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婚礼的成员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婚礼的成员的读后感10篇

2017-11-12 22:42:1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婚礼的成员的读后感10篇

  《婚礼的成员》是一本由[美] 卡森·麦卡勒斯著作,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5.00元,页数:16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婚礼的成员》读后感(一):无所事事童年很美妙!

吃完午饭,骑着自行车穿过树荫,听到了蝉鸣,一下穿越回青少年在舅妈们的家里过的那些夏天。脑子里蹦出三本书:初中好友送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前几年被封面吸引买的《婚礼的成员》和《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都是偏意识流一类的描写脑洞有点独的青少年成长期的内心独白,相比麦田和橘子的的隐喻与神经质,我小时候,除了整天和表哥表弟三人像《恶童》里的讨厌鬼一样到处流窜,独自一人时,还是更像婚礼的成员里的老弗兰奇一样,晃着随手在路边折的树枝,光着脚漫无目的随心所欲的在往返三个舅妈家的路上溜溜达达。。。。。。(难道不应该是三个舅舅家吗?但没办法,实在太爱她们,一个高挑,一个瘦小,一个矮胖,在我心中都闪着光)那种一个人的情景,不是形单影只孤独,而是独处的享受

  《婚礼的成员》读后感(二):一些摘抄

      弗兰淇是个小姑娘,她的梦想,就是参加哥哥的婚礼,然后和他们一起去度蜜月,远走高飞。但是在小姑娘的世界里,“在那个绿色的、疯狂的夏季”,每一个孤独的人都被深锁在各自的内心空间,无法进行任何有意义的交流。
     她,高个、短发、脑袋里装着众多奇思怪想、举止失常的十二岁的女孩。她刚刚有了性别的雏形,关于爱、不满、悲伤,都刚刚开始体验。在这个巨大无边的世界面前,她们显得怪异、孤独而疯狂。
 还有深深的寂寞。需要排遣而不能。总是把目光投向那些成熟与未知的事物之上。意气十足,不计后果。产生嫉妒之情,难以启齿,但肆意地表达。不得进入他人的生活,但有无数幻想,渴望成为他人举足轻重的一部分。幸好常常不能得逞,因为她并不清楚这样做的目的和用途。  
 所以,最好的幻象是事物们都停在中途,停在某一个夏天;女孩们永远十二岁,渴念长大而不能;每一天都度日如年,有都是时间和借口胡思乱想;周围的人们为了生存而忙碌,她得以孤单自由
 如果没什么可以打破,那就逃脱。
 而这个世界和人群在规则们中间一如既往,没有人留意到她小小的愤懑和惊慌。
弗兰淇称自己为:弗·洁丝敏。
【最喜欢的桥段】
弗兰淇/弗·洁丝敏想尽办法找人诉说自己要离开城镇的打算:
(蓝月亮的葡萄牙店主)
     讲述婚礼的欲望在她心中生长,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她在脑子里搜索合适的开场白——要既成熟而又随意,这样才好开始两人间的对话。她开口时声音有点发颤:“真是个反常的夏天,不是吗?”
     一开始葡萄牙人好像没有听到,埋头继续看杂志。于是她提高声音又说了一次,当他的眼睛转向她的双眼,他的注意力终于被吸引住了。她提高音量继续说道:“明天我哥哥和新娘将在冬山举行婚礼。”她直奔主题,就像马戏团的小狗扑向纸环。随着叙述的展开,她的声音开始逐渐清晰,越来越明确而肯定。她说出她的打算,给人感觉一切早已决定,不容置疑。葡萄牙人歪着脑袋听着,黑眼睛外面套着烟灰色的眼圈,不时在脏污的围裙上擦他青筋满布、惨白潮湿的手。她说着婚礼和打算,他既未反对,也没有表示怀疑。
(打扫前院的女士
     弗·洁丝敏以天气为开场白,把她的打算告诉了这位女士。和对蓝月亮的葡萄牙老板,以及后来遇到的那些人一样,她关于婚礼的讲述有前奏,有尾声,很像是一支歌的样子。
   首先,话一起头,她的一颗心便顿时沉静下来。然后,随着人名和计划娓娓道出,轻盈畅快的感觉越来越强。等到话题终了,她满心惬意。那位女士一直斜支扫把,听着她的话。
(拖拉机手)
     这次弗·洁丝敏挑选的听众是拖拉机手——她跟着拖拉机,边跑边回过头看着驾驶员晒黑的脸孔,必须双手拢在嘴边喊话才能让他听见。就算如此,也不能确保他听得清,因为她说完后,他笑呵呵地朝她大喊了些什么,她也没听真切。
在厨房里,三人哭了:
     事出突然,可为了什么、怎么开始的,却没人知道:他们三个哭了。他们在同一瞬间开始哭泣,就像在这样的夏夜,他们常常齐声歌唱一样。……虽然哭的理由各各不同,但开始于同一刹那,就像是商量好的。约翰·亨利哭是因为嫉妒,虽然后来他想解释为墙后老鼠的缘故。贝丽尼斯哭是因为谈起了黑人,或者是因为鲁迪,又可能因为弗·洁丝敏的骨头真的太尖。弗·洁丝敏不知道她为什么哭,但她说出的理由是那板寸头和胳膊肘上的硬皮。他们在黑暗中哭了大约一分钟,然后就停止了,像开始一样突然。这番异乎寻常的动静让墙后的老鼠噤了声。

  《婚礼的成员》读后感(三):什么都没说,什么都说了

      书友座谈会上无聊顺手抓起来这本书就读,两个半小时过去,书友会结束了,我也读完了。
       之前看过《猎手》那本书。
       都不知道卡森这个作家该怎么说她,也可能我读的太快了,我有点受不了她了。她的文风就是那种絮絮叨叨,细腻刻画的风格,细腻到有些时候真的觉得罗嗦,适合慢慢的悠闲的阅读
       就是因为觉得她细腻了,《猎手》也是这样,所以你看的时候 就觉得她到底要讲什么啊讲什么啊,都是些无聊的没意义的细节。但是,但是,但是,但是,你就这样缓缓的读下去吧,结尾好像也没说什么,但是当你读完整本书的时候你霎时间就明白了。好几部书我都有这样的体验。
      以我有限的表达能力和笨拙的语言驾驭能力,我完全表达不出来我get到的那些东西。但是毕竟看过几部心理学著作,我觉得,我接触一般的友人忽略了卡森的价值
      她用她独特的方法在作品中揭露出来了很多大家习以为常会忽略但是其实却是重要到对每个人都会产生极大影响的心理诉求。每一本小说都描述了一种心理诉求。表达的非常细致。
      她写的不是一个悲剧小说,也不是给你讲个故事,绝对不是这么简单,她是在向读者呈现一些被忽略的现实,一个发生在所有人类群体中都会发生但是通常却不被理解不被看见的心理学现象。也许故事结尾的像没结尾,甚至有些结尾的很奇怪,让你觉得没道理没意义。但是这就是现实,现实发生的事情才不管有没有意义,有没有道理。不合理的才是合理的。
      现在的时代去评判一个作家的优秀,已经不再看作家会不会编什么精彩绝伦扣人心弦的故事,发掘并表达,替不会表达的人去表达那些被忽略的。卡森是少数能做到的作家。

  《婚礼的成员》读后感(四):你不会无路可走,但肯定无家可归

渴望归属也是不实际的.人的存在为飘零,因为没有那种连结可以建立——人与人永远都是相逢后错过.

有人说她对爱情不是绝望而是呼唤. 愚蠢.哪里有完完整整彻底的绝望?所有的绝望中都包含着渴望.她还有描绘的欲望,就一定对其有所呼唤.

“爱情永远失衡,爱者和被爱者无法同一.”这么说还不够深入.爱情也只是一种关系,她可能想表达的是,所有关系、连结,全都是虚无的,因为一个人无法真正理解另一个人.所以关系也无从确立.这种无力表现为:对聋哑人倾诉、和只想性交的人谈理想、没有理由地爱上一个人.

但是到底何为理解,她所向往或是以之为范本的理解又是什么样的?我也不清楚.她只是给出了种种残疾的模板,我拼凑不出一个完整的人.联想村上春树的《奇鸟行状录》和《眠》,大抵都是中年人突然发现不认识自己的枕边人了.不是对方变了,而是自己突然意识到这个问题.就像一只墙角的蜘蛛终于被发现一样.他可能熟悉妻子的过去,熟悉她的衣食住行的喜好,熟悉她的小动作,甚至熟悉她的思路.可是他还是觉得她是一个陌生的人,而这种感觉恰恰就是在她自问这个问题时产生的:“我到底了解她多少?”

似乎所有人世间的关系都谈不上真正理解,一切都是“理念世界”中完美理解的残缺投影.那么有没有一种关系,至少两个人都互相认为是理解的?哪怕日后会陌生,哪怕并不是“真正的理解”.我设想那可能是处于一种共同氛围之下.例如革命战友(在狂热情绪之下)热恋爱人以及...

  《婚礼的成员》读后感(五):老弗兰淇的夏天

你12岁的时候在干什么? 我希望我是别人,反正不是我自己。 战争和世界这两样东西,都太过动荡,太过浩大,都是那么让人想不明白。 做过的事情不会不存在,犯下的错不会变成对。 一个苦寂的夏天,12岁的老弗兰淇,对着厨娘贝丽西斯和表弟约翰.亨利说要在她哥哥婚礼上离开,永远不回来。幻想可以因为一场婚礼走到天涯海角,可以看到战争,可以走到外面,反正总是可以离开这全镇最丑的房子自己的房间。后来,夏天结束了,婚礼结束了,就像一场开场很正经,人们也都很友善,可是她内心想走到舞台像一个突然出现的小丑一样对着人民喊:带我走!始终没有机会说,所以她还是回到了那个丑房子,夏天结束了,还是回到了原来,只不过约翰.亨利得了脑膜炎,痛苦了三天,最后叫不出来角弓反张痛苦的离开了,而老弗兰淇也要搬走了,厨娘决定不再跟着他们。夏天结束了。 弗兰淇还是弗兰淇,厨娘还是厨娘,小镇还是在那,我们每个人都是被限定的,12岁的老弗兰淇想挣脱这种限定,想自由,但12岁的努力总是让人觉得是在犯傻。

我们每个人都曾像是弗兰淇,想逃离现在的生活,后来我们也许会变成厨娘,也有可能是任何其他人。

我觉得现在最好的时代就是我们可以通过读书,和每一个喜欢的作者产生共鸣,看到他们的世界,他们的视野,他们的理解。然后走到新的世界,成长自己,优秀自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