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工商巨子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工商巨子读后感10篇

2017-12-01 21:1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工商巨子读后感10篇

  《工商巨子》是一本由(美)荣・切尔诺著作,海南出版社出版的软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5.00,页数:96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工商巨子》读后感(一):无题

放在想读里很久了,放在在读里也有好久,终于读完了。
放在在读中比较久,不是因为书不吸引人,只是因为自己在闲暇的时间,总是忍不住一些纯打发时间的诱惑,比如看电视或者看小说。
此书英文名为《Titan: The Life of John D. Rockefeller》,内地翻译为《工商巨子》挺贴切的,台版翻译为《洛克斐勒:美國第一個億萬富豪》,相比起来,更喜欢内地翻译的名字。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别人的经历,仅供参考,书中提到了洛克菲勒和JP.摩根的对比,两个人的性格、作风差异非常大,但都获得了大家眼中巨大的成功。所以,成功各有各的道路。
洛克菲勒是一个典型的富一代,有着一个浪荡不羁的父亲,这个父亲甚至抛妻弃子了好长时间,所以洛克菲勒的成功,基本归功于他自己。
洛克菲勒和我们类似,也是一个普通人,他的性格在一生中没有太大的改变,文中的事业没有被作者讲的波澜起伏,但亦是有声有色,让人看起来不觉得疲倦。文中不会充满成功学的话语,而是尽可能的去还原一个人的一生,我喜欢这样的风格。
看到后面一部分,才知道协和医院原来初始也是洛克菲勒基金会建立的,洛克菲勒在医学上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除却商业上的残酷竞争外,至少在这本传记中没有见到什么为富不仁的行为,做到这点已经很不错,没有在金钱面前迷失自己,宗教的信仰应该起了不小的作用。
用电脑读了一部分、用iPad读了一部分,书摘也做的断断续续,后面基本只是在读,没有做书摘,虽如此,但这些闪耀着光芒的点滴亦让人可以对此书窥豹一斑。
P67 - 我对事物的细节有着强烈的爱好,后来却不得不尽力去改掉这个爱好。
P162 - 这种拒绝讨好、屈从或巴结对方,坚持要求对方按照自己提出的条件和时间,在自己的地盘里谈判的做法,是洛克菲勒著称于世、终生不改的一贯作风。
P172 - 做事不抢时间,不求多,稳稳当当地做,就能做许多事情,这有多好。
P174 - 他对任何事情都事先进行极其认真的准备。一旦认为没有问题了,就会一往无前地做到底。
P175 - 防止他们挥金如土的第一步就是不让他们知道父亲是个富人。
P184 - 要为全行业提出一个全面的解决方案,还得靠钱:用钱建立规模经济,用钱建立现金储备来应付衰退,用钱来提高效率。
P192 - 洛克菲勒讨价还价的实力之一是,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对方想要什么,然后提出了对双方都有利的条件。
P223 - 这次失败一度令他心灰意冷,也再一次使他下定决心,不再组建无法管理的公司联盟,而是实行彻底的兼并。
P245 - 洛克菲勒认为沉默代表着力量:只有内心虚弱的人才会随口乱讲,对着记者喋喋不休,而谨慎的商人则守口如瓶
P250 - 一般情况下,提拔员工的最好方法是——当你相信他们具备比必要的素质并且有能力胜任时——把他们带进深水区,推进水里,任他们自己努力,或是沉入水底,或是游上岸。
P250 - 你要尽快找到一个可以信任的人,培养他做你的工作,然后自己坐下来,动动脑筋想想怎么才能让公司多赚些钱。
P251 - 洛克菲勒曾坦言:“数字是我制定政策的唯一依据,别无其他。”
P252 - 我从来没觉得自己需要掌握科学知识,从来没有。想在工商界取得成功的年轻人不需要学习物理或是化学。他们总是雇得到科学家。
P315 - 我一生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信赖别人并能使别人也信赖我。
P315 - 洛克菲勒从不独断专行,总是迅速地把权力交给手下,自己只是和颜悦色的稍许过问一下,以不易察觉的方式在他的帝国里实行自己的意志
P420 - 标准石油公司教给美国公众一个至关重要而又自相矛盾的教训:自由市场如果自行其事,其结果可能是可怕的不自由。竞争性资本主义不会在自然状态下存在,它必须有法律加以规定和限制。
P517 - 他有时慎重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不愿完全说出自己的想法,他那种不暴露丝毫想法以避免遭到攻击的做法,那种长时间沉默从而使我们无法判断他是否表示反对的及技巧,有时候简直令人迷惑不解
P517 - 洛克菲勒从不对人加以褒贬,对雇员的看法全市通过增加或减少其职责来表示。
P568 - 洛克菲勒再次用经营管理的方法把打球的步骤分解开来。他注意到自己每次击完球后右脚都会往里拧,便叫球童用金属做的槌球拱门把他的脚固定在地上——这个危险的方法直到姿势纠正后才不用了。他击球时总是要低头,便雇了一个球童在他每次发球时对他说“低下头来”。让洛克菲勒一度感到失望的是,他老是打侧旋球。为了找到问题的根源,他请了一位克利夫兰摄影师抓拍他的摄影动作,通过这种时间与动作研究法,他彻底改掉了这个让他烦心的毛病。
注:此书台版有卖,海南版不在售已久

  《工商巨子》读后感(二):摘录。

他对不听话的马从来不采取粗暴、强制的手段,而是认真地了解它们,以极大的耐心温柔地加以安抚。 这种镇定自若的作风和保存体力的做法同样体现了他管理庞大的石油帝国的方式。 洛克菲勒对自己的克制,对金钱的贪欲,以及专注(尤其在推脱不必要的虚名上)还有勤奋和刻苦,最终成就了他。做事不抢时间,不求多,稳稳当当地做,就能做许多事情,这有多好。 生活节奏有规律。 对任何一件事情都实现进行极其认真准备,一旦认为没问题了,就会一往无前地做到底。 洛克菲勒不是只着眼于自己的公司,而是把整个石油业看做一个巨大而且相互关联的机制来考虑战略联盟和长远计划等问题。 事可强成,要学会利用时势,有时候,可以自己创造时势。 守时可以创造信任感。 许多人没能取得大的成就,不正是因为没有做到集中精力,不能在适当的时候排除外界干扰,把全部精力集中在要做的事上吗。 对财富的巨大渴望欲望,在他得到了巨大的金钱之后,他仍然一方面即渴望为自己正名,而另外一方面,却又不是愿意轻易的挥霍自己的财产,即便是在芝加哥大学这件事上,他也表现出了巨大的痛苦和不安,但由于出发点是为了自己在世时候的名声,无论是对上帝的,还是对自己名声的洗刷,都迫使他继续走这条让他痛苦的道路。 从中更多的是看到自己,尤其是在对他人的失误中寻找自己可以攻击的道德安慰时,我仿佛看见自己一个巨大的影子,即指责别人的不对,同时以崇高的理由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正名。 洛克菲勒身上有一种很特殊的行为,就是从大局来考虑事情,然后从局部一直细分到不能再细分为止。这一点可以从他打高尔夫球上看出。

  《工商巨子》读后感(三):商业巨子(余仲泉)

    断断续续用了近三个星期的时间,总算看完这本《工商巨子:约翰·D·洛克菲勒传》,但要想写写书评时,发现是无从下手,本书篇幅过长(全书近1000多页),时间跨度大(描写了从洛克菲勒的父亲到洛克菲勒的孙子近三代的时间跨度),内容繁多(不仅是讲述洛克菲勒的一生,还包括他的父母亲、弟弟孩子的事迹,创立公司、经营事业的过程等等)......
    即使是一名已经对鸡汤产生了一定免疫力的人,在读《工商巨子》时,还是对洛克菲勒产生非常敬佩之意。16岁初入职场;18岁白手起家;之后创立了标准石油公司,它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托拉斯并直接导致反托拉斯法的制定;世界历史上第一位十亿富翁,他的身家换算成现在标准的话估计在2000亿美元(2008年);在赚钱之后从事慈善行业,捐钱成立了芝加哥大学、洛克菲勒大学;对现代科学医药提供巨大的捐资,推进现代化医学的进程;成立洛克菲勒基金会,在公共卫生、医疗训练、艺术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把洛克菲勒作为自己唯一的崇拜对象,他说:"我心目中的赚钱英雄只有一个名字,那就是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的一个极端矛盾的集合体,对金钱有着极致的渴望,但自诩为上帝到人间的财富管理者。拥有巨额的财富,生活却非常清淡;不喜欢所谓的奢侈品与享受,一生最爱骑马和高尔夫;自工作开始就有捐献的习惯,赚取了巨额财富后更是将大量的财富捐献给有需要的组织。任何描绘的词汇形容洛克菲勒都是不全面的,也许最能代表洛克菲勒一生的是书中的最后一段话:“小洛克菲勒在父亲死后搬进了基奎特大屋,但他明白父亲是举世无双、无人能够效仿的,所以决定在自己的名字前面仍然保留那个“小”字。在以后的岁月里,人们经常听到他这样说:“世上只有一位约翰.D.洛克菲。”

  《工商巨子》读后感(四):不敢评论,做点小摘录~

1、他很少有过孩子那种发自内心快乐无忧无虑。作为一个肩负职责的小大人,他养成了一种终身不变的自我夸大的责任感。
2、记住别人告诉你的东西很重要,比你自己早已知道的东西更重要。
3、开采商们对他的愤怒实际上是出于嫉妒和虚伪。这些开发商……坚持认为运费折扣是错误的,除非也让他们享受同样的折扣。
   很多人对刘志军的愤怒实际上是出于嫉妒和虚伪。这些人……坚持认为贪污、腐败是错误的,除非也让他们享受同样的贪污机会。
4、他决定去征服市场,而不是对变化不定的价格信号无休止地做出反应。
5、在很多情况下,最困难的竞争不是来自于强大、聪明、保守的对手,而是来自那些垂死挣扎的人,这些人对自己的成本浑然不知,却无论如何也要把工厂开下去,否则就得破产。
6、洛克菲勒认为沉默代表着力量:只有内心虚弱的人才会随口乱讲,对着记者喋喋不休,而谨慎的商人则守口如瓶。“成功来自多听少说”和“只说不做的人就像是长满荒草的花园”是洛克菲勒最喜欢的两则箴言。
7、我们许多人没能取得大的成就……不正是因为我们没有做到集中精力,不能在适当的时候排除外界干扰,把全部精力集中在要做的事情上吗?
8、首先,洛克菲勒会全面严格地考验员工,而一旦员工得到了他的信任,就会被赋予极大的自主权,除非出了严重的疏漏,洛克菲勒一般不会干涉他们的工作。“一般情况下,提拔员工最好的办法是——当你相信他们具备必要的素质并且觉得他们有能力胜任时——把他们带到深水区,推进水里,任他们自己努力,或是沉入水底,或是游上岸,”“他们不会失败的。”培养下属自己为公司做事。能让别人去做的工作,就不要亲自去做……。你要尽快找到一个可以信任的人,培养他做你的工作,然后自己坐下来,动脑筋想想怎么才能让公司多赚些钱。
9、南北战争以后,大批美国人涌到欧洲度假,由于无知在海外出了不少洋相。他们粗俗不堪,却爱炫耀自己,加上夜郎自大的狂妄,常常被当时的作家大加模仿和嘲弄。
10、他似乎把办公室里每一个人都当成了异己,然后自己逐渐成了一个孤家寡人。
11、洛克菲勒和他的同事们长期以来一直被两个截然相反的噩梦所缠绕:要么是石油枯竭,使他们的石油管道和炼油设备无事可干;要么是他们被大量的廉价石油所淹没,因为油价会低于他们的生产成本。
12、自由市场如果自行其是,其结果可能是可怕的不自由。
13、富人们应在有生之年向有价值的事业大量捐款,以免使自己的财产被无所事事的继承人挥霍殆尽。在死的时候那样有钱是不光彩的,卡内基直言不讳地宣称。洛克菲勒深受卡内基的影响。
14、最没有想象力的花钱方式就是把钱直接交给别人。如果钱不是施舍给乞丐,而是用来研究产生乞丐的根源,那么,一些更有深度、广度和价值的事情就会得以实现。
15、洛克菲勒对每一份账单都要仔细核对,还常常在过道里巡视,随手关掉煤气灯。这些习惯不仅仅是出于节俭的本能,而是根植于他对金钱价值的基本信念
16、从内心说,他不想把一生的时间都花在积累财富上。
17、作为一个商人,洛克菲勒认为在顺境中应多祈祷,在逆境中则应鼓起勇气
18、工业化推动美国从农业社会迅速转变成一个世界经济强国,但随着国家进一步两极分化,许多人怀疑美国为这一进程付出的代价是否太大了。
19、标准石油公司预见到了20世纪经济的一个主要特征:管理先进、现金充足的公司终将摆脱以往所依赖的银行家们,凭着自身的能力成为融资巨人。
20、这个企业已经不再让他觉得有趣,少了新鲜感和变化后只会让人心烦,所以他退出了。
21、试试让自己放纵些、想开些,不要老想着非得在五年之内变成一个完人,看看这样是否能使自己更快活些。
22、行善本身就是最好的回报,寻求别人感激的人将只会感到莫大的悲哀。
23、一再地告诫我,永远不要借钱,而且手里总是留有足够的现钱。
24、他教育儿子说:约翰,绝不要把钱借给朋友,这样做会毁掉你们之间的友谊。
25、1906年初的一本私人账本表明,洛克菲勒上一年一共花了525211.47元,其中一项惊人的开支27537.80元——相当于1996年的45万元——是用在高尔夫球上的。
26、他对饮食、休息和身体锻炼极为严格,把每件事都固定下来,天天重复同样的日程安排,还强迫别人遵守他的时间表。
27、沉默难以取胜处,畅所欲言者必胜。
28、在孩子们身上,洛克菲勒曾经企图培养出一种最难以捉摸的东西,即一成不变的清教徒式的行为准则,但他注定要培养出至少一个叛逆者、一个挥霍浪费的人,这份荣幸落在了伊迪斯头上。
29、杰克*麦考密克的死坚定了洛克菲勒捐款成立一所医疗研究机构的决心。
30、有意思的是,埃尔塔和贝西嫁的丈夫全都冷漠、孤高、自私自利。人们可能猜测她们选择这样的男人是由于他们很像自己的父亲,然而,无论是查尔斯*斯特朗还是帕马利*普伦提斯都不具备洛克菲勒身上的可取之处:待人和蔼、发自内心地关心他人。
31、19世纪90年代,标准石油公司的势力在许多方面都达到了巅峰状态。当时美国的石油产品有84%是由标准石油公司销售的,1/3的原油是由它开采的——这是它历史上占有的最高市场份额。
32、后来的富兰克林*罗斯福也受到过同样的职责,说他盗用了左翼批评者的许多政策,从而瓦解了对方的阵营。
33、一个机构其实是一个人拉长了的影子。
34、因为他注意到洛克菲勒的内心世界奇怪地分成了各个不同的几部分。“一方面行为正当,一方面又多行不义,一方面败坏政治,另一方面——从他某些本质上看——却笃信宗教。”
35、我很可怜他。我知道没有比与恐惧相伴更可怕的了。
36、以满足急于看到揭露不法行为报道的公众。
37、每次谈到最后他总是说:“我说,约翰,我们得忍着点儿。我们成功了,这些人却没有。”即便是老约翰*D*洛克菲勒,在遇上麻烦时也需要聊聊天,宣泄一下。
38、他如此令人不解——直到今天人们对她还是爱恨交织——的原因是,他身上好的一面如此之好,恶的一面也如此之恶。历史很少产生过性格如此矛盾的任务。标准石油公司的这位缔造者不认为自己有必要为进天堂而花钱堵住众人的嘴。
39、勒克菲勒总是与自己的慈善事业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这样能表示出一种低调的姿态。
30、最让洛克菲勒感到棘手的是,如何摆正行善与自力更生之间的关系。他常常担心自己会助长依赖情绪,破坏新教主张的不劳动者不得食的伦理原则。
31、搞一项慈善事业要比终止它容易得多。
32、相反,一个人在生活中的失败几乎总能归咎于他个性上的某些弱点,归咎于他身体上、心理上或性格上的某些缺陷。
33、约翰,我们是有钱,他对儿子说,但是只有在找到有主意、有想象力和勇气的能人把钱用在能出成果的地方,我们的钱财对人类有价值。
34、洛克菲勒很幸运,他捐钱的时机恰逢医学研究作为一门学科已趋成熟并且提供了无限机会的时刻。这位巨头的其它慈善事业也许没有一项取得过如此全面的成功。
35、美国人口中虽然只有4.6%的文盲,但这个数字在南方白人中上升至12%,南方黑人则占了50%。
36、捐赠时所坚持的规定——尽管经常不起作用:这些赠款应带动他人提供与之相应的捐赠;当地社区应共同承担本地学校的财政负担;大学应建在人口集中、经济基础发达的地区;所得捐款不得超过学校开支的一半。
37、梅森迪克森线,美国南方各州与北方的分界线。
38、有一种说法认为,洛克菲勒正在涉足制鞋业,他赞助消灭钩虫病运动是想让南方人常年穿鞋,而不只是在冬季几个月里才穿。
39、这所房子美观但不浮华,预示着洛克菲勒家族新的审美标准——讲究但又有节制。
40、他的财富甚至无法为他买到穷人享有的片刻安宁。
41、这么多年来,他们谁也不知道,似乎也不关心它是如何从无到有发展起来的。
42、即使对自己的亲弟弟,洛克菲勒也要求公事公办——这一点弗兰克早就领教过了——让威廉把自己的股票列成清单作为抵押。
43、很多其他公司往股票里掺水——即在发行股票时虚报公司的资本总额——这样就会造成一种假象:从表面上看,公司派发的股息很低。为了既能少缴税又不违反俄亥俄州的法律,标准石油公司一直少报资本总额,这就造成一种错觉,即每年的分红高达40%-50%。按照洛克菲勒的计算,实际分红率大体在6%至8%之间。(实际公司25年来的平均分红率竟高达13.86%,包括美国钢铁公司在内的许多其他低风险的大企业的利润还要高。)
44、洛克菲勒除了做生意精明过人之外,一生之中还大大得益于运气,退休后赚的钱比经商时还要多。
45、盖茨预言说,如果洛克菲勒不尽快行动,他的继承人就会挥霍掉这笔巨大的遗产,或者变得飞扬跋扈、不可一世。
46、也就是说,截止1919年,洛克菲勒的捐款已经与安德鲁*卡内基一生捐出的3.5亿元大致持平了。这位巨头在去世之前还将拿出1.8亿元。鉴于他儿子又直接捐赠了5.37亿元,加上通过洛克菲勒家族各慈善机构另外捐赠的5.47亿元,洛克菲勒在乐善好施方面大大超过了他那位对手,稳坐美国历史上最大慈善家的交椅。
47、他在1914年对一名记者抱怨道:“如果一个人积攒了一笔钱,而且是通过合法途径积攒的,政府就没有权力拿走此人所得当中的一部分。”在后来的几十年里,随着各种税收越来越高,而且越来越多的按照累进制征收,任何一个商人要想积累起像洛克菲勒在没有反托拉斯法的自由竞争时代里所聚集的那么多财富真是难上加难了。
48、洛克菲勒基金会向许多大陆慷慨解囊,其中中国受益尤多,接受的资金仅次于美国。……1915年,洛克菲勒基金会成立了中国医学委员会,由该委员会负责在1921年建立了北京协和医科大学。
49、拉德洛大屠杀迫使小洛克菲勒承认他父亲的一些观点已经过时,他必须从精神上离他而去。
50、他必须认识到,我们共同生活的年代与他父亲生活过的年代不同了。在过去,建立一个像标准石油公司这样的产业时,人们有可能在工作方法等方面相对保密,并且使从事这一行业的人有很多生意可做。如今,社会精神深入人心,所以,让公众了解自己,把许多事情公诸于众,尤其是开诚布公地坚持某些原则,都是绝对必要的。
51、麦肯齐*金,……,在良心上和银行账户上都得到了满足。
52、在宴会上,他常常会摘下一朵花,说声失陪后踮着脚尖走上楼去,把花献给她,把席间的趣闻讲给她听。
53、洛克菲勒在向信徒们发表演说过程中目光落在了妻子仰起的苍白的脸上,他不由得心情激动、袒露心声:“人们说我一生取得了许多成就,”他说。“我承认自己工作得很努力。但是我所取得的最大成就、也是最令我幸福的事是,我赢得了赛迪*斯佩尔曼的芳心。我一生当中只有一个爱人,而且我要欣慰地说,我至今仍然拥有她。”
54、一位深感震惊的记者评论道:“她完全可以拥有像伊丽莎白女王一样昂贵的服饰,但她满足于穿戴从数量和质量上同普通成功商人的妻子不相上下的衣物。”
55、他写道:“我坚信我们要不断学习,尽量少受制于物质,而要逐渐接近本杰明*富兰克林对生活的主张:在没铺桌布的桌子上喝粥。”
56、本杰明*富兰克林曾经说过:“我认为长期的道德习惯会在人的脸上产生明显的效果。”
57、艾比要求孩子们绝不炫耀自家的财富,她曾经拒绝给一个上大学的儿子额外旅行的费用,并对他说:“这样做回使那些无力支付这笔费用的同学感到不安和嫉妒。”她时刻警惕财富带来的不良影响,……,“财富能使生活过于轻松,会使人变得放纵、自私和残忍。”艾比有一次对纳尔逊说:“我认为钱太多了会使人变得愚蠢、迟钝、冷漠和乏味。你可要小心啊。”
58、决不允许孩子们让陌生人给自己照相,以防恐怖分子或罪犯认识他们。他坚持不让孩子们的照片上报,直到他们上了大学后公众才知道他们的模样。
59、连全家出门度假也成了培养孩子责任感的课程,其中一个儿子去买火车票,另一个打杂,第三个负责看行李,第四个订旅馆房间,剩下那个专职擦皮鞋,如此等等。
60、“喝了第一杯啤酒就会喝第二杯,”他说。“所以我认为一杯都是多余的。”
61、他不明白人们为何竟能从这种炫耀和虚荣中得到乐趣。
62、在拥有财产的同时必然要承担同样的责任。
63、为了使腿上的肌肉保持力气,他每天都要坐到卧室的健身车上,慢慢地蹬上一阵。
64、洛克菲勒已经把大多数财产分发给了别人,只留下价值2640万元的遗产。

  《工商巨子》读后感(五):传奇人生,两面极端的基督徒

这是一本出色的传记,介绍了工商巨子 约翰`D`洛克菲勒。 之前看过一本洛克菲勒回忆录。本以为是同一人,后来间接才发现,原来这是两个人,写回忆录的戴维 洛克菲勒是他最疼爱的孙子。
从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一个江湖骗子的孩子到当时代的石油大亨;从一个农产品经纪人,因为害怕而装做征订的投机人到后来垄断全美80%煤油市场的托拉斯之父。是什么早就了洛克菲勒的成功。
很有争议的是在这本传记中讲到了很多当时美国商政上的腐败,铁路系统上的回扣问题。 成本控制成为标准石油公司在全美众多石油公司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之一。
是什么成就了洛克菲勒,是什么让他当时臭名昭著却不为自己辩解,是什么让这位在慈善事业上越陷越深,甚至不可自拔。
从现在简单的财富数字上我们或许无法看到洛克菲勒家族的身影。但是在为美国做的共享上,我们到处都能看到他做的共享,甚至在中国,我们也能想象到洛克菲勒的身影。北京的协和医院,当初就是洛克菲勒捐助筑造的。
一方面他掠夺世界上的财富,另一方面他又慷慨的乐善好施。
虔诚的基督徒,伟大的慈善家,影响全世界医学的伟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工商巨子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