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暧昧读后感10篇
《鲤·暧昧》是一本由张悦然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页数:20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鲤·暧昧》读后感(一):暧昧 比初识浓烈,比热恋清淡
《鲤 暧昧》的封面上引了夏宇的一句话:暧昧 开了 迅即凋零 比昙花短 比爱情长。而我想说,暧昧,与爱情相似却又不同,它比初识的感觉来得浓烈,却比热恋的味道又清淡一些。
里面有一句话让我记忆很深,反复读了好多遍,还是觉得很有味道:樱花易逝,来年不一定能和同样的人一同看同样的风景。很多时候我们感慨物是人非,大概也是类似的意思吧。
大多能够令人回味良久的文章都有留白。暧昧或许就是留白,空出大段的时间留给想象,那些尚未发生过的事情,那些依然在揣摩中的场景,往往都是感情的慰藉。因为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都过分僵硬和耿直,这段感情与那段感情也彼此相似,实在是没有回旋的余地,便把触觉投向尚处于不明朗地带的情愫,因为这些情愫是美好的,安全的,她们没有被过度挖掘,她们依然保持着想象中的美好,以及距离。而我们恰恰需要这样一个距离,一个安全的距离。因为这个纷乱的世界让我们学会了自我保护,建立了自己的底线,和安全范围,在不触碰到底线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尽情得去享受一个过程,无论是现实的还是虚拟的,是真是发生的还是梦中幻想的,凡是能让心灵得到慰藉的,得到快乐的,我们都乐意去享受。但是,一旦触碰底线,不论暧昧或是其它,都会转瞬而逝。
少年时代永远令我们怀念,那时候的暧昧是因为不懂得分寸感,一切情愫都不得要领。因而无论是隔座山还是隔层纱,无论始终小心呵护没去说破,还是偶尔冲动了一把,许多年后回忆起来,依然还是能看到那份稚嫩和天真。而成年以后的暧昧则是更多出于潜意识里的自我保护,刻意地去保持最安全的距离,一切都因为过分熟稔,或许不再是爱,而是躲避。
暧昧扩充着我们的想象力,蔓延着我们的生活,可是从这颗心到那颗心的距离到底又有多远。或许也没必要一定要计算清楚距离吧,不正是有这样一个朦胧的若即若离的距离感,才让人们对暧昧的感觉欲罢不能么。
《暧昧》过后,给我一种悠悠然的感觉,有点像纷繁城市中的一座花园的一隅,身处其境能够让心得到片刻的宁静。悦然的文字,宛如林中的一条小溪,淙淙流淌,娓娓道来。
《鲤·暧昧》读后感(二):比爱情长 比昙花短
暧昧这一主题,我感觉是自己最有话说的一期,她夹杂着孤独,嫉妒,谎言,上瘾等各种情绪在里面,是两个人关系最美也最复杂的时期,向前一步是爱情,退一步就成了友谊。
书的封面上写着“暧昧比昙花短,比爱情长。”
暧昧是属于双鱼座人的。人们老说双鱼座的人滥情,我并不这么觉得,双鱼座的人喜欢复杂的人际关系,他们总是把任何东西理想化,包括友谊,包括爱情。他们把朋友理想化成情人,却在骨子里不承认这是爱情,因为他们心中的爱情是更加理想化的。其实这只是说的作为双鱼座我的情况。不知道我为什么这么在意星座,可能是受小悦姐的影响。
暧昧是一种说不清到不明的关系,他是人们逃避真实的一种方式,我们能在这种朦胧中,找寻到自儿时起就向往和迷恋的关系。
《鲤·暧昧》读后感(三):比昙花短,比爱情长。
“开了,迅速凋零。比昙花短,比爱情长。”夏宇的这几个短句,是我看过的对暧昧的最好注解。本期卷首语的结尾说,我们在削减着暧昧这个词所传达的丰富含义,使它变得越来越明确,而我们,在明确的暧昧中,活得越来越钝了。我喜欢这个说法,当人们努力用各种标签去定义暧昧的时候,却忽视了那一种顾左右而言他的美妙。在这个“羞耻心和恬不知耻在势均力敌的地方相交”的时空里,感情成为了安全感严重缺失或者企图依赖的载体,人们等不及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1、那份天时地利的迷信
书评人btr说,暧昧就像一张需要时间慢慢显影的宝丽来照片,开始的时候以为什么都没有,后来随着时间流逝逐渐显现出来了。
我想补充多一句,暧昧也像你捧在手心的细沙,开始的时候以为什么都有,后来随着时空的移动你才发现,它早已散落在人来人往的过程中。
暧昧其实是一种转瞬即逝的状态,当你意识到什么的时候,它也就随之消失了。因为你已经开始在思考要怎么去定义这份“关系”,当“状态”转化成“关系”,就意味着人的主观能动性逐渐蠢蠢欲动,总有偏向想让它驶向哪里,而继续留在原地打转的很大程度是因为你的“不想”,或者“不敢”,甚至是“不知所措”。
人们爱说,少年时代的暧昧是因为不懂得分寸感,一切情愫不得要领。而成年的暧昧则是更多出于潜意识里的自我保护,刻意地去保持最安全的距离,一切都因为过分熟稔,或许不再是爱,而是躲避。
有人喜欢用言语暧昧,有人乐于用肢体。但无法否认的是,边界的敏感性一触即发。当一种东西变得急功近利,当一种需求变得赤裸裸时,我们都很难再快乐起来,因为在这样一个转变的过程中,有些东西悄无声息地流走了。于是当你意识到你们之间的“不一样”的时候,彼此都会责怪对方的改变,或者没有与时俱进。吵架那会或者说逐渐冷淡那会开始意识到各种的没有,细沙已经慢慢掉光。不过当结局已定,时间不停地划走划走时,照片也就慢慢显现出来了。原来纠缠曾那么深,那么久。
所以,当你们抱着睡在同一张床上但只是抱着的时候,当你们不愿尝试直接败给坚硬的现实的时候,当你们发现如果变成彼此的另一半就再也找不到失恋时哭诉的对象的时候,暧昧的迷信早已破败了,那份天时地利,已经如残花般,剩下一个苍凉的手势。
于是才有了《鲤 暧昧》里的那些随笔,最多最多,就像《那些男孩教我的事》开头的比喻,路上的乘客。即使一起看过优美的风景,终究也要各自转站。
是的,世上本无那么多的天时地利。空留迷信的,不是游戏,就是爱情。
2、书信所不能承受之轻
《小王子》的作者圣埃克苏佩里去北非前,他的妻子康素爱萝给他写了很多信,有些用他留下来的打字机,有些对着口述录音机独白。这些信除了两封外,大部分都没有寄出。1943年圣诞节后,圣埃克苏佩里从北非寄回最后一封电报,之后他就音信全无。康素爱萝相信他只是隐退到了某个星球上的某个庙宇,不久就会从那儿发来消息,而她就立刻就会收拾行李,出发去寻找他。
康素爱萝的信读得我鼻头酸酸,恨不得找到《玫瑰信札》,再轻轻将康素爱萝罩起来,画进小王子跌落的地方,让他们继续完成彼此的驯服和被驯服。
正如《爱你就像爱生命》里李银河和王小波那种赤裸裸地纯粹的爱一样,有些东西我乐意把它归类为共性,但,是一种例外的共性。
所以在这些光环之下,我将《把爱情都献给墨水》里的这句话挑了出来。“写信的人总是盲目的,因为他怎么也搞不清楚自己关注的目的和对象,他并不知道自己在书写的是自己还是那位爱恋者。”信这样一种媒介或说载体,并不是在默默述说的故事,它是一种无法预想结果的文字叙述,一行行写下来,也不知这过分炙热的感情终究要带向哪里。
是的,我想说的是一种文字的欺骗。当然,还先说说书信的暧昧情绪,一种至今无法被替代的美妙。人们无比怀念信纸时代,那时时光缓慢,情谊细水长流。“现在当MSN让一切都变得请一起来的时候,那份等待和守望的两茫茫感早已经消失殆尽,封存于信封间变成一件古董。距离已经不复存在,最艳丽痴情的情话脱口而出,失去了等待,失去了焦灼,也失去了浪漫。”
宋代张炎写《解连环》,“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那些文字非要等要心意介入、距离介入、时光介入以后才会升华成信,成为一种我们仍旧念念不忘的美好。
即时通讯突破了时空的局限,没想到在这个小角落里却成为了绊脚石。而在这一片怀旧之声中,作为一个完全适应了沟通即时性的我却害怕起修辞这一门自古以来的深奥学问。今年暑假,当我尝试用书信的形式去完成《salad days》时,这种载体在不自觉间放大了我的情绪,似乎只有用力只有那样到位的描述,收信人才能接受到里面的细微情绪。
书信假定了受众,于是成为了舞台,当我们忙着表演时,也就只存在入戏深浅的问题了。顾左右而言他的暧昧,刚刚好适合它,可惜承受不了生活。
3、张腔胡说与朱大小姐
张腔胡说,指的是张爱玲和胡兰成的两种文字风格,差异明显,却一直都是我的偏爱。前者干净利落,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冷而世故,俗而清高;后者矫情到无以复加,演化成最自然美的乌托邦,看似清新出世,实则大志凛然。
朱天文,这位朱家大小姐,王德威所称的“张派传人”的重要代表人物,却也是胡兰成的弟子。所以仔细阅读她从十几岁到现在五十几岁的作品,难免风格会有打架,但终究,她从三三时期在胡师那里得来的以文改江山的豪情壮志终演化成张小姐的小气,执着于文字本身。朱大小姐的小说和张爱玲一样都是隔空凝望式的,没有太多的热情,但她没有后者的彻底,言语间依稀有胡兰成的绚丽。
回旋式的文字,是种缓而不急的暧昧。她用了两部作品《荒人手记》和《世纪末的华丽》做了一个有意思的过渡,世纪末就如狗狼暮色般处在异常紧张的时刻。我们以为用力追逐可能性,就能保住青春就能掌控世界。像翔哥每周五到舞厅寻找各种可能上床的女子;像米亚直接踩着与欧洲时尚完全同步的风讯;像不写作的作家奋力搜罗资讯擦亮敏感度,然而这些力量总要衰竭,夸父追日,世界仍是隆隆向前滚去,新人类新事物仍然泉涌而出,我们终究注定要孤独衰老,靠记忆存活。而作为同性恋人的荒人们,“爱得那样暧昧却勾心摄魂,比厮守缠绵用尽身心更执念于暗伤。电光石火,总是一瞬,是他假装无意触碰他的一瞬,是他永远不能拥有他的那一瞬。”
然后就有了《巫言》,写得像经文,架在活生生的人物和物事身上,但最终没有确凿的定义,如婆罗门女的一泪一悟要翔实却失掉了意义。
这就有个意象“菩萨低眉”,一向说是慈悲,对照着金刚怒目。但朱大小姐说,哪里是慈悲,根本是自保。因为不敢抬眼,一抬眼,什么都映在眼里。看见了,就不能假装没看见,那么管还是不管呢,管不起,结果只能低眉垂目不看见。
看见了吗?有些边界正在模糊。
“大隐隐于市,才有明眼洞察万象,奉行君子淡交,暧昧也因而更睿智,内省也令交际更疏淡,这才能愈加挚于纸墨寄情,暧昧诗文包藏好天地人。”
朱天文便是。
《鲤·暧昧》读后感(四):暧昧的深处是执迷不悟
在新浪Blog上翻出一篇09年写的博文,粘贴在这:
关于暧昧的种种猜测和谣言终于变成了精确的文字,那些在我心里深处模糊的一角终于被挖掘,重见天日.
暧昧的语言不属于我,因为它是我梦想的一隅.
暧昧的情感我也不曾拥有,那要比李煜笔下的"剪不断,理还乱"还要纠缠不清.
而我时常和生活和孤独和嫉妒和欲望保持着仿佛若即若离的暧昧关系,或者说,我被暧昧彻头彻尾的打败了,它占据了我身体里我最重视的大片土地,开花,结果.
有时我呼吸的全部意义就是继续和暧昧作斗争.比"活着是为了死"还要荒唐.
但这些都不影响我对暧昧这个词的疯狂崇拜,我发现离了暧昧和丢了魂魄没有分别.
《鲤·暧昧》读后感(五):暧昧
以前一直觉得暧昧是一种非常贬义,很混乱的感觉,说人家暧昧,总是透漏着那么一种嫉妒或是鄙视或是瞧不上的感觉。看完之后,我才明白,暧昧并不是那么简简单单的两个字,而且是很美的两个字。是一种欲说还休,却还有很细腻的牵连,是一种不容打破的美好,是一种想说却又不忍心打破头脑中美好的印象,是相遇时双目相对,是离开时的不舍。
在城市中游走,在城市中忙碌,或多或少都会和很多人有交集,有些人擦肩而过,有些人陪伴着你走了一段时间,但大多数人还都是连句话都没有说就再也见不到了,像一阵风吹过,充满着水果膨胀时的感觉,透漏着香气四溢,然后爆开,果肉飞溅,果核撞击在你身上,四散而去,随后一切又都消失,恢复平静,可能暧昧也是这种感觉,来时汹涌,去时平淡,但又带着离开时的怅惘。
《鲤·暧昧》读后感(六):暧昧是糖,甜到忧伤
这种昏天暗地的天气,很适合呆在角落里,就在角落披着棉被。
四处堆满了杂七杂八的书,一本笔记本,写写停停。
就是突然想写点东西,不为什么,写到泛空,空到没知觉。
像这样倒数的日子里,
谁跟谁在一起,谁又跟谁发生了什么。
牵过的手,错过的肩。
哀转沉吟,谁的眼暧昧了谁的眸。
有没有那么一种感觉,说不清。
有没有那么一个人,不见面会想念,见面了却无可适从。
望不穿暧昧的眼,似浓又淡,似近又远。
猜不透的心思,无处安放的情绪。
像卡带般,陷在当中,进与退,一样难。
那份节制,那份止步不前。
在一个眼神的暗示,便又在蛊惑自己的心。
无谓太在意ta可给你什么
就算以后不再见面,也没法阻止自己停下。
也许,总有那么一个人,你愿意义无反顾去盲目。
不问缘由,不理结果,无谓委屈。
一生这么苦短, 就让自己盲目的完成这种错过。
暧昧是糖,甜到忧伤。
站在ta 的身后,没人看见的十指紧扣。
只是我怕这样的甜,总有一天会腻。
暧昧,终究无法完成美丽的厮守。
突然想起一句话
你在我左边,你在我右边,你在我的无处不在。
《鲤·暧昧》读后感(七):不是世界不懂你,是你不懂世界
连着从孤独看到嫉妒,谎言,再到暧昧,虽然名词一直在换,可不知道为什么,感觉到的却是一个字,寂寞!
谎言是害怕绝望的自我安慰。暧昧是留白,都是怯懦。
钻石天空里那个女生。可能她觉得好寂寞,没有人能懂她,没有办法向一个中年男人去诉说一个小女孩来初潮的恐惧,对性的恐惧,没有办法诉说在公交车在中年大叔难言的骚扰。即使那个男人是他的父亲。
也没有办法向暗恋她的男生表示自己对接吻的恐惧,对爱情的无知。
她会不会觉得全世界都不懂她,像一个异端行走在这个世界,无人理解的寂寞。如果过很多年后她再回头看这段往事,是为这个不知道怎么去了解这个世界,走出自己小宇宙的小姑娘回以一笑。或是为当年自己独自走过的那么多岁月默然流泪呢。
不是世界不懂你,是你不懂世界,可是又有什么差别呢,在一个人的小宇宙里,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哭,一个人笑,一个人担忧着别人可笑的担忧,一个人恐惧着别人无言的恐惧,也许迟早要走过那一段路,你才会明白,那些毫无必要的担忧和恐惧,但是,这个世界总是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去激发你的担忧和恐惧,以各种让你无法识别的面貌。现在的我们,和那个小姑娘,又有什么差别?
《鲤·暧昧》读后感(八):暧昧
一年前的书,《鲤·暧昧》。当时记得是接近高考,虽然感兴趣但是始终没有买回家来。
上海书城再次看到,包装精美,封面充满了一种模糊的预示,粉白的山茶和血红的粗重的圈。这一年后居然还能看到保存完好的鲤,感觉有些惊奇。
一直对一些边缘性的东西充满了好感,无法定义因而不断追寻,不断追寻反而更加扑朔迷离,比如,暧昧。
这个让人咬牙切齿,却不得不承认她的美的妖精。
就如同人们谈起夜店里的女郎,眼神荡漾香艳,充满着无法启齿的欲望。肮脏,令人不屑,但除去洁癖的人,估计很少能抵御这种原始的诱惑。感情也有洁癖者,只是他们很少真正表现出来。这些人,追求完美有时也让自己孤独痛苦。
其实暧昧真的等于爱情么?
可是也就有那么一些爱的碎片,止步于此。
是真的享受这种过程吗?
确认好感然后彼此互相试探的片段,一些浮想联翩的眼神手势,不明意味深深浅浅的笑,一个潮湿的吻,欲言又止的犹豫猜测,手掌莫名的温度,分别时的眉眼低垂,一些陌生的刺激的温柔,一丝表情的替换,若有若无的触感,混合了想象的肆无忌惮,暧昧,发酵。
原来暧昧生发于差异之中。或者说,是新鲜感。
或许暧昧就是留白。那些尚未发生过的事情,那些依然在揣摩中的场景,往往都是感情的慰藉。生活没有多余回旋的余地,因而人们把触觉投向尚处于不明朗地带的情愫,因为这些情愫是美好的,安全的,她们没有被过度挖掘和发挥,她们依然保持着想象中的美好,以及距离。
于是全身心投入暧昧的游戏中去,体会所有神经细胞全体出动的兴奋和刺激,捕捉空气中每一个交互的气体分子,有人厚颜无耻地说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生命在血液中滚滚流过。兽性,捕猎的快感,征服的欲望。
暧昧状态可能产生美,但是美的事物并不一定都与暧昧有关。
模糊不清的状态和想象的空间。
可是暧昧是多么劳心伤神的一个词汇。
暧昧需要对等,有给予,有回馈,交错着不至于冷却,并且不容冷却。也许有暧昧的中转站,是一个印记、一个眼神、一封信,或者一个人。它们在承载暧昧的同时,还承载了想象。想象永远是美妙的。
有人喜欢用言语暧昧,有人喜欢用肢体,还有人善用气氛。但无论如何,暧昧都是不能过分直接。
少年时代的暧昧是因为不懂得分寸感,一切不得以说出的情愫,都不得要领。于是埋起来,只是在泥土里散发香气。
而成年以后的暧昧,也许更多出于潜意识里的自我保护,刻意去保持最安全的距离,一切都因为过分熟稔,或许不再是爱,而是躲避。
这美则美矣,却也不足以保持长久的吸引力。一旦冷却了一阵子之后,便相互忘记。好像真成了一场游戏。
老了,便懒得暧昧。
一场年轻人的游戏。暧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