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乱世佳人(上、下)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乱世佳人(上、下)的读后感10篇

2017-12-14 20:4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乱世佳人(上、下)的读后感10篇

  《乱世佳人(上、下)》是一本由(美)玛格丽特・米切尔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3.6,页数:107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乱世佳人(上、下)》读后感(一):乱世佳人

  《乱世佳人》读后感

  --------一个自私女人与一个无私的女人

  《乱世佳人》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一点也不逊色于中国《红楼梦》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我看的仅是一些皮毛,英汉对照缩略版和一场持续两个小时之久的经典电影版,看后感触良多,故写下一些感想作为纪念。

  我想抛开男人,专谈两个女人。自私迷人的斯佳丽和无私受人尊敬的梅拉妮。我们得承认,其实每个女人的心里都有个斯佳丽,但同时也住着个梅拉妮。有些人或许斯佳丽的性格多一些,但有些人,或许梅拉妮的性格多一些。

  斯佳丽

  斯佳丽不算漂亮,但是男人们,如周围一带的小伙子们被她迷住时,可很少注意到这一点。她的眼睛是浅绿的,微微上翘,周围是浓密的黑色睫毛。

  作者玛格丽特是这样给斯佳丽开头的,着重描写了她那双迷人的眼睛。我很赞同玛格丽特的观点一个女人美丽并不是纯粹靠脸蛋的,而是,得益于母亲和么么的管教,使斯佳丽看起来很惹人喜爱。不得不说,斯佳丽是一个十分善于与男人交际的女人,她对周围的男孩子们的心里了如指掌,这也就造就了她自负的性格,甚至有时候近乎于一种固执。其实在现在也是这样,女人的世界都是一样的。一个周围都太多男生围绕的女人,女伴总是少得可怜。斯佳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可是她丝毫没有感到遗憾。在她的世界里,世界上所有女人除了她的母亲,都是她的敌人。她们都在争夺一样东西,男人。可以想像,在美国还处于南北战争之前的不稳定状态,一个女人受传统习教的影响,总得表现得像个淑女,然后倚仗自己丈夫,了此一生。可是很明显,斯佳丽并不是一个淑女,从她在故事开头对阿什礼的告白就可看出,一个试图抢走他人丈夫的女人必定不是墨守陈规的人。瑞德从一开始就比斯佳丽更了解自己。

  斯佳丽的告白失败后,乃至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她都过于相信自己魅力,甚至是固执,她始终认为阿什礼爱的是自己。当然,这与阿什礼的懦弱也有关系,他从来没有很明确地表达他对斯佳丽的感情,从这一点看,阿什礼还是很难克服作为一个男人冲动。在战争结束后,阿什礼回到塔拉,不能自已地亲吻了斯佳丽后,并坦诚地说自己和她这样,会想和她发生关系,斯佳丽才突感眼前这个男人,或许真的并不爱自己。以至于到最后,梅拉妮的死亡才让糊涂了半生的两人清醒过来,其实,阿什礼爱的是梅拉妮,而斯佳丽一直以来爱的,是瑞德。

  实际上,斯佳丽不仅自负,还是个自私的女人。从一开始利用查尔斯的感情,企图来刺激阿什礼,到后来抢走妹妹情人弗兰克,挽救塔拉,到后来消耗尽瑞特的激情,一直以来,斯佳丽就不断地利用他人来维护自己的小世界。在她的世界里,她要拿走任何属于她的东西,不管以什么手段。她不喜欢看护病人,只喜欢在舞会上出风头;她不会无私地把食物都分给伤残的士兵,只要家人不挨饿就行;她更是从开始就嫉恨梅拉妮,在梅拉妮快要生产的时候,她甚至想抛下梅拉妮独自躲避战乱;为了保全塔拉,假心假意去牢房看望瑞德……在嫁给瑞德后,却也从来不懂得珍惜瑞德的好,为了保持身材,她就不愿意为瑞德再生孩子,甚至还要分房睡。

  斯佳丽这种性格,本该受到所有人的唾弃,可是为什么梅拉妮和瑞德还会这样喜欢她,欣赏她呢?是的,斯佳丽可不是只会自私自利,骄傲自大。

  文中有一句名言:Tomorrow is another day.这是斯佳丽的性格,她经常说,我不想了,我要明天再想,明天,我一定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这种对未来和自己的肯定,不是每个人都做得到的,经历战争的人们总是喜欢沉湎在过去的日子里,可是,斯佳丽却是一个勇于面对现实的人,敢于与周遭不幸做斗争的人。她从来不会想为什么事情会变成这样,而是事情过后,今后该怎么办。她可以镇定地帮梅拉妮接生;她可以站在遭遇战争洗礼后的塔拉土地上发誓永不让家人挨饿;她可以在失去一切后重新建立夺回一切的信心。无论是失去了阿什礼还是瑞德,无论是振兴塔拉还是追求她想要拥有生活,她永远积极向上。她敢于做常人不敢做的事,在乱世的夹缝中求生存,勇敢地承担起家里的负担,经营锯木厂,赚钱养家。她比阿什礼这样的男人更聪明能干,完全靠自己创造生活。尽管她辜负了很多人,可是,她对得起她自己。这才是完整的斯佳丽,尽管她自私,自负,可是她却独立,坚强

  梅拉妮

  作为仅次与斯佳丽的女主人公出现在故事里,梅拉妮完全是斯佳丽的反面。如果斯佳丽是漂亮的,那么梅拉妮就肯定是平凡的大众脸。如果斯佳丽是自私自利,自高自大的女人,那么梅拉妮定是那个谦恭无私的人。如果斯佳丽是不受欢迎的人,那么梅拉妮肯定就是个人缘非常好的人。是的,梅拉妮就是作为这样一个人物存活于玛格丽特的笔下。作为斯佳丽最亲近的的女伴,她像姐妹,母亲一样爱着斯佳丽,无论她做什么,她都能为她找到合适的借口,以此向众人宣布,斯佳丽是个好姑娘。

  在斯佳丽的眼中,梅拉妮长期就是个“小蠢物”,历来地好脾气被斯佳丽认为是逆来顺受。其实,梅拉妮是个很聪明的女人,心也像块明镜般透亮。只是在更多时候,她更愿意看见别人的好,而不是别人的坏。从她接受贝尔那个妓女的馈赠,从不计较斯佳丽对他丈夫的勾引,勇于力排众议在他人面前夸赞斯佳丽,在斯佳丽打死那个北方佬后镇静地撒谎,都可以看出,梅拉妮不仅心胸宽广无私,而且其勇敢一点也不比斯佳丽逊色。

  梅拉妮的自信不像斯佳丽那样张扬,她了解阿什礼,她知道他不会抛下她跟斯佳丽私奔,所以即使他人都说斯佳丽在勾引她的丈夫,并与她的丈夫拥抱时,其实不是她不信,我的理解,更多是她明知,却也有胆量地不发怒。她可以把事情控制得很好,谁不面子都不失,这确实是处世的大智慧

  她对他人的帮助从来不计较回报,可别人对她的帮助她却会真心回赠。临死也不忘做一回老好人,告诉斯佳丽,瑞德对她的爱。

  斯佳丽在最后,才终于看见,从这个长久以来陪伴在自己身边的女伴,光芒有多么耀眼。才知道,自己曾经多么依赖她。才知道,其实自己从很久前就已经接受她,很久前,就已经把她当亲人般对待了。

  真是一个人见人爱,伟大的女人。她教会了别人怎么爱。

  可是我终究觉得玛格丽特笔下的梅拉妮太神话了,我更愿意相信现实中,斯佳丽这种女人会比较多。而梅拉妮尽管住在我们心里,可大部分时候,还是斯佳丽抢了她的风头。毕竟,她是一个真正的淑女。

  我的性格里更偏向斯佳丽吧,或许每个生于90年代的女孩子都会有斯佳丽自私自利的性格,但是我们每个人心里肯定都住着个梅拉妮,满怀爱意看待周边的人。

  瑞德曾经对斯佳丽说,自私自利的人永远不会无依无靠。是的,我并不提倡我们都要变成梅拉妮,可是,也不要完全变成斯佳丽。自私的斯佳丽在历尽沧桑后并没有找到她想要的,反而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瑞德。

  我们需懂得珍惜身边的亲人与爱人,也懂得怎样选择与创造我们的生活。

  我们在苦难面前要有斯佳丽的韧性,更要有她那颗始终不老的少女情怀

  毕竟,玛格丽特给斯佳丽的结局是,斯佳丽说,明天,明天我一定想得到办法让他回来,因为,明天,又将是崭新的一天。

  《乱世佳人(上、下)》读后感(二):到底应该什么时候看这本书

  记得我是五年级第一次看乱世佳人的,看的版本题目翻作飘。其实我觉得这两个名字都没有翻好。乱世佳人听起来像一个脑残战争爱情故事,飘又像一个轻飘飘的苦难片。我妈那时候见我看就摇摇头。她大约是觉得我那么小能看的懂啥。确实,那会儿看到里面激情描写我还脸红,但是这不能说我是看不懂的

  第一次看到现在,我始终疯狂仰慕斯嘉丽,以前觉得我要成为她,长大之后梦想破灭,于是决定一辈子仰望她。甚至怀揣了这样的私心交了一些一看就带有疯狂因子的女性朋友。可是我想她们大抵也是成不了斯嘉丽的,她们不够好看。虽然我也知道,斯嘉丽太好看就没有原著的味道,但她可是我的女神

  长大再看,就能欣赏梅兰妮了,她简直是传统意义上最值得褒扬的女性形象,隐忍,深明大义,坚强,外表又人畜无害。小小的鸡心脸印象却很深刻。我想要是一开始我就18周岁,我可能也是会喜欢梅兰妮的,搞不好和对于斯嘉丽的喜爱对半分。由此可以类推,等我到了28岁 再看以前看的书,可能还会去关注,背景,年代,作者的意图,目的,身世。总之只会越挖掘越全面。或者哪一天觉得研究透彻从此不看这本书。

  那是好的,人会长大的,长大了就没有这么多因为一本书一个人产生的喜恶,就知道在大局上把握。于是也就少了那种对于虚拟人物最真切的狂热。有什么会比少年时代的狂热更动人的呢?至少我是想不出来。

  所以我很庆幸我是5年级看到这本书的,我很喜欢那个时候疯狂喜欢斯嘉丽的我自己

  《乱世佳人(上、下)》读后感(三):不是一个奋斗史而是一个女人的恋爱

  这本书我以前读过大概是在上大学的时候或者是初中的时候,我记不清了。开始读时觉得开头很熟悉,后面又记不得了,读到最后邦妮死的时候,我又觉得自己读过,但不管怎样,这次我真的很用心再读。

  这也是我第一次在手机上看如此长的小说。因为过度关心进展我曾经一晚到凌晨6点,也没读完。。

  anyway说正题

  这本书是这样介绍的,这是写思嘉不屈服于命运不停的同命运作斗争的一本书,等等。。我读完以后觉得这不就是思嘉的恋爱史么?中间虽有奋斗史,但真正吸引我的是恋爱史,我曾经彻夜难眠的读,就是希望思嘉可以和瑞德在一起。当我读到最后思嘉终于知道了自己真正爱的是瑞德并向他表白而瑞德却拒绝时,我真是伤心的几乎落泪,虽然我知道如果我是瑞德,我可能也会这样做,因为思嘉真是伤透了他的心。

  思嘉经历了三个男人,她以为她最爱的是她从未得到的艾希礼,那样一个她根本不了解也没有共同语言的男子。她之所以如此的爱恋他,一方面是她从未得到过他,他是她唯一一个没有笼络到的男子。另一方面是他与她如此的不同,有着她没有的学识。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不甘心,因为思嘉太自信了,太不能认输了。这个性格上的缺点铸就了她感情的失败,但是却也成就了她事业上的成功

  或许因为经历了战争,经历了生死攸关以后,她已经将金钱视为了最重要的,感情已经不那么重要,所以她才会嫁给弗兰克。那段时间我觉得她是幸福的,她有着自己的事业,虽然弗兰克很无能,但她可以精神上寄托在艾希礼身上,而身边又一直有瑞德暗中呵护。只是她对金钱太过于在乎了,她从来都以自我为中心的缺点越发明显,逐渐遮盖了她曾经还略有宽容内心。直到后来她和瑞德在一起了,她也没有多少改变,反而更加变本加厉。

  瑞德是爱她的,自始至终都是爱她的,可是她却伤透了他的心。思嘉认为自己所有得到的都是理所应当的,不去感恩别人于己的帮助,也不感恩瑞德对她的爱。最重要的是她从来不认真思考,不做认真的思考,每当遇到问题总是只顾眼前,把更多留到明天。哪怕最后瑞德真的离开她了,她难过之余,还是用一切都放到明天来安慰自己。如果她认真思考一下,她应该会知道瑞德有多么的爱她。

  不过瑞德也有一定责任的,他俩性格上的相似,使得彼此都不会让步。

  我是爱你的,你也是爱我的,但我爱你那么久,你却不知,等你知道了,我却不能再爱你了。。

  《乱世佳人(上、下)》读后感(四):瑞德为什么最后离开了斯嘉丽

  瑞德离开的原因,除了他最后对斯嘉丽说的那些话,更重要的我觉得有这样几个细节。

  瑞德求婚的时候,问过斯嘉丽,你是爱我还是爱我的钱?

  斯嘉丽坦白地说,噢,我爱你的钱。

  **我相信瑞德听到斯嘉丽说这句话的时候,无疑是会有很大的挫败感的,虽然他一向能够用自己的本事得到他想要的,但是,爱却是不能靠本事得来。他既然这样问斯嘉丽,说明他并非只是觉得这个女人好玩,而是真心的爱她,并且希望她也爱自己,他希望答案是,斯嘉丽爱他多于爱他的钱(他不敢奢望这个第一次见面就向别的男人表白的女人轻易的爱上自己)。此后,瑞德带斯嘉丽去奥尔良,为了让她能够忘却战时留给她的阴影,在她睡着的时候守着她,她做噩梦吓醒的时候抱着她安慰她,甚至常常欣赏这个已经是他妻子的人。他这样做既是出于爱,也是希望他们的朝夕相处,能够让斯嘉丽的心逐渐为他所有。他无疑是有这个自信的。他曾说,他们是一类人,他还说,别的人从来没有了解过她,也就不能真正爱她,唯有他能够做她最好的伴侣。

  瑞德和斯嘉丽结婚后,由于斯嘉丽和艾希利的拥抱,使得所有人误会他们之间的关系。

  **梅兰妮和艾希利,瑞德和斯嘉丽,这两对夫妻遇到了很大的危机。不同的是,依照艾希利的性格,他一定会向梅兰妮解释,善良温柔而且敬佩斯嘉丽的梅兰妮必定能够理解。但是斯嘉丽并没有向瑞德解释,他们从第一次见面就已经奠定了互不认输欢喜冤家的感情基础,这既是他们相爱的基础,也是他们分开的潜在因素。瑞德觉得斯嘉丽背叛了他,觉得自己为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白费了,她不爱自己,从来都没有爱过自己。他用自己的方式折磨她,逼她穿漂亮的猩红裙子去参加艾希利的生日宴会,这样做显然是出于嫉妒,但是只看表面的斯嘉丽却因此更加赌气。随后感情受伤的他出走了三个月。

  瑞德出走后归来,在长长的楼梯上,斯嘉丽告诉他她又怀孕了,瑞德赌气的问,孩子的父亲是谁。斯嘉丽气得扑过去打他却不幸从楼上滚了下去。流产后昏迷的她嘴里念叨,瑞德瑞得,嬷嬷没听清楚,后来瑞德问她斯嘉丽有没有叫他,嬷嬷说没有。

  **斯嘉丽曾说,再也不想生孩子了。不仅仅是因为想和艾希利接近,更因为,生孩子破坏了她的美貌和身材。但是这次不同,她希望生下这个孩子,她和瑞德的孩子,她已经爱上瑞德并离不开他了,只是她不承认而已。当她看到瑞德回来,她明明是很高兴的,但她害怕表现出来,不想在他面前示弱。见到瑞德一脸似乎满不在乎的样子, 于是她自己也收住了笑容。两个人即使在这时也还赌气,(当然,斯嘉丽应该主动些的,但她个性过强,征服的欲望太强)即使他们有爱,这场婚姻也是注定会失败的。

  瑞德显然还是抱有希望的,他知道如果斯嘉丽昏迷的时候叫的是他而不是别的人,就可以充分证明她爱他,至少她是十分在乎他的。他知道斯嘉丽不会亲口对他说,因为她是那么骄傲,而他们之间又永远有那么多小摩擦,彼此又不肯示弱低头。他害怕她会死去,他也害怕这个女人从来没爱过自己,因为再有魅力有自信的人在自己爱的人面前总是卑微而黯淡的。他问嬷嬷,得到的答案却是否定的。(我很奇怪,嬷嬷这样一个聪明的人,怎么不懂得瑞德的心情呢?即使她真的没听见,也可以告诉瑞德,斯嘉丽迷迷糊糊地叫了什么,他没听清楚,这样瑞德起码不至于完全失望,甚至很可能自己去弄清楚。他一定会去弄清楚的)。瑞德在这时,既有害怕失去斯嘉丽的极端痛苦,又有极端失望的痛楚。这些打击对于一个四十几岁的男人来说,已经很够受的了。虽然他是如此的强韧,但恰是这种人才更容易受伤吧,因为他从不暴露自己的软弱。

  邦妮死后,两人互相斗气,斯嘉丽显然占了上风,因为她爱邦妮没瑞德那么深,邦妮的死也是瑞德间接造成的。

  **婚姻和爱情是两回事,瑞德努力想通过婚姻来增长爱情,可是婚姻更多的是细水长流,需要彼此的谅解和沟通。他们缺乏的恰是这点。一句简单的对不起可以挽回很多,但是他们的性格却让他们用爱的刀划伤彼此,爱情因性格而产生,婚姻却因性格而毁灭。

  邦妮死了,他们之间的爱的纽带断了。瑞德的爱的寄托也没了。

  最后一根稻草是梅兰妮的死。梅兰妮让斯嘉丽意识到她其实是多么需要她,也意识到自己爱艾希利其实是出于自己的骄傲,和征服的欲望,梅兰妮告诉她,瑞德很爱她。她伤心之余,和艾希利拥抱在一起哭泣,还彼此安慰。瑞德彻底灰心了。

  **这是最后一根稻草,瑞德看到斯嘉丽和艾希利抱在一起哭,他当时不可能了解斯嘉丽内心发生的变化,不可能知道梅兰妮对她说过些什么。他只知道梅兰妮死了,斯嘉丽和艾希利拥抱在了一起,而且之前两个人的拥抱很可能已经让他怀疑艾希利对斯嘉丽有爱。此时此刻,他完全可能认为斯嘉丽是假情假意的伤心,内心里却为自己今后可以喝艾希利在一起感到开心。

  总之,两个人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主要是斯嘉丽个性过强,征服欲太强,太过骄傲。但,这不也正是她的魅力吗?

  这部小说真是难得的极品,最好看的爱情小说···

  《乱世佳人(上、下)》读后感(五):乱世

  才看完上册,下册还在阅读中。一开始看着标题看了简介,以为基本上故事是斯佳丽的风流韵事,后来细细看下来,天啊,书上太多太多关于战争的描写,或者说第一部就是这样的,战乱不断,过去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斯佳丽真的是悲剧吗,我不觉得,我觉得她好勇敢啊。她没有她两个妹妹那么听话,那么淑女。她喜欢跟男人调情,而且长得非常漂亮惹眼,她善于利用她的美貌,她想要的东西她用尽心思去得到,可以她是一个自私的人。但是,她是为了谁才变这样子呢,她很爱阿希礼,可惜阿希礼却不像她这么感情热烈。阿希礼说他自己不敢面对现实的生活,不善于与人交往,他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他以为他会一辈子这样,可没想到战争让他失去了安逸的生活,他感到害怕,他甚至没有任何能力帮助斯佳丽。尽管这样她还是爱着他。

  战争期间,斯佳丽承受太多的压力,她要照顾一大家子的人,都张着嘴巴跟她要吃的,她变得现实,而且经历了那么多苦难,真的可以说是苦难,想想她战争前后的生活真是相差太大,但她向前看,她爱塔拉庄园,她为了守住这里,不惜一切代价,她其实,真的很有责任心,起码我觉得不管她心里怎么想着让苏埃伦快嫁出去,她怎么想着军官来就把食物收起来,但她依然在为这一切付出。

  第一部讲的就是战乱,还有斯佳丽的变化,经历了这些事情,她的心变硬,她对什么都不再害怕,因为最害怕的事情已经碰到了,她勇敢前击。她虽然没有像母亲希望的那样做一个淑女,但是,也正是她这种性格,才让这个家不至于胯下,只有她能挑起重担应付困难。

  她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女人。至于玫荔,她的性格倒跟阿希礼很般配,她虽然长得不算好看,但她有内涵,她似乎并不在乎自己的外表,她品性很好,而且也勇敢,又很有爱心,同情心,但是她太依赖斯佳丽了,这点我不太理解。

  还有一个重要人物,瑞特,他一眼就喜欢斯佳丽了不是吗,他也告白了,只是第一部并没有过多描写他们的进展。我接着看。

  《乱世佳人(上、下)》读后感(六):斯嘉丽

  斯嘉丽绝对算不上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女人,自私,虚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她是个悲剧人物,可也是个成功的女人。

  她人生的悲剧来自那个阳光下的午后--一个帅气的绅士骑着匹高头大马,缓缓而来。他家世背景深厚,很有钱,修养出众,长相帅气。灰绿色的眼眸透出一丝忧郁,深情地望着斯嘉丽,用低低的男中音款款道出:“你是那么美丽,我多么羡慕你的活力朝气、、、”。于是,16岁的斯嘉丽被迷的不要不要的,恨不得立刻跳上去扑倒他。斯嘉丽想:他一定是喜欢我的!至于他眼中的那丝忧郁,直到十几年后,玫妮死时她才弄明白。

  这是个执念,斯嘉丽固执地相信自己是真的爱阿西里,绝对不会是别人。于是,在自尊心受伤害后,为了报复(不知道是报复别人,还是自己),草率地开始第一次婚姻。然后,为了钱,又强了自己的妹夫。处心积虑地接近阿西里,在自己的好朋友背后伺机而动,时刻准备着挖墙脚。而当真爱来到她身边时,她却浑然不知,她被阿西里蒙蔽了双眼,或者不如说,她一直执着于自己少女时代的梦。于是,她与巴特勒生生错过,故事在她悲戚的哭声中结束。幸好,斯嘉丽从来不是个懦夫,她意志坚定,行动果断,不达目的不罢休,这给了读者希望--希望他们两能破镜重圆,希望我们爱的斯嘉丽能得到真爱,幸福美满!

  斯嘉丽属于那种书读不多,神经大条,不愿思考,却固执己见的美人。很多男人围着她转,她喜欢这种感觉,可却始终看不清自己要的是什么。对爱情如此,友谊亦如此,书中的第二女主--人格魅力爆棚的梅兰妮,真正给予她陪伴与友谊。而我们的斯嘉丽小姐却后知后觉,一直嘲笑她愚蠢,时刻觊觎她的老公,直到她死,斯嘉丽才恍然大悟,自己痛失女伴--唯一真正爱过她的同性朋友。斯嘉丽的悲剧如此残忍,总是在失去的时候才明白自己所爱。这时的她已经有过三次婚姻,三个孩子,年届三十。玫妮的死,让她回忆起自己少女时代的梦,让她看清自己心中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这本书如果仅仅只描述爱情纠葛,那么她就不会如此打动人心。斯嘉丽的成长主线更具魅力,可以说这是早期的女性励志小说。

  故事开头,斯嘉丽只有16岁,美丽,青春。虽然她书读不好,可她却知道如何吸引男人。她的母亲叹气:无论如何,女人最重要的是要嫁个好男人。本来,她可以在父母的呵护下嫁个门当户对的男人,无忧无虑的过完一生。可是,战争改变了一切。当炮声在亚特兰大街头响起时,当她赶着辆破马车一路艰辛回到塔拉时,当知道母亲过世,父亲痴呆时,当一家老小张口等着她为他们找寻食物时,当坏人进家抢劫,而她开枪打死坏人时,当塔拉高赋税要被抵押时,斯嘉丽能依靠谁?她不是生来就坚强的,她需要食物果腹,保护家人和塔拉,她只能靠自己。喝酒,偷东西,杀人,强妹夫,能做的,不能做的她都做了。她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基督徒,可她每次干完这些“坏事”,都会喝着酒,流着泪,向上帝忏悔:如果妈妈活着看见我如此该多难过啊!可是明天,新的一天,斯嘉丽手握塔拉的泥土,挺起腰,向着她并不十分信任的基督却十分虔诚地发誓:无论要我做什么,我一定不会让我的家人再挨饿!

  以后的十年里她始终铭记自己的誓言,开商店,开锯木厂,用犯人做工,和北方佬做生意做朋友,对待自己曾经的邻居决不心思手软,只要能赚钱,可以放弃任何原则。她用她并不高大的身躯撑起两个家族,养活自己和家人,守护着他们。

  虽然在故事结尾,斯嘉丽的感情生活一塌糊涂,她却依旧是个成功的商人,有力的大家长,她不需要依附于任何人。斯嘉丽不是完美女性--缺点显而易见,不过,真因为如此,我们才会更爱她!

  《乱世佳人(上、下)》读后感(七):别到失去之后才知道珍惜

  不得不说,郝思嘉是个非常勇敢的人。用于表白,勇于开创自己的事业,勇于与他人的眼光做斗争,勇于追求自己心中的念想,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若是没有遇到艾希礼,郝思嘉是一个永远在被崇拜被奉承的公主,最后选择某个自己看得顺眼的男孩结婚,遇到打战,仍然会失去丈夫,仍然会因为自己的农场与其他男人结婚,最后创业,再与瑞德结婚,白头偕老。若没有瑞德,我想,郝思嘉最终只是会沦落为一个可怜的妇人,虽然想创业,可是永远没有知足,没有懂自己的人,会感到孤独,看不清自己想要的。在郝思嘉最难受的时候,瑞德站在她的身后支持她,鼓励她,用一个可靠的肩膀为郝思嘉遮风挡雨,为她挡去所有人的批评,用“世人皆醉唯我独醒”的目光欣赏着郝思嘉,支持着她。男人的爱,就是这样吧?不会说什么“我爱你”,所做的一切已经表现自己的爱,只要你需要,我就是你的臂膀,不管别人如何,我都可以让你依靠。

  郝思嘉对待艾希礼大多时候是盲目的要求,若是稍微反思一下就知道自己对艾希礼的并不是爱,而是不甘心和习惯。可是艾希礼如何回报她的?用自己的懦弱与逃避,享受着郝思嘉对自己的爱慕,利用郝思嘉的爱慕要求她照顾梅兰妮,即使是知道自己能力不行,却还是待在郝思嘉为他建立的木材厂,享受着安稳的生活。不得不说,艾希礼是一个可悲的男人,既对不起梅兰妮,也对不起郝思嘉。对其渣男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个地方便是,战争中回家时,与梅兰妮共度一夜后坦然面对郝思嘉的示爱,并且拜托郝思嘉照顾梅兰妮,只因为郝思嘉的“勇敢”。因为勇敢坚强,就要被人这么欺负么?再怎样,郝思嘉也是一个女人,也有软弱的时候。

  说实话,我不太理解梅兰妮这个人。明明知道自己的闺蜜与丈夫这样的暧昧,却能够容忍,并且让周围的人放弃仇恨。更为奇怪的是,那时候本可以离开木材厂,与艾希礼两个人共度一生,摆脱郝思嘉,却选择劝说艾希礼留在木材厂。若不是一个很腹黑的人,便是一个圣母级别的人物。可以做到让每个人都心服口服,让每个人都喜欢她,让每个人都支持她的做法,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毕竟在完美的人,都会有人不喜欢她。可是梅兰妮做到了。或许作者在写的时候将梅兰妮过于完美化了,甚至有点虚化的感觉。

  第一次看的时候,很不喜欢郝思嘉这个人,大概是因为自己的性格和她很多时候一样,可是她却因为自己的性格最后获得那么差的结局,我很是厌恶。为了安慰自己,去买了一本《飘2》,据说是很多美国人不满结局请求编辑重新写郝思嘉和瑞德的结局,而编辑找了一个和玛格丽特文笔差不多的小说家,写的第二部。忍耐着恶心和反感,看完第二部之后,对结局越发厌恶起来,甚至厌恶自己为何不顺从那个悲剧。毕竟史诗般的著作,大气磅礴的著作,不是所有人能够写的,玛格丽特花十年写完这本书,修修改改,这样的结局肯定是最好的结局,第二部的续写为了迎合读者的喜好,将郝思嘉的性格改写的面目全非,将大战的背景完全忘记,简直变成现在一些网络低俗的网络小说。迫于无奈,只好承认这部巨作的结局,带着痛苦和无奈。

  再说郝思嘉这个人,她有着很多缺点,目视甚高,好高骛远,任性矫情.....可是反过来又有很多的优点,专心致志,有责任感,脚踏实地,敢于创新.....若是放在现代,肯定是一个深受欢迎的女强人,加上美国人坚强独立的现代教育,肯定会慢慢放弃艾希礼,而追求到自己的幸福。以前的社会,对女人偏见大,每走一步都需要考虑很多,可是郝思嘉是勇敢的,敢于对世俗偏见对抗。越是坚强的人越是可怜,因为所有的人都以为你坚强的时候,什么都觉得可以打击你的时候,我想郝思嘉被艾希礼伤害的时候,真的会很是心痛。可是瑞德站在她身后。有时候,不用说话,只需要一个拥抱,一个吻就能解决所有的抱怨。若说郝思嘉是女人的一面,那瑞德就是男人的一面,所以瑞德对郝思嘉说我们该天生是一对。可惜,最后,郝思嘉弄丢了瑞德的心。有时候看着郝思嘉,我很心酸。看过很多书,能够让我产生共鸣的人物只有郝思嘉,虽然表面看着温柔无害,心中却如同郝思嘉一样任性自我。或者说,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郝思嘉?

  自省的结果可以浓缩为一句话:珍惜当下。

  (再看这本书,感受良多,男女主角的性格决定最后的分歧。也许悲剧才是我无法忘记这部著作的最大原因吧。)

  《乱世佳人(上、下)》读后感(八):红玫瑰与白玫瑰

  女孩子们最熟悉的名著作品当属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乱世佳人》(亦译作《飘》)。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描写了两段迥异的爱情和两个女人的一生。

  一开始被斯嘉丽·奥哈拉的火热和坚毅所吸引,她如此勇敢的追求自己想要的爱情和生活,尽管一次次挫败,尽管众多的压力无情的吞噬希望,她总是坚定的迎头而上,绝不放弃。玫兰妮·汉米尔顿初出场给人的印象极淡,一个温柔而孱弱的传统女子,纯真而善良,她仿佛一个影子,飘荡在斯嘉丽的周围,对她改观是从火烧亚特兰大开始,才生完孩子的她苍白着脸却一声不吭的任由瑞特·巴特勒抱到破旧的板车上,在那火光冲天却暗黑无边的夜里,她全心信赖着斯嘉丽;在破败的塔拉庄园,只有她一直支持着斯嘉丽,在斯嘉丽被迫枪杀闯入庄园的散兵游勇时,她穿着单衣,拖着沉重的军刀,站在楼梯转角,眉目严肃,仿佛一头强悍的雌狮,要与任何欺负斯嘉丽的人拼死搏斗。当时的斯嘉丽在内心嘲笑着玫兰妮,而多年后,她才知道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对自己多么的爱护,这个小嫂子和情敌对自己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斯嘉丽和玫兰妮似乎站在两个极端,一个如火般炽烈,一个似水样柔情;一个奔放、任性、倔强,一个内敛、随和、宽容,但反复阅读之后,却觉得这两个女人是如此的想象,她们同样都是带刺的玫瑰,只是一朵鲜红,一朵纯白。她们总是勇往直前,不怯于世俗的眼光和评判,她们就像柔韧的野草,在世间的风霜雨雪下生机勃勃。

  相对于斯嘉丽外露的彪悍和顽强,玫兰妮的坚韧似水一般无痕迹却更有力量,她仿佛是上帝特意赐给斯嘉丽的知己,在斯嘉丽和其他人之间建起了一座桥梁,她尊重传统,却又不同于那些固守成规的传统女子,她欣赏斯嘉丽的野性和热情,清楚的知道那些野性和热情象征着的生命的力量,她忠实的跟随着斯嘉丽的脚步,是除瑞特外唯一真正了解斯嘉丽的人,她是最懂得斯嘉丽那如火般绚丽的生命力有多可贵的人。

  任何时候,不管斯嘉丽在哪里,她的身后总是站着玫兰妮,在义演舞会上斯嘉丽以遗孀身份跳舞时她为她辩解;在斯嘉丽的妹妹不肯干农活的时候玫兰妮拖着无力的身躯努力在烈日下的田地里奔忙;在周围人对斯嘉丽身为一个女人却以冷血手段做生意,雇佣犯人干活却默许工头克扣粮饷时纷纷拒绝和她说话,玫兰妮含着眼泪认真的宣布她不同任何一个排斥她的小嫂子的人说话;在斯嘉丽和瑞特因为美蓝的意外夭折而彼此灰心憎恨的时刻,是她用自己如海一般的宽容和理解稀释了他们的痛苦和绝望。

  斯嘉丽并没有意识到,她被玫兰妮悄悄的改变着,在战争中,玫兰妮坚持安葬那些战死在南方的北佬们,她的倔强并不比斯嘉丽少,她与斯嘉丽不同之处在于,她有着深渊一般的包容,她并不会因为那些太太们的愚蠢而嘲笑她们,她细心的维护着那些昔日雍容繁琐的传统,但并不会屈服于腐朽的陈规旧俗。这个看似没有力量的弱女子,在塔拉庄园食物短缺的时刻,毅然决定施舍那些从前线溃退下来的流浪士兵。玫兰妮宽容斯嘉丽对她的轻视,她全心的爱着这位比男人还坚强的小嫂子,虽然斯嘉丽自私、任性、看不起别人,打心眼里只有钱,品味低俗炫富。

  当玫兰妮弥留时刻将阿希里交付给斯嘉丽时,这个如野马似钢刀的女人才醒悟,原来她的身边只有玫兰妮真正的爱着自己,在她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一直是这个她认为像小兔子一样羸弱和愚蠢的情敌陪伴着自己支持着自己保护着自己。没有玫兰妮她将要怎么办?原来她的坚强,是因为玫兰妮坚定的站在身后,这个世界上,只有玫兰妮懂得她,赞赏她,宽容她。这个世界上,只有玫兰妮真的爱着她。

  她们在本质上,都是坚毅的女子,所以她们互相扶持,玫兰妮比斯嘉丽更清楚这点,所以她一直用自己全部的力量维护着斯嘉丽。

  斯嘉丽最后终于发现,阿希里只是她自己制造的一个错觉和幻想,是玫兰妮的宽容拯救了她的愚蠢爱慕,斯嘉丽曾深切的希望成为母亲所期望的优雅贵妇人,其实,玫兰妮就是她希望成为的那个形象,她清楚的知道自己无法像玫兰妮一样,沉醉于那些与现实生计无益的诗词歌赋,那些所谓灵魂理想。

  斯嘉丽和玫兰妮是两朵同样美丽的玫瑰,没有玫兰妮,斯嘉丽的热烈生命显得孤独,没有斯嘉丽,玫兰妮的勇敢和坚强缺乏依靠。不止一次,玫兰妮崇拜的看着斯嘉丽,说,亲爱的,你真勇敢,我为你骄傲!我也要像你一样!

  当所有的爱情都褪去鲜艳的颜色,真正属于斯嘉丽的,只有玫兰妮没有丝毫保留的真心。她相信玫兰妮的话,瑞特是爱她的,于是,她站在塔拉庄园,相信着,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乱世佳人(上、下)》读后感(九):乱世佳人—谎言总比真理更动听

  我欣赏斯佳丽,虽然她自私、固执、任性、虚荣,但她骨子里就是个孩子。可就是这样的她才显得真实。她身上有青春期的叛逆,却也有着那种勇敢。

  在塔拉所有的小伙子都围着她,只有阿希礼不然,像一个被宠坏的公主得不到洋娃娃那样,她对阿希礼的爱也无非就是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

  我最为欣赏她的有两点,其一是她能摆脱那个时代所带给她的桎梏,在那个时代作为奥哈拉家族的一员,她是一个上等人,是一个大家闺秀,是不能抛头露面的,一个女人是不能单独出门的,也不可以谈政治和生意经,即便很聪明也是要装傻充愣的。或许在现今社会看来没什么大不了,但斯佳丽从小到大都是受到这样的教育,举个例子就像一只从小到大生长在井里的青蛙,在它眼里天空就只有那么大,然有一天它终于能从井里跳出来那片广袤的天地对于它无疑是震撼的。而斯佳丽不仅仅是摆脱了那个时代给她的桎梏,还要面对所有人的指点、议论...

  下面讲下我欣赏斯佳丽的第二点,那就是活在当下,当斯佳丽战后拖着玫兰妮回塔拉山庄得知母亲死后,父亲神智不清时;后来父亲死时...很多类似的时候她都告诉自己这件事情自己暂时不能去想,而是挑起自己肩上的重任往前走,她也想哭,但是她知道她哭出来会崩溃的,她也知道她哭出来不能改变已然发生的事情,所以她选择继续走下去。哪怕是最后,瑞特要离开她时,她也不曾哭泣。当我刚看完时我曾想或许斯佳丽哭出来了结局会不会不一样,深思后觉得并不会,瑞特已经如他所说已经消磨完了对她所有的爱,而最后至少斯佳丽赢得了一点点尊严,(尊严是自己给自己的)她并没有想用一哭二闹三上吊这样的法子留住瑞特,而是打算重新追回瑞特。

  以前对于美国南北战争的认知和了解就是19世纪工业革命传入了美国,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由于政策的不同,北方主张废除奴隶制,而南方则实行的是黑人奴隶制度,双方矛盾愈演愈烈,当主张废除奴隶制的林肯当政后,南方几个州退出联邦被拒而引起的内战。通过这本书对南方战前战后的形势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很喜欢书中瑞特说的一段话,一切战争无不是为了钱,却被冠以打倒教皇制度、为自由而战等高帽。 毁灭一座城市和建设一个城市就是最容易赚钱的时候,区别在于毁灭一个城市赚钱比较快,而建设一座城市相对比较慢。

  书中还有一点值得细细品味,那就是瑞特无论是对战争的分析亦或是后来民主党的崛起,都是比较真实客观且有条理,可却没有人愿意相信。也是,谎言总比真理更动听,人们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

  《乱世佳人(上、下)》读后感(十):一个夏天的成长

  郝思嘉,当时我读的时候,就是这个翻译名。

  记得在学校,借韩韩的书,从她家拿的。看完后,郝思嘉简直就成了我心目中坚强的女神,一个娇弱任性的小姐,每天对自己说,明天就OK了,以此来度过每一天的困难。

  当时正逢期末考试,当初生命中最轰轰烈烈的男朋友分手,抽烟抽出胃病,吐到只有84斤,月经紊乱,双重精神压力,一刻不能松懈。每每支持不住的时候,我就想起郝思嘉,告诉自己,明天就OK了!郝思嘉的精神支撑我度过了那个人生中最挫败的夏天。所以每次提到乱世佳人我都会想起她的精神。

  一本书的灵魂也该如此,给人心灵的支持,让人成长。

  转眼好多年过去了,他也有他的妻,我也有我的家庭,同学婚礼再次遇见他,之前做了一两个月的心理准备,结果看见他也没啥感觉。老公只字不提,反而更让我觉得,感谢他让我成长,感谢他的放弃让我遇见了老公。

  但是郝思嘉的精神我不会忘,那个夏天的成长让我面对困难有了自信,青春年华的郝思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