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钝感力》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钝感力》读后感10篇

2017-12-07 20:5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钝感力》读后感10篇

  《钝感力》是一本由渡边淳一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版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16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钝感力》读后感(一):读书 | 《钝感力》

  小伙伴推荐这本书时,我立刻就喜欢上了这个书名。看过这本书后,更是每天情不自禁就对自己神叨“钝感力”这三个字。

  渡边淳一先生第一次抛开情感话题,通过讲述不惧羞涩喂乳母亲,嘈杂声中酣然入睡学子,在斥责声中成长的名医,胃肠钝感的男人等几个例子,来阐述感应迟钝也是一种能力

  非常喜欢这几个故事。但是在我眼里,所谓的“钝感力”,其实并不是一种“神秘莫测”的能力,反而是一种由“专心”产生的“结果”。喂乳母亲不惧羞涩,不是一种能力,当你专心爱自己孩子,也可以忘却周围人的眼光; 酣然入睡学子,不是具有与生俱来的良好睡眠能力,如果你一天学习14个小时以上一心只想睡觉,哪里还有什么嘈杂声?所谓名医,哪里是脸皮厚,不怕被骂,如果你真心热爱一门技艺或是一个专业,恐怕你学习的时间与精力都不够,还谈什么不开心与受打击?

  我们总在blabla抱怨,我们总在被周围影响,我们总是停下来四处张望别人在干什么。可是,迪斯尼摔倒的小朋友从来不会哭泣,因为他们要赶紧爬起来玩下一个游乐项目。

  傻傻的,其实可能并不是真的傻,而是不想去计较,不想去在意。感受迟钝,也可能并不是缺根筋,而是着眼其他。

  不是能力,只是心境。你也可以理解成对某件事物或者人强烈的“爱”。

  所以,时不时提醒自己“钝感”一点吧。有些东西既然并不重要,不如忽略它们,专注于自己在乎的,专注于对自己重要的。

  原创文章,只为分享与交流,未经允许请勿转载^_^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chenjun

  《钝感力》读后感(二):可读性太弱

  读了一半,读不下去了。典型的日本主义思想,相较之下,我还是比较愿意花时间多看看奇葩说,至少千奇百怪张扬的人生风格会比让我延缓所有感知的感觉来的好点吧。

  所有坚持坚强,毅力等好品质,全部被生搬硬套成了钝感力。文中一个例子说一个医生非常有成就是因为他对之前带他的上级领导的批评不走心,有钝感力,反应不敏感,从而导致没有消极情绪而变得成功。我拜托!人家坚持不懈努力工作不是好品质,人家孜孜不倦的看书汲取知识而达到成就的这些过程都是浮云,只有因为不在意领导批评的钝感力就能引领成功吗?!!真是无语。

  还有一个例子,说的是五官钝感力的嗅觉。因为一个人的嗅觉不灵敏,除了呼吸功能以外什么都闻不到。所以导致这个人不挑食什么都能吃得下,而且就算有点异味也闻不到吃得下。并且神奇的是这个人从来没有肠胃毛病,从不拉肚子。我拜托!万一恰巧这个嗅觉钝感力严重的人,肠胃不好。那总是因为吃了不好的东西拉肚子,那么这个钝感力还是好处吗?

  里面的论点很多都经不起推敲,事情举例过于消极,也过于绝对。有些生搬硬套的冠上因为钝感力而得来的成就,真是无语。

  大家千万不要浪费时间在这本书上面。

  《钝感力》读后感(三):敏感星人躺枪

  做为敏感星人有种躺枪的感觉,怎么说呢,我还是觉得敏感与否没有好坏之分。小时候住六楼,好几次老妈在二楼掏出钥匙的声音我都能听到。敏感的人领悟力比较强,但也容易受到干扰。高考的时候,坐后面那哥们儿因为不会做题不听地翻试卷搞得我也心烦意乱的,一边捂着肚子跟大姨妈做斗争,一边想把自己毒聋。 可是人生短短数十载不就是来感受的吗,哪天入土为安了,别说钝感了,啥感都没了。小时候看蔡志忠的漫画,不明白庄子为何能鼓盆而歌,现在也达不到这个境界。钝感在使自己少受一些伤害的同时,是不是也会失去一些快乐。 不过话说回来,做人积极乐观宽容大度一些总是没错的。不过于在意别人的评价,才不会失了自己。

  《钝感力》读后感(四):难得糊涂

  小的时候我很迟钝,像一块石头,很懵懂,别人说什么都不走心,做错了事情也不太在意,那时候无拘无束,眼中的世界浑然一体,大概就处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状态。到了青春期,理解力变强了,明白的事情慢慢多起来。开始起分辨心、比较心,感受到人和社会都很复杂,世界被解析成碎片,自己也变得纤细敏感,觉得知即是苦,眼中山不是山,水也不是水了。这个时候满眼的风霜刀剑,像《月光》歌词唱的一样,感叹这真是一个腐坏的世界,作为上帝的孩子,为什么要被扔到这样一个世界里。很苦恼,过得很不自在很无所适从,很想解脱痛苦时找很多哲学心理学的书看,但看得越多分辨心越重,反而更加痛苦。

  按照渡边淳一的话说,这是丧失掉钝感力这项才能了。心智一经开发,再一琢磨人情世故,苦恼就来了。

  身边的一些人,真的很钝感,一辈子都很粗线条。他们受过很多不公平的对待,看过许多的生老病死,但真的不怎么把这些放在心上。克里希那穆提曾说过“历经沧桑却仍能保持心灵的纯净,这才是真正的朴素”,这句话形容的大概就是这些人的作风。这样的人一般都很长寿,福泽也较绵长。而身边另外的一些人,对人际间的推搡碰撞十分敏感,又常常难以释怀,最后把自己逼得一身是病,甚至有人抛弃现实生活直接疯掉了。这些人的家庭里,配偶常早逝,子女也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我一直都是个很注重自我教育的人,书上说的“君子一日三省”,“聆听比倾诉有意义”,我都会照做。但现在感觉这些古人的箴言对个人的幸福真的有害无利。渡边淳一说的,钝感的人时常记不住别人说的话。这一点我很有体会。在把一日三省变成一种习惯后,我开始问自己:把自己和别人的行为和经历翻来覆去地想,这样对自己真的好吗?现在的我反而特别想戒掉这些坏习惯,很向往“事来心始现,事去心随空”的状态。

  钝感力真的很重要。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既然如此,许多事情何必在意呢,安安心心做好自己就行了。但对于曾经“明白”、“深刻”和“聪慧”过的人来说,要不去在意也一定很困难吧。这大概就是“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