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证券分析》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证券分析》经典读后感10篇

2017-11-21 21:3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证券分析》经典读后感10篇

  《证券分析》是一本由[美]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 / [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29.90元,页数:92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证券分析》读后感(一):永恒经典,不朽的智慧

时光荏苒,从中国最早的一家证券交易所成立至今,已过百年。但与美国历经两百多年才形成较成熟的市场相比,中国的证券市场就像一个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处于长大成人的关键阶段。巴曙松在这个时候重译《证券分析》,无疑是为了给这个孩子指明成长的方向。
《证券分析》一书是本杰明•格雷厄姆在经历了1929年大萧条后写作完成的。在这本书中,格雷厄姆全面论述了自己的投资理念,并首次提出“价值投资”的观点。1934年首次出版后,这部著作在八十年的时间里先后6版,被无数华尔街投资人奉为圣经。
时至今日,1929年的大萧条已渐渐远去,没有亲身经历那场灾难的人们早已无法感受到其中的痛楚,也无法体会格雷厄姆写作这部巨著的初衷。甚至有些人认为,格雷厄姆的理论过于保守,不再适合如今繁荣发展的证券市场。
但是,评判经典投资类图书的价值,市场才是最有发言权的。2007年的金融危机再次证明了《证券分析》的智慧不朽,给将价值投资扔到脑后的人们狠狠上了一课。年初的牛市盛宴让人们逐渐丧失理性,他们不再满足追求长期稳定收益,转而追求赚快钱、赚大钱。然而,市场的疯狂不会没有尽头,股价冲上顶峰后的直线下跌,让人们再次品尝到忽视价值投资的恶果。很多人将这次金融危机与1929年的大萧条相对比,但其实两者最重要的区别在于:1929年,格雷厄姆的著作尚未出版,人们没有应对市场起伏变化的方法;但是2007年,“价值投资”已为所有投资者耳熟能详,人们拥有应对市场的方法,却选择将它扔在一边。
其实,投资是没有秘密的,应对市场波动的方法早在八十年前已经摆在我们面前。正如《证券分析》第6版的首席编辑塞思•卡拉曼在前言中写的:“投资的真正秘诀也就是没有秘诀。自 1934年《证券分析》第一版面世以来,价值投资的每一个重要的因素都已经向公众阐述过多次。正是因为有很多人没有遵循这一永恒且几乎万无一失的方法,那些采用这些方法的人才能一直保持成功人性总有这些弱点:从众、渴望暴富、奢望不劳而获。只要人们仍然屈服于这些人性的弱点,价值投资就会继续。”
聪明的投资者,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会坚定地追随价值投资的理念,比如市盈率鼻祖约翰•内夫,基金业先驱约翰•博格,以及格雷厄姆的学生、股神巴菲特。巴菲特一生追随格雷厄姆的投资理念,将其视为自己的灵魂导师。他曾说过:“57年来,我一直遵循着两位恩师阐述的投资路线图。对我而言,没有任何理由再去寻找其他的投资方法。”在为第6版撰写的序言中,巴菲特也提到,在他的丰富藏书中,有四本最为珍视,而其中两本是不同版本的《证券分析》。如果股神巴菲特都将这本书视为书架必备的珍品,那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将其放在自己的书桌上,认真研读呢?
《证券分析》一共出了6个版本,而第6版无疑是最好的版本,因为它既揭示了格雷厄姆的理念,又与当前的市场环境密切相关。更值得称许的是,编者没有为了增加这本书的时代气息,而对格雷厄姆的原著随意修改,而是在完整保留原书内容的基础上,通过为每一部分增加导读,架起一座桥梁,将八十年前的智慧与八十年后的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这本书撰写导读的10个人中,有人一直遵从格雷厄姆的教诲,有人坦言自己在职业生涯过半时才开始阅读这部著作,也有人指出了书中的不足,但他们都承认,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理念恒久有效,历久弥新
经过近八十年岁月的洗礼,格雷厄姆的不朽智慧被证券市场一次又一次的沉浮起落所反复印证。对于当前中国的证券市场而言,这部作品能够为动荡的市场注入了一股安定的力量,而对于处于变幻莫测反复无常,甚至险象环生的金融市场中的投资者而言,这部作品将引领大家告别疯狂,重归理性。

  《证券分析》读后感(二):价值投资开山之作

知道这本书还是在读《聪明的投资者》中知道并想读的。怀这对这位价值投资的鼻祖、投资界的鬼谷子的崇敬之情开始读这本经典,而且这本也是我接下来需要再读一遍的第一本书籍。全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基本专注于优先证券(如作者所讲,他认为优先股也是一种债券);下册则重点着墨于普通股。本书花了太多的功夫在序言上,在这互联网时代,真的不需要太多的所谓推荐,很多时候都是自说自话而已。
上册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是证劵分析概览及方法,73页了才一睹大师真言,对于我这种强迫症患者而言,真是浪费了太多的时间。第一章就是证券分析能够提供严谨的判断,避免错误,纠正滥用,并能够更好保护投资人;第二章讲述的是分析的基本要素:人、时间、价格和证劵,分析中涉及到定性和定量的两类,其中定性包括业务性质、行业地位、经营特点、管理风格和管理风格等;第三章和第四章是关于信息来源和投资与投机的区别;第四章是关于债券分类标准,里面关于安全性的论述令我耳目一新:安全性完全是由债务人公司是否有履行其义务能力来决定和衡量的。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时点上投资者可获得或可期望获取的回报。第二部分是固定价值投资(按照大师的分类方法为第一类,本金不会变动),固定价值投资的原则:1,安全性不以抵押权衡量,而用债务偿付能力衡量;2,购买债券应以经济萧条时期的表现为准;3,以牺牲安全性换取收益得不偿失。接下来便是具体标准,包括规模、利息保障倍数、抵押品等。总之,分析的都是安全性的各个方面。第三部分是具有投机特征的优先证券(第二大类:本金价值易于大幅波动的债券和优先股),包含两部分:一部分为特权证券(可转换权、参与权和配股权,可转换证券为通用名称)。另一部分则为安全性不足的优先证券。第四部分是普通股的投资理论与股息因素,普通股的投资准则:1,组合性操作,借助于风险分散建立满意的平均结果;2,个股选择注意定性和定量测算相结合的方法;3,普通股注重对未来的判断(能有多差而非能有多好);决定普通股估值股息、盈利能力和资产价值。股息可以认为是对我们等待过程的补偿。
下册也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损益表分析;第二部分是资产负债表分析。这两部分是常见的财报分析,可以作为财报分析的参考资料,可能《手把手教你读财报》更为适合菜鸟。下册其实就三个部分,第四个部分不是大师之作,如同红楼梦一样。第三部门的第一章被认为是不足的部分,第二章是关于金字塔公司的造假的论述,第三章是同类型公司的比较分析,第四章是关于价格和价值的背离,讲述一般的过程,首先还是便宜,再去确保是不是真的便宜。文章介绍了罗杰波博森的方法,虽然不再适用,但是对于那些意识到方法局限的人来说,买入低价格的证券至关重要。后面关于图表法的论述,只能说让我一步步远离了技术分析的方法。
总之,的确是经典之作,某些章节需要反复精读了。对于我来说10PE和1PB是我的价格判断标准,10%的投资收益和清算价值是我选择的第一步。

  《证券分析》读后感(三):坚持价值投资

1. 对宏观、行业、公司基本面的判断;
2. 在定量地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时,不只要关注近期盈利以及盈利的趋势,还要关注资产情况,因为这在另一方面反映了公式未来可持续的盈利能力(“除非借助资产负债表的期初和期末数据,否则很难理解损益表的含义”);
损益分析:主营业务 or 非经常业务;历史收益; 折旧政策; 财务作假(会计处理,子公司是否披露等);资本结构(债券、优先证券、普通股的比例); 市盈率(考虑资本结构,被稀释等);股价绝对数值的高低对人的心理作用;
资产负债表: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比较利增长率和净资产增长率 的关系;流动资产;
3. 对商誉等无形资产价值的衡量;
4. 虽然公司发展看好,但当前股价可能已经反映了预期了,那么就已不再是低于内在价值值得投资的股票了;能感觉到格雷厄姆的时代市场有效性更低,因为受到信息传播的落后、会计制度、监管等不完善的制约;股息的多少对于股东对于公司前景的判断会有影响(中国可能影响小一些?);
5. 虽然过了80年,但资本市场反映出来的人性却没有变化太多;个人觉得冷静、完备的分析与判断,才能获得持续客观的收益,切忌盲目跟风。

  《证券分析》读后感(四):不知道和2009年的是不是一个版本

《证券分析(Security Analysis)》目前总共有6个版本,分别为:
1.1934年——第一版(有中文版)
2.1940年——第二版
此版本增加了更多的最新案例,以及随着金融发展作者对观点的完善和补充。
3.1951年——第三版(有中文版)
此版本查尔斯.塔萨姆写了公用事业公司的部分,整本书被重新组织,结构和内容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后修改。
4.1962年——第四版
除本和多德之外还有斯坦福大学研究生院的西德尼.科特尔和巴克公司的公用事业专家查尔斯.塔塞参与了编写。
5.1988年——?五版
此版为格雷厄姆去世后,注册金融分析员和会计专家弗兰克。E.布洛克修订出版此书的第五版。
6.2008年——第六版(有中文版)
塞思.卡拉曼等其他人以第二版为基础重新组织编写了此版,主要为各章增加了导读。
三、《证券分析(Security Analysis)》中文版各版本介绍
1.海南出版社的简体中文版
常见的是两类封面,其实内容都一样,这个版本属于1934年的第一版。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本书在封底写道“本书是对1940年第二版的真实再现”,这一点恐怕是笔误或者此段话的提供者理解有误。
包括上海财大版的译者在前言中也认为此版是1940年版,盆地也认为是有误的。
1940年版的附录有71段,而1934年版的附录为48段,同时1940年版有第二版前言和第一版前言,而1934年仅有第一版前言。
2.上海财经大学的简体中文版
这个版本是2009年翻译出版的,属于1951年的第三版。
3.中国人民大学(湛庐文化出品)的简体中文版
这个版本是2009年翻译出版的,属于2008年的第六版,原本属于1940年版。
4.台湾寰宇出版社的繁体中文版
这个版本是台湾的寰宇出版社2002年翻译出版的,属于1934年的第一版,分为上下两册。
5.香港天窗出版社的繁体中文版
这个版本是香港天窗出版社2009年翻译出版的,属于2008年的第六版。
如上面所述,第六版是在第二版的基础上增加了导读而来(因此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当作第二版的中文版),香港出版时,分为四册出版,在每一册中,又分别加上了香港投资名家的序言。
从开始的介绍中,可以看出来,严格意义上,只有第一版和第二版是纯格雷厄姆和多德编著的,其他版本多少加入了其他编著者的思想和内容。
也许因为这个原因,巴菲特才会在第六版序言中仅将《证券分析》的第一版和第二版列入其浩瀚藏书中的珍藏,而其中第一版的珍贵是因为是多德的原稿,且其中加上了对1940年版修订的很多笔记。但根据上述说明,似乎第二版才是最值得珍藏的。
目前第二版的中文版,就是标注的第六版作为替代。
第六版目前有两个选择,一个选择为香港天窗出版社的繁体中文版,一个选择为中国人大出版社(湛庐文化出品)的简体中文版。 就价格来说,简体中文版的不到100元的价格远低于繁体中文版超过500元的价格。另外,一般来说,就用语、阅读习惯来说,简体中文版更适合非港、澳、台人士。具体选择还请购买者自行判断决定。

  《证券分析》读后感(五):证券分析

    真是一本大部头的书,上下册,900页,101万字。详尽地记录了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和多德的投资理论。全书八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经济金融界的一些分析师或上市公司总裁、专家学者等所写的导读。一本历经70多年,仍然经久不衰的旷世巨著,确实很耗费作者心力,阅读的人也是需要有足够的毅力和基本的基础知识。
    像本书导言中所说,这不是写给初入股市的投资者看的书,它有点深入,有点难。阅读需要一些金融专业知识与良好的数学功底,才能理解其中内容,所以我只给了4颗星的推荐级。它帮助证券投资者窥见了美国证券市场价值投资的一点点皮毛。

  《证券分析》读后感(六):完全看不懂,怎么办??

 我是业余的,这本书我看不懂怎么办?应该选学习那些方面的知识再看呢,谁可以推荐几本入门方便的书吗??
 我是业余的,这本书我看不懂怎么办?应该选学习那些方面的知识再看呢,谁可以推荐几本入门方便的书吗??
 我是业余的,这本书我看不懂怎么办?应该选学习那些方面的知识再看呢,谁可以推荐几本入门方便的书吗??
 我是业余的,这本书我看不懂怎么办?应该选学习那些方面的知识再看呢,谁可以推荐几本入门方便的书吗??
 我是业余的,这本书我看不懂怎么办?应该选学习那些方面的知识再看呢,谁可以推荐几本入门方便的书吗??

  《证券分析》读后感(七):在证券市场转型中重温经典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证券市场再获新生,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促进了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回首近二十余年发展历程,中国证券市场几经沉浮,既有让投资者欢欣鼓舞的牛市行情,也有跌跌不休的漫漫熊途以及一起起让投资者心惊的“黑天鹅”事件。
    目前,中国证券市场规模占社会金融资产比例约为22%,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保留着巨大发展空间。投资者如何成功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在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获得持续、稳定收益,关键在培养风险意识、树立价值投资理念。2008年以来证券市场的大幅波动,让大量梦想“赚快钱、赚大钱”的投机客铩羽而归;而坚持基本面分析的长期价值投资者不仅逐步挽回损失,甚至盈利颇丰。正如《证券分析》译者巴曙松指出的,“价值投资的理念历经八十年全球金融市场的风风雨雨、起起伏伏,在今天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辉,其历久弥新的根本原因正是在于价值投资并不是一套刻板的操作守则,而是完整的投资原则与思想体系,这些原则与思想同证券市场的意义与运行规律有着良好的契合,因此能够‘经受得了不可预知的未来的检验’。价值投资就像一套开源的系统,供投资者自由开发。”
    诚然,如果简单从时间维度或空间维度看,《证券分析》这部诞生于八十年前的“投资者的圣经”与当前中国证券市场有一定距离,但“历史不会重演,然而总是押着韵脚”,当前中国证券市场的转型与发展,最为迫切需要的就是培养长期、理性的投资群体,确立正确的价值投资理念。因此,《证券分析》对当下中国证券市场转型,有其独到的指引作用。
    中国读者对《证券分析》作者格雷厄姆的认识,大多因为他是巴菲特的导师。实际上,格雷厄姆被誉为“现代证券分析之父”、“华尔街教父”。20世纪20年代早期,格雷厄姆就开始传播“安全边际”原则。他曾撰文称:“投资者是以自身来对抗未来的不确定性,因此应该以低于‘内在’价值的成本进行投资。”遗憾的是,他自己也并未能始终坚持这一原则。1929年,格雷厄姆在“大萧条”中遭遇滑铁卢,本金亏损一度高达70%,几近破产边缘。虽然他的公司度过了大萧条,但他仍然为自己没能始终遵守“安全边际”原则感到自责。
    对照经济发展史与证券分析演变历史不难发现《证券分析》和经济危机之间的渊源。美国“大萧条”给华尔街带来重创,却也让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理论经受了洗礼。“大萧条”后,市场痛定思痛,逐步走上专业理性道路。格雷厄姆和多德的《证券分析》也在这个时期出版。在这本书中,格雷厄姆与多德首次提出了价值投资理念,强调建立完整严谨的证券投资分析框架与理论体系,帮助投资者在市场中发现潜在的投资价值,《证券分析》一书也因此被尊为“投资圣经”。以此为标志,价值投资理念被美国市场的投资者广泛接受,成为美国证券市场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重温《证券分析》这样一部历久弥新的经典著作,并不仅仅是为探究证券分析史,更多的是立足于当下的中国证券市场转型。正如巴曙松在《证券分析》译者序言中提出的期望,价值投资成为主导性的投资理念,应当是当前市场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