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庄子諵譁(上)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庄子諵譁(上)读后感精选10篇

2017-12-05 22:52:2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庄子諵譁(上)读后感精选10篇

  《庄子諵譁(上)》是一本由南怀瑾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书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40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庄子諵譁(上)》读后感(一):世无大家文盲成名

  有时候想想,于丹讲《庄子》讲《论语》,语气里总是这书里是多么多么的有智慧啊有大道啊,用心感受就能获得人生真谛啊,这不是鸡汤又是什么。当然绝大多数读者是不太有脑子的,自己也不会多想,只是觉得教授啊大师啊所讲的话当然是正确无误的,所以也就盲从了。可谁又知道这些所谓的教授大师又有谁是真才实学谁是迷信盲从?

  这本书的前言里还说,南怀瑾只是从个人的观点来解读《庄子》,并非力求学术上的严谨,所以被其它学者诸多刁难也是正常。看了前面几十页才发现,这哪是因为你见解奇特刁难你啊,完全就是你乱说一气。

  《庄子》其实就是很直白的一些道理。一个事物,大家都觉得方法A是正确的,但是庄子却说其实B也是可以的,如果你从另一个方面去想的话。至于大鲲大鹏,只可当做比喻。非要牵强附会地说古代真有这样的大鸟,那《逍遥游》里被嘲笑的小虫也当真可以说话?

  比如作者以为地球的南极和北极是相通的,还说在北极会被大风吸进去然后直达南极,这完全就是没有科学素养吧。还把文中的南冥北冥牵强附会成南北极,真是可笑。

  总之看了几十页就看不下去了,太文盲了。

  《庄子諵譁(上)》读后感(二):读起来比较累

  对我来说,太过天马行空,抓不住当中的逻辑,有时候看完一段,回过头来想想都不知道在说些什么,不太适合初读庄子的。相比之下,陈鼓应的版本,考据比较多,虽然后面的今译部分往往比较生硬,但它的精华应该是在注释当中,考据了众多研究庄子的人,会给出不同的见解,比较适合第一次读的。我看完陈版本之后在,回过来看南怀瑾的,勉强能抓住一二。

  难度的原因有几个,一来,南怀瑾已经入道,而且用佛学、禅宗来解释庄子,基本不拘泥于考究庄子的原意,所以如果没有一定的佛学知识,可能很多点都抓不住。

  其次,这本书本身就是一本语录,根据南怀瑾讲课的录音编写下来的,而讲课本来就是天马星空的,没有边际的,书中甚至有把听众的反应也有写入,比如有个地方南怀瑾讲了个笑话,后面会用括号备注(笑声)。所以如果没有一定的功底(无论是对庄子的,还是道、佛、禅等等),很难跟得上南怀瑾的节奏。抓不住中心

  ————————————————————————————————

  看完了,内篇7篇,看完之后比第一次看的时候,印象好多了,大概是第一次的时候,还没抓住南怀瑾讲话的习惯,所以很多地方更不上,但是庄子的一大特色就是一个道理翻来覆去来回讲,所以南怀瑾也翻来覆去的解释,看的多了,有些以前看不懂的也就看懂了,懂了之后发现,内篇7偏前后的联系还是紧密的,逻辑也是很严谨的。

  不过缺点还是和之前说的,口头话的东西太多,佛学的东西比较多,南怀瑾自己的东西很多,所以看完之后又去翻 陈鼓应的《庄子今译今注》

  不过佛学的东西多,南怀瑾自己的东西多,即使缺点,也是优点。

  《庄子諵譁(上)》读后感(三):南怀瑾的庄子

  看得很慢,因为原文颇费解,需要极深的古文根底。要弄懂每个字,需要另外参考陈鼓应的《庄子今注今译》,这需要极大的钻研精神和极为沉静的心。很难做到。

  不光是古文费解,想看陈鼓应是因为南师有的解释颇为跑马,实在感觉无边无际,已过于游离了。而陈鼓应又太过拘泥于文字。而且陈等考据学者最大的问题是本人不修道,无法理解庄子原文中与修道有关的文字,比如简单的“虚室生白,吉祥止止”是什么意思?对于修道人很简单的答案,他们完全无法理解, 只能望文生义。一年前我对道家完全没有了解时,我不会认为这些解释有什么问题,虽然感觉莫名其妙;现在对道家有了一些了解,再读这些文字就觉出可笑。这些地方我宁可相信有过禅修经历的南师。也许他们合 二为一更为全面,更接近庄子。

  不过,只看南师也很有意思,虽然那不一定是庄子(我几乎确认很多讲解一定不是庄子原意),而是南师自己理解的庄子,但那种理解也很有趣。南师有丰富的人生经验和修学修道经历,他对庄子的解读别有趣味,我从中也受益匪浅,可以看成南师的人生指南什么的,很珍贵,比看庄子原文或陈文有趣许多,从这里进入庄子也未尝不可。推荐

  《庄子諵譁(上)》读后感(四):逍遙遊

  說今天心情好,那絕對是在騙自己。

  不可能心情好的。

  問題是如何讓自己心情好起來。

  我選擇的是看書,隨手抓起這本看起來。看了又看的書不多,這本算

  是。

  仿佛是第一次看一般,潛心去讀去體會。每次都有不同收穫。

  仿佛是在對自己的當下不快樂而說。

  實時提醒自己,知道自己在意的是什麽,

  其它的,都是浮雲過眼。

  被別人牽著走的情緒,自己牽回來就是了。

  就這麼簡單。

  平淡,放鬆。

  我是凡人,放下強加給自己和別人的責任,

  大家都會快樂。

  《庄子諵譁(上)》读后感(五):顶礼膜拜

  五月风筝2008-12-11 22:56:14

  看完南老师这本书后,只有一个感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从此,这书架上一大半的书,都在这本书的面前黯然失色,我不知道,其中的很多本,是否还会有兴趣看完。

  一位极其非凡的老师,有着如此睿智的头脑,心如明镜。虽然是大师,却不以大师自居,如此谦虚。他的语言古朴生动,简洁明了,他对《庄子》这部书,有这样透彻的理解,生动有趣,令人读来犹如当头棒喝,一下就醒悟了。拜读他的书,是一种享受;读这样的《庄子》,更是一种极其自在而逍遥的境界

  老师在书中的一些观点,令我茅塞顿开。时常会有过度的思虑,导致了心情的起伏,并影响到睡眠质量。老师在书中说:在夜里,心水降下,肾水上升,便达到魂与魄交合,睡得安稳。读完后,睡觉也轻松多了,感觉长期以来多余的思绪是困扰自己的原因。世间的俗事,更是影响自己健康的病毒。只有《庄子》,在三千多年前给我们最自在最直指人心的哲学道理、养生之道,使人能获得发自内心的最真切的喜悦

  如孩童般的快乐真正的快乐

  南老师所以长寿,所以快乐,所以健康。因为他真正懂得《庄子》。

  《庄子諵譁(上)》读后感(六):庄子小品

  上中学的时候,关于庄子,最先听到的就是“北冥有鱼,其名为鲲……”,然后是庄周梦蝶,最后是一个关于乌龟的比喻,于是我有了庄子很会讲故事的印象,同时想当然地以为道家追求逍遥出世。

  的确,庄子很会讲故事。他讲那只由鲲变成的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不知是怎样壮丽巍然的场面;他讲“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又五日而后反”,虽只是地仙,却也令我等凡人欣羡不已;他讲庖丁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像是舞蹈一般。

  看过诸般故事,就算是我这种读过伊索,看过格林,打过小怪兽,追着海贼王的人也能找到故事中的乐趣,不得不佩服庄子的想象力,但是……其中的寓意我是不懂的。

  这时,南怀瑾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他认为庄子内七篇不仅是一个整体,而且是一个逻辑上层层推进的过程,也就是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首先给你点甜头,看看逍遥的人生是怎样的,什么御风而行啊,什么游无穷,然后讲吹万相同,养生修行,如何一步步道德兼备,直至大宗师,乃至成为人间帝王。所以,庄子的思想绝对不是单单消极避世的,而是要先学会修身之道,成为一个道德完备的人,才能入世。庄子曰:古之至人,先存诸己,后存诸人。也是这个道理,只有有道之人才可以入世应世。但入世也不一定就是去应帝王,所谓时也、命也,都是要考量的方面。像孔子那样身处乱世而宣扬仁政,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天罚之人”,在道家看来是不推崇的,当然,也可看出庄子对孔子的佩服情怀

  同时,南师在长达700页的书中,除了对《庄子》的解读,还有就是将儒释道融会贯通地使用,对于庄子中的某句话,他不仅提出字面上的解释,还可以提出儒家和佛学中类似的观点予以补充。这也是南师的优势,许多语句,字面上是很难解释的,像“缘督以为经”,南师就提到了督脉三关,是一些气脉之学。在此,不得不感叹南师的博学。当然,这也增加了阅读本书的乐趣和难度。

  读完全书,我算是对庄子有了一点点了解,听了庄老夫子讲故事,然后又听南夫子讲故事。比较遗憾的是,南师讲学“不斤斤于微末细节”,会提到一些类似气功、打坐入定方面的知识,不知可信度,不辨其真假。哈哈,看来也学了不少庄子天马行空的本事。

  另外,南师讲的比较有意思的地方是古代帝王实际上都是“内用黄老,外示儒术”的,许多有名的皇帝都是学的道家“以形为体,以礼为翼,以知为时,以德为循”的方法,还有无为之道、增加自身神秘感等等。

  还有,我觉得要是得道的人有情感,是会瞧不起那些隐士和吃斋念佛的人的,隐士为的是虚名,和尚束缚太多不自在,原本都是为了追求身心的自由,去超脱涅槃,结果反而弄得自己不自由了。所以庄子提出看穿本质,把什么都看成一样的,而电视剧中的侠道,也都是一副浪荡样,喝酒做事由着性子来,这才是真逍遥,真自由!至于好不好,就又是一个问题了……

  :呼!终于写完第一篇书评了,好长时间没写长文章(好吧,其实还是很短),确实生疏,以后还得偶尔写一些,练练手。

  《庄子諵譁(上)》读后感(七):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且看世间伪君子们,哪一个不是爱惜羽毛。以朱熹的注解为标准答案,注解自然不会引起非议。然而朱熹的注解若是标答,往后的儒生们就不必再解。

  庄子在《养生篇》中说“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朱熹理学对这句话是坚决批判的。那么庄子错了吗?我们看看各家的注解。

  傅佩荣《解读庄子》一书将此两句译作“善于养生的,不会赢得长寿的虚名;不善于养生的,也不会走到伤残的地步。”

  郭象注曰:“忘善恶而居中,任万物之自为,闷然与至当为一,故刑名远己而全理在身也。”

  不要过多地关注于事物的善恶,任万物由其本来面目而行,闷头不作声地与物与天合一,管他生前之事,身后之名。

  成玄英注曰:“为善也无不近乎名誉,为恶也无不近乎刑戮。是知俗智俗学未足以救前知,适有疲役心灵,更增危殆。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做世俗上的人所认为的‘善’事不要有求名之心,做世俗上的人所认为的‘恶’事不要遭到刑戮之害

  朱熹:“然其为善无近名者,语或似是而实不然。盖圣贤之道,但教人以力于为善之实,初不教人以求名,亦不教人以逃名也。盖为学而求名者,自非为己之学,盖不足道。若畏名之累己而不敢尽其为学之力,则其为心亦已不公而稍入于恶矣。至谓为恶无近刑则尤悖理。夫君子之恶恶臭,非有所畏而不为也。今乃择其不至于犯刑者而窃为之,至于刑祸之所在,巧其途以避之而不敢犯,此其计私而害理。又有甚焉,乃欲以其依违苟且之两间为中之所在而循之,其无忌惮亦益甚矣……。庄子之意,则不论义理,专计利害。(《朱子文集大全》卷六十七)

  我们再看看本书的注解:“为善无近名”,就是叫你不要逃避,真为善,不求名利,也不要为了因果报应。“为恶无近刑”,更不是鼓励我们去做坏事。孔子的思想,所谓“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矣”,我们常常这样解释,道德的大原则绝对不要超过标准范围,小地方有时可以马虎一点。照我的看法,这样解释完全错了。实际上,孔子是讲道德的大原则绝对不能违反,小地方不是叫你可以违反,“出入可矣”,就是要慎重考虑,“出入”不能做马虎解释,一出一入就值得慎重,做与不做之间,两可之间时,要慎重考虑,这是主张小德都不能违反。透过了文字的了解,就晓得孔子所说的小的过错也不能犯。我们不能随便把孔子的话“出入可矣”。所以古人的注解很多地方也有错误,你不要认为古人一定很高明。了解了孔子的这两句话,我们就知道,“为恶无近刑”也就是“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矣”的意思。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归纳下来,庄子这两句话就是讲人生行为要做到至善。

  我觉得只有南怀瑾道出了庄子的洒脱和逍遥,我们做善事只是因为我们的良知使然,至善则止。我们从未想过做坏事,但无心的恶,也不至于刑于心。一个人一旦背负了愧疚,或者被人指责被人误解时,哪里能逍遥,哪里能养生自在呢?

  都说南怀瑾是入门读物,我想大概是错了。南怀瑾是要放在最后读的,如人指月,大多数人一定要找到一个金手指,验证黄金的纯度之后才能安心。南师用了根树枝,给大家指出了方向,被世人嘲笑也是自然。

  指月的手离真正的月亮之间还有极大的距离,需要读者自己去行走。

  所以读南怀瑾的文字,重要的是能否引导你去思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