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聪明”和“智慧”是两回事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哲理文章 >

“聪明”和“智慧”是两回事

2021-06-12 06:10:43 作者:张涔汐 来源:解忧汐言 阅读:载入中…

  

“聪明”和“智慧”是两回事

  01

  人们常说,这个世界上聪明的人很多,智慧的人却很少。

  那聪明和智慧又有什么区别呢?

  聪明是一种生存能力,智慧是一种生存境界。

  很多人耳聪目明,学什么一学便会,贼机灵。

  比如《天道》里面的刘冰和叶晓明,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比如《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在贾府那可是一等一的心理学家。

  还比如《三国演义》里面的杨修,论智商堪称绝顶聪明。

  可论智慧,他们却估计要修炼几辈子了,否则也不会落得不善终。

  智慧需要你悟透生命,了解人性,它需要一个人的悟性、灵性、思辨能力和人生信仰,简言之就是生存境界。

  就好比春秋时期的范蠡,那种生存之道才是真智慧。

  聪明的人精明算计,私欲重;智慧的人想到的是大家,帮人就是帮己。

  02

  很多人都看过这个故事:

  有人在路上碰到个来自地狱的人,见他瘦骨嶙峋的,便好奇地问他原因。

  对方抱怨说,因为自己在地狱整天挨饿,没有饭吃。

  他跑去地狱一看,大家正围在一起用长勺吃饭。

  但每个人都你争我抢,生怕别人吃到自己的饭。

  图片

  可因为勺子柄太长,大家的饭总是很难喂到自己嘴里。

  就算勉强吃到了,最后只能是饿不死,自然是每个人都瘦得皮包骨了。

  后来,这个人又跑到了天堂。

  那里也同样是很多人围坐在一个大锅里吃饭,勺子柄也是一样很长。

  图片

  但天堂的人是你喂我吃,我喂你吃,相互抱团,相互帮助,所以每个人都精神饱满,其乐融融。

  这,就是智慧。

  聪明的人重视眼前,只在乎自己利益;智慧的人预见未来,成就别人其实在成就自己。

  03

  春秋时期,鲁国制定了一条法律:

  如果有本国人在外国沦为奴隶,若有人肯出钱把这些沦为奴隶的鲁国人买回来,可以凭有关证据,到鲁国国库领取国家相同甚至更多的补助。

  这条法律颁布之后,大大推动了鲁国人的救赎行为,产生了非常好的社会效果。

  孔子的弟子子贡,是一个很有钱的商人。

  他在当时诸侯国的国际贸易中,遇到很多鲁国的奴隶,于是自己掏钱将这些奴隶一一赎回,并且为了显示自己高尚的品格,不向国家要补偿金,并且颇以此为荣。

  但他的这种行为,不仅没有受到孔子的赞扬,反而遭到了严肃批评。

  孔子认为,鲁国的目的是解救自己的国人,并且愿为此付出一定的报酬给实施这一行动的人,给予报答和补偿,这是为了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一行动中来。

  而你子贡的行为,自己掏腰包从他国赎回鲁国人,却不要任何报酬的行为,给大多数人设定了达不到的道德标杆,如果有另外的人赎回了鲁国的奴隶,他将面临一个两难选择:

  如果他去向国家要求补偿,一对比自贡,自己反而成了那种唯利是图的人;

  如果他不要求,他将承担除了赎回奴隶所付出的精力之外的实实在在的金钱上的损失。

  而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他们并不像子贡这样富有。

  他们没有这个财力去承担这种损失,甚至承担不起这种损失。

  于是,大多数人面对自己的国人成为他国奴隶的时候,最好的措施反而是不作为。

  图片

  04

  自贡只是想通过自己的行为,获得社会的赞誉,表面上是行善,实际上是耍点儿小聪明,为了个人声望,想博得美名。

  但是这种行为只是成全了自己的虚名,却对当时鲁国从他国赎回自己国人极度不利。

  相比来说,孔子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真正的善良不是说以个人行为获得更多人的鼓励,而是能够推动整个社会每个人都去行善事儿,去影响更多的人去行善,这才是大善。

  所以聪明和智慧有什么区别?

  聪明的人活得很累,智慧的人活得洒脱;

  聪明人表面上精明实际上糊涂;

  智慧的人表面上糊涂,实际上是真智慧;

  聪明的人考虑个人虚名,智慧的人考虑大局的发展。

  一个讲究生存能力,一个修炼生存境界。

  人这一生训练能力容易,但是修炼智慧却很难。

  愿天下人多一点慈悲为怀,少一点儿损人利己,这也算大智慧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