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带上灵魂去旅行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带上灵魂去旅行读后感10篇

2017-12-15 20:5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带上灵魂去旅行读后感10篇

  《带上灵魂去旅行》是一本由毕淑敏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4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带上灵魂去旅行》读后感(一):原来忘记的是灵魂

  除了小学上过的课文外,还是第一次读毕淑敏的书。因为曾经不知道什么原因对毕淑敏从未有过好感,就像对曾经的许巍,这是我一个非常不好的地方,未了解就凭感觉去拒绝,于是错过了很多优秀的东西,拿自己没有办法,只是现在好很多了。

  还是来说说这本书吧,原来一直和旅行团出去玩,总觉的哪里很不对,直到今年的春天,和一个姑娘去周边的小镇踏青,才找到了旅行的意义与感觉。用毕淑敏在这本书序言中的话说,就是旅行需要和灵魂保持一致的步调,而曾经的那个我不知道多少次因为导游的赶鸭子,让我的灵魂一路追赶与游荡。

  读完这本书就喜欢上了毕淑敏,喜欢她感情的细腻,以及文笔的纯净无华,更喜欢她对生活感悟,这是一个适合在家里,让你静静的去读,去思考人生的书。于是这个暑假,到目前位置,还没有去旅行,但这本书却让我到遍了世界各地。我想总有一天,我们也会走遍所有。

  旅行真的可以使我们谦虚,读书也同样……

  《带上灵魂去旅行》读后感(二):旅行使我们谦虚

  记得最早看的游记类小说作家的文章是新加坡的尤金,引入一个清新的世界;而后是三毛的游记,美丽的大沙漠;有一阵喜欢林清玄散文,喜欢台湾的小吃水果,可惜目前还木有去过台湾。

  毕淑敏,是读书时很喜欢的女作家,当时关于女性自立自主的文章还很少。一篇篇短文,润物无声,有一天就喜欢上了她的书。

  一直以来都读她的关于心理咨询的故事,偶然翻到了这本书,从必须旅行开始就下意识关注此类书籍。

  每篇短短10几页,在国外不同的地方旅行,遇见不同的人,欣赏不同的文化,探寻生死。如果想了解这个世界,对于人性想要有更多的了解,还是去国外旅行吧!总觉得他们的生活更精彩,而我们只是在生存,毕竟旅行是件奢侈的事情。

  《机场悬红》:权利是要自己争取的,不能奢望别人会主动在乎你的利益,如果你自己都不care,又怨的了谁,当然关于飞机延误换机场赔偿这件事不适合中原之国。

  《面具后面的脸》:艺术应该是让人寻找自我,完善自我,而不是功利的用于加分考个证书的。艺术是用于抒发情感的,或喜或悲,通过艺术手段来相互理解舒缓情绪,在这一点上我们落后许多。

  《旅行使我们谦虚》:

  “我固执地认为,要真正认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块土地,一处山水,你必得独自漫游。

  旅行使我们谦虚,飞驰的速度,变换的风景,奇异的遭遇,萍逢的客人。。。。。。这一切旅途中可能发生的事件,强烈地超出了我们已知的范畴,一种陌生和挑战的姿态,教促我们警惕,唤起我们的好奇。在我们被琐碎磨损的生命里,张扬起绿色的旗帜。在我们被刻板疲惫生活中,注入新鲜的活力。”

  旅行使我们谦虚。因为遇见的多看的多,才能磨去那些自以为是,自以为的当然。不要用自己小小的局限的生活阅历去评价别人的生活,去指导别人的生活,当你经历越多走的越多看的越多,回过头,你会嗤笑当初的自己。

  旅行使我们包容,因为了解因为懂得所以才会包容。(张爱玲的“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这意思真好!)

  另外其中一篇《让死亡回到家庭》,又一次谈论死亡,谈论了最后一段人生的尊严,一如她一直关注的临终安慰的这个领域。很发人深省,这种理念的改变还是很艰难,“尊严的活着”还是“活着”,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带上灵魂去旅行》读后感(三):带上灵魂去旅行

  本来是临上飞机前一晚在唐宁买的特价书,用来打发时间用的,没想到毕淑敏老师还是那么的不让人失望。书看上去很是朴实,后来不小心打开外面的盖页,惊喜书本的简单干练,好像昭示着再普通的外表也掩盖不了我不凡的内在一样。哈哈,“不凡”两字用得过了,只是想表达下那个意思,不过说实在的,该书是那种可以一口气读完的书,很是顺畅,很是贴心,很是舒服,所以我着实认为是本好书。

  我是喜欢走在路上的,所以当老师提到“好的旅行应该如同呼吸一样自然”时,我甚是感动。很多人问我既然已经辞职了,如此大好的机会怎么不出去好好耍耍,为什么之前折腾了半天的计划愣是让它夭折呢?也有人说想走就走了,琢磨多了就行动不起来了。是是是,我当然明白你们说的道理,但我就是怎么也走不出去,因为心太沉了。。。我没办法带着灵魂出去,如何能尽兴,怕最后竟成了行尸走肉,岂不是亏大发了。

  目录上每一个标题都是作者的游历所得,不禁自惭形愧,同是行走,我怎么就没收获点什么果实呢!其实我在意的不是日本、美国、中国的地铁文化差异,也不是北欧的油轮、埃及的莎草纸,或是山妖的阶梯、安徒生的独腿锡兵,这些顶多当个新鲜不新鲜的事看看便也罢了,至于作者的情愫感慨能感受的便感受一下,不能的也不会去在意。让人触动的是她考察式的游历,社会现象、人文关怀、教育方式无不让人深思。我们的祖国处在一个高速发展中的时代,人民是极其物质的,我承认我也是,所以才有太多放不下,所以才支持帅坚持自己的清心寡欲,哈,扯远了,我只是想说我们的社会、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需要爱,需要更多的爱,我们的孩子需要更健康的教育方式和体制。说不出什么大道理,只是简单的觉得,人走的太快,怕灵魂跟不上要停一停, 那这个国家呢,是否还记得根本呢?

  末了,大言不惭的问一句,并非不敬,只是自己无知,毕老师出国考察说那些参观所学要带回国内的,是否有些实事呢?

  《带上灵魂去旅行》读后感(四):想遇见

  “突然记起阿博的一段话。阿博说他和黛比分手的时候,天空也飘荡着北极光。这一次的北极光是橙红色的,披散着,很凌乱,好像火焰或者是巫婆的眼光。”

  “阿博说,真奇怪,那三天,都有北极光出现,第二天晚上的北极光是金蓝色的,好像深海的海草,也像黛比的头发。”

  记得当时看完这一篇,就到微博上说了一句“想去看极光”,虽然还被人吐槽说怎么天天想着玩,但是只有我自己知道,我是被书里的故事打动了,对于极光和有着“海盗性格”的冰岛女子生出了兴趣和遐想。

  在这篇的结尾,毕女士写道,“旅途就是这样,我们会在某个地方以出乎意料的方式遇到某个人,彼此一点都不了解,却说了太多的话。从此天各一方,也许永无相见。”对于这句话我是不能赞同更多的,尤其是当自己也有了几次独自“在路上”的经历之后,深深体会到旅行的精髓其实就在于这种“遇见”。囿于熟悉的生活环境和交际圈子久了,就会渴望暂时地跳脱出去,丢掉名字和身份,把自己的心事际遇交付陌生的树洞君,或者成为陌生人的树洞君。那一刻才会真实地觉得,世界很大。

  所以我喜欢毕女士笔下的一个个旅行故事,尤其是做“甲虫冰淇淋”的老奶奶,和那些关于死亡探讨的故事,让我有渴望亲眼去走一走看一看,带上自己的灵魂去旅程中遇见陌生的灵魂。

  《带上灵魂去旅行》读后感(五):灵之旅途

  “死亡”,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它便与生命形影不离。若人们将生命的诞生比拟为光芒,那么死亡则是这上天恩赐背后的一条暗影。它悄然的隐秘在我们的喜怒哀乐中,无时无刻不陪伴在生命左右。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世间所有的一切都在更迭变幻,唯有死亡,即便是最昌明的医术与昂贵的药物,最终,都无法令我们逃离。

  书中,作者介绍了这样两处地方:禅宗临时关怀中心与临终关怀医院,它们分别位于美国的旧金山与新奥尔良。

  而他们有着相同或是近乎类似的用途,那就是教会人们如何面对死亡。

  从选择进入这两所医院的那一刻起,人们便默许在未来的日子里,死亡将会一分一秒的接手他们的生命,而他们需要学习的则是如何让这一切平静安详的发生。

  可就像无法准确预料一朵花凋零的时刻一般,我们亦无法预料生命究竟在何时终止。而从意识到自己行将就木到入土为安可以说那便是一种纯粹的煎熬。因为失去了“生命”这样的载体,所有依靠它所萌生的思维、情感都将在转瞬间灰飞烟灭,今生的一切都将终止于此。

  记得一位友人谈到已达而立之年的自己,感叹道“30年的时光一晃而过,而这接下来的30年也不会有丝毫拖沓,一切都是那样匆忙,转眼间一生便就此度过。”

  我继而语滞,那日,眼前仿佛浮现出一万几千个日子后,彼此间苍老的面容与那些流逝年华中的点滴遗憾:灵动的双手无法再对这颗蔚蓝的星球做出任何一分贡献与助力;柔美的语言无法再对世间的万种生灵表达崇敬与爱意,对绿意盎然的春歌咏赞叹;深邃幽深的双眸亦无法再与静夜星空凝视对望,互诉衷肠。轻轻触碰亲人的眉眼,抚摸幼子柔嫩的肌肤,因他人的帮助而启唇言谢,在远方柔情凝视爱人的背影……这一切的一切都将伴随生命的消亡而一同逝去。

  我猜想,我们真正惧怕的或许并非肉体的消亡,而是这无穷无尽的“无法”,是对未曾表达与付出爱的深深追悔与怀感。而这种“恐惧”便成为灵魂,对于生时的遗憾与死时的无奈所能表露的唯一警示。

  年轻如我,从未真正思考过死亡的意义。但在世界的每一处角落中,它却随时随地在呼吸之间发生着。只是,我未曾以自身的疼痛或是折磨去加以诠释。

  正如作者所说“只有对死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人才可能更深刻地把握生命。只有懂得生命意义的人,才有勇气探讨死亡。”

  或许,我们并不需要等到明确自己与世长辞的日子再遗憾追悔。更多的契机,或许早已出现在我们的生命中永远需要铭记的是:在那条暗影的前方是生命璀璨的光芒,是无数付出与爱铸造的方舟,而它将会引领我们抵达生命最终的彼岸,心灵平和安逸的归处。

  《带上灵魂去旅行》读后感(六):小感

  早就听说过毕淑敏这个名字,却一直没有涉猎过。这次翻开这本书颇有种相见恨晚的遗憾。

  康永说:在书店就好比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冒险。因为你不知道翻开的这本书你带你进入一个怎样的世界。

  书名:带上灵魂去旅行

  初初翻开的时候还觉得噱头大过实质。

  慢慢细读起来却越来越吸引人,看到旅行,期望充满了新奇、有趣的人、事、物,然而整本书却充满了人文的关怀和思索,真挚地让人动容,才明白何为带上“灵魂”去旅行。

  看到那篇《十一块宝石婴孩的项圈》的时候,

  眼泪也不由自主的下来了。

  想到前几日过年的时候,去lg家吃晚饭,外婆的手上带着两块手表,

  开始的时候觉得很好笑,老人家怕丢吗?

  值钱的东西都要戴在身上呀?

  笑着跟lg说:外婆真可爱

  lg说:那块旧手表是外公送的,新手表是妹妹送的。

  顿时感怀起来。

  我们能陪伴老人的时光实在太少太少,

  就像那些老人院的老人,每日寂寞孤独等待着。。。只能睹物思人

  借着这些纪念证明自己被需要着,被惦念着。

  也许他们的孩子忙着工作,忙着自己的孩子,忙着他们自己的生活

  是的,当孩子们渐渐长大,似乎已经不需要老人的呵护了,

  我们已然忘记曾经我们曾需要过怎样的保护,曾得到过怎样的爱护。

  80后的这一代人,独生子女的我们,

  抗拒着四世同堂,争取着独立的时候,

  怎么才能兼顾我们的责任义务呢?

  当我们的父母,我们的父母的父母需要我们照顾的时候,

  我们是否还有这个能力给予他们充分的照顾呢?

  每日的生活里,我们怎么才能不让他们感觉到孤寂和不安呢?

  这两年出现的“空巢”这个词真的让人感觉凄凉得很,

  但现实之中我们却无奈地制造这一个又一个的“空巢”。

  另说,《让死亡回归家庭》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死亡变成必须在医院完成的一件事。

  很少有听闻谁是在家里去世的,除非意外、突发的情况。

  但是却听说过很多老人,不,准确地说,很多人都讨厌待在医院,

  更别谈在医院告别自己的一生。

  死亡本身就是一件庄重的事情,是应该安详而平静的吧。

  想象中,在家人的陪伴中,在熟悉的家中,安静离开才是让人温暖的结束。

  白色的病床,冰冷的器械,还有陌生的医生和护士标准化的面孔。

  怎么想都是一场噩梦。

  希望死亡方式的选择能够早点在身边实现,希望每个人离开的时候,

  能够多一点点温情和尊严。

  《带上灵魂去旅行》读后感(七):挑那些入眼的段落来鞭策自己

  客栈书架里实在没什么特别想看的书,没办法挑了这本来阅读。细细读下来,还是有所收获的。尽管我觉得书名好笑,自己是太犬儒了吗?不认为有什么灵魂,因为自己阅历有限,见识太浅薄了吧,没有认识过那些有灵魂的人。而自己,别说灵魂,就是宁静平和的心都没有呀。

  其实书读下来,也不过是作者的一些旅行见闻与感慨,而她所谓的灵魂也不过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去感知去思考的意思吧。有故事有见闻有感慨有思考。

  虽然某些调 调不太认同,也觉得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实在是太有限了。没有自己的世界,没有自己的所长,每每都令我头痛。

  正如自己喜欢并摘录的那两首冰岛的诗,有为人之道,有幸福之道。温和寡言及独立自足,都是梦寐以求的。只是在通往它们的道路上,我不是那么自信。

  附录:

  《求知詩》

  知識是海洋,宴席亦課堂。

  用耳細聽取,用眼學榜樣。

  君子慎言語,聆教乃有方。

  智者天下行,錢財存腦中。

  愚者行囊重,困時無所用。

  窮漢有頭腦,力量勝富翁。

  《獨立》

  人生幸福事,受人寵與贊。

  人生不幸事,處處得依賴。

  為人不獨立,淪為小奴才。

  《带上灵魂去旅行》读后感(八):美国之行

  记得高一那年,买过一本《一路走来一路读》,是一对移居美国的夫妻所著。从他们的视角,让我对美国有了不一样的认识。也许从那时起,就憧憬着能有一天,踏上那片仅仅只有200多年历史的国家,去体会不一样的人文风情。而这本毕淑敏的《带上灵魂去旅行》又唤起我对美国的一种向往。有别于其他的旅行读物,这本更像是在探讨美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以及不一样的逻辑思维方式。

  今天,想与大家分享其中一篇《一点七亿只碟子》。

  在美国中部到西部的列车上,作者遇见两位美国人,并与之聊天,在聊到出口贸易时,其中一位美国人说:“中国为什么要到美国来抢饭碗?为什么让美国工人没有饭吃,减少了美国的就业机会?……随处可见---中国制造,再这样发展下去,美国的工业就不存在了……”。作者的回答是:“你所谓的铺天盖地的中国货,有没有仔细看过都是什么?因为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美国将不再制造,比如我手里的这只盘子……而这只盘子在美国的售价是0.99美元,而出口到美国的价格应该更低,姑且计算为1美元。而中国进口一架美国的波音777,需要1.7美元,既然是贸易,就有来有往。中国用什么来买美国的波音飞机呢?目前主要还是资源和劳动力,……,中国人在制造碟子的同时,也委屈了自己制造飞机的能力!孰轻孰重?”

  当我看见这句“委屈自己制造飞机的能力”时,顿感中国还要继续努力……即使国产飞机制造出来,也会被打入冷宫,因为在一些高精尖技术上,国人普遍会选择了国外货,这也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