽给人的感觉非常恭敬慈爱,比起你,他跟人讲话礼貌多了。而且,项羽碰到身边有人生病,他会同情到流下眼泪。他自己要吃的东西也会分给人家吃。但那只是一面,另一面,他是一个独断的人。如果你帮他做事,等到你立了功劳应该得赏赐的时候,他的缺点就显现出来了——他无法分权。他光是刻一个印、封一个王,都要把印拿在手上把玩再三,舍不得交出来,所以他的仁心叫作妇人之仁。”

  “而且,项羽本来已经是天下的共主,却不懂得在战略上选择关中,而跑到彭城去,这个过程中又违背了跟义帝楚怀王的约定,偏心封自己的亲信为王。再加上项羽所过之处无不残灭,因而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虽然项羽是霸主,但他已经失去了人心。”

  “所以,项羽其强易弱,你其实是可以打败项羽的。怎么打败?你要倒过来,项羽所没有的,就请你好好地做。第一,针对项羽的匹夫之勇,你要能任属贤将,善待帮你带兵的所有人。”可以想象,当韩信在拜大将的坛上讲这段话的时候,所有的将领都听到了。“第二,项羽是妇人之仁,你要有真正的慷慨之仁。该封功臣的时候就封给人家,该分的就分,不要吝啬,不要小气。”大家一看,韩信讲这个话,而且刘邦还真的就把这么高的位置给了他, 刘邦怎么可能小气?我们跟着刘邦,不都能够分得到吗?

  这真是一场大戏。表面上看,这场大戏的主角是韩信,但我们知道,在这场大戏后面的导演是萧何。萧何安排这場戏,不只是为了让汉王刘邦重用韩信,他更在意的是如何借由这场公开的大戏,拉拢汉王身边的这些将领,让他们安心地跟着刘邦。最后,靠着这样一种安定军心的方式,刘邦才有了下一步的动作,也有了条件可以向东角逐天下。

  (摘自《史记的读法:司马迁的历史世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