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郑渊洁童话全集(33卷)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郑渊洁童话全集(33卷)读后感10篇

2017-11-30 22:15:4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郑渊洁童话全集(33卷)读后感10篇

  《郑渊洁童话全集(33卷)》是一本由郑渊洁著作,学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3,页数:31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郑渊洁童话全集(33卷)》读后感(一):一点浅见

在下80后,今天看《朗读者》刚好有郑老和郑渊洁父子俩,不由勾起了很多童年回忆,于是搜了全集的消息。看了豆瓣上很多评论,心情难以平复,忍不住也写一发。首先说明一下,我家母上只在93、94年为我订购过《童话大王》,所以我对郑渊洁作品的印象主要来自这两年的连载。

其实以现在的眼光看,严格从文学的角度来评论,郑老师的文笔确实算不上优美和细腻,人物塑造也算不上鲜明,不过因为我本人看过的其他童话屈指可数(仅限于格林+安徒生),所以同类对比我不好说,考虑到儿童和少年这个年龄段普遍所能达到的鉴赏水平,我觉得如果真的是面向这个年龄段的文学这样不算大问题,因为孩子世界本就是黑白分明的,也不会有太多注意力放在氛围营造、环境描写上——至少以我自己阅读兴趣来看,小时候散文之类简直要看睡过去哈哈。

那么如果排除掉这些标准,我觉得剩下的其笔下童话故事的最吸引人或者至少最吸引我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的是优于很多作家的特点——想象力,以至于现在某些作品想起来还不过时,比如《舒克贝塔》里关于五角飞碟的内容,比如《震惊世界的紫薇岛机器人暴动》,虽然以我当时的年纪读不懂,但现在想来是为我以后爱上科幻埋下了伏笔。还有皮皮鲁和鲁西西的外传,《魔方大厦》,那光怪陆离的世界都让想象力插上了翅膀。

当然后来的作品我看的不多,是不是“江郎才尽”不清楚。但是综上,我觉得除了童年回忆的那点情怀,单就想象力一环,我觉得郑老师的作品也值得去回味,值得让我们的下一代也去感受。

  《郑渊洁童话全集(33卷)》读后感(二):最强玛丽苏!

小时候真的是爱死郑渊洁的童话了,童话大王的杂志每期必看,每次看都感觉那个激动啊!我的小心肝儿啊~~~太有想象力了啊!
初中的时候看舒克贝塔系列,那个时候已经写到皮皮鲁的老婆了吧,那会儿看的时候感觉好爽啊,皮皮鲁他们根本就是所向披靡、天下无敌!真叫一个少年意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老郑不打标点,大段大段堆砌成语的写作风格在我看来就是飞流直下三千尺酣畅淋漓大快人心
可是到后来上了高中,慢慢儿长大了,看的书越来越有深度了,好久没看郑渊洁了,对记忆中我最爱的“挑战想象力的极限”逐渐产生了怀疑。
有天看我同学带了舒克贝塔系列到学校,我就借过来看。结果……我去,不看会后悔看了更后悔!看了一多半,看到皮皮鲁的儿子那里,实在看不下去了!!!
先不说内容——
亲爱的老郑,我可以容忍你把皮皮鲁写的打遍天下无敌手,可以容忍你把舒克贝塔皮皮鲁鲁西西还有罐头小人们写的跟天仙似的,甚至可以容忍你把皮皮鲁和燕妮、贝塔和歌唱家的故事写的好像烂俗的三流言情小说,可是!!为什么要给皮皮鲁他儿子取名叫皮亚洁????真想仰天长啸:我勒个去·~~~~去~~~去~~~~~~~~~!!!这是什么狗屁名字啊!是皮皮鲁加郑渊洁加郑亚旗吗???!!!尼玛我小宇宙瞬间爆发了,凭什么给小小皮整那么2B的名字啊我去!!真心感觉这是我十几年以来看的书里面最最最最最难听的名字!我去~~!!
再谈里面的内容,都是些什么乌七八糟的玩意儿?!开头还好(是以前写的吧)可到了皮皮鲁和鲁西西长大成人特别是生儿子之后……额滴个神呐,我实在无话可说。我还是去年才知道“玛丽苏”这个概念,当时就觉得,丫的,郑渊洁才是中国玛丽苏的领军人物吧……!!真心后悔推荐我表弟去看这些书了……
好吧吐槽完毕。现在回想当年看皮皮鲁看得兴高采烈的日子,呵呵,只能说,年少轻狂啊……!

  《郑渊洁童话全集(33卷)》读后感(三):现在还有人看郑渊洁的书吗?他还能写出以前那样的童话吗?

说说我的经历吧。我小学就开始读郑渊洁的作品,低年级看童话,高年级看的小说。直到高中,我依旧一期不落地买他的杂志《童话大王》,出刊买回家一口气读完是每个月最期待的事情,而现在再也没买过,也几乎不读他的作品了。
我的感觉是,现在的《童话大王》变得低龄化,所谓低龄化是指比它的目标读者群的年龄还要低。
我记得在高中时期的《童话大王》包装简单,郑渊洁作为唯一撰稿人,每月都会在《童话大王》上出新作,里面排版紧密内容充实,鲜有插图,即便有也只有郑渊洁手绘的几幅而已,因为当时老郑认为好文字作品就该留给读者想象,插图越少越好,定价只要三块钱。
虽说童话瞄准的年龄段就应该是少年儿童,当年的《童话大王》也看似是儿童读物,但是打出的概念却是“适合1-100岁的人阅读”,并且我认为的确是这样,尤其是后来连载了《智齿》《金拇指》这样的长篇小说。而如今《童话大王》真的被包装成了花哨的标准小学儿童读物,排版稀疏,插图恶俗毫无新意,并且很少出新作,基本上都是老郑的旧作重新连载,内容更显单薄,改版后就在也没买过。
老郑当年算是非常特立独行的人,很多时候愿意固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做法,不愿意随波逐流。他对教育的看法也是独树一帜,他的儿子郑亚旗是个喜欢接触新鲜事物的人,所以老郑现在的很多改变都来源于儿子,其中童话大王杂志的改版就是如此,也正因为如此,当年一本特立独行的杂志走向了令人遗憾平庸
当然这种情况的出现,可以说是一种必然。因为作为他多年的读者,不得不承认的一个现实就是郑渊洁正在慢慢变老,他的创作能力不如从前了,思维也没有以前敏锐了,他曾经踏上过巅峰,但是现在写的作品却完全没有他那时候的灵气和犀利。再加上近几年他忙于关注社会、媒体和网络,这也决定了他已经无法每个月支撑起一本杂志了。
儿子对他的影响是很大的,从早期的固执到后来的妥协,可以说这是他对儿子的一种爱,也是他寻找新出路的一种方式。记得当年的他牛逼的不行,觉得作家一切都应该拿作品说话,所以他深居简出,一心观察生活搞创作,这也是成就他的决定性因素。成名后的郑渊洁意气风发,但是在近十年他很快又遇到了麻烦,他曾表示自己一口气写了20部小说,当年我还在读小学,就已经出版的几本小说(《智齿》《金拇指》《鬼车》等)来看,这些小说的构思叙事真是行云流水天马行空,在当时的同龄人里风靡一时,但他“童话作家”的身份受到质疑,于是他决定将剩下未发表的作品雪藏,并称“在我死后100年之后再发表”。
此言一出立刻很多人都表示惋惜,我当时也觉得郑渊洁干嘛要局限于儿童作家的身份呢,写童话出身就得一辈子当儿童作家?我觉得说不通,揣测老郑的心理,我个人认为,他这么做或许是为了给后代留一个财富,如果混不下去了可以拿出来养家,在《智齿》里就有一本书让作家吃了一辈子的情节。但我觉得老郑有点高估自己,他的作品影响了两三代人的确不假,在当今中国文坛有影响力有地位也不假,作家富豪排行榜前几名也不假,但他的作品到底能不能流芳百世,这还是个未知数,个人认为他的作品有很强的时代感,当代青少年看了之后会很有共鸣,但再过20年呢,还能不能有十年前的影响力呢?答案或许不乐观,这一点从现在00后身上就可以看出来。总之这时候的他已经不再那么勇往直前了,或许随着儿子郑亚旗慢慢长大走上社会,他已经开始谋划退路了。
当然我甚至也一度怀疑他到底有没有写20本,那些未发表的作品是否真的存在?
写作(或者说发表)节奏开始大大放慢的郑渊洁开始接受新媒体,开博客,录视频节目,上电视,开微博,忙的不亦乐于,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想把自己儿子慢慢推入公众视线,从他在各种节目访谈大谈教育儿子的理念,到儿子的事业,都跟他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这并不是一件难事,当年的读者也喜闻乐见,但是此时的他已经很少推出有影响力的新作了。
郑渊洁的儿子算是有点商业头脑,他很清楚自己老爸的作品就是一座金矿,于是他(直接或间接)将老爸的作品开始商业化运作,老爸做台前的招牌,他做幕后的策划,由于老郑长期的保守,一时间大家都非常高兴地看到老郑开始变得开放,但是好景不长,郑亚旗对老爸的营销还是由于策略欠火候,比如做“皮皮鲁和419宗罪”的网游,号称可以让孩子在网游中学到法律知识,却由于制作水平一般等诸多原因,和很多项目一样并没有获得太大的成功
当然作为质量过硬的文学作品本身,旧貌换新颜、过去一本作品被重新排版,扩印成“上”“中”“下”三本的“皮皮鲁总动员”系列,还是让老郑赚的了不少书钱,这也让老郑长期处在中国作家富豪排行榜前三名。但作为他的老读者,我十分反感这种华而不实的捞钱策略,尤其反感曾经他的所有作品名字都改成了《皮皮鲁和XXX》,比如《智齿》这本小说里面明明没有皮皮鲁这个童话人物,却也被命名为《皮皮鲁和超能智齿》,这是一种恶意营销,但我相信不是老郑本人主动要求这么做的。
儿子对老郑的开发还不仅如此,频繁接受访谈、上节目、抛头露面发表看法,也使得不管是普通读者还是社会名人,对他的看法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也不乏很多负面的。比如老郑多次在微博上表示自己出的书销量超过的JK罗琳的《哈利波特》,在儿童图书榜排第一,同时一些言论大有自己作品的水平赶超了罗琳的意思。这一点连我都不认同,尽管他本人以及他的作品在华人圈里的影响力和口碑毋庸置疑,但何必如此心高气傲,要去和哈利波特比?老郑一定没看过哈利波特吧,哈利波特所包含的西方文化要多的多了,而且也影射了很多宗教文化以及人种之间的矛盾,而且它也不能完全算童话,即便要比,也要比全球影响力,全球图书销量吧,在中国地区跟哈利波特比真的没有可比性。而且我觉得老郑的作品和哈利波特也不在一个路数上,哈利波特庞大的魔法世界体系和复杂又详细的人物关系网是老郑作品里不曾具备,老郑的作品有的还是比较偏激和狭隘的,这一点我觉得哈利波特的水平在老郑作品之上,所以自信可以,真的没必要口出狂言,做中国的童话大王不是挺好的么。
还有就是去年315“八点二十发”的事件对他影响也不小,很多路人甚至他的读者都对他进行了声讨甚至谩骂,还有很多人恶狠狠地表示“粉转黑”,他的微博也大量掉粉,从曾经的正能量发源地变成了负能量吸收地,但我倒不觉得老郑有多大错,无知盲从太可怕,几个人的确都是那时发,但央视委托知名博主到时发表看法不可以吗?郑渊洁是中国作家首富,你知道他靠自己努力挣了多少又捐了多少?他会为了十万块钱做三星的水军黑苹果?我也搞不懂那些人口口声声说看着他童话长大,怎么一条煽动微博就把你们给策反了,智商捉急啊。
当然和很多网络事件一样,热议几天就归于平静了,但老郑的微博却不再像以前那样,有他关注时事的犀利言论和一呼百应的号召力了,评论曾经几千几万,现在也只有几十几百了。他每天更新的内容也只剩自己给买书的读者手写的赠言和淘宝链接,以及偶尔对时事不温不火的议论。
或许因为那次事件他真的心凉了吧,但是他依然没有放弃喜欢他的人,或许经过这几年,他最终还是会回到最初,深居简出,过自己平静的晚年生活,那样也挺好的,作为一个他十年的读者,祝他一切都好。

  《郑渊洁童话全集(33卷)》读后感(四):世世代代的老郑童话

我曾经一度梦想拥有一套郑渊洁童话全集。那时候童话大王上有邮购信息,我总是盯着它看,一边盘算自己的压岁钱。后来直到我工作了,还是没能买上一套。最近突发奇想,上网一看,这套书居然绝版了,旧书网上一套买齐要数千元,想了想,还是放弃了。
记得曾经有过一套十二生肖的故事,虽然那套书在数次搬家中已经消失不见了,但永远记得每一本都看过一遍又一遍。无论是蛇王阿奔,还是机器猴,还是5个苹果折腾地球,还是飞马牌汽车,即使过去了十多年,还是记得当时捧着书时,那种激动澎湃的心情。那种心情,我现在无论看任何书,都找不回来了。
老郑故事的主角,从来都是各式各样的。他似乎总是与众不同,所以在他的故事里,蛇可以是善良的,牛魔王也可以是好人,老爷爷奶奶当然也可以是贪婪的。对我这种之前只看过王子公主幸福生活的小女孩而言,无疑是惊奇得叹为观止的。
老郑的故事总是极富想像力和情节性的。在他的故事里,主角可以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小人物可以一夜之间翻身成为大人物,红沙发里可以有音乐城,车是活的,罐头里住着小小人儿,万一不幸堵了车,还能在车上体会不一样的人生。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还有什么更带劲的呢?
老郑的童话和所有人的都不一样,他既不是古典派的王子公主式,也不是现代派的严肃文学式,他的故事,不会一本正经的教育你要真善美,好人有好报。他只是在讲一个又一个不可思议的故事。
有一天,我在图书馆里翻到了老郑的《皮皮鲁和幻影号》,书的第一页,有一个稚嫩的笔迹用铅笔写着:超好看
那一瞬间,我仿佛看到了童年的自己第一次捧着童话大王读这个故事,一路走一路看,头撞到了树上都不觉得疼。看来,无论是80后,90后,00后,还是以后的世世代代,老郑的魅力是永远不变的。

  《郑渊洁童话全集(33卷)》读后感(五):成年,美丽的童话

郑渊洁的名字一直响当当,应该是属于大部分人的童年吧,小时候我爷爷爱收藏各种各样的书,每次妈妈回家总会给我带很多书,都是红楼梦之类深邃迷人的书,没有童话!
初三时候去元元家玩,偶然看到他家书柜里有本杂志,好象是连载的郑渊洁,内容是变身男女互换之类,细节记不清却从此喜欢上这个写童话的人,高三毕业在家那几个月买了本<舒克与贝塔全传>,自此一发不可收拾,惊奇,感动,沉浸,各种埋没了我,读不同人的书会收获不同的感动,而郑渊洁的是那种没有任何修饰,没有任何华丽,简单直白的讲述一个故事,无论是两只老鼠神奇的经历,还是<金门>里面的309密室都引人入胜.
他讲的是童话,却没有身为一般童话的自觉,总是在轻飘飘的描述中把童年的幼稚美好与成年世界的利益纠葛写的很直白.
"皮皮鲁打开电视机,播音员正在信口雌黄的胡说八道,她说这种一会黑一会白一会冷一会热的奇特现象已经引起了所有科学家的关注,一位权威的天文学家认为这是由于太阳黑子进入活跃时期所导致的,他还给这一系列现象定名为巴格巴巴现象,还说他早就预见到这一现象的发生,皮皮鲁全家笑干了眼泪,他们终于知道了什么叫'学问'终于懂得了'权威'的内涵还明白了同样的话没身份的人说是胡说,有身份的人说就是学说."______<金门>
"皮皮鲁轻松的多,他身上最多的是怀疑细胞,他怀疑人类的一切学说,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带他参观自然博物馆,当看到展示达尔文进化论的展窗时,皮皮鲁说人未必是由猿进化而来的,当时爸爸非要儿子说人是由猿进化的才准他回家.其实爸爸也不真知道人究竟是怎么来的,只不过学校教给了他一条终极真理:人云亦云."______<金门>
<舒克与贝塔全传>里面还有很多精彩的段落令人忍不住深思,忍不住心动,忍不动流泪,或许,小孩子看的是奇妙的童话世界,而成年人看得却是世事人情吧

  《郑渊洁童话全集(33卷)》读后感(六):它是属于童年的一部分

  小时候家里并不富裕,拥有郑渊洁的童话书对我来说太奢侈了,只能说从别人那里借着看,看完了再舍不得也要还的,我看得第一本郑渊洁的童话是从童话大王的杂志上来的,表姐每期都会买,然后收藏,我就会去借,然后我再看了十二生肖传奇,皮皮鲁,鲁西西,舒克贝塔和魔方大厦是我先看的上美的动画片,当时觉得好精彩啊,没想到是郑渊洁的童话,因为年纪小只知道故事好看,是从来不会区分这个故事是某个作者写的,甚至连童话大王是郑渊洁一个人写的我都没意识到,直到我某一天突然意识到童话故事也有分有的好看有的不好看才会去查看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谁,郑渊洁这三个字才第一次有了印象;
  对于小女孩来说,最开始看的童话故事都是安徒生童话格力童话故事之类,因为每个故事都很短,对于年纪小的我来说看起来不吃力,所以非常喜欢,但是慢慢的长大后,随着我认识的字越来越多,这样的童话故事就不满足于我了,我的注意力转移到动画片上面,当时上美是我所有的童年的美好记忆,当时还没有美少女战士,灌篮高手和足球小将,有的是舒克贝塔,魔方大厦,阿凡提,大盗贼,邋遢大王历险记等等,一个一个的故事仿佛是梦一样的历险,相比现在小盆友只知道熊出没,喜洋洋猪猪侠等缺乏想象力只知道两方瞎打架或者充满说教动画来说,我觉得自己老幸福了,谁说中国没有好的童话好的动画,好的故事,有啊,只是错过了而已;
  当我年纪再大一点,就喜欢看长篇童话了,我看得第一本长篇童话书我到现在还记得,叫洋葱头历险记,是外国人写的,我看得很吃力,因为外国人的名字非常难记,但是后面写的不错,对于这本书的印象也就停留在难读这两个字了,后来班上突然开始流行看郑渊洁的童话书了,我从皮皮鲁到鲁西西到舒克贝塔,十二生肖,大灰狼再到不满足追童话大王也就几年的事情,但是却是我最开心的几年,我的整个暑假都在找寻罐头小人,鲁西西和皮皮鲁的竞争,比动画片更精彩舒克和贝塔(只有看了书的人才会觉得动画跟童话差距其实很大,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舒克和贝塔),兔王为什么会卖耳,原来还有不是反派的狼等等,等到我回过神放下童话书开始追机器猫,阿拉蕾,七龙珠再到名侦探柯南的漫画和动画的时候,我的童年刚好结束,那时候我已经不爱看童话了,但是却在心里暗暗发誓,我一定要有一套郑渊洁童话全集并跟我的孩子一起分享;
  我不会再多说这个童话有多好多好,但是它是属于我童年的重要组成部分,什么也不能替代,也是属于我人生重要的一部分。

  《郑渊洁童话全集(33卷)》读后感(七):儿时的自己是饱满的原动力

     偶尔拾起泛黄的它们,还是想做像皮皮鲁鲁西西那样有丰富有趣生活的孩童。好像,我一直就在憧憬中翱翔着,从小到大。
   小时候的我,像个假小子,听到最多的评价是“这孩子好有个性啊”,听到最多的疑问是“你是男孩还是女孩啊”。自然而然的,我也像个男孩一样,有自己的英雄梦,渴望有一天扬名天下。但是,比男孩有多了一点点文气,我大大的英雄梦里隐藏着小小的粉红幻想。
   是短了些勇气,还是少了些运气吧,我总是没能实现那个可以扬名天下无人不识无人不知的粉红英雄梦。但习惯憧憬的自己还是保留了童年时期深扎入骨的纯真:童心稚眼看世界。暂且叫它纯真吧,五月天阿信依然能大言不惭唱着后青春的诗向世界歌唱自己的纯真,比他还小十几岁的我,也还担得起这两个字的吧。
   纯真。
   总得保留这样一方净土给自己,才能一直充满希冀。只要心还透明着,就能折射希望。有那么多那么多透明的我,会不会有很多很多的希望?
   如果回到小时候,我会不会有些不一样?知道再努力一点点,知道要抓住这个那个,知道要勇敢要不怕丢脸。
   好吧,既然小时候已经回不去,依然保留童稚的我,会不会延长自己的青春期,让自己在绵长的青春里去做些不一样的事情呢?
   蠢蠢欲动。
   当慢慢了解了真实的模样,才知道小时候大人说的小人书里说的怪兽坏蛋不是为了情节需要,要想做英雄需要很大很大的能量。小时候只想看英雄是怎么快速打败恶人的,却忽略了对这个世界的确存在很多怪兽的认同感。只有打败恶人才能成为英雄吗?
   不是的。
   有一种英雄是在拯救苍生百姓,有一种英雄,首先要自救,做自己的英雄。
   内心小小的自己吖,你听得到吗?
   我不要你捂紧耳朵。我在跟你说,你不是不能做英雄了,你还是可以的,而且只要你先做好了自己的小英雄,总有一天,你会做大家的大英雄。
   “做我的英雄
     在我的天空
     我知道你懂
     知道你会懂”
    :)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