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飘窗》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飘窗》经典读后感10篇

2017-11-13 22:21:3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飘窗》经典读后感10篇

  《飘窗》是一本由刘心武著作,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29.50,页数:31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飘窗》读后感(一):知识分子的窗外飘着什么?

刘心武新近出版了被命名为“二十年来首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飘窗》,这部小说很容易令读者想起余华去年出版的“现实主义力作”《第七天》,两部小说的共同之处是将视线投向了底层人的生活命运,在素材选择方面都紧跟热点,不同之处是刘心武对社会新闻的处理方式是,仍然保持了文学与现实的必要距离。
 
作为书名,“飘窗”是一个用意明显的意象,主人公薛去疾常透过自家的飘窗,去观察城市街道两旁的百姓生活景象,“飘窗”在故事中起到了阻隔作用——维持了薛去疾作为知识分子的尊严矜持,同时,“飘窗”在故事中更像一台液晶电视,这台“电视”中播出的内容,世俗,沉重,有真实有虚假,有实意有虚情,它比电视剧精彩,精彩到令人惊惧。
 
在这部握在手里并不算厚重的小说中,竟然有近一百个人物出场,这不由让人想到,在《红楼梦》研究领域作为专家的刘心武,在写作《飘窗》时使用了《红楼梦》的笔法,人物虽多,但关系并不复杂,如同书中将“飘窗”外的市井世界描述为“清明上河图”一样,一眼即可看清楚,只是,这幅现代“清明上河图”里,看到的繁华与热闹都是表象,内里尽是悲凉与伤感
 
“通过六个人可以结识世界上任何人”,这个说法被形容为六度空间理论,《飘窗》中的诸多人物关系,就可以用六度空间理论可以形容,在这个六度空间里,薛去疾是中间人,向上,他衔接的是政协委员、文学界大人物、高官子女等等,向下,他认识的人又包括歌厅小姐、水果摊贩、小区电工、保安等等。在书中,作者使用了“社会填充物”的说法,来形容各个阶层中间那些无足轻重的人,按照书中人物的说法,没了“社会填充物”,达官显贵们也就没了什么优越感,这样的形容,真实又犀利,有一语道破的畅快感,但琢磨起来也颇令人胸闷。
 
套用电影常用的一个术语,《飘窗》写的是“群戏”,除了薛去疾是绝对的男一号(他同时也担任了故事导游这个角色),其他的一二十位配角的情节篇幅大致相同,这些角色将人们于市井之间所能见到的人物一网打尽,剩余的那些“客串角色”随时保持出场的状态,只待作者一声召唤,便站立于文字当中,向读者讲述他们的故事,这些故事,每个人都耳熟能详
 
讲述社会百态、人生百味是《飘窗》的“主旋律”,但能给读者带来震撼感的,却是作者对知识分子命运的描写,薛去疾有着知识分子的骄傲与清高,也有着知识分子的妥协与胆小,他以俯视的眼光大量一切,但却尽力保持着知识分子式的本真与善良。他与黑社会头目的保镖庞奇的“忘年交”故事,曾是整部小说里最温暖的部分,但结局之令人意外,可以视为刘心武对知识分子命运的一种反思。
 
知识分子的窗外究竟飘着什么?《飘窗》给出的答案是,窗外的社会充满着交易与潜规则,窗外的空气游荡着弱肉强食的气息,窗外的人们如同被操纵的木偶,每个人都被按在原地,被一双无形之手驱赶着疲于奔命……那么,窗内的知识分子就能躲得开窗外的纷扰吗,故事的结局是明显的:不能。
 
《飘窗》中的知识分子之死,是死于尊严的丧失,死于大环境的压迫,而庞奇由一个良心未泯的保镖,一个有爱情、有未来的青年,变成一个杀人犯,则是因为内心那份期望的泯灭。在庞奇看来,薛去疾有着完美形象,不但是他的人生导师,也是他的精神支撑,他庞奇可以自恃贱命一条,但薛去疾却不可以丧失人格,书中悲剧有无数种,但薛去疾与庞奇的悲剧却如同《拍案惊奇》,它突兀又耐人寻味,它令人怀疑其合理程度,又不得不承认,如果失去这个情节,《飘窗》也会失去其最厚重的分量。
 
久离长篇小说创作的刘心武,小说语言依然娴熟,对新兴事物的了解以及对新鲜词汇的运用,也让《飘窗》散发着蒸腾的时代气息,只是,可能限于篇幅原因,诸多角色没能展开描写,读起来有走马观火之嫌,人物转场速度过快,也需要读者读慢一些以便能记住人名。叶兆言最近在一次访谈中说,作家写不好当下是无能,但通过《飘窗》,还是可以看到,作家是能够写好当下的,《飘窗》即是反应当下的一部现实主义力作,它的创作姿态要超过故事本身,它埋藏于故事里的审视,更是体现出一位作家的清醒。

  《飘窗》读后感(二):做一个有尊严的活着的人

 小说是悬念的艺术。
《飘窗》开头就抛出个特大号悬念:“我不回来则罢,如果有一天我回来,那一定是来杀人的。”很像过去那些混黑道的江湖人的黑话或武侠小说报仇雪恨的段子。
不是悬疑小说,却比悬疑小说的悬念还露骨。显然是作者故意抖给读者看的包袱。
接着,作者开始抽丝剥茧讲故事。但凡讲故事,就有个讲述者的问题。学术点说,就是叙事者的视角的选择。作者刘心武选择了一个和自己心理年龄最接近的薛工,这个退休老人一如作者一样,闲着没事就看一看飘窗外的“清明上河图”,阅览世间江湖事儿,然后内心评说一番。
主人公庞奇是个道上的人,既青涩又特江湖,在男女之事上既很纯情又情欲流动,他有鲜明的男性特征,胸毛,身强体壮,武艺非凡,身为神秘重量级背景人物麻爷的保镖,职业虽不主流也不高尚,混迹于下三道人群,却是非分明,尤其是在薛工的不断熏陶下,还透着些许灵魂纯洁的气息,内心越来越升华。就是这么个人物,没有坎坷经历,没有稳定职业,只是在江湖上飘,不是群雄领袖,也没有催人泪下儿女情长,却演绎着和大多数普通人一样的在物质和精神上的选择——有如今日之中国的走向,是更沦陷在物质需求譬如房子中还是更向上追求精神层面的归宿。
庞奇还有一层世俗选择上的痛苦,他如果选择做保镖,靠着麻爷房子不愁,但是职业本身的风险性,很难让丈母娘乐意嫁女;如果放弃做保镖,选择新的生活,就意味着要被麻爷疏远,没有靠山,将来的日子充满了说不定。他想要的很简单,和普通人一样,只是有尊严的活着、娶妻、安顿,但最后却发现活着不难,娶妻安顿也可实现,唯独有“尊严”却是最难得到的。
做一个有尊严的活着的人,这是薛工教给他的,也是最触动他灵魂深处的。但是,当他选择了“尊严”,离开麻爷去自由地生存,最后却发现使他觉悟的薛工,竟然为了儿子的事恳求麻爷,轻易地便放弃了尊严。他不能原谅薛工,所以他杀了后者——杀了那个为了生存牺牲尊严的人。
有尊严的生存,或没尊严的生存,同样也是当今中国人集体精神意识的重要选择之一。衡量人是否是一个真正的公民,在于人的尊严是否得到保障,得到确立。所谓的法制、自由、民主、国族、主义等,都在确立人之为人的尊严,而不是打击或无视甚至践踏个人的尊严。
一个没有尊严的人也许只是个例,但是薛工是历史潮流中觉醒了的人,他告诉庞奇去做有尊严的人,自己却因为世俗利益而跪下了……他是历史中真正的“人”,他们处在两难中,永恒地想要追求尊严,却永远无法逃离世俗利害关系,除非真正地清高远离、没有红尘之尘染。但是这个经常观察“清明上河图”的叙述主人公,却仍然也是这“清明上河图”的一部分,他身上的难题既是今日之中国精神领域中的悖论,也是人类永恒的矛盾和悖论。
庞奇杀了他眼里丧失了尊严的薛工,似乎解答了作者对这个纠结的问题的态度:“人活一世,尊严为上”。如果没有了尊严,活着还干嘛呢?

  《飘窗》读后感(三):刘心武的《飘窗》给我的失望

好久没买过正版书了,在逛书店的时候发现刘心武出了新书《飘窗》,犹豫了一下还是买了,正版的就正版的,这类作家的书买正版应该也值,因为会阅读多遍的嘛。
看书太快也是一苦恼(看完就没得看了),很快就看完了,看完之后,觉得很不甘,就好像你慕名去一饭店吃一道你热情期待许久的招牌菜,吃完之后却感觉:也算行,不是太好吃。
对于吃货来说这个比喻好。哈哈。就是觉得有点“欠”。
这本飘窗主要角色叫做庞奇,是个保镖,为黑社会性质的一个老大做保镖,罩着歌舞厅什么的娱乐场所。从高级知识分子薛去疾的视角去写一个城市的现状,薛工和庞奇是忘年交。
用刘心武的话叫做薛工是庞奇的启蒙老师
唉,酸腐就在这里。
一看就是老牌作家写的故事。是故事。
酸腐第一:文学至上。就像老牌的那些小说一样,爱情总是萌发于文学,两个年轻男女在一起都是从谈文学,谈人生,谈理想开始的,仿佛不走这个路线就不是真爱。这无比的脱离实际。更何况是一个高级保镖,见惯了上流社会,见惯了斗勇斗狠,怎么会天天去听老知识分子口述世界文学名著?在打斗的间隙,去听一个老头讲述《巴黎圣母院》,讲述《悲惨世界》,讲述《呼啸山庄》,讲述《简爱》??!而且我无法想象那个场景,给一个几乎文盲的人讲外国文学名著,讲冉阿让偷面包等等。而且在小说中,通过这薛工的引领,这个被称为“大庞子”的保镖走上了正义的道路,终于弃暗投明,做了良民。这事后话,文学嘛,结尾总是要大而全的。
匪夷所思的是,大庞子与女主角的相逢来自于一个偶然,女主从树上掉下来,被身材魁梧的男主接到,四目相对,火石电光……这是简直是经典的琼瑶情节,是不是还要抱着旋转几圈增加镜头感。这倒也还凑合,后来两个年轻人卿卿我我谈起了精神恋爱,天天见面都要谈外国文学,探讨谁谁的生活轨迹,探讨谁谁谁……全是外国名,连我都记不清了。都是名家。这真奇怪,这真奇怪,这真奇怪。请容许我说三遍奇怪,因为奇怪奇怪真奇怪。年轻人在一起恋爱的,我觉得更现实的是讨论讨论音乐、电影、美食、旅游、游戏……什么都有,都是贴近生活的。但绝不是悲惨世界和巴黎圣母院。
酸腐第二:那个歌舞厅的妈咪叫什么来着,薇阿,特别喜欢念唐诗!!来了客人总是要先念一句唐诗然后才是寒暄,说话间隙也要引经据典唐诗不离口……这个我还真是妄自揣度,我不认识一个歌舞厅妈咪,不过一个不着调的爱念唐诗的妈咪还真是难以想象。还不如谈谈时政,也许更能和客人们有话题
酸腐第三,知识分子最终向现实低头,为了一套房子,给大庞子的前主子磕头,大庞子一怒之下杀了他的精神偶像。全书完。向现实低头就得死吗?这是个问题,值得思索一下。
还有许多情节都显得很刻意 ,再多说就是剧透了。
平心而论,刘心武文笔流畅,一看就是有着坚实基本功的老作家,比现在的网络写手那不只是甩出几条街,咱这种读书爱好者妄自评价名家有点不礼貌的样子,但是他拿着他的旧文风勉强往现代城市上套,实在是别扭。他写老北京,一定不错,朴实厚重。写这些东西,他好像力不从心。尽管他说自己是个潮老头。

  《飘窗》读后感(四):我给刘心武先生的小说《飘窗》做了一张故事卡

1-作品名称:
《飘窗》 刘心武
2- 作品类型:
第一.剧情 第二.社会 第三.家庭
3- 作品简介:
远离庙堂,甘居江湖的清高退休老知识分子薛去疾,从飘窗中望尽来往、居住于红泥寺街的社会各阶层人的生活百态,同情底层,憎恶贪官奸商,最后却为生活不得不抛弃自尊,自甘堕落。
4-角色特征:
薛去疾:中产阶级退休老知识分子,同情底层人民,痛恨社会毒瘤,最后为生活所迫抛弃尊严。
庞奇:麻爷保镖,收入不菲,忠义有嘉,社会良知的代表。
麻爷:神秘的社会强人,产业无数,保镖众多,纵横于黑白两道,社会毒瘤。
5- 故事
<起因>
庞奇的回归,打破了红泥寺街往日的平静,因为一年前他说“我不回来则罢,如果有一天我回来,那一定是来杀人的。”这就牵出了一段往事,故事缓缓地拉开了帷幕……
<经过>
一年前,庞奇还是麻爷最器重与最信任的保镖,金豹歌厅的妈咪糖姐和准妈咪薇阿也还是重复着习以为常灯红酒绿的生活,官场中的人汲汲钻营,官商勾结,底层人物的生活困苦艰难,薛工从自家飘窗望出,看着红泥寺街,如欣赏一幅清明上河图。
一日,薛工当政协委员出访时认识的商人林倍谦到大陆寻求投资,邀请薛工赴宴,宴会上,薛工见到了大名鼎鼎,并被自己称为社会毒瘤的麻爷。宴请结束后,麻爷让庞奇送薛工回家,二人自此结识,互认伯侄。庞奇喜欢听薛工给他讲那些他以前从来没机会听到的故事,薛工是老一代的那种真正的知识分子,学识渊博。庞奇对薛工口中引人入胜的西方名著入了迷,也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西方公平民主思想的影响,除此之外,薛工向他揭开了真实的生活,让他了解到了官场的腐败,奸商当道,对底层大众困苦的生活也有了更近一步的认识。薛工渐渐地成为了庞奇的人生信仰与精神支柱。
后来,庞奇陪麻爷去澳门时,偶遇了取得学士学位的冯努努,双方一见钟情,他们很快就成为了男女朋友,并开始要谈婚论嫁。但女方母亲一直嫌弃庞奇只是初中学历。一次,庞奇受伤后,冯努努利用其朋友海芬的关系,闯入了高级秘密病房探视他。雷二峰想借机挤走庞奇,就向麻爷汇报此事,麻爷知道后,送了一套房给庞奇,希望他以后更加忠心。深受薛工思想影响的庞奇对此犹豫不决,不知该欣然接受还是忍痛拒绝,他承受着冯努努的母亲对这桩婚事不认同的压力,同时,冯努努希望庞奇能够脱离麻爷,却又舍不得房子。
与此同时,无执照的水果摊摊主顺顺夫妇,因为无意中为雇佣顺顺媳妇的那个机构的领导提供自家身份证,帮其转钱到国外,就此搭上了有权有势的“铁人”,占用人行道,搭了个大的水果摊,生活变得“好”了起来。
倒卖黄牛票的二磙子开了一家打卤面店,生意很好,与铁路公安相互勾结,尽显社会黑暗。
政协委员、作家夏家骏结识了冯努努的好友钟力力,钟力力是某机构中非常富有的官员的女儿。后来,他为了争夺副部级待遇,想出版一本有大人物题字的书,因此通过钟力力求其朋友将军之女海芬帮忙,找到了海芬的偶像尼罗并介绍他们认识。但在会面中,因钟力力的父亲被双规,钟力力匆忙离去而没能成事,出版之事最后也被取消了。钟力力在事发当天匆忙出国。
海芬和尼罗后来又见了一面,并怀上了尼罗的孩子,但她发现她已经不喜欢尼罗了,决定把孩子打掉。
<高潮>
正当庞奇与女友热火朝天地在装修房子,准备结婚之时,家里的父亲和弟弟因为家里房子被强拆而和乡亲们到大都会上访。截访者徐主任与雷二峰,以及庞奇的叔叔、金豹歌厅的糖姐勾结,最终逼走了庞奇,并使他与麻爷的关系分崩离析。庞奇临走前撂下了一句话:“我不回来则罢,如果有一天我回来,那一定是来杀人的。”
另一方面,由于金融危机,薛工在美国定居且有一份高收入好工作的儿子薛恳被辞退,夫妻因生活压力争吵,薛恳被迫回国。薛工到处找关系都没有用,后来薛恳联系了两个同学,一起开了一家试剂公司,并通过其初中同学戚续光认识了某位高管的孙女婿,争取到了官方资金。一年后,薛恳因为一个单子把房子进行了抵押,后来又进行了二次抵押。但由于最后生产的试剂不合格,相关实验室不予以采用,导致公司破产。薛工被逼无奈,只得放下自尊,下跪求麻爷,以保全房子。
<结果>
一年后,庞奇回归,向麻爷寻仇,却被告知薛去疾向麻爷下跪之事,怒寻薛工求证,心中信仰轰然倒塌,用全部的生命热情发出一声怒吼“我先杀了你”!
不知多少年后,在大都会的地图上,没有了公德南街,也没有了红泥寺街,那片曾热闹地上演过惊心动魄的故事的位置上,写着简单的几个字:虹霓森林公园。
                                               如要转载,【豆邮】联系。

  《飘窗》读后感(五):读《飘窗》

最近“好男人”纷纷现出原形,人们宁愿去关心一个蹩脚电影演员的吃喝拉撒和鸡毛蒜皮,而不愿了解一个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为了躲避网络上铺天盖地的乌殃之气,我选择读书。一本《飘窗》毫不费力地读完了,人物形象的真实,让我既觉得熟悉,又觉得悲凉。联想到实际,每个人都戴着假面生活, 完全的纯良似乎无落脚之地,到处充斥着蝇营狗苟之事。脱离庙堂直入江湖吧,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就少不了乌烟瘴气……有处安身无处安放理想。
结尾最让我出乎意料的不是主人公的结局,却是那一闪即逝的善的光芒,不管它是不是真正存在,或者存在多少,但我在那一瞬间看到了……就牢牢抓紧,免得对社会丧失希望。

  《飘窗》读后感(六):飘窗内外皆风景

  很多人认识刘心武,大抵是从《红楼梦》开始的,他以小说家身份讲《红楼梦》,讲出了与其他红学家迥然不同的风格。虽然始终对他的观点有着些许芥蒂,我却也因为这新奇的视角,仔细地揣摩了几遍。后来大学老师在课堂上讲授刘心武的小说,才知道他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以“伤痕文学”的开山之作《班主任》闻名文坛,而有八十年代的“清明上河图”之誉的《钟鼓楼》,更是获得了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如果说认识刘心武始于《红楼梦》,那么喜欢他,则是从《钟鼓楼》开始的。他在《百家讲坛》上讲《红楼梦》,从曹雪芹的文本中挖掘出很多故事,虽说是红学研究的另辟蹊径,但终归是主观发挥的因素居多,而《钟鼓楼》,则是一本真正的现实主义力作,橘瓣式的结构,从一个胡同里四合院中几户人家一天的故事展开,延伸出几十个人物几十年的故事,时间与空间的交叉,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读罢全书,仿佛看完了一场场人生的大戏,有意犹未尽之感。
  而刘心武的新作《飘窗》带给了我同样的震撼。这是刘心武的又一部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当得起当代“清明上河图”的赞誉。小说采用了与《钟鼓楼》相同的橘瓣式结构,以某大都市一个叫薛去疾的高级工程师在自家房屋的飘窗台上看风景的视角,写了当代社会的众生百态,有呼风唤雨的社会强人,也有在最底层的小商小贩,有歌厅小姐、台湾商人、农民、电工、清洁工,也有作家、诗人、学者,富二代,文人的清谈,路人的围观,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令人眼花缭乱,却又沉醉其中。
  《飘窗》无疑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因为其中的人和事,多是对时下种种社会问题的控诉,作者以一种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关心社会众生疾苦,冷眼旁观世间罪恶。官商勾结、贪污腐败、贫富悬殊、拦截上访、执法内幕,倒票黄牛……一片乌烟瘴气。“钱不是问题”和“我们有人”,成了办好事情的绝对法宝。《红楼梦》里有“贾不贾,白玉为堂金作马”的复杂社会关系,《飘窗》里这社会一隅错综复杂的利益网络,又何尝不是如此?
  读此书时,忍不住去留意它与《红楼梦》的关系,刘心武研究《红楼梦》三十年,书中自然有受《红楼梦》影响的痕迹。譬如,书中不时会出现《红楼梦》中的典故,晴雯兄嫂处的粗茶,刘姥姥大观园中吃的茄鲞等等。而最明显的《红楼梦》的影子,莫过于此书的不知哪朝哪代的模糊写法,虽然很多事情都是当代社会的投影,作者却在最后一章写道“不知是几多年以后”的情景,让人不禁想起《红楼梦》的结尾,那空空道人“不知过了几世几劫”方寻得悼红轩的曹雪芹。刘心武此处的模糊笔法,显然与曹公手笔有异曲同工之妙。
  《飘窗》中写了近三十个主要人物,但每一个人物的处理都不是漫画式的,而都具有丰满的立体人格,虽说这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力作,但是其中却没有真正的大奸大恶的人物,即使是呼风唤雨的“社会毒瘤”麻爷,也有着自己的落寞和乡土情结。盗窃杀人的电工小潘,也有许多生活的无奈。歌厅小姐薇阿虽然性格颇有放荡,但我们却在她对于唐诗令人忍俊不禁的引用中,感觉到这个人物的天真可爱;水果摊主顺顺夫妻虽然忠厚老实,却也为了自己的生意贿赂“铁人”,洁身自好的薛去疾却为了保住自己的房子出卖尊严。无论是大人物还是普通人,都有自己温暖的一面,也有对社会环境的妥协。终归,这乌烟瘴气的众生相,是因为同处一个大染缸,每个人大概都有自身的不得已。
  这本书中的众多人物,给人印象最深的无疑是最先出场的庞奇,这个一身武艺,令人闻风丧胆的铁汉,却有着万缕柔情。他虽然身处社会强人麻爷身边,出入于各种纸醉金迷的场合,却有着出淤泥而不染的坚守。只有初中学历的他如痴如醉地从薛去疾那里获取知识,接受着人道主义的启蒙教育,怀着一种孩子般的情怀追求与冯努努纯粹的爱情。他的身上,有一种传统中国人的精神,守孝悌,有正义,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而冯努努是一个值得他爱的女子,她不仅不介意他的身份,更在庞奇与麻爷决裂后,退还了麻爷赠给他们的豪宅。而几乎与此同时,薛去疾却为了保住房子向麻爷下了跪。薛去疾是庞奇的启蒙老师和虔诚信仰,而他的下跪,让庞奇心中的信仰彻底崩塌,所以,他最后要杀薛去疾,是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中。
  在薛去疾下跪之前,曾以为他是个代表作者人格追求的理想人物,如同《老残游记》中游历市井控诉社会的老残一般,代表着一种正能量;或是《儒林外史》中展现了科考丑态后给出的杜少卿式的理想人格,然而,他的下跪,对于对他抱着这种理想期待的读者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读罢此书,才真正明白,作者本无意于在当下的众生中寻出一种理想的人格追求,他所憧憬的,是整个社会的改变,是一种社会大同的理想未来,在那个时候,没有了这纷繁众生生活过的红泥寺街,也没有了这些复杂的社会问题,那时候的虹霓森林公园树木葱郁,空气清新,人们在公园里散步休憩,一群喜鹊在枝头喳喳地叫着……这是一种孔子在几千年前追求的“浴乎沂,风乎舞雩”的理想人生,也是作家提出的未来的愿景。
(此文已刊载于《北京日报》,略有改动)

  《飘窗》读后感(七):道德价值几何?

从飘窗中看去,确实就是一副清明上河图:或许,这几乎是一个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隐喻,也是一个几乎为所有人忽视的隐喻;但是,谁知道水是观察者,谁是那个被观察者呢?
或许,全书最让人动容的,是一个中产阶级的自律者,通过他的飘窗,也通过他的经历,展示了一副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的景象:或许一念天堂,而往往就会发现一念地狱。问题的关键还不在于此:那一念天堂和一念地狱之间我往往遵循的是一个相同的规则:那就是社会填充物。
也许,无所谓天堂,无所谓地狱,关键你看他们的视角。一旦你将你的所有的价值都放置在道德价值上,你会发现无论是天堂还是地狱,都是道德的炼狱;而那些在社会缝隙之中苦行的人们,最终也在社会缝隙的挤压下变成了道德破裂者。曾经,可以用欣赏清明上河图的姿态俯瞰众生,最终,生活在清明上河图中的社会填充物构建了他们的世界,并且利用这个世界将道德彻底摧毁。那么,这些道德和价值,价值何在?
无论如何,刘心武的这一主题确实是非常讨巧的,也切中了大都会的时弊;种种社会之光怪陆离,最终都可以在大都会的一个单元楼的飘窗之下,以及薛工的个人经历串联起来。也许,我从来都不会拒绝利用文学的眼光透视社会的作品,这也是我会推荐这部作品的理由。
但是,少的那一星来自于叙事本身的平稳(对文字的利用泰国四平八稳),以及对人物设定的偏脸谱化。这也是最终的悬念揭晓之时,给人的震撼不够的原因:让一个保镖来承担所有的道德重负,并且将所有人的道德都置于相对撕裂的状态,可能没有对于这些角色背后的更多的心灵背负有足够的深度:
毕竟,他们也总是有灵魂的吧?

  《飘窗》读后感(八):拯救与反噬的故事


看过刘心武研究《红楼梦》的相关评论,一直很崇拜,我也料想刘心武会被《红楼梦》所影响,果不其然,这本《飘窗》是一本《红楼梦》大观园式的长篇小说,刘心武着眼于社会现实,从中挑选了代表人物,为我们带来了一部当代社会现实浮世绘的长篇小说。虽然我较为喜欢着眼于局部,娓娓道来的小说,但对于这部全局式的小说还是较为肯定的,因为其中费了刘心武的多年观察和思考。
薛去病是一个退休的干部,他通过飘窗观察时事,他考究红泥寺街,而“红泥”变成了“虹霓”,暗示着社会的改变,从古代的单一走向多元,从简单走向复杂,从禁欲走向纵欲。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刘心武,他的心一直在思考如何拯救那些堕落的人,于是他以一个破败的知识分子的身份作为“我”进行叙述,他的妻子和儿女原本是在美国的,后来儿子薛恳失业了,然后海归创业,而最终的失败也导致了薛去病的“死”,本想去救人,却导致了自我的毁灭,这是刘心武作为知识分子的自我反省,以及面对复杂社会现实的一种自我嘲讽和无力的反应。
薛去病自视清高,所以与麻爷和夏家骏等人格格不入,但他与庞奇却那般地相知,薛去病用世界文学名著和人生哲学来教导庞奇,以致庞奇从麻爷手下的一个鲁莽的汉子变成了一个有良知的男人,庞奇在薛去病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他获得了人生的自由,敢于反抗,敢于恋爱,分明就是受了启蒙。但是当庞奇回来的时候,他要杀人了,从一开头我就想着,究竟要杀谁呢,我们都觉得是麻爷,因为麻爷黑白通吃,导致了红泥寺街的堕落,但是最后的结局我们却大吃一惊。庞奇对于薛去病为了房产而对麻爷下跪的事情极其伤痛,因为薛去病就是他的导师,但是此时他的导师的行为摧毁了他建立起来的价值观和理想观,于是他用仅有的一颗子弹杀死了薛去病。其实,我们都知道当薛去病下跪的那一刻起,他的心就死了。谁也没能改变当下的社会,薛去病被反噬了,但他同时也算是非常安慰,因为至少庞奇崛起了。
我们都知道小说里面的人物还是非常多的,涉及的生活环境和工作也是非常广德,从贫民窟里的姿霞夫妇以及司令,到街边水果街的顺顺一家,到歌厅里的薇阿、糖姐,再到红二代的海芬和官二代的钟力力,我们见识到各式各样的人,他们互相影响着彼此,充满了刘心武的观察、体验和反思在其中,我们看到了黑暗的同时,正是在憧憬明日的光明。
By当当特约评论员 江焕明

  《飘窗》读后感(九):庙堂凶险,江湖诡谲,知识分子的艰难穿行

汉娜自缢的绳索挽留了她最终仅剩的尊严,也昭告着以米夏父亲为代表的知识分子阶层的无力。尊严、反思与一个时代的迷惘共同构成了奥斯卡名作《朗读者》的三大主题,在多元素融合的交相辉映中,小说《朗读者》以其震撼与迷人赢得了不同国度、各个年龄层面的读者。而在我国著名作家刘心武七十提笔的小说《飘窗》中,不仅同样构建着这三大元素,更透过一个退休知识分子的视角,描绘了江湖的诡谲,官场的凶险,中产阶级的危机,及在夹缝中艰难求生的小人物们的众生百态。
社会发展至此,身处都市的知识分子们再也无需去真实地杀一只鸡,然而,“手无缚鸡之力”的语义却在从小被教育着“以中华之复兴为己任”的他们无力改变社会、无力改变周围亲友、甚至不得不被社会所同化,乃至污浊化时,得到更深层次的加强。而偏偏在面对问题时,知识分子们又往往因他们的教育、环境、阅历等,而比旁人更多了一分敏锐,也因此多了一重痛苦。正如《飘窗》中的老工程师薛去疾,他同情游商菜贩、家政人员、打工者,对他们背井离乡的遭遇感同身受,对洗黑钱的社会毒瘤麻爷嗤之以鼻,却不仅险遭物业电工小潘的毒手,更在走投无路之时,最终不得不用尽全部尊严去求助于麻爷。事实上,底层并非如他所想般地单纯,上层也丝毫不会因他的想法做法有任何不同,种种社会关系交织如同一张巨大而致密的蛛网,牢牢将本最厌恶攀附关系的他粘附其上。中产阶级的生活看似优渥,失去也只在一念之间,天地间看似宽广,实则可供行走的空间相当有限。夹缝中的生存如同带着镣铐的舞蹈,华美的长裙下是难以言尽的苦衷。
作者通过主人公薛去疾之口,将靠洗黑钱纵横于黑白两道的麻爷及一群身处社会最底层的外来打工者称为“社会填充物”,我认为是极其准确的。天地间的平衡,正是通过这些小小的填充物实现的,如同“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任何一个职位有空缺,必然会有填补-----尽管在这些填充物彼此之间,却是“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事实上,所有这些填充物的存在都是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薛工称麻爷为社会之癌,可是须知,不是癌令社会生病,而是机能出现问题、生病的社会必然生癌,就算没有麻爷,也一定会出现诸如此类的光爷、滑爷、亮爷。而“穷的越穷,富的越富”则不仅是从前几千年内的不变定律,也将几乎肯定是未来的无奈现实。
正如雨果在一片丑陋的十五世纪中塑造了几乎完美的吉普赛姑娘艾丝美拉达,刘心武老先生也在《飘窗》中设计了一位忠义有嘉的保镖庞奇,让他成为社会良知的代表。同样是面对一套房产,他和未婚妻却坚决选择了放弃。然而,那位一直是作为他良心的支撑而存在的薛伯-----薛工薛去疾的堕落却令他的信仰几乎崩塌。那在绝望中举起的枪,正是庞奇力图挽救他心中的信仰与尊严的救命稻草。虽然作者为我们留下了开放式的结局,然而正如伤口痊愈会留疤一般,破碎的信仰又怎会毫无接缝地被拼合?其实,无论是作为曾经麻爷的保镖,收入不菲的庞奇,还是作为知识分子、中产阶级的薛去疾,他们又何尝不是社会的填充物呢。而疼痛的社会,疮疤就留在每个填充物的心灵一隅。
《飘窗》的作者刘心武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生于四川,1977年以短篇小说《班主任》开创了伤痕文学的先河,长篇小说《钟鼓楼》更获得了第二届矛盾文学奖。此外,他还因红学家的身份而广为公众所知。而细读他的最新力作《飘窗》,也不难发现其中多少有些许红楼的况味。从社会意义上说,对于世间不公的种种,一部小说终究如同主人公薛去疾一样,本身是无力的。然而,这部《飘窗》就如同清明上河图,为一个时代的芸芸众生留下走过的存照,已足矣。
节选版刊于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14.5

  《飘窗》读后感(十):《飘窗》解读方式之一种 ——关于阶层/知识/历史书写的超越性尝试

文学作为现实之“灯”,在与这个世界发生联系时必然携带着所谓的“诗意”,而正是因为“诗意”,虚构的小说世界往往比现实报道更真实。余华的《第七天》揭露了种种尖锐的社会问题,但读起来更像是一篇篇新闻事件的堆砌,各种吸引眼球的媒体事件并没有得到完善的文学处理,这也是其引起许多评论家诟病的重要原因。刘心武的新作《飘窗》则很好地避免了这个问题,所谓“文变染乎世情”,作者在犀利的社会批判下,不乏深刻的价值构建,这就让整个小说形成了自己的整体性叙事。作者巧妙地设置一个“飘窗”,作为俯瞰小说世界的眼睛,观看到复杂的“闾巷新事”,叙述过程常中见奇,语言精炼得当,不失一种文人士大夫气,从中清晰可见作者对于白话古典小说的成功借鉴。
 

 
    在《飘窗》一书中,刘心武把整个社会的复杂现象完美地融合在一部小说之内,使打卤面街成为中国社会现状的一个剪影。打卤面街是一条“三不管”街,所有的权钱腐败、见不得人的营生都集中于此,这就为矛盾的集中反映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小说的主人公庞齐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闪亮登场——“庞齐站在街口,一条街抖三抖”。从庞齐的角度看,整个小说可以看作是庞齐作为一个农村青年寻求融入城市生活而惨败的故事。庞齐拥有一身武艺,从歌舞厅的保安人员到被引介为大佬麻爷的贴身保镖,为许多昧着良心的事情疲于奔命。一次巧合,庞齐结识了知识分子薛去疾,由此与薛去疾构成了被启蒙和启蒙的关系。薛去疾教给了庞齐西方文学的精神养料,从而使庞齐收获了冯努努的爱情。正是由于爱情,庞齐开始了对自我职业的怀疑,开始寻求解脱麻爷的束缚。最终,庞齐因父亲和弟弟为代表的乡亲们的上访行为而彻底觉醒,企图通过刺杀麻爷来完成自我的精神救赎。然而,在得知薛去疾也因为名利,不得不屈服于麻爷时,他的人生观、“乡愁”(或者说乡情、亲情)的力量都轰然崩塌,最终亲手扼杀了自己的精神导师。
 
    另外,在庞齐失踪的一年内,因冯努努的不知去向而导致的爱情的缺失也意味着庞齐彻底与城市”斩断了联系。觉醒意味着毁灭。在只知道赚钱时,庞齐不会收获爱情,拥有“知识”之后得到了暂时的爱情却失去更多。最终,这燃起的一缕柔情,让其彻底醒悟的“乡愁”与精神救赎的尝试全都化为泡影。这都体现了阶层之间万难冲破的壁垒的坚固,为此,我们不得不思考庞齐这样的“中国式于连”及其为代表的底层群体到底该何去何从?
 

 
    “农民进城”始终是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一个文学原型。从上世纪80年代《人生》中的高加林、《鲁班的子孙》中的小木匠,到上世纪90年代之后《泥鳅》中的国瑞、《高兴》中的刘高兴等,当代文学刻画了一个个农民进城的悲剧。在《飘窗》一书里,刘心武为人物巧设职业,比如顺顺夫妇的卖水果职业、庞齐的保镖职业,这些职业为人物行动提供了合理性,并为其中所含有的传奇色彩作了具有说服力的注脚。
 
    当然,《飘窗》中对当今知识分子群体群像的描写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作者充分借用知识分子相比于无“知识”者所擅长的言说能力,把他们作为“观看者”。知识分子群体也并不是铁板一块,而是具有混杂性,大致可分为完全堕落者和摇摇欲坠者两个群体。前者以夏家骏、覃乘行、尼罗等为代表,他们为自身利益疲于奔命,蝇营狗苟。但是凭借自身的经营往往能深入权力内部,由此,却也能被当作一面镜子,折射出一些只有权钱交易内部才能知晓的秘密。如果说贾平凹的《废都》中庄之蝶为代表的知识分子们还具有一定的权威,受到当权者和商人等各个阶层的尊重,那么在《飘窗》中,夏家骏、覃乘行、尼罗为代表的知识分子们则完全沦为犬儒,其谄媚的姿态甚至让读者都觉得恶心。纪实文学作家夏家骏为了在政协委员中求得一位置,可以低下头来甘当钟力力的“枪手”。作为海外流浪诗人的尼罗,在国外混不下去了,却又打着“爱国主义者”的旗号回到国内。覃乘行则满口西学,僵死在食古不化的囚牢里。知识分子屈从于市场、权力,没有比今天更甚者。这一类人,充当了故事中的小丑,其作用在下文中还会有所涉及。
 
    后者是以薛去疾为代表,他坐在飘窗处阅遍打卤面街世情的畸形变幻,可以说,他是这一幅清明上河图最有力的描绘者。作为一个退休的高级工程师,薛去疾还对古文、西方文学有一定造诣,他从历史中走过来,并持有自己的操守。另外,他还和各类底层的人们保持交流,比如水果贩顺顺、电工小潘、洗车为生的何司令等。尤其是他作为庞齐的启蒙者,而与之进行的交流更是全小说的精髓部分。薛去疾不仅作为庞齐的启蒙者,同时还受到了庞齐的“启蒙”,他从庞齐那儿接触到以前所接触不到的下层人民的生活方式。同样是面对世事,薛去疾表现出一种“中产阶级”所具有的保守性,而庞齐则具有更大的宽容性,这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故事的最后发展到启蒙者“背叛”被启蒙者,从而造成了二者相互虐杀的悲剧,这必将在当代文学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如果把《飘窗》放在整个当代文学版图上看,庞齐、薛去疾、何司令等各式人物的设置,基本上尝试超越了阶层、知识、历史的书写样式。这基本上延续了刘心武对当代文学的发展始终追求突破的姿态:从《班主任》作为新时期“伤痕文学”的发轫之作,到与冯骥才、李陀的通信推动“现代派”问题的讨论,再到后来报告文学的创作,还包括《钟鼓楼》《四牌楼》《栖凤楼》三部长篇作为“市井小说”的中坚之作……《飘窗》是刘心武近20年来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力作,这部小说是作者又一次企图重构现有的文学史版图的尝试。在社会问题大量爆发的当下,如何将笔触重新深入社会,而又不乏思考的诗意——对这个问题的恰到好处的处理,正是《飘窗》对阶层、知识、历史书写的超越性尝试之外的进一步整合性的思考。刘心武对于古典白话小说语言尤其是《红楼梦》的借鉴,对社会现实(关联阶层、知识、历史等)的重新思考,正是一种重新构建规范的可能性尝试。
 
    刘心武的书写无时无刻不透露着一种节制美,或者说是一种“规范”美,没有汪洋恣肆的激情,以深邃的洞见见长。这种超越的尝试与“规范”构建的努力是一个作家最美的姿态。
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4-07/14/nw.D110000gmrb_20140714_1-15.htm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