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提供的二战相关的好文章推荐阅读

关于二战的文章

文章吧网站精心整理的有关/关于二战的精品文章,本列表文章来源于文章吧网站和用户投稿,更多好文章,经典文章,心情随笔,尽在文章吧.
除了《敦刻尔克》外,这些 二战 电影全都值得你看一遍

除了《敦刻尔克》外,这些二战电影全都值得你看一遍

日期:2017-09-07 09:00:26 点击:230 好评:0 作者:周觅

每天叫醒我们的是闹钟 而叫醒他们的是枪声 有一个有趣的悖论是:经历过战争年代的人们都不希望再次发生战争,而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们则血气方刚,总是试图用一场战争来夺取猎物。所以现在国际上一旦发生什么纷争,总有一群人拼命地叫喊着要战争,他们正是因为...

 废品成了纪念品

废品成了纪念品

日期:2016-08-18 13:51:50 点击:704 好评:17 作者:赵元波

废品成了纪念品 文/赵元波 1939年,二战激战正酣,一则小消息在人们之间传播:美国穿越大西洋底的一根电报电缆因破损需要更换。在人们眼里,一根电报电缆是没有任何用处的,可是有一个人硬是以低廉的价格买下了这根电报电缆,人们都在嘲笑这个人:一定是神经...

 怎样教育孩子

怎样教育孩子

日期:2013-03-23 15:42:02 点击:971 好评:22 作者:微风

完全的爱对孩子是牢笼;完美的父母让孩子丧失了独立;孩子有选择的权利,哪怕选择不幸。这里是一些心理学专家的最新教育箴言: 父母这门职业注定要以失败告终 ★凡进步都会有副作用。二战以来,西方社会的进步就是群体生存的优先权让位于个人冒险。家庭内部无...

 这个故事直击我的灵魂:枪口下的信仰!

这个故事直击我的灵魂:枪口下的信仰!

日期:2019-10-14 08:15:13 点击:199 好评:9 作者:CYZ1967

在整个二战期间到底有多少犹太人被杀,至今没有一个准确数字。人们广泛认可的一个数字就是不少于600万人。 最开始的时候,秘密警察使用汽车的废气来毒杀犹太人。但是从1942年起,党卫军采用了氢氰酸,以及它的盐类等更有效途径来灭绝犹太人。 在这一系列的大屠...

 你从背后开枪打了我,我依然相信是枪走了火

你从背后开枪打了我,我依然相信是枪走了火

日期:2016-10-31 19:46:17 点击:643 好评:11 作者:CYZ1967

二战期间,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军发生激战,最后两名士兵与部队失去了联系。 这两名士兵之所以在激战中还能互相照顾,彼此不分,因为他们来自同一个小镇。 他们在森林中艰难跋涉,互相鼓励和安慰。十多天过去了,他们仍未与部队联系上。 幸运的是,他们打死...

制度的力量(非常经典)

制度的力量(非常经典)

日期:2016-05-22 12:25:23 点击:1472 好评:38 作者:CYZ1967

第一个故事:合格率的检查制度 二战期间,美国空军降落伞的合格率为99.9%,这就意味着从概率上来说,每一千个跳伞的士兵中会有一个因为降落伞不合格而丧命。军方要求厂家必须让合格率达到100%才行。 厂家负责人说他们竭尽全力了,99.9%已是极限,除非出现奇迹...

 两分钟的成功

两分钟的成功

日期:2018-06-29 05:29:07 点击:608 好评:9 作者:赵盛基

二战期间,丘吉尔在加拿大下议院演讲,年轻的摄影师尤瑟夫卡什想为他拍幅肖像照。丘吉尔虽然不太情愿,但还是接受了卡什的请求。不过,只给卡什两分钟拍照时间。 两分钟,怎能拍好?卡什的脑子高速旋转着,绞尽脑汁地思索如何塑造这位世界名人的形象。 卡什将...

 “向下”是另一种“往上”

“向下”是另一种“往上”

日期:2017-01-23 08:23:05 点击:918 好评:13 作者:李克红

卡迪尔是美国空军的一位年轻飞行员。二战时,他所在的空军部队接到战斗命令,从航空母舰上起飞去东京,对一个建在海边的军事要地进行轰炸摧毁。 卡迪尔驾驶着飞机来到目的地后,根据地势判断,他认为这次任务无法像平时一样横向飞行抛炸药,因为那个军事要地...

 信任就是你拿枪打了我,我依然相信是枪走了火!

信任就是你拿枪打了我,我依然相信是枪走了火!

日期:2019-02-20 05:12:04 点击:6399 好评:104 作者:CYZ1967

信任是你拿枪打了我,我依然相信那只是枪走了火。。。 二战期间,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军发生激战,最后两名士兵与部队失去了联系。这两名士兵之所以在激战中还能互相照顾彼此不分,因为他们来自同一个镇。 他们在森林中艰难跋涉,互相鼓励和安慰。十多天过去...

 贫寒、苦难与成功无关

贫寒、苦难与成功无关

日期:2018-10-16 20:09:47 点击:833 好评:11 作者:陕声祥

翻开《秘密:诺奖得主的布衣与光环》一书,我们会看到,无论是二战后,孤身游荡在意大利街头,度过了贫穷与阴沉童年的马里奥卡佩奇,还是在六岁时,便遭遇父亲病故母亲离家窘迫的哈利马丁松,都不曾幻想若干年后,他们会站在诺贝尔奖颁奖台上,接受众人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