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马未都说收藏·家具篇》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马未都说收藏·家具篇》的读后感10篇

2017-11-23 21:5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马未都说收藏·家具篇》的读后感10篇

  《马未都说收藏·家具篇》是一本由马未都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18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马未都说收藏·家具篇》读后感(一):博物致知

格物致知,我们上学的时候都学过,通过探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而读了马爷的书之后猛然发现,不仅格物可以致知,博物也可致知。
一直以来都有看马爷的节目,从都嘟到观复嘟嘟,有马爷的出现就挪不开眼睛,移不了耳朵。因此,读这本书时的心态完全是一个小粉丝的心态。以前看节目就是零散的、片段的知道一些关于收藏、关于古董的事情,这本书则系统地讲述了关于家具的种种,以后在节目里再看到的时候应该会听得更明白、记得更牢固了吧。从前逛博物馆的时候都是走马观花,最多能看看旁边的解说词,现在看完这本书,希望下次在博物馆看到家具展的时候也能给同行的朋友讲上几句来。说到博物馆,也是有点遗憾,到现在都还没有去过观复,很想去看看。
关于家具的内容自不必说,各门类的家具经过书中的讲解,会很自然的在脑海中留下清晰的条理结构,至少也是知道个大概了。最喜欢的还是听马爷讲那些曾经经历过的事,从那些小故事中好像也可以窥见点古董界的门道,真实、有趣。而事实上,就像辨伪那一章马爷所说的,不仅是古董,这些经验之谈生活中也有很多可以参考和借鉴的。书中不停地提到一些词,比如“遗憾”,比如“后悔”,比如“心痛”,每看完一个小故事好像都能感同身受,完全可以想象当时那种心情。话说回来,谁还没有点后悔、遗憾的事呢,这样的事好像随时有可能发生一样,无论年轻与否,甚至有时候你明明知道有可能会后悔、会遗憾,你还是那样做了。
马爷在书中说他有那么多的收藏是用半辈子时间换来的,如果可以回到二十几岁他宁愿什么都没有。而现在的我正是他想回而回不去的年华,不知道自己又会用这接下来的半辈子时间换来些什么。

  《马未都说收藏·家具篇》读后感(二):越看越不懂

从家具的演变中可以看到不同时期文化发展、思想碰撞的特点,知道了不少语言文字的出处缘由,了解了古人的精神三观。所有的一切都是有关联有渊源的,所以虽然这些家具怎么看怎么不舒服不方便不实用,其背后的故事确能令人受益匪浅

最后对材料的介绍,收获还是一如既往——想要分辨材料,除了理论知识,还是要大量的实物观察,没有捷径没有攻略。

材料分类的国家标准也是很有意思,传统行话中的硬木(紫檀、花梨木等)统称为红木,原来所说的红木,统称为酸枝,并且紫檀木类中有檀香紫檀,花梨木类中有印度紫檀,黑酸枝木中有黑黄檀……“就像手机中的战斗机、感冒药中的咳嗽药,听完都不知道到底是感冒药还是咳嗽药”,老法师都这么说,我们就更云里雾里搞不清楚了好哇。

原来这些听不出什么树的硬木,原本都是从国外进口的,运过来时就只有木材,没有树,所以原本是什么树也不知道,名字么就由一堆文人给取了,怎么文艺怎么来,现在就作为商品名了。百度后整理了下思路,国标中木材分为5属8类34种,其中5属是木材的树属,8类就是商品名。现在市场上所说的红木,就是泛指一切名贵木材,包括硬木和酸枝。不晓得理解的对不。

  《马未都说收藏·家具篇》读后感(三):古典的魅力

人是善变的动物。以前喜欢某种东西,过了些日子就厌倦了,这就是喜新厌旧。审美也是一样。以前喜欢某种类型的东西,过了些年就喜欢另一类型的东西了。

前些年换新房子买家具,看到欧式家具喜欢得不行,到了邻居家看到中式家具感到很不可理解,然而没过几年,我也喜欢起中式家具来了。

中式风格的家具,尤其是明式家具,有一种简约美,按马未都先生的说法,是含蓄的美,这就很符合国人含蓄的性格,或者说很符合中国古代文人含蓄的性格,读的书越多越接近古文人的审美,也就更喜欢明式家具了。

从家具的实用性来看,明式家具都是木制家具,高档的硬木、低档的软木都可以作为原材料。如果不差钱当然弄个紫檀或者黄花梨的家具更好,显得既简单富丽堂皇说实话无论哪种材质的木质家具,相比欧式家具,舒适性方面确实有差距,不过就像马未都先生书中说的,中国人追求的是境界,实用性是在其次的。

美是我们内心的追求,是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在这个前提下牺牲一点实用性也是可以接受的。我们喜欢明式家具,大概就是这个原因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