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曾国藩:人一生的风水,都藏在这两个字里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哲理文章 >

曾国藩:人一生的风水,都藏在这两个字里

2021-05-16 06:29:49 来源:洞见 阅读:载入中…

  

曾国藩:人一生的风水,都藏在这两个字里

  作者:读书

  来源:樊登读书(ID: readingclub_btfx)

  诗书传家,不止十代。

  曾国藩被誉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他不仅是一个成功的统帅,还是一个了不起的学者。

  清史专家萧一山评价曾国藩时说:

  他生平的事业完全是从学问修养而来,而学问修养则是从读书中学来的。

  正如朱熹所言:“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

  的确,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多读书,才是普通人逆袭的人生宝典。

  01

  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

  对普通人来说,读书是改变命运的“捷径”,是门槛最低的高贵。

  曾国藩从小天赋不高,他从十三岁就开始参加秀才考试,屡考屡败,愚笨的程度连小偷都嫌弃。

  在参加第6次秀才考试时,不仅落榜,还因为成绩太差,成为全省通报批评的反面教材。

  人们提起他常说的一句话是:祖坟没冒青烟,再怎么折腾也没用。

  而跟他同时代的李鸿章17岁考中秀才;张之洞16岁考中秀才;左宗棠14岁考中秀才;梁启超11岁考中秀才。

  从小就被人讥笑为愚蠢的曾国藩,也因此感到有些自卑,他曾写日记评判自己:

  “余性鲁钝,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读不能终一行。”

  慢慢来会比较快,曾国藩坚信:读书,可以变化骨相

  他没有因为天资不足而气馁,而是加倍努力、手不释卷,终于在第七次考中了秀才。

  读书给予人们智慧和力量,哪怕人生跌入低谷,也能有底气绝地反击。

  读书是曾国藩与命运较量的唯一机会。

  他在考中秀才后,继续发奋读书,修身养性,28岁就考中进士,比同时代考取进士的平均年龄早了10年。

  从此,他开启了人生的光明大道,成为一代“完人”。

  哲学家黑塞说:

  “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它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

  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却是最公平、最好走的路,它不看重出身,不看重天赋,只看重努力和付出。

  不要在最好的年纪选择安逸。竭尽所能拼命读书,才能把命运握在自己的手中。

  图片

  02

  读书,是人生逆袭的利器。

  曾国藩初入官场的时候,自己太过锋芒毕露,脾气暴躁,一味硬干强干,在职场中处处碰壁。

  他在日记中写下这样的苦恼:“我事事被人欺辱,故人得而玩易之也。”

  特别是在江西带兵作战时,他已到了 “积泪涨江”的囧境。

  毛姆曾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小型避难所。

  即使在兵荒马乱的日子里,你读过的那些书,能让你很好地安顿自己的灵魂。

  这时的曾国藩选择拾起书本走进阅读,老子的一句“和其光同其尘,挫其锐解其纷”温暖而强劲,如同一轮明月,照亮了他前进的路。

  曾国藩仿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再彷徨焦虑,变得和气、谦虚、周到,血液里充满应对职场棘手问题的答案,举手投足都是自在风采。

  仅用了十年时间,就从基层官员成为省部级重臣。

  而同时代赫赫有名的左宗棠、李鸿章,虽然年少成名,却花了大半生时间才官居高位。

  曾国藩因饱读诗书、文笔镌刻,还深受道光皇帝青睐。

  曾经以为,一个人最硬的底气是那些外在的职位和财富。

  在曾国藩的身上我们发现,博览群书后由内往外,长在身体中融在血液里的才气和智慧,才是一个人逆袭最硬的底牌。

  在《权力的游戏》里有这样一段话:

  我哥哥有他的宝剑,劳勃国王有他的战斧,我则有我的大脑。

  好脑筋需要书本,如同宝剑需要磨刀石才能保持锋利。

  那些读过的书,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思想,开阔你的眼界,提升你的格局,改变你职业生涯的际遇。

  曾国藩家训里这样写道: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

  这就是他从“职场菜鸟”蜕变成“千古完人”的杀手锏。

  让你变得优秀的并不是你的天赋和能力,而是孜孜不倦地读书。

  图片

  03

  读书,是一个家最好的风水。

  我们常说“富贵之家”,什么是“富”?什么是“贵”?

  所谓富是物质上的拥有,而贵是精神上的满足。

  想要成为富贵之家,读书则是一个家最好的风水。

  曾国藩祖上没有读书人,家中世代务农,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考了十七次才考中秀才,而曾国藩的叔叔曾骥云,一辈子读书,也没考中秀才。

  曾国藩从一个乡下笨小子,一跃成为进士、翰林,他正是通过读书,改变了整个家族的命运,活出了高配版的人生。

  曾国藩在家训中说:“吾不愿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

  他非常重视对子孙后代的文化教育,常常以身作则,教导后辈们知书识礼。

  曾国藩希望子孙后代不以有钱为荣,而以读书为荣。

  远在京中做官的他,总不忘写信回家,督促几位弟弟和子侄们读书。

  他在给弟弟的家书中,曾提到如果一个人能够“发奋自立”,即便不能考取功名,“亦是男的大帮手”。

  他还鼓励儿子说:“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在曾国藩的家书中,有许多内容是教导弟妹子孙要谨守家族的“耕读”传统,并告诫他们,不仅要读四书五经,还要多读史书,熟读《了凡四训》、《五种遗规》等。

  曾国藩曾告诫后辈:

  吾辈读书,只有两件事儿,一者进德之事,讲求乎诚正修齐之道,以图无忝所生;

  一者修业之事,操习乎记诵词章之术,以图自卫其身。

  意思是我们读书,一是为了从书中的学问里,完善自己的品行修身齐家;二是为了成就自己的事业,成为更好的自己,看清走向未来的路。

  俗话说:诗书传家,不止十代

  这就是曾氏后代人才辈出的原因,也是延续一个家最好的风水。

  图片

  04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欲上进先读书。

  毕淑敏说:

  书不是胭脂,却会使人心颜常驻;书不是棍棒,却会使人铿锵有力;

  书不是羽毛,却会使人飞翔;书不是万能的,却会使人千变万化。

  读书多了,在无涯的知识海洋面前,再大的烦恼,也只是沧海一粟。

  再跌宕起伏的生活,也拥有处变不惊的内心;再艰难险阻的路途,也有翻山越岭的勇气。

  上帝是公平的,每一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没有办法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是可增加生命的宽度和高度,而读书便是最佳的捷径。

  人生没有躺赢,只有孜孜不倦地求知,才是迎接未来最好的方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