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做事而无怨:民国政坛里的陈立夫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哲理文章 >

做事而无怨:民国政坛里的陈立夫

2022-04-14 03:05:13 作者:林颖曾 来源:民国百年 阅读:载入中…
  

做事而无怨:民国政坛里的陈立夫

  1927年,陈立夫奉命成立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下面有三个组:第一组组长是徐恩曾,第二组组长是戴笠,第三组组长为丁默邨。后来一组、二组分别发展壮大成中统局和军统局,丁默邨的三组被撤销。丁默邨交友甚广,和周佛海很熟,最终被拉进汪精卫的伪政府,成立76号秘密工作室,倒过来对付军统和中统,戴笠的不少人都被他害了,所以军统的人特别恨他。

  但丁默邨跟了汪精卫数年以后,很快发现汪精卫也坚持不住,他托关系找到陈立夫。陈立夫说你回来可以,但要将功折罪。他列了三件事——坦白说,都是为了避免新四军地盘扩大——让丁默邨帮助完成。丁默邨当时在汪精卫政府里任“浙江省主席”,能量很大,也完成了任务,其实他也算被陈立夫“策反”了。陈立夫兑现诺言,答应保他的命。

  这段时间如果丁沉寂的话,他完全可以保住命。他后来保外就医,但不甘寂寞。有一天游山玩水,被中央社记者认出来了,写了篇文章《丁默邨逍遥玄武湖》,结果被蒋介石看到了,这让他颜面过不去。他很生气地说“丁默邨应该枪毙”。陈立夫写了封信给丁,大意是这次你触犯得实在太大了,我无法帮到你了,是你自己不好。丁默邨在被处决前也写了封信给陈立夫:“我很感激你,我也知道你很帮我的忙,我自己不当心,都怪我自己铸成了大错……”

  几十年后,陈立夫在和子女聊天时偶尔还会说:“人啊,要守本分。我过去有一个姓丁的手下……”

  很多正史或野史,往往花大量笔墨记述陈立夫与中统的故事,但他在抗战期间做过7年教育部部长的经历似乎并不像那段历史,被外界所熟知。

  抗战爆发不久,陈立夫就被任命为教育部部长,算是受命于危难之际。他任部长后的首要工作,便是主持了大学内迁,迁得最远的便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以及南开大学,初迁长沙,合设长沙临时大学,再迁蒙自和昆明,改称西南联大,西南联大后来也创造了中国教育史的一个奇迹。此外,大学全国统一招生制度、全国各级教育和师范教育培训制度等,也都是他在任教育部部长时创立的。

  陈立夫非常看重自己这段经历。其中他认为也是最值得一提的,是战时为贫困学生创设的“贷金制度”。因为考虑后方的年轻人,都是国家的未来栋梁,兵荒马乱年代,很多学生无力继续学业,像杨振宁、李政道都靠贷金完成了学业。他后来到美国开会遇到一位大陆学者,对方还充满感激地告诉陈立夫,他当年就是拿着这笔贷金完成了学业。

  那时任财政部长的不是孔祥熙就是宋子文,他跟这两人要钱,他们说战争时期需要钱的地方多着呢,哪里还有钱给学生?陈立夫说,那我以自己的私人名义借钱,成立了贷金,就是现在的助学贷款。当然贷给这些学生的钱至今没有还过一分,但是债务人是陈立夫——所以如果今天要查账,陈立夫还因为这些学生的贷金借款而欠国家许多钱呢!

  1950年8月4日,在国民党改造会议的前一天,陈立夫被要求在24小时内离开台湾。这可能是他一生中最痛苦的一天。他那时还在上小学的儿子后来讲,连跟同学打招呼告别的时间都没有。

  现在很多文章在提到这一段时,往往形容是蒋介石将陈立夫“赶走了”。但其实真正的问题在于陈立夫与陈诚的矛盾,而“24小时离开台湾”这道命令就是陈诚通过蒋介石下的。当然,为了让大家互相有个面子,还要有一个很好的理由,蒋介石跟张道藩(他跟公公也比较熟)商量,这时刚好在美国有一个“道德重整大会”,于是顺水推舟地以这个名义让他去参加,“顺便”长住。

  陈诚和陈立夫在大陆时期就有矛盾,个中原因一言难尽,但已很公开化。国共的第一仗是陈诚打的,溃败后又被派到台湾。陈诚在台湾有一段非常弱势,当时甚至有“杀陈诚以谢国人”的说法。但谁也没想到,国民党最后也会败得一塌糊涂,退到台湾,而这时在台湾经营数年的陈诚已经打下一定基础。

  陈立夫到台湾后,要求成立一个改造委员会,来检讨失去大陆的原因。但别人认为他想邀功或作秀,再者大家都是刚从大陆败退,人心不稳,说任何人有罪无罪都不好,还是先安定下来再说。后来陈氏兄弟主动提出两人退出改造委员会,免得人家再纷纷扰扰,他们也想暂时离开,让蒋介石先安定下来。所以1950年成立的“中央党务改造委员会”并没有陈果夫和陈立夫的名字。图片

  此时的国民党与美国也经历了一段微妙而复杂的关系。美国原本支持孙立人未果,转而支持陈诚,而退守到台湾的蒋介石因为急需稳定住局面,不得不屈就陈诚。陈诚后来成了副总统兼行政院长,形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之势,从客观上讲,此时的陈诚也有了足够控制蒋介石的能力。在那个阶段,局面连蒋家人自已也支配不了。陈诚一直认为陈立夫与他是对立的,虽然他们一是武官一是文官。在陈诚与陈立夫之间,蒋介石不得不选择前者,而委屈了陈立夫。

  后来有人说,陈立夫离开台湾前拒绝与蒋介石辞行,也有人说他去蒋介石那里辞行的时候,蒋不见他,总之都在说两人结了怨。实际上陈立夫一生充满了中国传统礼数,不管对方如何,他都要坚持作为一个部属的礼貌。而蒋介石不见他,他完全能体谅——见了面,蒋介石该对他说什么?说什么都不合适,所以陈立夫说蒋介石不见他也是对的。

  1951年,陈果夫在台湾去世。当时蒋先生给陈立夫来了封信,告之已处理陈果夫的丧事,暗示他不要回台湾。1961年,陈立夫第一次获准回来探望亲人,他回台湾的时候来机场接他的人爆满。为了避免猜忌,陈立夫并未久留就回了美国。

  曾有一个美国记者后来到台湾采访他时问:“你有没有过怨言?”他回答说:“‘有’或‘没有’,是时间过程里的想法,人总是有不开心的时候,但归结到结论里,是‘没有’,我可以说无怨无恨。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