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未知的自己读后感精选10篇
《遇見未知的自己》是一本由張德芬著作,方智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平裝图书,本书定价:NT$230,页数:22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遇見未知的自己》读后感(一):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读书经常半途而废,常常抱怨自己有始无终的习惯。这次不一样。
师傅和老安力荐我读,一开始觉得没那么神奇。读完,其实也不算神奇,只是给了我一种力量,一种开启向内寻求真我的意识。
一开始对这句话的理解非常肤浅,以为那是一种对孤独无奈的叹息。经历了龙湖三个月的职场生活,从大学生到职场人的转变,中间有坎坷也有对世俗的鄙夷不屑,对狭隘的人的蔑视和对自我认识的困惑。我以为这是给你一种力量,让你接纳孤独的内心。
读完有了另一种理解。印象最深的是其中的一个比喻:当你做一个枪毙的姿势指向别人,其实三根手指是指向自己的。
你对他人的讨厌或者羡慕,都来源于自身。你厌恶,是你内在存在这样的缺点,而你的价值观告诉你这是不对的,你要克服。你以为压抑可以驱赶弱点,你以为你摆脱了这些,但有一天,你发现它还是根植于你的真我,时不时出现。所以你痛恨那样的人,痛恨拥有你所厌恶的缺点的那些人,事实上你在痛恨你自己。
而作者告诉我们,不必痛恨。
弄清楚事实,接纳它,臣服。然后告诉自己,我有这个弱点,我理解,我也接受,然后我需要放它走而不是关在心里让它挣扎。进而,你会改变。
所以,林林总总,不足为奇。你需要寻找的,就是看清楚内心,知道它想要的并且顺意去追寻。不要通过其他方式麻痹自己。
恰好读柴静的《看见》,陈虻说,成功的人不会幸福。也或许,他们只是需要一节这样的课,遵从内心,而不只是违背它的意愿。 我一直相信不只人与人之间的遇见是缘份,人与书的遇见也是缘分,如果在涉世未深年少时候遇见这本书也许不像现在这个年纪遇到感悟这么深~~~也许再年长点再来回顾这本书又是另外一种感受~其实书中很多法则在自己的经历中早就有所顿悟,只是没有适当的词语和专业的名词来定义~吸引力法则和能量磁场定律我是深有同感~特别是谈了几场失败的恋爱过后,我深刻的明白,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你身边的人和事都是你的能量共振~
在遇事时尽量冷静下来先给事件分类,老天的事,他人的事还是自己的事。分类过后,减少能量的消耗,其实生活也就没那么多烦恼和艰难~自己的事,想办法解决,他人的事不要过多干涉,老天的事只能静观其变。
很多时候都是小我在作祟,但是压缩小我接近真我,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需要不停的修炼修炼!
《遇見未知的自己》读后感(三):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读《遇见未知的自己》有感姚影
用了两个晚上,把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看完了。这是一本讲述都市人如何进行身心修炼、充满哲理的书。精心拜读后,感到心情非常愉悦,仿佛在迷途中找到回家的小路,懵懂的心灵里打开一扇明亮的窗户,指引着我享受人生旅途中充满阳光和正能量的每一天。
作者写这本书的动机来自一个小故事:一名男子下班时路过一条暗巷,看到一名女子在仅有的一盏路灯下找东西。男子问她在找什么,女子回答说在找汽车钥匙,找不到的话就回不了家。男子问她钥匙是在哪个位置丢的,女子指向另一个暗处,说是在那儿掏钱包时掉的。男子很诧异地问女子,为什么不在汽车钥匙掉落的地方找。女子却理直气壮地回答:因为那里没有路灯,怎么可能找得到。
听过故事,很多人都会觉得女子愚昧可笑。殊不知我们在寻找自己想要的人生、自己想要的快乐时,常常就像故事中的女子一般,找错了方向。例如,我们经常会在其他人身上找寻自己,希望和别人拥有同样的金钱、地位、荣誉,但是由于每个人的资源禀赋和生活阅历不尽相同,可能经过艰苦努力的奋斗过程后也很难做到他人的程度,于是失落、痛苦的情绪充斥和围绕着我们,惶惶不可终日。我们费劲地在别人身上、在这个外在的物质世界中寻求解答和快乐,就好像故事中的女子在光亮处寻找钥匙一样,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比较容易让我们找到想要的东西,结果却往往徒劳无功。这是因为我们很难在别人身上找到自己的幸福,真正的快乐来自于我们内心深处。我们为什么常常不快乐?——原因就在于我们丢失了真实的自己。
作为都市中每天行色匆匆的白领女性,我们每天都可能遭遇到种种事件,于是我们逐渐把外在世界看到的景象映射在自己身上,长此以往,多数人忽然发现我们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们成为了自己思想和情绪的奴隶。在一些人的眼里,自己的生活充满着不幸,充斥着对他人的不满,每天总是抱怨和无奈愤怒的情绪里生活。工作上,领导的严厉批评、同事的互相倾轧,让自己感到莫名的压抑;生活上,家庭生活的琐事、夫妻之前的矛盾,让自己感到无比的厌烦。有些人看不到自己拥有稳定的工作和丰足的收入,看不到自己拥有幸福的家庭和可爱的孩子,看不到周边很多美好的事物,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看负面的、自动删除正面的。这些人在五彩斑斓的外在世界中迷失了自我,看到的只是外在世界投射进自己眼中的影子。
“为什么我不快乐?”“为什么我不能拥有我想要的生活?”《遇见未知的自己》一书带着我们一步步从理性科学的角度看到大多数人困惑的成因,且从身、心、灵三个方面去探讨主宰着我们人生的模式是如何形成的,又如何在操控我们的身心。作者也提供了如何解除这些模式的实际有效方法,帮助我们从思想、情绪和身体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寻找到失落了的、真实的自己。书中给我们这样一句蕴含丰富哲理的话:“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真我”和一个“小我”(虚假面具的自己)存在。“真我”是在妈妈的子宫里最快乐的自己——无忧无虑,随意享受子宫提供的温暖和养分,而不管任何别人的评价、论断或者苛求。直到我们出生和长大,我们开始接受这个世界生存法则的约束和规矩的教导,逐渐戴上了虚假面具,变成了别人眼中的自己,也就是“小我”。从此,“真我”开始掩藏,“小我”开始膨胀。因为失去单纯快乐的“真我”,我们用外在的东西来填充自己的不快乐,试图通过抓取身边的一切东西来满足自己与“真我”失去联系后的空虚与恐惧。我们追求金钱、权力、荣誉、光环和赞美,但所有这些东西都是我们的身外之物,面对危机甚至死亡时,它们都会随风消逝。而那时候剩下的我们其实只有沮丧的情绪、纷乱的思想和受伤的身心。
我们有多久没有倾听我们身体的自白了?我们有多久不带任何情绪的生活了?我们有多久不受他人的思维影响而真正活自己了?
其实,生命来无影去无踪,无法臆测、也难以捉摸。无论身处力争上游的快跑阶段,或逢人生变故减速慢行的彷徨时刻,或是看尽千山万水、绚丽归于平淡的踌躇关头,面临其中的悲欢离合、喜恕哀乐,唯有保持一颗纯净、真诚、坦然的平常心,一切的真相才会自动还原、水落石出,内心的“真我”才能完全显露。多关爱自己的身体,因为它的健康存在是我们获得一切的基础;多关注和淡化自己的情绪,因为某种情绪久了会对恶劣的事物产生依赖;多平和自己的思想,用静想来实现与内心“真我”的沟通;多弱化自己的身份识别,一切都是身外之物来来去去而已。
亲爱的同事们,如果有时间就利用闲散时间简单诵读一下《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吧,它就像一位温暖的朋友,缓缓倾诉、娓娓道来,给我们讲一个蕴含哲理的故事,使我们的心灵得到丰富、心智得到成长,让我们从容、快乐走向自己追寻的幸福人生!
《遇見未知的自己》读后感(四):《遇见未知的自己》
看书名觉得这是一本鸡汤书,刚开始看的时候我也有点不大喜欢,因为感觉就要被洗脑了。现在整本书看完了,我就要否定我原来的看法了。这不是一本简单的鸡汤书,让我认识了更多的未知世界,有的观念也许只有自己体验过,才能真正的感受到作者的意思。不管怎么说,这本书给我的收获还是挺多的。
我感觉这本书的作者更多的是在教我们一种新的思维模式,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让我们在生活中能更加自由、洒脱、快乐。书中的大多数观念我是能理解的也很能接受,也有一些观念我暂时还不能理解,或许是我还没有用心去体会。
书中说:“对于已经发生的事实,我们就要去接纳它,臣服于它,不要做一些无济于事徒劳无功的挣扎。我们人会受苦的最大原因就是抗拒事实。”我觉得蛮有道理的,接受,臣服。“凡事你抗拒的,都会持续”“胜肽饥饿”“我们与我们的身体联结”“静坐冥想”“不仅是所有眼见的物质,连看不到的声音、思想、意念、情感,都是某种有特定振动频率的能量”……书中还有很多新颖的观点,需要花时间慢慢体会。
我们要做的就是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会由心转变而随之改变。
《遇見未知的自己》读后感(五):凡是你抗拒的,都是持续
我们人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来自于不清楚自己是谁,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们的东西!死亡来临的时候,会把所有不能代表真我的我们的东西席卷一空,而真正的你,会不会随时间、甚至死亡而改变。
如果你不断重复做某件事,在生理上来说,我们某些神经细胞之间就会建立起来长期且固定的关系,比方说,如果你每天都生气、感到挫折,每天都很悲惨痛苦……那么,你就是每天都在重复地为那张神经网络接线盒整合。这就变成了你的一个情绪模式。
跟你的身体对话,倾听你身体的讯息。
如果我们习惯于注意自己身体的感觉,时时安抚照顾它的话,很多疾病就不会因为日积月累而产生。
你知道吗?天底下只有三种事:老天的事、你的事、他人的事。
我看见我在寻求不被爱的痛苦感受,我全新地接纳这种感受,并且放下对它的需要。
痛苦是你创造出来的,因为那个是你对事情的解释。
所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经过仔细包装的礼物。只要我们愿意面对它,有时有点丑恶的包装,带着耐心和勇气一点一点地拆开包装的话,我们会惊喜地看到里面珍藏的礼物。
臣服的好处就是,当你接纳了当下,不徒然浪费力气去抗争的时候,事情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你才发现原来的挣扎真的是白费力气。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
凡是你抗拒的,都是持续。
我们不知道一切的问题都是出在自己身上,只要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会境由心转的随之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