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三种朋友远,三种亲戚近
作者 :儒风君
人到中年,体会过了许多人情冷暖。
这时候回过头看,忽然意识到:
1
远离三种朋友
不懂分寸的朋友
三毛曾说:“朋友之间,分寸不可差失。
自以为熟,结果反生隔离。”
越是要好的朋友,越要珍惜、尊重。
有些事,关系再好也不能做;
有些话,关系再近也不能说。
一步踏错,友情破裂容易,和好如初却很难。
将心比心,别说让朋友受伤的话,别做让朋友为难的事。
掌握好分寸,相处起来才更轻松。
嫌贫爱富的朋友
交友贵在真心,而不是获取利益。
有这样一种人,把友谊当作“关系”,把朋友当成“人脉”。
你穷困时,他对你爱答不理;
你发达了,他跟你称兄道弟。
捧高踩低,难免寒了人心。
这种势利眼的朋友,就该趁早远离。
负面情绪的朋友
有些人喜欢抱怨,把朋友当成倾倒负面情绪的“垃圾桶”。
没有大事不登门,一登门就哭诉抱怨。
你给他真诚建议,他听不进去;
你好心帮他一把,他得寸进尺。
人生只能自己面对,问题只能自己解决。
鬼谷子说:“相益则亲,相损则疏。”
关键时刻,朋友可以帮忙,却没有义务承担那些负面情绪。
遇到负能量的朋友,千万别跟着陷进去,趁早远离!
2
靠近三种亲戚
雪中送炭的亲戚
曾国藩28岁那年,准备参加会试。
全家上下东拼西凑,也拿不出进京赶考的路费。
一旦错过这次会试的机会,曾国藩便要再等三年。
曾国藩的五舅得知此事,把家中仅有的牛拉到集市上贱卖。
这份朴实的恩情,令曾国藩一生难忘。
“锦上添花时常有,雪中送炭世难寻。”
在你最难的时候,愿意伸手拉你一把的,还得是血脉至亲。
不占便宜的亲戚
抗战时期,杨绛住在钱钟书家避难。
钱府大宅里,不单住着钱家父母,还有许多叔伯兄弟。
日子过得再清苦,杨绛也从不占亲戚家的便宜。
她甚至写话剧赚钱,卖米贴补家用。
不占人便宜,不是因为好面子,只是因为讲良心。
这种亲戚,一定是有原则的人,值得亲近。
常来常往的亲戚
苏轼第二任夫人王闰之的弟弟,名叫王箴。
苏轼飞黄腾达时,世人争相讨好;
苏轼落难时,门庭冷落,无人问津。
这时候唯有王箴,不远万里前来探望苏轼。
俗话说:“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
尽管血浓于水,也经不起人情冷暖。
再好的关系,也是处出来的。
时间长了、距离远了,感情慢慢也就淡了。
亲戚之间常来常往,感情才能热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