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飘》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飘》经典读后感10篇

2017-11-16 21:2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飘》经典读后感10篇

  《飘》是一本由玛格丽特.米切尔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2.00元,页数:1257,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飘》读后感(一):缓缓《飘》落的思绪

01 时代背景下的杰出女性
郝思嘉是一个心机女。这是我把书放下后的第一印象。
她是美丽的,紧致匀称的身材,绿色的双眸。一身贵族碎花长裙,掸着花边小洋伞,迷人得不得了
除去外表,她是个双面人。一面代表着勇敢,不拘传统,敢爱敢恨。另一面呢,则是自私自利,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如果没有爆发战争,相信郝思嘉连自己的这些性格特特点都未能发现。如无意外,她嫁给查理德之后,继续过她的富贵少奶奶生活,把与卫希礼保持接触当做快乐,把这份暗恋藏在心中,窥伺一天希礼能够把她带走。
然而世事难离,不幸的是,南北战争爆发了,一系列的变化接踵而来。一晃间郝思嘉结了三次婚,还两次一度成为寡妇。然而一切的经历非但没摧毁她,反而使她越挫越勇。受苦受难让郝思嘉意识到只有变成有钱人,将金钱牢牢拿捏在手里,她才能获取安全感,在乱世中应付自由无畏恐惧。从此性格里与世不符的一面狂妄地暴露,不择手段,为生存,也为不想再失去
依靠郝思嘉独特的思维与见解,她成功活成了现代社会独立自主的女强人形象。虽然她欺骗了两个男人感情,把婚姻当买卖。但同时她也成功拯救了整个大家庭。战后很多人都选择活在过去,不愿展望未来。而恰恰,郝思嘉的行动准则就是告别过去,期待未来。“明天又是新的一天!”这是一种多么可贵又向上的正面能量。
虽然最后我还是喜欢不上这样一个女人。每个行为背后都有一套自圆其说的理由。一个犯罪嫌疑人的背后也许就是一个悲天悯人故事,但法律从不讲情面。郝思嘉出发点是为了自己,也未来自己的家庭,但是她确实做出了不符合当时社会道德风尚,甚至违法的事。每个人的处世原则始终不太一样。
02 历史观看待事实
我们以现代的眼光去看待郝思嘉,无疑她是一代女性学习的榜样。然而,在当时,又有多少女性在所谓的社会风气里烟消玉陨。无法跟大环境对抗,人总是喜欢随波逐流
很多事情也许在这个时代是错的,但是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却不是。
就像中国古代的社会风尚是女子无才便是德,一个能干的女子对于一个家庭,一个社会来说,仿佛是巨大的灾难。生活经历让一个拈轻怕重的白富美活成了爱钱如命的少妇。而我们又何尝不是在经历人生的各个阶段后活成了现在的自己。
她作为一个寡妇在晚宴上跳舞。
战争中,她在塔拉不顾身份亲自做农活。
她作为一个女子去做生意,与男人当街讨价还价
又比如,当时的人都认为黑人就是丑恶的存在,愚蠢至极,是不值得被同情与解放的。
这一切我们现在看似无关痛痒也不值得讨论,理所应当的事情,在当时却总能掀起一番舆论风潮。
所以,有时候我们也不用过多在意自己当下的想法,让一切在历史中等待验证吧。众观历史,那些号称智力超群的科学家,其理论很多最后得到认可,不是在当下的时代,而是后来。
03 南方种植园,黑人的生活。
之前读书总时在课本上学习到美国南北战争,应试的题目有标准答案。但这一次还是第一次通过小说了解战争过程中底层人民的生活。据说因为作者是个南方人,因此维护了奴隶制某种程度上过分美化南方种植园里黑人的生活,并非客观的描述。
比如郝思嘉一家与黑人相处甚好,对待黑人如朋友,仿佛让人费解那为什么还要废奴。当然黑人当时的贫苦和受难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就连当时奉为真理的《独立宣言》,“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么信誓旦旦,仿佛绝世真理的准则下,也没有人把黑人当做是人。
某个大V说,“战争胜利的一方,却不是正义的一方。”在很多美国的小说里,都不约而同出现美化美国南部的一面。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宪法并没有规定各州不能脱离联邦宣布独立,“本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保留给各州行使,或保留给人民行使之。”因此各州是可以宣告独立的,当时南方有7个不同意废奴的大州想退出联邦。但是这对于总统林肯来说,是不愿意看到的国家分裂局面。权衡利弊,打着废奴的幌子,于是《解放奴隶宣言》横空而出,进行平叛,美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内战拉开序幕。北方违宪在先,也不得不得文学之士不喜欢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其他政治,经济,社会思想的因素不在这里展开陈述。
04 关于爱情
因为得不到,所以幻想真爱
因为得不到,所以才是最珍贵
每个人的心中总有那么一个遥不可及的人。
而希礼,就是女孩子青春时期的白马王子,美好,吻合,却得不到。白天在住在心里,晚上住在梦里。儒雅冷峻,彬彬有礼眼神里透露绅士般的清澈。没有过分的要求,舒适如暖流,清新如清晨的空气。他看过我们没看过的世界,朗诵着我们没有看不懂的诗歌。梦一样的人。
生不逢时,偏偏遇上乱世。本应该在和平的国度里,享受一切的美好。即使经历了战争,他仍然只活在过去,像让人惊艳的玫瑰,但却弱小得让人垂怜。
郝思嘉等了大半辈子的希礼不是真爱。也许有的人,从一开始就不是自己的命中注定。只因为自己从未得到。
05 关于朋友
媚兰,世间真的会有如此善良之人?
她是我见过最伟大的女性。她从来都是真心对待每一个人,愿意相信这世界的每一个人都好人,看人也只看善良的一面。知道希礼的不现实,知道思嘉对希礼的感情,对囚犯,对妓女,对瑞德无不都是真心相待。
她是我这部小说里最喜欢的角色,我无法做到她这样的境界,但是我很欣赏这样的一个人。
有时候朋友就是那些对你不离不弃,毫不在乎外界的眼光,义无反顾地选择相信你的人。某种程度上,她的这种不在乎已经跟思嘉的性格不谋而合
人就是应该有坚持,有己见。
06 卖国钱
很多人都喜欢白瑞德,不过我对他和思嘉一样,实在喜欢不上。
当然,他对思嘉的爱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他发国难财。
从一种文明的废墟中所能赚的钱和从建立一种文明中所能赚的钱是可以画等号。
我无法想象在国家面对灾难的时候,有人居然靠这个大赚一笔。当然,这个只是美国的内战,但是这样的钱,是否真的能安心装进口袋呢?仿佛在太阳下闪耀着刺眼的赤红血,那些用别人生活换来的财富
(6点感悟,完)

  《飘》读后感(二):许我在岁月成长(重读《飘》)

    时隔十年,再读《飘》,已经不是阳阳曾经借给我的那本译文。那本翻译得很不错,可他說我在漫长的阅读中把书给弄脏了,便心痛的把书放家里给珍藏起来了。 现在再读,出版社虽然不同,但我更加真切的感受到我的心境已然是不同了,我已经想不起那个没日没夜的高中暑假,我是怎么把《飘》当枕边书看完的了。只记得,那年,我喜欢斯佳丽,喜欢瑞德,阿什利,但并没认真注意梅兰妮。我想不起来艾伦,想不起来战争。但是如果我的脑海里没有美国的南北战争,我喜欢的那些人物是如何美丽起来的呢?
    那天,我是在日光底下,感受着温煦和风,读到艾伦即将辞世,在火光如白昼的夜里只喊出的是曾经那位少年时候的心爱的男人的名字的时候,我眼泪却突然不止。想起她行为的端庄和内心的隐秘,便是突然一阵心痛,我从前怎么就没有注意过这种救赎自我型的女性生命。
    
    如今读来,《飘》对女性描写让人着迷之处是相当宏伟的,当然这跟时代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没有战争,便不会有这些性格鲜明的女子。这并非說只有特别惹人注目的斯佳丽如此,当然,年轻的时候阅读,怎么会不爱这么一位美丽,聪明,活泼,勇敢,自我,独立,坚强,尖锐,热情自私虚荣的女子呢,她个性鲜明,有血有肉地吸引着观众的眼球,而且她是在战争中成长进步的新时代女性。我们喜欢斯佳丽,大概是因为我们在她身上能或多或少的找到自己的影子。
     可是我当年怎么就没有注意到伟大光辉的梅兰妮呢?是不是因为她的性格太过完美,甚至觉得完美得容易破碎,我才觉得那是梦幻的人物,没有留意呢?而我们多数人是不敢说自己能像梅兰妮一样信任,善良,坚韧智慧,柔美和可爱的。可是,故事如果没有梅兰妮,斯佳丽也不会那么真实和鲜艳照人的,我如今看来,却觉得梅兰妮更是值得被人所爱的,她根本就是被作者本人溺爱的一个形象,恕我大胆揣测作者是由衷佩服和喜爱这样的一位女子的,所以才不忍心让她继续在故事中生存下去,才会让她在实现了自我的爱中去到永恒。书中对两位女子的描写虽用了不同的方法,但南方人骨子里那种坚强,勇敢,自我是相同的。梅兰妮的美更在于她一生都在实现了自己,她本来就是拥有美好内心的女子。人们总是不敢去爱一个伟大的女人,因为她是一个女神,所以不敢用爱,不敢也不能被玷污。甚至在梅兰妮将要去世的时候,斯嘉丽突然觉得那关着的门里躺着的好像是她母亲,是她第二次在告别这个世界。在瑞德眼里仿佛不是一个女人的死亡,而是一起伟人传记的结束。如此一位女子,我在今时重读,才恍然大悟
     从前斯佳丽让我羡慕的是,她有一位真实理解爱她的男人,现在看来更让我着迷的是,她身边有一位像梅兰妮一样坚信和爱她的挚友。 温暖和柔美的女人,在任何时候都是美丽的,是经得起岁月打磨的。时代的造就,像斯佳丽这样个性鲜明的女子现在也越多,但是有着如梅兰妮般尽显女性的信任聪慧,善良柔和的本性的女子却依然太少,这大概是我觉得最可贵的地方,也是在梅兰妮即将离开人世,她与斯佳丽对话那一段,我看着车窗外,不忍再看,我喉咙哽咽,内心热浪翻滚的真实原因。是觉得似乎要丧失美好却无能为力感觉
     有时候,时光会让你去欣赏一些原来自己并不在乎的事物,你也会因此发现生命和自我的关系,这些都是岁月给予人类珍贵的礼物。时间过去,感悟变迁,而内心更加丰沛,因此由衷欣喜自己能作为一位女子,许我在岁月里成长。

  《飘》读后感(三):人生何曾圆满过

一句话叫:或许你看的那些书的内容都已经忘却了,但她们却会深入你的骨髓。《飘》,就是这样。
《飘》是我读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长篇小说。也是除了《茶花女》之外,中学时期印象最为深刻的读物了。记忆深刻的不是情节,而是刻画出来的鲜活、饱满的人物性格。
那是96年左右,忘了从谁那里得到这套书,上中下三册,厚厚的。看了好几个月,确切的说,是几个月里翻了好几遍。二十年过去,很多情节早就忘记了,只记得当时看的撕心裂肺,对男女主人公一波三折爱情,对斯嘉丽战后重建家园的各种生活磨难。
1. 故事梗概
这是一部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讲述了南方一个庄园主的女儿在战后重建家园,以及追逐爱情的人生故事。
书中有两条故事主线,一个是斯嘉丽重建家园,一个是斯嘉丽和白瑞德的爱情。白瑞德每次都晚来一步,看着自己心爱的人为生存择人而嫁。就像《东京爱情故事》里的莉香一样,斯嘉丽总在等待着那个性格腼腆的阿希礼。直到最后才发现,那个男人远不是自己想想那般美好。终于转身发现自己的真爱,或许已太迟,但对斯嘉丽来说,没有什么东西是太晚了。Tomorrow is another day!
2. 《飘》令人着迷的地方
这部书让人着迷的,是它对人物性格的刻画。
从某种方面来说,斯嘉丽是自私的、势利的。在经历了美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本土战争后,为了家族荣耀和生存,她可以连嫁三夫。可放到现实环境中,她是好强的、勇敢的、永不屈服的。不论在何种情况之下,作为家中的长女,为了重建战后的家园,她从一个手不沾水,不问世事的大小姐,变成了一个可以拿窗帘做裙子,每天为生计奔波的女人。一个为爱而生的女人,可以为了家族荣耀,牺牲自己的个人幸福。
斯嘉丽一直在等待她少女时代就期盼的那个男人,阿希礼。然而命运让他们一而再再而三错过。阿希礼的妻子过世,看似生活给了他们一个机会的时候。她却发现,这个男人远不是自己期待的那般。他的妻子才是这个男人真正的精神支柱。转身回望自己幸福时,她才发现那个能时刻给她安全感,纵容她的白瑞德才是生命挚爱。只是,她很快就要失去这份爱了。就像当年重建家园一样,斯嘉丽要重新鼓起勇气,踏上新的征程。
白瑞德,这个令无数女性《飘》迷倾心的男人。一方面他深情、包容。他对斯嘉丽一往情深,虽然一再错过。在每次斯嘉丽嫁人之后才缓缓而至。他心智比斯嘉丽成熟,总是容忍着她的大小姐脾气。一方面却又自私,在爱里极力维护着自己的尊严。知道她心有所属,却又在她求助于他之时,希望她能真情实意对待自己。当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之时,又决绝的转身离去。最后,在屡次受伤之后,他累了,还是离开了。这次,换斯嘉丽来追随和寻找他们的幸福了。
这部书陪伴了我很长一段时间。只是自那以后,再不敢翻起。一是太厚,另一个是看的太过伤神。一直到了大学,一天和同寝的一位湘妹子偶然谈起,发现大家都是《飘》迷。在宿舍里大家兴奋的聊起曾经对这部书的喜爱。讨论到书中人物的性格,以及人生观、价值观。这可能就是读书的一个乐趣吧

  《飘》读后感(四):飘

《飘》快看完了,中间很多时候有许多感受没有写,很后悔,现在不记得当初的感受了。看到这里,心里对于斯嘉丽的感情特别的复杂。有时候觉得斯嘉丽美丽漂亮,让人羡慕;有时候觉得她勇敢坚强,让人敬佩;有时候自私愚蠢地让人恨。最最讨厌的就是她的愚蠢了,对于自己的感情和与其他人的感情的处理,从来都是不去深思,因为她也思考不出来。
现在处于最虐的时候,而且我也知道了不久的将来她和瑞德将会更加悲剧,结尾是个开放式结尾,但是对于我来说就是悲剧了,男女主角都不讨人喜欢,女的自私、肤浅、愚蠢,男的也不算正人君子,更别说有其他言情小说中男主角高大上的情操了。但是这本书是真实的,或者说这样的人物确实像历史中,生活中会出现的真实人物,而其他的男女主角确实只能存在于小说漫画和屏幕中,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昨天越看越觉得伤心难过和愤怒,想要看一些傻白甜的虚假的小说来治愈自己。
阿希礼是我最讨厌的男配角,懦弱、一事无成,被名誉束缚,却是一个伪君子。每每出现都是作为捣乱的角色,要是没他就好了。
梅拉尼是里面塑造的与斯嘉丽对比的美好的角色,善良也勇敢,聪明又温柔,最后斯嘉丽也喜欢她,和她一比,阿希礼简直太差了,前一大段故事里,都是梅拉尼和斯嘉丽在一起的情节,真真的感觉这才是美好的一对。
又想起来一些看法,整本书中特别的是书的前半段对于男性和女性的那个时代的看法让我很不舒服,总是说女人应该怎样,男人才能怎样,这里幸亏斯嘉丽没有那样,虽然她还是不爱读书,不爱思考,但是她聪明勇敢坚强,想要做的事绝对要做到。希望他们能最终在一起。

  《飘》读后感(五):幸福源于“联系”

飘讲述的是19世纪60年代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生活在蓄奴州---佐治亚州首府亚特兰大的一些普通人,他们面对生活的翻天覆地、亲人的生离死别、社会的骤然巨变,在生存、金钱、爱情、名声、尊严以及政治权利方面的种种斗争、顺从、妥协抑或漠然的种种表现。
        世事变迁、沧海桑田,一直在变的是环境,不曾改变的是人对环境的反映和感受。如果说在飘这样的时代中,你仍然能感到幸福(喜悦),那么换在任何其他时代,你仍然能感到幸福(喜悦)。
        书中的主要人物,斯佳丽、瑞德、艾希礼、梅勒妮、斯佳丽的母亲、父亲、斯佳丽的姑妈、黑妈妈、维尔究竟谁是这样的人?可以说梅勒妮、斯佳丽的母亲、父亲、黑妈妈、维尔属于比较幸福的人;斯佳丽、瑞德、艾希礼、斯佳丽的姑妈,属于痛苦比较多的人。
        
       单单用好人、坏人,正义、邪恶,聪明、愚蠢,能力强、能力弱,运气好、运气差,有钱、没钱,这些表面的东西来区分往往是比较困难的,好像这些跟是否幸福没有必要的因果关系。那究竟什么跟是否幸福有关?
        先看看斯佳丽、瑞德、艾希礼、斯佳丽的姑妈,这些人为什么痛苦?关注“联系”两个字。
        A斯佳丽希望得到艾希礼的爱,但一直没有机会跟他建立很好的“联系”,幻想行为远远大于实际行动,这是她痛苦的根源之一;一直以来他从没有爱过自己的第三任丈夫--瑞德,直到最后一颗她发现自己爱上了瑞德,但她已不会、也不愿跟他“联系”,他们已形同陌路,这是她痛苦的根源之二。除此之外的一切,可以说她都非常优秀,令人羡慕,但这些不是她幸福的支柱,她把爱情作为她幸福的主要来源。
        B瑞德希望得到斯佳丽的爱,但他桀骜不驯,以他独特的行为方式跟斯佳丽保持“联系”,效果不佳,因为斯佳丽根本不理解他的方式,可以说对牛弹琴,等到斯佳丽伸出橄榄枝的时候,他又拒绝“联系”,这是他悲剧的根源。其他方面他都非常成功,但这些都不是他幸福的来源。
        C艾希礼希望生活在一个理想的世界中,但这些只存在他的书本和脑海中,他从未有过任何实际的“联系”,他得到了斯佳丽的爱,他得到了妻子的安慰,但这些都不是他要的,他一直处于痛苦之中。
        D斯佳丽的姑妈一直生活在自己的少女时代,惶惶不可终日,试问一位老太太如何与自己的少女时代建立“联系”?
        “联系”是一种普遍现象,它是一种真实的行动,它代表着互动、交流,它意谓着很好的存在,亦即幸福。植物的生长需要叶子和光之间的光合作用;电磁波的传播需要电和磁之间的不停转换;动物的生存需要自身与外部能量之间的新陈代谢;思想的延续需要不同思想之间的交锋、融合.......
人作为一种社会性的存在,需要更加普遍的“联系”,越是你希望得到的东西,越需要与其建立更加有效、持续的“联系”。如果只有幻想,而没有实际的“联系”,这必然导致痛苦。试着想一想,植物希望结出果实,却拒绝与阳光进行光合作用,那不单单是有没有果实的问题,而且还是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很多时候,人往往不清楚自己要什么,不清楚自己要与什么建立联系,更何况如何建立联系?
        再看看梅勒妮、斯佳丽的母亲、父亲、黑妈妈、维尔,这些人比较幸福,为什么幸福?关注“联系”两个字。
         A梅勒妮,为爱而生,他爱所有的人,丈夫、情人、朋友、小孩子、老年人、情敌、敌人甚至杀人犯,她跟每个人都建立了良好的“联系”。她很幸福。
         B斯佳丽的母亲,跟梅勒妮一样,她一直在跟他爱的每个人建立“联系”。她很幸福。
         C斯佳丽的父亲,他爱土地、爱夫人,夫人去世,他也跟随而去,这“联系”是绝对的够紧密。
         D黑妈妈,他爱斯佳丽的妈妈、爱斯佳丽。他确实用行动在打造她与她们之间的“联系”。E维尔,她爱土地,爱斯佳丽整个大家庭,他用行动表达了他的爱,无时无刻不在“联系”。
        搞清楚自己需要什么?然后倾其所能与其保持有效、持续的“联系”,就像植物的光合作用能给植物源源不断的幸福(喜悦)一样,你也会幸福(喜悦)!

  《飘》读后感(六):不高尚的真实也是一种美德

当别人问我最喜欢哪本书,我会说《红楼梦》和《飘》。好像作为一个国人,你得喜欢《红楼梦》,否则有点说不过去。但我对《飘》的喜爱却是没有任何杂质的,我那么笃定的喜欢。每次看到有姑娘穿绿色的衣服,我就会想起斯佳丽,想起她纤细的腰肢、吊起的眼角、招惹的笑;想起她带着野性的勇敢、坚强、自私和无畏。
斯佳丽不是个完美的女性形象,甚至都不能称为一个典型的好姑娘。她那么虚荣,那么自私,那么心狠,她虚荣的希望所有男孩都爱她,她自私到认为孩子、妹妹都是自己的拖累,心狠到伤害了白瑞德也伤害了自己。但是,我那么爱斯佳丽。
因为,斯佳丽就是我羞于说出的自己。
在从小到大的年月里,我不止一次不耻于自己的虚荣和自私,我受的教育是要做一个善良的、宽容的、博爱的姑娘,不能轻浮的招惹男孩子的爱,不能爱上不该爱的人,不能离经叛道。知书达理,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才是我们对好姑娘的定义。每个人都尊敬玫兰妮那样的圣女,可是,我带上面具才能伪装成玫兰妮。
直到我读到了斯佳丽,我开始和自己和解。我慢慢觉得自己的那些原始的性情虽然不值得歌颂,但也无需懊恼。我不过是个正常的姑娘,虽然当时没有人告诉我。
我也会穿上漂亮的裙子,希望班上的男孩子都爱我,哪怕我不爱他们。多难说出口啊,谁会告诉我这是可以理解的呢,谁会跟我分享这样的心事呢。还好,有斯佳丽,她是那么美,那么可爱,那么值得爱。也许,我也值得。
我也会妒忌那些天生无私的灵魂,他们为什么那么容易就流露出善意,那么感恩,那么体贴,为什么我往往想起的是自己。还好,有斯佳丽,她的自私背后有担当,有勇敢,有坚毅。她即使自私也不曾欺辱过谁,不曾放弃过谁,恰恰是自私的她帮助懦弱的人们挺过苦难。也许,我也做得到。
我也曾喜欢上自己幻想出来的人物,还好,有斯佳丽,她走过那条错的路,她让我不会重蹈覆辙,更加清醒的明白什么才是该珍惜的,什么才会是幸福。
我在无数生活的坎儿上,想起那个不择手段都要活下来的斯佳丽,那个一无所有都不曾沮丧认输的斯佳丽,那个山穷水尽放弃所有原则都不曾放弃希望的斯佳丽,她对土地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对自己的热情,是一切美好的源头和归宿。我也默默对自己说过,明天又是一天,我也做得到。
有了斯佳丽,我才开始慢慢正视自己,那些不完美也是我身上真实的印记,它组成我的血肉灵魂,它不高尚但也值得尊重。我不再苛求自己成为一个更优秀更高尚的人,我学着慢慢对自己宽容,我学着慢慢爱当下的自己,随别人怎么说吧,我不会带着面具扮演一个纯白的玫兰妮,就我是那个有着原始冲动的绿色的斯佳丽。嗯,我只想做她。
《飘》在我心中不仅仅是一本小说。我不想像以往那样跟你分享它动人心魄的场景描述,不想分析它精准生动的人物塑造,不想揭示它以多小的一个切口展开南北战争的画卷。因为,在我心里它远比这些有意义伟大的多。
它某种程度给了我救赎,陪伴我成长。它轻轻的却肯定的对我说:不高尚的真实也是一种美德。于是,有了现在的我,肯这样正视自己的种种,写下如此真实的自己,并敢展现在你面前,不怯懦不羞惭不低头。

  《飘》读后感(七):she will stay with him

        当我在图书馆里借这本书的时候我和室友还闹了个笑话 以为“乱世佳人”和“飘”不是同一本书
        对比来说 我还是更喜欢乱世佳人这个名字 这个名字包含的意义更多 包括战争 包括里面的各个主角 包括情感
         佳人 里面有许多位佳人 斯佳丽 玫荔 黑妈妈 埃伦等等 无疑 最喜欢的肯定是玫荔小姐 她为人温柔 她善解人意 她意志坚定 她无私奉献 哪怕面对丈夫和朋友的可能性出轨她都选择相信 哪怕背弃所有人 就如船长所说 她的逝去是一个伟人的消逝 一种精神从此消失在那个年代 留下爱她的人无限唏嘘
          斯佳丽是个矛盾体 她意志坚定却面对阿希礼的懦弱时一再容忍 她善于观察别人却一直看不透自己 她明明在乎一切却装作对一切都不在意的样子 她虚荣 她挥霍 她自私 甚至于看到她那么盲目的爱着阿希礼却说不出理由时我有种想穿越过去扇她耳光的冲动 可是她坚强 在她的家园被毁时她坚守在那里并使它兴旺 在她自己都吃不饱的时候她会想着牺牲自己的幸福来换取她家乡的人安好 她在她所谓的爱人阿希礼的面前遵守了一切的约定(哪怕她多么讨厌玫荔)
       她是幸运的 她有着船长爱她 爱她胜过于一切 她让一个浪子想成家 想好好照顾一个人 想好好度过余生不再漂泊
       她又是不幸的 最后她让她的幸福溜走了 无论她怎么挽回
       在那么一个战火纷飞时局不稳的时候 有一个人爱她懂她珍惜她是多么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船长做着他能做的一切 满足她的虚荣心 帮助她的事业 爱着她爱着的人 还要装作一副什么都不在乎只是为了好玩的样子 他怕 他怕被她抛弃 他怕被她玩弄 他知道爱上她没有好下场 可是他还是义无反顾的去做 甚至于把女儿当作她的影子 她只希望她快乐
        到头来阿希礼才明白他爱的是玫荔或许那也已经晚了 可是她不晚 哪怕是在船长心灰意冷的决定就此离开的时候 她可是斯佳丽奥哈拉 一个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不惜做任何事情并且成功了的女人 当她的塔尔庄园被北佬侵占时 她可以一枪打死他 当她的家园有可能被以前的黑人监工夺取时 她不惜勾引自己妹妹的情人去保卫 当她的家人在挨饿受冻时 她也不惜抛弃上等人的脸面去抛头露面做生意催债 当她珍惜的人离去时 她挑起了一切的重担 而这些 她都成功了 这些 只有斯佳丽奥哈拉能做到
        而如今 去挽回船长的心 去珍惜她才看清楚感情 去承认自己的错误 她也一定能做到 她骨子里那副我想要的东西就一定要得到的精神怪癖会支持着她前进 让她重新赢回船长的心 然后互相体贴的去享受剩下的一辈子 她才28岁 她能得到任何她想要的 她一定会得到 我坚信 就如同她说的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她一定会重新赢回他的心 而他的心 只能被她占领 只有她能做到

  《飘》读后感(八):如果家里有14岁的姑娘,那么这版《飘》非常适合。

首先,这本书很好看很有戏,包含所有讨女孩子喜欢的东西,漂亮衣服,帅哥美女,世代情仇。傅东华译文充分考虑到中国的阅读习惯,比如hog entrails-猪肚里(竟然有版本翻译成畜生内脏,呕)用词精凝通透,富于韵律。加之他剔除了很多小女孩并不会感兴趣的片段,没有一般外国小说拖沓之感。非常适合启蒙。
 再来吧,飘这本书,读做爱情小说,写做资本环境下的道德。我们来看看书中说话:
“战争的目的永远只有一个,就是钱。”
“做你的情妇!那是废话罢了,我能得到什么呢?”
 “因为从穷人身上偷……总是安全一些.”
 “别忘了你杀死的北佬,你实在是从他身上发家的。”
我们思嘉在战后重现了血淋淋的资本积累。但读者并不会因此怪罪她,毕竟这不是一本自带亲戚遗产的清教徒小说(比如简爱或者小妇人什么的,话说起来思嘉遗憾的那套淡灰色的军服料子算是一种讽刺?)
所以即便本书处处描画诗情画意的南方庄园,惋惜安详的美德时代逝去。本质上还是怀念那种富裕孕育出的善良,那种建立在黑奴制基础上的安乐生活,就像破落贵族们怀念奴隶制之上的古希腊一样。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同时创造了一个严格的清教徒梅兰凸显了道德的作用,如果作者想借此表达抚慰内心乃是美德和爱那么在我这里就完全失败了。我只看出 以作者母亲为原型的梅兰大姑子充满了温情和……帮亲不帮理的究极战斗力。舆论出了啥问题,交给梅兰一秒解决,站在道德制高点的真·无暇圣母 防御力无上限,精神力无上限,一旦出手更是AOE亚特兰大整个社交圈,这战斗力,太逆天了。
在女性普遍缺乏安全感的2015年的现代中国,女孩子真应该看看思嘉,她已经帮你点出了安全感的生活三要素:钱,一块地皮(房子最好是白色)和 永远站在你这边的强大意志者(最好是女人,因为男人不是傻逼就是善变哦~)

  《飘》读后感(九):战争中你流尽鲜血,和平中你寸步难行

(微信公众号:马尔克斯,ID:holamarquez)有朋友问我看过什么让我情感波动很大的电影。想了想,前段时间看的《颐和园》很不错。
说不上情感波动很大,但印象深刻。能让我专心从头看到尾的电影真不多,对话和情节,以及演员的表现力,让人感到花两小时很值。
电影讲的是一群80年代末的北大学生,他们有才华有梦想,接受了大量西方文化,和身处的灰暗复杂的政治背景相比,浑身都散发着晶莹的灵气。
郝蕾饰演的女主余红,天生有种桀骜气质,远离人群冷冷抽烟,看人的眼神像刀子一样,既锋利又拧巴。“我只想生活得强烈一些,我的身体从不轻易接受它所被对待的方式,它始终怀抱战争一般的不平静。”
就是这样一个随时能操家伙跟人干架的叛逆少女,血液里浸透着令人费解的文艺细胞。这种矛盾使她推开最爱的人,随意跟男人做爱。这种为了欲望和浪漫的天性,使不断她表现出疯狂的行为,人生在没有方向的路上越走越像路人。
年轻时的余红太美了,倔强性感的嘴角,透着灵性的眼神,随意慵懒的气质。很早以前就在人物周刊上看过关于郝蕾的采访,感觉很特别。后来在电视上看到她时特意多看了两眼,已经年过中年,身体微微发福,脸上有股隐忍的怒气。有人说她是“少妇白洁的最佳扮演者”。
十年后的余红,烫着卷发,在工厂做普通的工作,跟普通的人相处。当年的同学在世界各个角落奋斗着,她不太看得出曾是北大的热血青年。唯一不变的是她任由自己被欲望驱使的放纵,还有那种吸引人的独特的气质。中年的那段独白,是我忍不住想写几句的原因。
“ 现在,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贫穷都和我紧紧相连。可以看出,为了欲望和浪漫的天性,我的确付出了代价,但是生活再艰难,我也不会失去活下去的勇气。像我们这样的人,注定是这样的命运。昨天读到一句话:战争中你流尽鲜血,和平中你寸步难行。”
他们不够理性,放任自己被感性操纵,不能用自己的才华来摆脱命运的指点。他们独特,却只能在世俗里随社会和人群沉浮漂流。他们学不会全身心投入到生活中去,对自己的生活和对周围的人始终保留了一块,那一块里面有真实自在的自己。
《飘》里的角色都像战争时期的人,要力量的足够有力量,要懦弱的就足够懦弱。比如斯嘉丽一直想嫁的艾希礼,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悲剧人物了。他比余红更可悲的地方在于,余红仍然能坦然过一生,她什么都不在乎。可艾希礼却在与自己的本性斗争中,不断体会别人不懂的失败。
他生长在美国南方的大种植园,家族高贵富裕,是伴着书籍、音乐和艺术长大的。他知道自己适合在安稳的时代做一个贵族公子,永远干净整洁,儒雅有修养。但如果遇到乱世,甚至只是把他扔到真实的生活里,他就将像战场上的野草一般,只有被千军万马狂野暴虐地踏过。
他什么都看得明白,他自己、周围人、甚至整个世界是怎么回事,可是他做不到。内战刚开始,南方人民无不抱着盲目的乐观,所有人都在谈论。只有他和巴特勒看得明白,这场仗根本没有赢的可能。可是巴特勒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他敢直接把真相抛给大众,也敢拒绝服兵役;而艾希礼却选择什么也不说,默默去参加一场注定会输的战争。
他热爱斯嘉丽的一切,可他只适合媚兰,媚兰有跟他一样的基因。斯嘉丽那么耀眼,有力量,敢爱敢恨。她要在生活里翻滚,可以把人生过得有血有肉;她想要什么就大刀阔斧去争取去抢夺。她会为了一亩棉花就跟敌人大动干戈,也可以为了救命钱而去勾引男人。
而他自己,只希望躲在后院劈柴,当生活的困难劈头盖脸砸来时,他只能缩着肩尽量躲到角落去。他只希望有一块狭小的空间,能埋头看《莎士比亚全集》,他知道自己永远无法完全投入到当下的现实。他恨自己的软弱无力,却没办法改变这种现状。人要很有力量才能跟自己的本性抗衡,他偏偏缺少这种力量。缺乏力量是一切弱点的弱点,他只能认输。
所以当斯嘉丽在一波三折的命运面前大踏步前进,步子越大就越觉得没什么过不去的坎;他却在命运面前一次次妥协和退步,退到了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的角落。
粗犷的斯嘉丽看不到这些深刻的东西,她听不懂他那些高深莫测的句子,看不懂他虚无缥缈的悲哀的眼神。她以为只要艾希礼还在身边,她就不会失去他。
在艾希礼婚礼上,斯嘉丽的咄咄逼人和艾希礼的躲躲闪闪的聊天结束那一刻,命运就推着他们在各自的方向上朝远处呼啸而去。一个是永不回头的全力加速,一个是怀着对过去的满心眷念,对自己的不信任以及对未来的恐惧,一步三回头;因为方向不同,所以是越走越远了。
文艺这种病,让偏执的人更偏执,让软弱的人更软弱。没有真切投入到生活中,没有真切感受到生活的血肉和温度,总归就是隔着迷雾。

  《飘》读后感(十):努力实现自我,明天才真正是是“新的一天”

《飘》的主人公Scarlette(斯佳丽)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她给人的印象很好:勤劳、直率、有责任感;而她的风一般的善变性格,正如本书题目“随风而行”一样。她之所以有3次坎坷的婚姻,只因她复杂多变的性格。因而,在我读到这部小说的时候,我不仅没有因所谓斯佳丽的“叛逆精神,自强不息”所感动,反而为她漂泊不定的生活,失去所有而仍不知真爱在何方的性格悲剧感到遗憾。毕竟,书的结尾这样写道:
她具有她的家族那种不承认失败的精神,即使失败就摆在眼前。如今就凭这种精神,她把下巴高高翘起。她能够让瑞德回来。她知道她能够。世界上没有哪个男人她无法得到,只要她下定决心就是了。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作者的这句话给了一代又一代人精神的洗礼,给人以自强不息的精神。而在我看来,“没有哪个男人无法得”并不能表明她的成功,反而是揭露了她的不择手段。为了金钱,她可以出卖自己的幸福;而为了自己的幸福,她可以出卖自己妹妹的幸福,出卖他人的幸福,制造出一切她所能制造的假象。可最终,她也不会再获得什么真正的爱情。可是斯佳丽,她认为她控制住了那个男人,她认为她没有失败,仍然期待着明天——不是充满自信,而是茫然的期待。这种自私、虚伪的性格,决定了斯佳丽到了故事的最后都没有一个圆满的归宿。
    善变、自私、虚伪,这些性格的弱点也是人人都有,仿佛一个栅栏,阻挡我们奔向事业的成功、生活的幸福。《飘》借爱情的题材,写了每一个人因为自己的性格弱点而遇到的窘境。“新的一天”固然是好,然而总是期盼“新的一天”,总期待有别的爱情能够收获,而不想清楚自己做错了什么,抱着所谓的希望和信心就去寻找渺茫的机会,斯佳丽怎能获得她的幸福?也许她只能活在所谓的庄园的梦中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