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毋(警醒好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哲理文章 >

毋(警醒好文!)

2021-10-20 06:31:05 作者:与文为邻 来源:诗词天地 阅读:载入中…

  做人最大的智慧,就一个字:毋。

  《论语》曰:子四绝:“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孔子之所以能够成为圣人,是因为他杜绝了意、必、固、我”四种毛病。

  毋,是修正自我,更是人生的大境界。

  01

  毋意

  毋意:不凭空臆测。

  孔子被困于陈、蔡时,有一次轮到颜回做饭,子贡和子路看到他偷偷把一团饭往嘴里塞,于是便悄悄告诉了孔子。

  孔子听后,对颜回说:“不久前我梦见祖先,相信他们会保佑我们,因此要先用煮好的饭祭拜祖先。”

  颜回连忙说:“老师,不可!万万不可!”

  孔子问:“为什么?”

  颜回说:“老师,我不小心让一撮灰掉了进去,弄脏了一小团饭,我觉得弄脏的饭绝不能给你们吃,扔掉又可惜,于是就将弄脏的团饭吃了,这样的饭,怎能用来祭祀?”

  颜回的话,让子贡和子路无地自容。

  凭空臆测的人,不仅困惑、局限自己,而且容易误解、伤害他人。

  毋意,即是说话做事,不要胡乱猜测、妄下结论,要多看多听、实事求是。

毋(警醒好文!)

  02

  毋必

  毋必:不主观武断。

  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沧州有座古寺庙临河而建,庙前山门因年久失修而倒塌到河里,连镇门的两只石兽也一起沉入了河底。

  经历了十多年后,庙里的和尚募集到了一笔钱,决定重建山门,于是到河中打捞石兽,但始终没有找到,沿河而下搜寻了十多里,还是不见踪迹。

  有个学究平时在庙里讲学,便嘲笑说:“石兽埋没在泥沙里,会越沉越深,早就沉入江底了。”

  一个当过水兵的老水手听了学究的话后,又嘲笑说:“凡是掉进河里的石头,应该到河流的上游去寻找。”

  和尚们听了老水手的话后,按照其指点的途径去找,果然在河上游几里外的地方找到了石兽。

  纪晓岚记后感言:

  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还多着呢,难道可以根据一点粗浅的道理就可以主观臆断吗?

  主观武断的人,难以看清事物的真相,容易脱离实际、判断错误。

  毋必,即是对人不乱评价、对事不轻易定论,要结合客观规律和实际情况,作出正确判断。

毋(警醒好文!)

  03

  毋固

  毋固:不固执拘泥。

  从前,有个牧民养了几十只羊。

  一天早晨,他去放羊,发现羊少了一只。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间有狼从窟窿里钻了进来,把一只羊叼走了。

  邻居劝告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去修羊圈干什么呢?”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又少了一只羊。原来,狼又从窟窿里钻进羊圈,又叼走了一只羊。

  他很后悔没有接受邻居的劝告,于是赶紧堵上那个窟窿,又从整体上进行加固,把羊圈修得牢牢实实的。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被狼叼走了。

  这个“亡羊补牢”的故事告诉我们:

  犯了错误,或是遭到挫折,要懂得吸取教训,及时补救,避免继续犯错,遭受更大损失。

  毋固,即是不要固执己见、拘泥迂腐,要善于改正过错、懂得变通。

毋(警醒好文!)

  04

  毋我

  毋我:不自以为是。

  诸葛亮攻祁山时,派马谡当先锋、王平做副将,于军事重地街亭,防御曹魏将领张郃的进攻。

  马谡自以为熟读兵书,不听王平劝告,违反诸葛亮节度,舍弃水源,选择登上南山据守而非占据山下的城镇。

  王平一再劝马谡没有用,只好央求马谡拨给他一千人马,让他在山下临近的地方驻扎。

  张郃到后,包围山上,又断绝山上马谡军的水源,且大举进击,马谡军士卒四散,溃不成军。

  王平命自己所领的军队鸣鼓自守,张郃怀疑有伏兵,不敢进逼,于是王平得以有时间收拾残军,并率领败军撤回。

  马谡失守街亭后,蜀军失去了重要据点,于是迁西县一千多户撤回汉中。最后,诸葛亮按照军法,含着泪斩了马谡。

  纵观历史,自以为是的例子很多,比如高傲、疑心重、自以为是的项羽,自作聪明、自以为是的杨修……

  自以为是的人,总是凭主观臆断去想、去说、去做,认为自己什么都正确,轻则误己害己,重则害民害国。

  毋我,即是不要唯我独尊、自大自满,要善于听取意见、自察自醒。

毋(警醒好文!)

  《左传》有言: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人活于世,谁都会犯过错,知过错而能改过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知过错而能改过错,关键在于“改”,即是要做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余生,愿你我都能“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与君共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毋(警醒好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