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经济学原理(上下)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经济学原理(上下)的读后感10篇

2017-11-09 22:02:0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经济学原理(上下)的读后感10篇

  《经济学原理(上下)》是一本由[美] 曼昆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323;41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经济学原理(上下)》读后感(一):我想读经济学

刚把经典教材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两册微观和宏观经济学翻了一遍,这两本书是好几年前买的,苦于太厚经济学又给人很晦涩难读的感觉一直束之高阁自己一心在为生存和赚钱奔波,难能静得下心来看它。
去年开始在北大上心理学的研究生课程,两年时间只有周六日上课,基本上一门课就上两三天就结束了,这种高强度的学习需要极强的自学能力,加上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抗干扰加强,反而能静下来读一些经典书籍了。
查理芒格在写他的《穷查理宝典》中提到学习心理学和微观经济学的重要性。宏观经济学的假设前提是人是理性的,而实际生活中大多数情况下人都是非理性的,于是诞生出了行为经济学。比如《思考快与慢》、《怪诞行为学》、《黑天鹅》等书籍。
企业经营或者创业也好,垄断行业肯定日子好过,比如国防和航空领域。寡头经济,比如中石油中石化,我们的几大银行,史玉柱参股民生银行肯定是赚钱的买卖。还有移动互联网领域只有行业第一没有行业第三,苹果在高端手机领域的暴利,Google在搜索引擎领域的一家独大,我百度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
有机会有能力名校毕业生,如果选择进企业的话,这些地方当然是不错的选择。
普通人就只能选择比较苦逼的充分竞争行业了,拼体力、拼价格、拼服务。
宏观经济学比较高大上了,比如货币政策,央行是否要多印人民币,温家宝执政时期四万亿投资就印了大量钞票,导致房价和物价疯涨。比如财政政策,是否多收税,这次营改增、供给侧改革等。什么时候应该降息,刺激消费。人口增长,为什么这次开放二胎政策?通货膨胀、失业率,大学生为什么不好找工作等等。
我想去读经济学,努力赚钱吧。

  《经济学原理(上下)》读后感(二):懂点经济学

我这个经济学零基础的人,一直想找本书学学经济学。于是选了这本《经济学原理》。读下来,这本书是极好的入门书籍,基本上不需要任何基础,没有数学公式(其实偶尔还是有一两个),定性的内容比较多,定量分析较少,有利于形成一些经济学的概念。对我来说,有概念,也就达到看这本书的目的了。学习总结如下:
1. 需求与供给。供求关系贯穿全文。用书中的一句话来说,“掌握了供求关系,连一只鹦鹉都可以做经济学家”。的确,供求关系可以解释大多数经济现象。在我们不知道任何经济学之前,其实已经了解了供求关系,例如,天下大雨,青菜产量下降,青菜价格自然上升。供求关系实际就是那只“看不见的手”,在“看不见的手”的牵引下,市场总是能够有效的配置资源,创造最大的剩余价值。通过供求曲线,分析了税收对经济福利的影响:税收会降低经济总福利;还分析了进出口对经济总福利的影响,总的来说,进出口会增加一国的经济总福利,也验证了开篇的十大经济学原理之一的,“贸易使人们生活变好”。
2. 十大经济学原理之一,理性人考虑边际成本,边际效益。 这一点体会尤深。比如说,当你在家吃饭时,还剩下一点,但是你已经感觉饱了,再吃就过了,你会选择吃完不浪费,还是不吃?理性的选择应该是不吃,因为此时你吃下一口饭的边际效益为零或者负(如果你一定要说你的边际效益是少浪费一口粮食的话,但是那种精神上的满足已经不是讨论范畴了)。
3. 价格歧视可以解释团购、抵用券等现实经济活动。价格歧视的另一个常见的地方是精装书和平装书,其实二者差别不是很大,但价格差异常常是几倍。因为二者的销售对象不一样:前者是作者的fans或对钱不敏感的土豪;后者针对的是普通消费群体。
4.作者总是建议让市场自己来调整经济,即让“看不见的手”来调整经济,而不鼓励政府过多的宏观调整。原因很简单,市场总是能有效率的配置资源,找到供求平衡点,而人为力量的插入,会打破平衡点,经济总福利会减少。关于这点,总容易让我们联想到中国的经济状况。我对中国的经济并不是很了解,只是听说政府调控较多,但是很难说政府调控是好还是不好,至少,我目前还没有分析好坏的能力。
5. 公地悲剧。 人是自私的,公有的东西大家都不会努力去珍惜,比如河里的鱼,野生动物,因为谁捕鱼多,或者谁猎杀得多,谁将会拥有更多的利益,一个人不会去关心这种动物会不会灭绝,只关心我不猎杀,其他人也会猎杀,因此我尽最大的力量去猎杀。因此能够私有化的东西就私有化,比如一片森林属于某个人,他就会考虑猎杀多少动物,能达到利益最高,而不会颟頇地赶尽杀绝。作者举了个例子,黄牛和大象在很多年前,数量都很多,现在黄牛还是很多,大象因为象牙不断被偷猎,数量越来越少。黄牛多的原因是,黄牛肉可以合法交易,很多人养殖黄牛,通过出售黄牛肉来获取利益。而象牙交易非法,大象不是私有的,人们不会努力保护大象,就算你发现有人偷猎,你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作者提出,如果象牙交易合法(有地方已经这样做了),人们可以通过出售象牙获取利益,再将大象私有化,人们就会像养殖黄牛一样养殖大象,只要有利可图,大象就不会绝种,反而数量可能增加。
6.宏观经济学概念。GDP,CPI,GDP平减指数,通货膨胀率等概念,以及这些宏观指标如何计算。GDP就是全国生产的总蛋糕:一部分给人民吃掉(消费)、一部分不吃,留着以后再吃(投资)、一部分给政府吃(政府购买)、一部分卖给外国人吃(净出口)。GDP=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宏观经济指标常常分为真实的和名义的。比如真实GDP和名义GDP。真实GDP是不涉及到物价水平,它假设物价跟基年(用来比较的年份)的物价一样,也就是只跟国家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综合。名义GDP的计算采用当年的物价水平。通过真实GDP和名义GDP可以计算GDP平减指数,从而计算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的另一个计算方式是采用CPI。真实利率和名义利率。这个比较好理解。例如今年的名义利率(银行给你的利率)是5%,但是今年的通货膨胀率为2%,所以真实利率只有3%。
7. 货币量与利率是宏观调控的神器。利率高了,人们就偏向与存钱,人们消费的钱就少了;同时企业向银行贷款的代价也大了,企业用于投资的钱少了,社会总需求减少。反过来,利率低了,社会总需求增加。 书中所讲,美国调整利率的方法是主要是通过调整货币量来实现的,政府用现金赎回政府债券,货币流向金融机构(银行),银行准备金增加,利率降低。
……
有些东西看了就忘,有些东西没记住也没忘,有些东西暂时记住了,还有些东西已经记住了。
细节容易被遗忘,但是思维方式、思想只要当时明了,就不容易被遗忘。 看了一本书,总会被“潜移默化”的。

  《经济学原理(上下)》读后感(三):学习之起点

这本书是我上大学后深钻的第一本书,作过两本的读书笔记。现今看来也颇为可笑,竟以为经济学教科书是真知,是有些年幼无知啊。
不过这本书即使只是本教科书也是一本相当不错的教科书。曼昆是哈佛大学经济学最年轻的教授,在国际经济学家排名中也是排名相当靠前的(第42位),所以他写的教科书绝非马列教材可比。
那时余以这本书开启了学习的起点,认识到了经济学的一些概念,如机会成本、供给需求曲线、菜单成本、规模效应等等,虽然现在看来作用不大,但是正以此书为起点,余开启了阅读和学习的步伐。这书的内容是通熟易懂的,没有太过复杂的数理模型和计算公式,因此非常适合于初学者和那些对经济学感兴趣的读者来阅读和学习。
现今的经济学发展是相当的快的,充斥着大量的数理模型和计算算式,以至于不少大家都抱怨经济学已变成数学了,如布迪厄在《The Social Structures of the Economy》一书中就悉数了经济学的许多不是,如科斯也在不同场合抱怨过经济学已变成了黑板经济学,无法与现实经验接轨并准确地预测现实。同时经济学的发展还影响到了其他学科的发展,如政治学的发展,不少经济模型和形式理论侵入到了政治学的领域,所以社会科学研究有逐渐的经济学化的趋势。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