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吃货辞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吃货辞典》读后感10篇

2017-11-13 21:4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吃货辞典》读后感10篇

  《吃货辞典》是一本由崔岱远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343,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吃货辞典》读后感(一):说要说有理的 吃要吃有味的

       前段游走江南,在杭州西溪湿地某景区,慕名一试葱包烩。言语拉杂间,同团的女士对我居然不知“油条”,“油炸鬼”的来由,大感意外。这弄得我几乎鄙视自个的孤陋寡闻了。
       吃,是最普通最自然的日常行为;日常到少去想有关的来头、说道。但其实,细究起来,小吃和点心不同;杂酱面也并非理所当然的就是北京风味的代表;八宝饭据说源自周王为悼念伐纣的八贤士;而粽子,早在屈原之前,古已有之………。另外,川菜里显其高档与境界的,竟是开水白菜;陈果夫改名的“天下第一菜”——桃花泛,曾经在封闭的年代里,得到《泰晤士报》的记者专访。还有,“驴打滚儿”在一九九年被新加坡总理吴作栋,预定了一百个,端上了国宴——当然了,那得是护国寺小吃店的。
       纵然并不是一枚吃货,但被如此勾引,这本《吃货辞典》也就还是少有地被我一口气K完了。不好外行地那珍馐美馔作比,只能说这本小书真是令人口舌生津,饱尝这饕餮盛宴的愉悦。初上市时,宣传说是商务印书馆难得的“接地气”。出于好奇,第一时间,就买来拜读。要知道,商务印书馆在我的记忆里,是那装帧朴素,蔚为大观的整套《汉译学术名著》;也是那年在北京街头徜徉,无意看见,顿感高山仰止的涵芬楼。大学时代,买过一本路德维希的《拿破仑传》,只到毕业都没看完。——如此高大上的出版社,出了一本这等柴米油盐散文集,还特地饰以“辞典”的形式,加上专业编辑的简笔插画,没得说,不买不看,说不过去啊。何况,这本书还真是有料、有味、有趣。
        很多干货,诸如印证古书的食物渊源、烹饪古法,娓娓道来——不止是《随园食单》了;饶有兴致,“老爹,烫碗米粉给娃娃划划嘛”,这样用昆明方言多掰扯几句过桥米线,感觉真心不错。难得的是,并无泛滥的情怀——类似如今大家群呕的某某上的中国。好吧,端着国家级的胸襟和眼界,刻意而为的大块文章和深情款款,我等消受不起。——最多也就是在谈说煎饼的文末,来上这么几句,“吃着煎饼,涔涔欲汗地走过大街,遥望大地上,遥望大地上金线般飘渺的黄河,天地一览无余”,这不就挺好吗?作者崔岱远是个媒体人,感觉他(她?)这些不蔓不枝,简明轻快的语言,配上画面,直接就可以作为美食专题片播出了,不也好过那浮夸虚妄的某尖系列?谨承家教,我们那儿有句方言,打小老娘就教导“说要说有理的,吃要吃有味的”。这本书,有味的好吃的东西,自是如数家珍,散见的道理,想想可算的论。譬如,看一家饭店米饭煮得如何,便知做菜手艺水平高低;又如,最好吃的做法,只不过是保留了食物原来的味道。后面这个理儿,想起翻过王世襄老先生的《锦灰堆》,里面推崇闽菜长于治汤,其妙就在得食材原味。王老先生可称美食家,因其一则懂品尝,二则擅烹饪。说是当年骑车自带食材、调料,甚至大圆桌面儿,欣然赴客下厨之邀。说到这些,是想问这些美食家们怕都是因极其热爱,方才乐在其中,造福世人的吧?这《吃货辞典》另一折服我等常人之处,便是通常会详尽阐述某一味美食的做法。想来作者也是“实践派”,是真懂的行家。
        不夸了,自个喜欢就得。遗憾也还是有的。编排体例自是不错,“家里吃着舒坦”,“街边吃得随意”,“饭店吃个名气”,三大分类,一目了然。附上索引,呼应“辞典”之名(其实不用较真,这本来就是吃货的幽默思维),也将每篇中一生二二生三的各种相关事物名目,统一汇总。只是,作者是北京人?偏好北京,以及北方的口味?感觉这方面的“吃典”,占了很多篇幅。以插图来说,各花入各眼,我并不觉得有何值得咂摸。或许匹配这样爽脆、利落的文字,倒是不错吧。忽然想到,这类妙书,山东画报出版社,理应当仁不让地出版啊?如是,则板式、纸张、图饰等,当别有风味吧。
         另有一个遗憾。作为一个看完这本书,不免念及老家的人,小有微辞:提及荆楚,居然只有“沔阳三蒸”。该专开一篇,讲讲“老通城的豆皮”啊!不过,有没有续书,会不会收录多一些各地特色,为未可知。在读完本书后,我倒是特别知道了,在自个的户籍所在地。荆州,倒是有一处百年老店聚珍园,其“散烩八宝饭”独树一帜期待日后回去,按图索骥,大快朵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