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夏日说“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哲理文章 >

夏日说“蝉”

2020-08-22 04:06:57 来源:思维与智慧 阅读:载入中…

夏日说“蝉”

  伴随夏季的到来,除了挥之不去高温炎热,还有那单调乏味蝉声

  蝉字,起初应该是描绘蝉的形象的象形字。不少学者认为,商代甲骨卜辞和商周时期青铜器中,表示国名称和族徽的像蝉形的符号,应该就是早期的蝉字。

  甲骨文

  蝉是一个形声字,形旁“虫”表示蝉是一种昆虫;声旁“单”表示“蝉”字的读音。有学者认为,“蝉”也是会意字。南宋大诗人陆游祖父陆佃,写了一部名物学著作《埤雅》,书中说,蝉是经历了蜕变而传续生命的(变蜕而禅),所以叫做蝉。这种解释,认为“蝉”有禅变、生命接续的意思

  蝉字的声旁“单”,在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被释为“大也”。因此,台湾学者高树藩在《正中形音义综合大字典》中认为,蝉是一种鸣叫声特别大的昆虫,声旁“单”,也兼有表示字义的功能

  蝉嘹亮鸣叫声,的确是很能引人注意地方。但它的鸣叫声,却并不是从口里发出的,它甚至没有明显的口部。我国古人很早就发现了这一点。

  《淮南子·说林训》云:“兔丝无根而生,蛇无足而行,无耳而听,蝉无口而鸣,有然之者也(这是有它的合理性的)。”

  《说文解字》里说:“蝉,以旁鸣者。”旁,即胁。许慎的意思也许是说:蝉,是一种从咯吱窝发出鸣叫声的昆虫。也有人认为“旁”指翅膀,但这种说法是不符合事实的。雄蝉的发声器在胸部左右两侧各一。雄蝉通常在遇到危险或求偶时,会发出鸣叫声。雌蝉没有发声器,在腹部有听器官可以感知到雄蝉的叫声。

  蝉的叫声,音质尖锐,且总是连续不断。西汉辞赋语言学家扬雄《方言》卷一说:“蝉,续也。”蝉字有连续不断的意思。所以,今天我们通常将某人连任某个职务,或者连续获得某种称号荣誉,称为蝉联。

  蝉始终保持着尖利而又连续不断的腔调鸣唱,难免会令人感到厌烦。在中国古代,蝉又被称为齐女。相传晋代崔豹所编著的《古今注》中说:“齐王后忿而死,尸变为蝉,登庭树嘒唳而鸣。王悔恨。故世名蝉曰齐女也。”在这个故事中,蝉成为了一位因怨怒而死的王后化身,难怪它的叫声总是那么声嘶力竭而又不知疲倦

  蝉,通常被称作知了(蜘蟟)。这个名字,也是因为它的叫声像连续的“知了”声而得来的。自从蝉获得了这个名字,人们总是在潜意识里觉得,蝉好像时刻都在用高亢嘹亮的叫声,宣称自己什么都知道。于是,寓言故事里,蝉常常被刻画愚蠢无知而又非常骄傲自满的形象。

  其实,我们的古人对蝉却十分推崇,他们将蝉视为人品高洁象征

  《礼记·大戴礼》和《淮南子·说林训》中都说:“蝉饮而不食。”

  三国曹植《蝉赋》中,把蝉描述为一个“清洁”“淡泊而寡欲”“与众物而无求”的贞士形象。

  晋代陆云《寒蝉赋序》云:“夫头上有緌,则其文也;含气饮露,则其清也;黍稷不食,则其廉也;处不巢穴,则其俭也;应候守节,则其信也;加以冠冕,则其容也。”认为蝉有文、清、廉、俭、信、容六种品德。

  蝉翼轻薄透明而有花纹,汉代在皇帝身边工作的官员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都有着蝉翼状的装饰,就是取义蝉的高洁。

  考古学家还发现,早在五千年前的红山文化时期,就出现了用于佩戴的玉蝉。从商代至汉朝,都有往死者口中填塞玉蝉的情况。两汉时期的玉蝉,出土量尤其多。古人为什么往死者的口中填塞玉蝉呢?这和当时社会盛行追求长生不老、升仙不死的思想有关。

  蝉的若虫(现在许多地方称之为爬杈、知了猴儿),生活于地下。若虫长成后,钻出地面,爬上草木的枝杈,蜕变为知了。这种生命的演变,在古人的眼中是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古人在死者口中塞入玉蝉,是希望死者能够像蝉的蜕变一样,羽化成仙,获得永生。

  蝉像许多昆虫一样,在夜间有趋光性。古人还常用夜晚点起明火、振动树木的办法,吸引蝉投火,来捕捉蝉。这种捕蝉的方法,称为“耀蝉”。

  《荀子·致仕》中说:“夫耀蝉者,务在明其火、振其树而已;火不明,虽振其树,无益也。今人主有能明其德者,则天下归之,若蟬之归明火也。”

  荀子以耀蝉这件事,来比喻君主如果德行贤明,就会像明火吸引蝉那样,使天下人归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夏日说“蝉”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