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爱的教育》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爱的教育》经典读后感10篇

2017-11-10 21:0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爱的教育》经典读后感10篇

  《爱的教育》是一本由(意)亚米契斯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无盘)图书,本书定价:18.00,页数:25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爱的教育》读后感(一):爱的教育

是意大利小学生安利柯的日记,记录了一年的生活,都是生活中很琐碎的东西,但是却能看出伟大感动。这本书是花了几块钱在多看上down下来的,是我看的电子书里面唯一一本花钱了的,主要是自己太不爱看书,给自己一点压力。最后花了几天看完了。
“爱是整篇小说的主旨,就在最平实的字里行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
里面的每月故事将的都是挺感人的,都是小孩子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篇,一个十多岁的小孩,坐了一个多月的船,一个多月车,在身上只有几个铜板,一个人都不认识的情况下,奔波多处终于找到自己的母亲,并让病重的母亲有了活下去的勇气,答应做手术从而恢复健康,实在是个了不起的家伙。
     在本故事里面安利柯的父亲作为一个慈爱、善良、懂教育的长着,对安利柯的成长有很大的积极影响,比如说瓦泥匠坐他家的沙发后上面留一片白,父亲不让他去拍掉灰尘;卡隆(加仑)的母亲去世后,安利柯的母亲来接他,却不让他当着卡隆的面跟母亲太亲密。这个对小孩子极具爱心耐心的父母亲,总是会好好的去照顾那些脆弱而弱小的心灵,不让他们受伤。这才是伟大的教育者,可惜的是我至今还不曾见过这样的人,或者有一天我会变成这样的人吧。这需要爱心,也需要智慧,却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里面最喜欢的就是加仑(卡隆)了,一个正义使者,帮助那些弱小的孩子,在强权面前不低头,大爱。。一定是个帅小伙。

  《爱的教育》读后感(二):向爱致敬


这本《爱的教育》,是教育家夏丏尊先生的译本。夏先生在译者序言里写自己在初读本书日译本时曾流了泪,后来翻译或随便阅读时,常常惭愧和感激得眼睛湿。而看夏先生译本的我,也是一个执过十余年教鞭的教师,本书也带给我巨大的心灵震颤,我也数度被感动得泪水冲决了眼眶。这本“特别奉献给九至十三岁小学生”的“意大利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学年之纪事”,又何尝不是特别奉献给与儿童有关的父母、教师的一本关于“爱”的教科书呢?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第一部培养社会新一代的真正教科书”,也是举世公认的“最富爱心和教育性的读物”,本书给意大利和作者本人带来了世界性的声誉。这个当过军人的儿童文学家亚米契斯,理应受到全意大利和全世界的尊重。
《爱的教育》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一个小学生安利柯从四年级始业日,到学年最后一次考试十个月里校内校外的生活和感受,期间还穿插记录了爸爸妈妈写给安利柯的话,还有先生的每月例话。作者让这个心地纯洁善良的小孩子用眼去观察、用心去感受身边的爱,这爱包含了国家之爱、社会之爱、民族之爱这样的大爱,也包含了父母之爱、师长之爱、同学之爱这样的小爱。大爱如江河灌溉,凭此国家崛起和兴盛,小爱如血液奔流,凭此民族未来壮硕成长。我读本书始终被崇高的情感所感动,读到哪里,被感动到哪里,这种感动没有间断过。我似乎忘记了这是一部文学作品,我敬爱着书中每一个可爱的人物。丘林学校的每一位先生都是可亲可敬的,他们热爱和忠于教育,视学生为自己的孩子,倾注了全部身心情感,为的就是把每个学生教育成品学兼优的人。在丘林学校,每一个孩子都会被关注,每一个优点都会被表扬,每一种善行都会被褒奖。学生们不仅每一节课都会学到新知,而且每一天都会对历史、社会、人生有更多更深的了解,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每一天都会有道德上的进步。先生们用心良苦,每月例话里那些鲜活的英雄少年们,用他们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用他们的正义、勇敢、善良、孝行,感动和激励着丘林学校的这些本来就淳厚善良的孩子。学校之外,父母们给予孩子极大的爱与关怀,喜悦孩子们的成长与进步,忧惧着孩子们性情和品行上的不足。安利柯父母写给孩子的信,字里行间透露出对祖国的热爱、对军人的敬仰、对劳动者的尊重、对不幸者的同情、对孩子的理解和尊重。学校家庭之外,整个意大利随时随处可以让人感受到这种几乎无所不包的爱的教育,上至国王,下至贫民,每一个人都在对新生的一代示范这种爱的教育。
我之所以完全忘却这是一本文学作品,就是因为本书展示了爱的教育无所不在,爱的教育无所不能,爱的教育能培养真正的栋梁之才。我真心希望中国的今天也能有这样纯净的心灵净土,哪怕只存在于本应纯净、最应纯净的校园
 
 
 
 
 

  《爱的教育》读后感(三):爱,并非一切

爱的教育。这让我想起Mother Teresa说过的一句话,“爱是通往天堂最近的阶梯。”Teresa修女因为对穷人怀有深切的爱与关怀,深入印度最贫穷最繁乱的加尔各答,为穷人病人送去问候,为小孩子们送去教育,为有能力自救的人送去信心。这是一种没有种族界限、没有信仰束缚的大爱。
意大利一所小学的四年级学生安利柯在日记中记录自己的生活和同窗的故事,他细致入微的观察和轻松的笔触反映出同窗同学的品格、为人和经历,这是一种同窗密友的友情之爱。
安利柯的父母会不定期在日记中写下他们的感受,或者鼓励安利柯的美好品德,或者写下因为安利柯的无心之失而感到的失落伤害,或者与安利柯交流父母对于学校生活的感触。这是一种父母对子女的亲情之爱。
学校的先生不仅在学校课程知识上倾其所有教授学生,还特别关照学生的生活与精神成长。这是一种师者传道授业的爱。
然而,只有爱就够了吗?
生活中只有爱的例子随处可见
父母独断专权地为儿女决定生活决定未来,他们把儿女当成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好像还在襁褓中嗷嗷待哺一般的孩子,铺好所有道路做好所有决定。他们的口头禅是,我都是为你好!这是一种狭隘的没有给予对方足够信任的爱。
女生(这种问题经常发生在女生身上)在谈恋爱之后通常没有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圈子,而是以男朋友为中心规划了一天24小时的生活。当男朋友提出要打球、要与朋友喝酒聚会之时,女生通常会表现出受冷落委屈内心台词是,我想要成天跟你在一起,你为什么要推开我。这是一种自私的没有给予对方足够空间的爱。
只有爱是不够的。即使是全能的上帝,也不是只有爱这一种特质,他还有力量,有智慧。爱心使他想要帮助人类摆脱亚当遗传下来的原罪,智慧使他知道如何帮助人类脱离原罪的束缚,力量使他的爱心和智慧能够付诸实践而非流于空谈。ps,耶和华还有一种特质,忘记了。
力量,智慧,爱。
在这本书的第二部分,安利柯与舅舅一起生活的部分,我看到了力量、智慧与爱的合体——安利柯的舅舅。他一辈子做水手,跟着船舶游遍了五湖四海的,见便了大千世界。他虽然没受过正轨的学校教育,但他在生活的历练中变得聪明、强壮。
蒋勋在诗作《少年中国》中写道:“少年的中国没有学校,他的学校是山川和大地。”
舅舅的学校便是海洋与自然。

  《爱的教育》读后感(四):真正的爱:发于内,行于外

我的潜意识里一直很困惑:究竟什么是爱?爱到底是什么?
今天花了半小时看了这本书《爱的教育》。听说这本书其实很久了,认知也仅限于书名,知道它是本名著,外国人写的。扪心自问迟迟未读的原因,却是因对爱的恐惧,故而一直拖延着不去接触,没有勇气
这本书的中文译者是夏丐尊老先生。记得上高中时,读《弘一大师传》,里面提到过他,他是弘一大师李叔同的至交好友,他与出家前的弘一大师在杭州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是同事,有着共同的志趣,即用实践感化教育。
《爱的教育》作者是意大利著名作家亚米契斯(1864—1908),本书是一部日记体小说,全书按照月份分卷,共十卷,描写的是名叫安利柯的三年级小学生及其全班一年的记事。
#书中的人物#
老师配巴尼用他全身心的爱,爱着每一个学生,把学生当作自己的亲人,关心爱护着他们。
待续。。。
附上简介
夏丏尊(xià miǎn zūn),名铸,字勉旃,后(1912年)改字丏尊,号闷庵。文学家,语文学家。浙江绍兴上虞人。1886年6月15日出生。夏丏尊自幼从塾师读经书,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考中秀才。次年到上海中西书院(东华大学的前身)读书,后改入绍兴府学堂学习,都因为家贫未能读到毕业。光绪三十一年他借款东渡日本留学,先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毕业前考进东京高等工业学校,但因申请不到官费,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辍学回国。他提倡人格教育和爱的教育,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关怀备至,被学生称为“妈妈的爱”。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2月被日本宪兵拘捕,后经日本友人内山完造营救出狱。但肺病复发,精神和身体都受到严重摧残。1946年4月23日,在上海病逝,墓葬上虞白马湖畔。

  《爱的教育》读后感(五):爱的教育-小学生必读

《爱的教育》仿佛已不适合我的年龄阶段.本书适合小学生与初中生.由于此书是写给小学生的,所以内容都是善良的以爱为主题的.在以我的目光,以现在社会现状来看,不免有些内容使我担忧此书的影响,就以孩子母亲给孩子那封信为例.信内容是:母亲看到儿子在路过乞讨人,没给钱就过去了.对此批评自己儿子.并说自己给予所带来的快乐.这本是对孩子应有的教育,可看看现在社会,我们是否有必要做出这善举呢? 我同意书中大多教育观点,并认为此书应推荐给所有小学生,初中生阅读.同时也为自己现在才读到此书,感到抱憾. 虽此,阅读此书还是带给人以感动,以纯洁,孩子读物有时更适合大人,因为以此可以带来心灵的洗涤.

备注:本文原文写于2008年1月2日,本人QQ空间里

  《爱的教育》读后感(六):听烂了的陈词滥调 ,逃不脱的五讲四美

我明白,我清楚,这本书根本不是为我这个二十出头,三观刚刚确立的毛小子看的。对于一个对全新世界一无所知,满脑充满希望与憧憬的孩子,他很可能会抛却故事情节的不现实与老套,感受到深深的爱的教育和恩泽。
窃以为,毫无节操的过度理想化和意淫这个世界,是对现实的不尊重。
那么,阿米琪斯笔下的世界究竟狗血到怎样的程度?
情节一:少年鼓手一腔热血爱国心切,左腿被锯神态自若感觉不错~
故事背景:祖国深陷战争的泥沼,爱国少年报国心切,花样作死惨遭中弹,老上尉前来慰问。
腿被打伤了,少年“眼睛流露着骄傲和喜悦,他感到负伤是一种光荣”哦!
 MDZZ。
左腿被锯掉了,少年微笑着对老上尉说这是对国家的贡献哦!
MDZZ。
锯腿手术时局部麻醉“一滴眼泪也没掉,一声也没响”哦!
MDZZ。
………..
我还能说些什么?摊手无奈状。
情节二:夏天天气燥热,瘦小羸弱的那格“特别怕热,脸色黄的像黄蜡一般,非常难看时常趴在笔记本上睡着了”。
幸亏高大威猛的“甘伦常常留心照顾他,一看见他睡着了,就把书翻开竖在他面前遮挡起来,免得老师看见”。
………
这….我还能说些什么?摊手无奈状。
私认为,将“安利柯、戴洛西、甘伦、那格、葛禄西、潘克希、安东尼、柯礼智、施泰基、古路非”们换成“小明、小红、小刚、小勇、小华、小艳、小芳、小猫小狗”什么的,是不是更加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呢?
我,一定会给我的未来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推荐这本书,带他领略世界上的确存在的真善美。待到他长大,一定将这本书深深的藏起,藏起那个近乎完美理想的世界,让他去体味感悟社会真实的冰冷与残酷。不然,收获的,一定是头破血流失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