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提供的科举相关的好文章推荐阅读

关于科举的文章

文章吧网站精心整理的有关/关于科举的精品文章,本列表文章来源于文章吧网站和用户投稿,更多好文章,经典文章,心情随笔,尽在文章吧.
都是高调惹的祸

都是高调惹的祸

日期:2016-08-22 10:30:51 点击:540 好评:3 作者:赵元波

都是高调惹的祸 文/赵元波 晚唐诗人温庭筠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竟然能在科举考试的考场上一人帮了八个人的忙,人送外号“救数人”,自然,由此得罪了主考,名落孙山。 温庭筠在考场上高调,为人处世也如此,看不惯一些高官不学无术,总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喜欢...

顺治的句子

顺治的句子

日期:2019-08-13 04:16:27 点击:547 好评:4 作者:

●一个人的说好步不种得不多时候是微不足道的,重来都只当的是整个国家来都只当与时俱说好。顺治皇帝明白,制度十过起人更重来都只当。在对汉文明的吸纳过程中,顺治发现科举制于人样她是个好声都边有在时,了会想气下人过起看,尽在一张纸中。由此,在顺治朝...

最有力的回答

最有力的回答

日期:2017-05-16 10:16:38 点击:404 好评:2 作者:赵元波

最有力的回答 文/赵元波 北宋时期,高密有个叫侯蒙的人,长相奇丑,人送雅号“丑鬼”,好在他喜欢钻研诗词歌赋,对世人的戏谑之词不以为意,只是一心一意准备参加科举考试。 命运捉弄人,一连几次,侯蒙参加科举考试都屡屡名落孙山,一些势利鬼见此,趁机冷嘲...

 鬼谷子的老狐狸经:做人可以不聪明,但一定要有城府!

鬼谷子的老狐狸经:做人可以不聪明,但一定要有城府!

日期:2017-09-09 05:02:07 点击:1453 好评:6 作者:鬼谷信

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诡计多端的坏人,而是有城府的老狐狸。 一 我们今天的主角叫徐阶,就是个标准的老狐狸。 说起来,学历不仅在现代重要,在古代也很重要,自从有了科举制度,一般只有学历高的人才能在皇帝面前转悠。比如徐阶就是探花出身,全国高考第...

 唐朝最悲催的诗人,儿子饿死,住在破草屋里,他死在破船上!

唐朝最悲催的诗人,儿子饿死,住在破草屋里,他死在破船上!

日期:2019-06-07 00:56:34 点击:350 好评:0 作者:CYZ1967

提到诗圣很自然地想到杜甫,人们都记得他流传千年的诗篇,可还有人记得他这一生多么悲催吗? 杜甫从小家庭环境比较优渥,七岁的时候就会写诗,父亲家和母亲家都是书香门第和名门望族,从小就受到文化的熏陶。 20岁的时候,杜甫第一次参加了科举考试。毫无疑问...

 大宋“高考”被掉包的牛人

大宋“高考”被掉包的牛人

日期:2018-08-14 05:16:14 点击:284 好评:0 作者:CYZ1967

从古代的科举到现在的高考、考研、公务员考试,以及各种资格、职称考试,几乎有考试的地方,就难免有作弊的可能。夹个小抄、带个耳麦等考场作弊算是小儿科的初级水平,比考场作弊更黑的是考试后的掉包、顶替等舞弊行为。我们来看看文化鼎盛时期的大宋王朝,当...

近代科技巨匠徐寿:落第“白丁”的逆袭之路

近代科技巨匠徐寿:落第“白丁”的逆袭之路

日期:2018-08-20 12:35:58 点击:514 好评:3 作者:刘志坚

近代科技巨匠徐寿:落第“白丁”的逆袭之路 在封建社会,登科出仕是读书人的唯一出路,没有考取功名的“白丁”难有一番作为。但在晚清时期,却有一位叫徐寿的“白丁”,他放弃科举另辟蹊径,自学成才,创造了中国科技史上多个“第一”,成为公认的近代科技巨...

 落榜之后,他们活出了千古风流

落榜之后,他们活出了千古风流

日期:2017-12-30 06:51:03 点击:1042 好评:3 作者:CYZ1967

现在我们常常把高考成绩优异的学子称之为高考状元,这种叫法起源于古代中国科举制中,状元,榜眼,探花的称呼。古人寒窗苦读十年,只为一朝得中,金榜题名,光耀门楣,自己也可以取得功名做官。 当然这是很难的,有很多人落榜,也不乏一些从青年考到老年的学...

 我命由我不由天

我命由我不由天

日期:2013-12-25 20:24:34 点击:1073 好评:3 作者:微风

明代儒生袁了凡父亲早逝,母亲希望他放弃功名,转而学医,他听从了父母的话。有一天,他在慈云寺遇见一位孔先生。孔先生对他说:你是官场中人。你明年就可以去参加科举考试,获取功名。你为何不读书呢?袁了凡把母亲叫他放弃功名的事情说了,精通玄学的孔先生...

日本海军致丁汝昌的劝降书(千古奇文,值得深思)

日本海军致丁汝昌的劝降书(千古奇文,值得深思)

日期:2018-07-12 19:32:30 点击:252 好评:2 作者:清风入怀抱

导读1895年1月23日,丁汝昌收到了日本海军司令伊东佑亨的一封劝降书。此书收到19天后,丁汝昌自杀。这份日本人写的劝降书可谓一篇千古奇文,它根本不是一份劝说敌人放弃抵抗立即投降的战场文件,而是从中华帝国的科举制度开始说起,比照日本曾经经历过的辛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