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这,就是借钱的下场!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哲理文章 >

这,就是借钱的下场!

2021-02-13 07:43:36 来源:儒风大家 阅读:载入中…

  

这,就是借钱的下场!

  来源 | 有书(id:youshucc)

  作者 | 有书子豪

  近代杰出政论家邹韬奋先生曾说:“金钱往往成为真正情谊的障碍物。”

  深以为然。

  任何一段关系,过分染上“钱”字交情,而没有把控好分寸,大多惨剧收尾,轻则感情淡漠,重则反目成仇。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则视频。

  一个女孩跪地痛哭,死死抓住闺蜜的手,极其卑微地哀求道:

  “我借给你60万,你哪怕还我50万也好,我求求你,还我钱好不好。”

  显然,这是一个由“借钱”引发的悲剧。

  因为没有借条等字据,借款少要10万,加上跪地苦求依旧没能让闺蜜良心发现。

  情同手足的闺蜜,随着这笔理不清的债一刀两断。

  借钱见人品,更见人心。

  俗话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老祖宗也在告诫我们,欠别人的东西,归还,是天地道义,更是为人根本。

  1

  借钱,其实也是在借信用

  钱,说白了是私有财产,愿意把它借出去的人,一定打心里把对方当朋友。

  任何人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看似借的是钱,实则是借彼此的交情,更是借自己在对方心里的信用。

  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讲过这样一句话:

  “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

  明清时期,京城出现很多当铺,当铺的常客多半家境普通。一旦他们家中有事,便拿东西去当铺换钱应急。

  久而久之,当铺开始对名声好、有信用的人实施“信当”。

  这些拥有良好信用的人,并不用拿出等价的物品就可以换取所需的金额,甚至仅仅依靠个人信用不做任何抵押就能借个千儿八百。

  原因无外乎这些人在当铺老板心中有极高的信用。

  归根结底,借钱,就是借信用。

  人与银行之间有征信系统,人与人之间同样存在隐性征信。

  借别人的东西,好似你消费了信用卡,如期还款,信用便是良好;逾期不还,信用则会损耗。

  当你的信用损耗到一定的值,对方不仅对你失望、厌恶,更会把你永久性拉进心底的黑名单。

  正如诗人莎士比亚所说:“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

  钱,最好不去借,实在需要,不念人情也好,不付利息也罢,自己的信用总归要记得补全。

  2

  还钱,也是在还品行

  几年前,发生过这样一场惨案。

  徐某因为买房,向好朋友艾某借了30万。

  原本想等朋友手头宽裕后再向其索要的艾某,因公司拓展业务急需资金,便向对方提出还款的需求。

  结果朋友屡次推托,直至艾某亲自堵在他新家门口,看到他价值200多万的豪宅和高档的装修,不相信他拿不出这笔钱。

  矛盾就此激化,艾某忍无可忍,抽刀挥向了他们一家三口。

  毫无疑问,挥刀伤人一定会受到法律制裁,可假如当初按时还钱,悲剧一定不会发生。

  网上时常流传一句话:“什么最难?借钱最难。”

  为什么?因为钱是解决生计的硬通货,永远不会有人嫌钱多。一定意义上,肯借钱帮对方渡过难关,便是他的贵人。

  遇到贵人,不珍惜,不感恩,编造各种理由拖欠,甚至赖账,这不仅是债务问题,更是个人品行的缺失。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深表认同。自古至今,个人品行始终是判断一个人好坏的重要标准。

  汉朝时期有个人叫阎敞,受人所托寄存在自己家一百三十万。结果钱还未取,财主和家人便相继离世,只剩一个九岁的孙子存活于世。

  孩童长大后,便去阎敞府上拜访:“祖父告诉我寄存在你家三十万,我现在来取。”

  面对一百万的巨款诱惑,阎敞依旧如实说道:“你的祖父记错了,他寄存在我这里一百三十万。”

  两则故事,相较之下,高下立判。后者虽然失去了眼前利益,名声却流芳百世。

  《增广贤文》有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钱,于己重要,于人同样重要,切莫因一时贪念而自损品行。

  3

  拖欠债务,是自己最大的亏损

  “如果您失去了金钱,失之甚少;如果您失去了朋友,失之甚多。”

  歌德这句话可谓一语中的。

  借来的钱,拖欠不还看似占了便宜,长此以往亏损的实是自己。

  它不仅让人养成爱借他人钱财的陋习,还会让人失去独立解决困难的能力,更甚至因此臭名昭著。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

  赵老三早年向朋友借了一笔钱做生意,说好两年后如数奉还。期限将至,恰逢朋友突发疾病急需用钱,便去府上向他索要欠款。

  这时的他生意兴隆,日子舒坦,却并无还债打算,便吩咐下人编造理由将朋友打发。如此一拖再拖,直至拖到朋友离世。

  朋友离世后,他心里暗自窃喜,以为人死账清,自己依旧逍遥自在。

  谁曾想,生意上的供应商得知此事,觉得他不守信用、品行不端,便停止了与他合作,并告知了其它同行,纷纷不与他合作。

  自此,他的生活开始走了下坡,生意一再没落,街坊邻里也对他鄙夷不屑。

  孟子有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失信者,大概率无人相助。

  世事难料,困难常有,不能在规定期限内清账,其实可以提前告知,让对方明白什么情况。

  千万不能把别人当傻子,恶意拖欠,这样的后果只会是既欠了金钱,又寒了人心。

  路,都是靠自己一步一步走,畅通无阻或是寸步难行,皆由自己所造。

  4

  子曰:“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意思是说,贫穷低贱是每个人都厌恶的,但如果不用正确的方法摆脱,便永远摆脱不了。

  说到底,借助他人钱财只能应一时之需,并不能从根源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反而让自己无力偿还越积越多的债务,最终被压垮。

  所以,唯有让自己袋中有存粮才是解决之道,不想借钱惹麻烦,一定要养成下面三个习惯。

  拒绝过度消费

  曾看到这样一句话:

  “金钱是什么?金钱是浇花的水。浇的适量,可以使花木健壮,繁花似锦,花开四季鲜艳夺目。浇的过量,就使得花木连根腐烂。”

  合理消费,好似锦上添花,过度消费,则犹如雪上加霜。

  凡事应该秉承只买自己需要的、适合自己的,不逞强、不盲目、不狂热、不报复性消费。

  将所有花销控制在自己能力范围内,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拒绝养成用钱解决问题的惰性思维

  正如小说家菲尔丁那句话:

  “如果你把金钱当成上帝,它便会像魔鬼一样折磨你。”

  钱,从来只是我们解决问题的辅助工具,倘若把它看作解决问题的首要或全部条件,不仅不会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养成遇事逃避和偷懒的恶习。

  正确的做法是,学会养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大的难题,把它一步步拆解成若干小问题,逐一解决,难度便会降低很多。

  养成储蓄的习惯

  古巴比伦有一个金钱定律:

  “金钱是慢慢流向那些愿意储蓄的人。每月至少存入十分之一的收入,久而久之可以累积成一笔可观的资产。”

  其实,能够切实解决所有与钱相关问题的方法,只有存钱。

  无论多少,当你一点一点积累时,不仅会自觉地控制自己不去胡乱消费,还会随着存款的增加而增强抗风险能力。生活,也会随之逐渐增加底气。

  

  作家三毛曾说:“世上的悲剧大多和金钱脱不了关系。”

  无数血泪经验告诉我们,借钱,便是悲剧的开始。钱,能不借千万别借。

  倘若万不得已,一定要让自己具备还债的素质,清债的智慧,举债的担当,还清的决心。

  俗话讲:“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莫为了蝇头小利,丢失了个人大义。别因为几个铜钱,寒了一片真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