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特别狠心特别爱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特别狠心特别爱读后感10篇

2017-12-26 20:4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特别狠心特别爱读后感10篇

  《特别狠心特别爱》是一本由沙拉著作,接力出版社出版的268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010-1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特别狠心特别爱》读后感(一):读完后的几点启示

  作者作为一个单亲妈妈,把三个孩子一手带大,还培养得特别优秀,非常了不起!从书里得到的几点启示:

  1、有偿生活机制:让孩子参与家里的劳动,并以此作为奖励的要点,具体操作比如积分制,积够一定分数可以买自己喜欢东西等;

  2、延迟满足适当控制孩子的物质需求,让其知道珍惜东西的来之不易

  3、理财规划:让孩子学着自己规划自己的零用钱,并把家庭的收支状况告知孩子,让其参与规划;

  4:定期召开家庭会议:全家参与讨论家庭的活动和日常问题等;

  5、制造一些困境,让孩子体验吃苦的过程,比如去条件差的地方体验生活等,培养其对生活认识的广度和增加其能屈能伸的韧性;

  《特别狠心特别爱》读后感(二):教育孩子像犹太人一样 -- 笔记

  很早就听过沙拉的故事,一个犹太混血母亲带着三个孩子从中国到以色列生活中教育和思维方式改变的故事。年前,沙拉终于出书了,书名很惊悚,是《特别狠心特别爱》,封面的沙拉阿姨特别特别严肃,看起来比虎妈狠多了......让人望而却步。其实,翻开内容一看,这妈可比一般妈温情多了,更别说跟虎妈比了.......

  犹太民族大概是世界上神迹最多的民族了,虽然千年流浪,但是却依然保持着千年的教义和传统;经商的就不说了,3%的世界人口,掌握了大量的世界财富;就连30%的诺贝尔奖都是犹太人......更令人称奇的是,他们的财产都是一代一代传承并继续发扬光大完全没有富不过三代之说。这大概算的上人类历史上的最大的神迹了。究其原因,我想是和他们的优良教育有绝对关系的。虽说中国人绝对是重视下一代的,重视归重视,但是方法却和犹太人迥异,我想弄明白差异,也就明白为什么犹太人总体上来说,是如此的优秀了;而我们为什么越重视教育越教育出畸形的一代了。

  以下为读书笔记~,有点凌乱请见谅。虽然这本书的确有不少重复的内容,但是精髓真的值得细细品味。

  素质教育的内涵:为人处世,价值坐标的建立,孩子的品格,孩子对知识职业的关系的理解,孩子的人生理想以及付诸实践能力

  教育,慎于初。

  犹太家长儿女的爱,是以终身受益为目标,不是短线投资,而是着眼于长线。出发点是“培养孩子的开拓精神,使孩子能够成为自食其力的人”。总之,从脱离了子宫的那一天开始,就立志于让他们成为独立生存,适应社会。那么,如何培养有独立生存能力的孩子呢?

  于是,犹太人把生存教育放在第一位;首当其冲就是劳动伦理学:“不劳不获”--“要花钱,靠自己”。“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换得你想要的东西。” 所以,他们才会用“有偿生活机制”来让孩子了解,只有自己的劳动才能够换来果实;用延迟满足,来让孩子了解人的欲望永无止境,要学会控制的。也许有些人觉得,这样,是不是亲子关系变成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了么?我觉得这种想法有点肤浅:孩子只有通过劳动,才会体恤到父母的不容易,反而会感激父母给自己创造的一切。另外,孩子也能够发挥对家庭的参与感,增进自己的主人意识。孩子都是很聪明的,他们很容易洞察金钱背后的意义

  其次,理财术的培养:

  3岁:辨认钱币,认识币值、纸币和硬币。

  4岁:知道无法把商品买光,因此必须做出选择

  5岁:明白钱是劳动得到的报酬,并正确进行钱货币交换活动。

  6岁:能数较大数目的钱,开始学习攒钱,培养理财意识。

  7岁:能观看商品价格标签,并和自己的钱做比较,确认自己有无功买能力。

  8岁:懂得在银行开户存钱,并想办法自己挣零花钱。

  9岁:可制定自己的用钱计划,能和商店讨价还价,学会买卖交易。

  10岁:懂得平时节约一点钱,以便自己有较大开销时使用,如买溜冰鞋,滑板车等。

  11岁:学习辨识商业广告,并有打折、优惠的观念

  12岁:懂得珍惜钱,知道其来之不易,有节约观念。

  12岁以后,完全可以参与承认社会的商业活动和理财活动。

  但是,最懂得经营钱的犹太人反而最反对做“钱奴”。“当遇到歹徒的袭击,必须逃命的时候,你会带什么逃走?”答案不是“钱”或者“宝石”,最正确的答案是“智慧”。财富本身就是一种创意。财商的精髓是:”从事那些不用投入本钱的行业,从事其他人不做的,无须花钱和投资的工作。“

  孩子家务能力栽培法:

  3-4岁的孩子可以胜任的工作:

  刷牙

  协助父母把干净衣服放好

  帮着收拾房间和整理玩具

  把脏衣服拿到洗衣机里

  4-5岁孩子胜任的工作:

  给家里的植物浇水

  帮助擦桌子

  帮大人拿一些报纸

  6-8岁的孩子胜任的工作:

  会料理大部分个人卫生

  给自己的房间扫地、拖地

  把垃圾带到楼下垃圾箱

  会摆放饭桌

  把杂物扔到相应的地方去

  整理自己的床铺

  9-12岁的孩子胜任的工作:

  料理完全的个人卫生

  擦亮家具

  洗一些衣服

  拖客厅地板

  帮助妈妈在厨房择菜,洗菜

  13-15岁的孩子胜任的工作有:

  为家人准备几餐饭

  清洗自己的全部衣服

  协助父母完成一些比较繁重的工作

  为自己的钱做好预算

  选择购买自己的衣服

  在附近做一些工作

  熨烫衣服

  16岁以上孩子胜任的工作:

  在外面打工赚钱

  在大人的监管下出门旅行

  做好高等教育的目标计划

  负责个人的全部穿着

  计划并准备一家人的饭菜

  沟通能力、交际能力的培养:(首先是不要把自己看的太重,沟通首先是走向别人。走向别人第一步是”爱人所爱“。)”我身边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我的关怀。“

  1.要以两倍于自己说话的时间倾听对方的话。

  2.要多提问,求得知识是人际关系的开始。

  3.做人留一线,哪怕自己有十分道理是对的,也要把三分留给人家。

  4.别人给你的,你没有选择,不要去要求别人。

  5.博爱、感恩、诚信、忍耐乐观,然后才是知识。

  衡量孩子交际能力的标准是:

  1. 不惧怕陌生环境,很快适应新环境。

  2. 必要时,能够克制自己的情感

  3. 有独立能力,不喜欢依赖他人。

  4. 与小伙伴相处和谐,能在各项活动和游戏中合作成功

  5. 善于和乐于帮助他人,并能谦让。

  6.能理解成人的意图,并能按成人的意愿去办事。同时还能提出自己新的观点和建议。

  7.有组织能力,在游戏和学习中能起到”小领袖“的带头作用,并为伙伴们所喜爱。

  8.在公开场合中,能聪明、机制、不卑不亢地表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9.热情开朗,与人交往中充满尊重和信任

  培养孩子的管理能力:

  1. 信息管理能力: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善于记录和总结。多听,多看,多观察,多提问。”即使是风,你也要知道来历。“

  2. 时间管理能力:

  a. 时间是消耗品,列出每日计划。

  .事情是有轻重缓急的,区别紧迫性和重要性。我爹说”一家三件事,先挑紧的办。“

  c.时间是有类别的,充分地利用你最有效率的时间。

  d.全力以赴地完成最重要的任务

  外语能力: 会说几门外语,你就具有几个人的价值。

  家长沟通的若干技巧:

  延迟满足的技巧:

  1.根据不同年龄合理掌握延迟满足的时间和方式。

  2. 家长说明延迟满足的理由

  3. 延迟从一分钟开始。

  4. 等待时不要过分关注。

  5.采用代币法进行延迟满足。

  6.冷静地对待孩子的任性哭闹。

  7.不要吝啬表扬,尽量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让孩子感受到父母非常爱他。

  说不的技巧:

  1. 以尊重的态度说”不“。

  2.有正当理由说“不"。

  3.有创意地说”不“

  4. 拒绝时不要破坏他的情绪

  5. 要教会他向父母提出要求的方式。

  6. 一旦说”不“,就要坚持下去。

  7.拒绝孩子以后,要让孩子明白什么东西是最值得拥有的。

  8.家长切忌随意说”不“

  9.父母不要给孩子太多的信息或过度形容,以免造成他们的心理负担

  10.在是和不的平衡中,培养孩子健康,折中的个性。

  什么时候一定要说不?

  1. 在做危险之事时。

  2.超越规则时。

  3. 危险自己或他人安全时。

  4.推卸责任时。

  5.孩子早期表现出任性时。

  逆商训练:(控制,归属,延伸和忍耐)

  1.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挫折“。

  2.适当设置一些困难,让孩子体验挫折。

  3.教会孩子对待挫折的方法,和孩子一起分析挫折原因。

  4. 为孩子提供获得成功机会

  5. 合理运用心理防卫机制。

  6.让孩子了解挫折和成功的关系。

  7. 家长可以和孩子分享父母成功与失败经验

  8.父母应着意培养他们应付困境、逆商的能力。

  立规矩的小窍门:(事先约法三章,事后决不气馁)

  1.对话法立规矩。

  2. 游戏中学习立规矩。

  3. 违背规矩以后,父母一定要给予惩罚

  4. 代替体罚,给予反省时间。

  5. 立规矩时,要明确告诉孩子,这样做的后果。

  6. 就事论事,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7. 多用正面口吻告诫孩子。

  8.立下的规矩,无论时间、地点、场合,都要遵守。

  9.所有的规矩不仅仅是立给孩子的,家长也要严格遵守。

  10.给孩子立规矩要创造轻松的氛围。

  11.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给予孩子自由

  慢养孩子的栽培法:

  1. 倾听是一剂良药。

  2. 孩子面对突发难题时候,不知所措时候,父母应当帮助孩子理清楚思路

  3. 对孩子的独立业绩作出及时反馈。

  4.内紧外松。

  5.要引导将心理的恐惧说出来。

  6.父母要多带孩子到公共场所。

  宽待孩子的技巧;

  1.不要惩罚或训斥孩子,也尽量避免用言辞警告孩子。

  2.避免讽刺挖苦。

  3.当或其上来的时候,采取退避或保持沉默的对策。

  4.可以分三个层次说出自己的情绪状态:”我对你的做法很不高兴!“,”我真气极了“,”我马上就要发火了“。比莫名其妙爆发要好。

  5. 不要当众发火,给孩子留尊严

  6. 不愉快发生之后,尽量恢复自己的情绪。一个吻,一个拥抱。对话沟通也很有必要。

  惩罚孩子的扪心自问

  1. 这个惩罚能改变孩子这种不良行为举止么?

  2. 当我对孩子实施惩罚时,我在生气么?

  3.这个惩罚会使我的孩子感到羞辱或者尴尬么?

  4.我不生气时候,我能不能对孩子及时贯彻实施惩罚?

  5.我是不是先尝试一下肯定性的补救措施?

  6.我这个惩罚能不能教会我的孩子掌握良好行为方式的技巧?

  7. 这个惩罚可以减少以后实施惩罚的必要性么?

  8.这个惩罚是我的教子计划的一部分么?我是不是出于冲动才对孩子实施惩罚?

  9.对孩子的惩罚是始终一致的么?

  10.我的这个惩罚是合理、公平、公正的么?

  如何培养孩子的选择能力

  1. 鼓励孩子尝试以及培养承担后果的勇气

  2. 鼓励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自己去尝试,失败也没关系

  3. 把选择权交给孩子。

  4. 信任孩子,信任更能激发责任性。

  5. 需要练习,需要犯错,需要重复。

  6. 倾听孩子的异想天开

  7. 谈到孩子的未来规划时候,和孩子一起思考,并采取一致的态度。

  8.多提供孩子探索和体验信息的机会,体验职业。

  感恩栽培法:(人类有三个朋友小孩,财富与善行。)

  1. 学会分享

  2. 父母是榜样。

  3. 学会感恩从教他感恩父母开始。

  4. 让孩子经常说出自己需要感谢的人或者事情,学会赞美和微笑

  5. 多让孩子接触大自然

  6. 真正的感恩应该是真诚的。

  了解孩子心思的小窍门:

  1.细心收录孩子的生活资料。从出生开始建立档案。

  2.多方面听取对孩子的意见。

  3. 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4. 珍惜孩子的点滴进步。

  5. 及时地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

  6. 选择恰当的沟通方法。

  7.寻找合适的谈话实际。

  8.制造融洽的谈话氛围。

  培养孩子的乐观态度;

  1. 父母和孩子确立改造性格的信心。

  2. 帮孩子学习正确地进行自我分析,引导讨论消极情绪。

  3. 加强孩子和同伴之间的情感联系。

  4. 多参加体育运动和家务劳动。

  5. 减少孩子的物质占有欲:让孩子明白人生的快乐不是与物质财富等同的。

  6.让孩子拥有广泛的爱好。

  7. 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

  8 .当家庭面对考验时,做家长的更要以身作则。

  《特别狠心特别爱》读后感(三):为女人、为母亲者当读

  写在前面:

  在书架上翻出了《特别狠心特别爱》这本书,说是一本,其实是两本,一本书的“形式”,蕴藏着两本书的“内涵”:不仅是一部“上海犹太母亲培养世界富豪的手记”,也是一个女性对自己60多年来甘苦人生之路的回眸。翻出书的同时翻出当时写下的部分文字,梳理、重温。

  身为女人,怎样应对人生中的种种坎坷与磨难,怎样在书写独立、自强、刚毅、果敢的同时散发出人性的光芒与温暖;身为母亲,如何理解教育以及“狠”与“爱”,如何将意识中的观念在现实生活中予以践行。这些值得我们不断观察、思索和自我检省。

  作者沙拉·伊万斯的传奇人生要追溯自上个世纪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在纳粹疯狂残害犹太人的时期,沙拉的父亲老伊万斯本是个生活在在德国和波兰的边境的犹太商人,1939年,他辗转流亡到上海,成为上海犹太人寻求庇护这个“东方诺亚方舟”曾保护过的犹太人之一。

  犹太文化熏染下的她虽没有多少“学校”经历却有着非凡的谈吐、风仪与思考力,且精通汉语、英语和希伯来语。父亲的突然辞世让她在12岁的年纪就不得不学会独立和坚强。身为犹太后裔的她没能逃过“文革”的劫难,不仅被赶出家门,还被剪了天生鬈曲的头发,以色列政府寄来的信件也被查抄。

  三次失败的婚姻之后,她倔强地独自肩负起养育三个儿女的重担,并帮助孩子在而立之年就实现了自己世界富豪的梦想。1992年中以建交后,她带着子女回到故乡以色列,因为是“来自中国的第一个犹太移民”而受到总理拉宾的接见。

  初到以色列的艰辛不堪回首,虽然身上流淌着犹太血液,但自己分明是一个异乡人,且带着三个嗷嗷待哺的孩子。汉语、英语都不灵光了,40岁的年纪从头学习犹太民族古老的希伯来语、学习用亲手制作的春卷在以色列谋生存,继而涉足钻石领域,曾为以色列钻石公司在中国的首席代表。一路坎坷磨难走过的沙拉坚定地相信:“艰难的岁月,我是开开心心走过的,我相信曙光总在前面。”如今,曾在以色列、日本、美国等28个国家旅行、客居过的沙拉最终选择在上海落户。

  沙拉经历过四段刻骨的感情、三段失败的婚姻,她辗转中国和以色列,含辛茹苦的把三个孩子养育成人,而这三个孩子分属不同的父亲。沙拉坦言,对自己来说,每次结婚与离异都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自己身为母亲的责任。

  书中,作者回忆了多年前的一次生日聚会,孩子们的一番话让莎拉至今难忘,“孩子们说,‘妈妈,您给了我们三把钥匙——坚强、自信和宽容。我们三个人也要给妈妈三把钥匙!’”大儿子说要送母亲一把车钥匙,因为母亲的脚因为骨刺疼得厉害,他不忍心母亲辛苦。二儿子希望全家人可以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所以要送母亲一把别墅的钥匙。女儿最小,她希望妈妈永远年轻美丽,要送出一把保险箱的钥匙,里面要装满珠宝首饰。如今早已手握汽车和别墅钥匙的沙拉毫不掩饰自己身为母亲的自豪,“三个孩子有梦相随,行动最美,我为能拥有这样的儿女而骄傲。”

  “中国的老话讲‘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里的‘渔’是一种生存的技能和素质,更是一种完善的、懂得感恩的品格,一种对自我人生和社会负责的精神。人们常说‘富不过三代’,其实不对,富可以三代,关键看父母怎么爱。”所以,沙拉在《特别狠心特别爱》一书中借鉴了中国教育和犹太教育的理念与经验的精华,提出“延迟满足教育”观念,让孩子学会忍耐,增强孩子被拒绝的心理承受力,培养孩子获取成功必备的重要“逆商”。

  在以色列最初的日子,沙拉曾让三个孩子帮助自己一起卖春卷,孩子们有的走传统零售路线,有的采取薄利多销的批发策略,更有的开办有关以色列与中国文化的特色讲座,收取门票费用然后送给听众春卷免费品尝。“我很早就对孩子们说,吃粉丝还是吃鱼翅,坐bus(公交车)还是开Benz(奔驰)都由你们自己决定。”沙拉说犹太父母从小注重培养孩子理财的本领,让他们了解生活的艰辛却不让他们知道父母口袋里到底有多少钱。

  “苏北有句老话叫,‘有婆就把婆来依,没有婆就靠自己爬。’意思就是,当你有人依靠的时候,你会依赖;当你没人依靠的时候,你就得依靠自己。”在沙拉看来,独立、坚强的人格,乐观的心态是父母赠与孩子最宝贵的财富。

  生活中,沙拉是政协委员,是上海和平眼科医院的义工,虽然她家庭经济条件非常优越且腿脚不便,却坚持乘坐公交车去医院。她还非常关注贫困地区留守儿童,据说她还把《特别狠心特别爱》这本书的全部版税所得拿出来,帮助他们。媒体报道几年来,沙拉匿名捐款无数,之所以匿名,她说“捐钱留名图名声是对神圣善举的亵渎与玷污。”

  《特别狠心特别爱》读后感(四):特别一般特别忽悠

  如果说《没有任何借口》是伪书的话,那这本《特别狠心特别爱》就是伪书中的伪书。因手上有网站的优惠券,就随手买了两本书,这一本两个小时就能翻完了。作为一个编辑和妈妈,这本书对我基本上没有什么帮助。

  论文笔,完全是口述性的语调和演讲式的语言,没有一点文学美感;论内容,很多章节内容在事件讲述的时候都会重复,比如多次提到她炸春卷,三个小孩子帮她卖春卷,三个小孩从小就展示了优秀的生意天赋等;论教育意义,这套教育论调不仅在中国现有体制内根本行不通,对于家长来说更有误导的成分,那几条3岁小孩达到什么标准,5岁小孩达到什么标准,任何一位幼儿园教师都能随口即来。

  唉,现在出版社和想出名的人随便拗几个造型就能获得利益,真是混淆视听啊!

  《特别狠心特别爱》读后感(五):孩子教育是个问题

  我刚有了自己的孩子,教育就成为贯穿妈妈终身的事业了

  我最近看了几本谈教育的书。《教育漫话》、《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以及这本。我的感受:

  1、身体力行,父母是孩子第一老师,不要把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放在学校或老师身上。父母说话的口吻、花钱的态度、吃饭睡觉规律与否等等直接影响孩子。

  2、孩子要粗养,男孩女孩都一样。粗养就是不包办孩子的事物,让孩子做家务、出去玩,自己决定一些事情。甚至可以创造一些艰苦的物质环境让孩子认识人生是怎么回事,社会是什么玩意。如一定金额的生存挑战,参观爸妈的一天、做义工等。

  3、对孩子的物质条件,限额满足适当不满足,决不能超前超量满足,这只会培养出不珍惜无责任心的孩子。

  4、对于学习,我的观点是:学习、成绩不是成功的唯一途径,却是当前中国最好的途径。学习的习惯、态度比单纯看成绩有意义。

  5、素质教育不是艺术教育。素质包括人格、品行、能力等。

  《特别狠心特别爱》读后感(六):《特别狠心特别爱》:更像是官样文章的成功育儿学

  1、这本书属于官样文章的成功育儿学,它的政治形象意图要大于育儿这件非常严肃的事。这位女士作为中国与以色列的外交符号,其成功育儿的经验更像是一种文化互惠,而不是一种严谨的育儿治学。在我看来,沙拉的成功育儿现实更像是一种机缘巧合,而不是她的育儿方法——尽管她的某些育儿观念和手法值得一看。

  2、豆评前2名的书评各执一见,个人都很同意,所谓见瑕见瑜,更多地取决于个人。从文字上来看,确实是一种“平凡”母亲的拉家常,她无法从理论或者逻辑上给我们一个严谨的育儿框架,打算按图索骥、为自己育儿观添砖加瓦的同学们可以失望退散了,这本书的文字更多是一种想到哪儿说到哪儿,顺便再凑点自己儿女的成功素材作为成功育儿学的佐证(但实际上儿女的成功更大程度上是运气、机缘和天性,而不关教育学太多的事)。但是,这本书里确实有一些可以借鉴的东西,譬如延迟满足,譬如挫折教育,但这些都属于散落于作者自说自话的遗珠,甚至其中还掺和了点鱼目,照单全收是危险的,对于培养自己的鉴别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倒是不无裨益。

  3、个人认为,育儿不是《特别狠心特别爱》,而是《特别爱特别爱》,而育儿的难点在于“爱”这个字,而实现爱不是单凭“狠心”一词就能搞定的,甚至狠心而得其反也未见得不可能。the end...

  《特别狠心特别爱》读后感(七):不是孩子不够好,而是家长不正常

  中国的父母都是从小把孩子包在棉被里,大学毕业一打开棉被就希望孩子能披荆斩棘,无往不胜,谁让我孩子不高兴,谁就是王八蛋。中国的孩子也都是从小吃水果都要父母削好送到嘴边,等一走进社会就希望自己飞黄腾达,买车买房,达不到就是别人有干爹,自己爹不行。这都想什么美事儿呢?

  看这本书时候的某一天,我想起了学业成绩特别优秀的表弟。其实表弟其他方面也很优秀,但是爱子心切的家人也跟书中的中国父母太像。因为我在北京八年,表弟来北京读研究生,小姨叮嘱我要照顾弟弟,开学第一天我从火车站车接车送,被褥生活用品扛了一后备箱,收拾妥当之后的日子,就便没怎么去过他学校。一来男生宿舍我不能进去,也就开学能进;二来已经20多岁了嘛,没必要老盯着。但是小姨不行,要我帮忙找对象,帮忙找工作,帮忙买房子。其实表弟的学业背景已经是极为出众,根本不愁什么工作,对象得自己看顺眼吧,房子那是猴年马月的事情了。我跟小姨说行了别盯着了,他这么大了。小姨每次都说:“哎呀他不如你,他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可我当年一个人空手来北京上学,不也是这样开始的么?怎么就不行了呢?是孩子真的不行,还是你觉得孩子不行?前几天表弟要出国交换,三姨给在北京的大姨和二姨打电话,让他们去学校帮表弟收拾下行李….. 我真的是深深的跪倒了。不说24岁的小伙子难道受不不了个行李?到底是谁不正常?

  最近因为读研究生,看了很多儿童心理发展教育及家庭教育的文章,这本书我第一本买回来看的,但是到今天都感触身份深刻的,几乎句句都直戳我心,都能在我家找到影子,也满汗颜的。本书说了几个特别重要的概念“延迟满足”“学会拒绝”“有偿教育”“培养逆商”等等,我不知道对于其他人来讲如何,我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不断的看到自己的问题,不是说父母教育的不好,而是通过自己的现状,看到了这些问题的成因。比如内向、患得患失,冒险精神不足,生存能力差,生活技能差等等。其实读这样的书,不是要对孩子如何,而是更多的对自己的反省与认识,自我撕裂与自我重建。

  看到很多人也为这本书争执不下,有的说故事是假的,有的说故事另有隐情,有的说看见封面就觉得是烂书。我只能说,我很喜欢这本书,虽然写的特别通俗,甚至不像一本书,但是取其精华,已足够自己来用。

  当然,如果是教育孩子用,而不是自我重建用,那要考虑到作者的时代背景与环境背景,毕竟犹太人的整体环境影响作用也很大。比如家家富豪都延迟满足孩子的欲望,都要求孩子从小送报纸送牛奶来赚钱养活自己的欲望,但中国的环境不同,倘若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差距待遇太大,且父母的教育也没有特别明晰的跟上,恐怕会滋生别的问题,比如孩子会去偷东西或者自卑什么的。因此在教育孩子上运用此方法,还需要适度和因地制宜。

  儿童心理与发展教育书单豆列:

  http://book.douban.com/doulist/11817608/

  《特别狠心特别爱》读后感(八):不容忽视的生存教育!

  临睡前,我提醒女儿,“客厅里还有很多玩具。”

  她立马明白了我的意思,她应该把玩具收拾起来了,但却有点不情愿,磨磨蹭蹭不愿往前。

  我并不催促她,接着做我的事。

  过了一会,她慢慢悠悠的走出卧室,准备收拾玩具。

  这个时候,奶奶突然冲出来,“我来帮你收拾。”弯腰干脆利落的动手收玩具。

  然而就在这一瞬间,女儿忽然爆发了,狠狠的对奶奶说,“奶奶走开,我自己会收拾,你快走开。”

  声音里已经带了哭音,仿佛受到了天大的委屈。

  奶奶莫名其妙,不知道应该怎么办,刚刚不是还不愿意收拾玩具吗?帮她收拾她应该高兴才对啊?

  我默默叹口气,走出门,平静的说,“妈,让她自己收拾吧。”

  自从奶奶来了后,这样的情形屡屡上演,我也无可奈何,在奶奶心里,孩子那么小,这些活让小孩子做干什么?甚至连吃饭都要伸手喂。

  先生跟她说了很多次,依旧无法改变奶奶根深蒂固的想法。

  然而在女儿的心里,她自己能做的事情,纵然再不情愿,她也要自己做,如果有人代替她,她就会感到不舒服,似乎在指责她做不好一样。

  所以当奶奶要帮她刷牙洗脸帮她洗澡喂她吃饭帮她收拾玩具帮她关门等等的时候,她都表现的很愤怒,这原本都是她应该自己做的事,却屡次被奶奶包办,她感到很生气。

  这样的事情发生的多了,我愈加明白从小培养孩子做家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多重要。

  女儿一岁多的时候就学着自己穿鞋穿裤子自己吃饭,再后来帮我们拿些小东西,洗脸刷牙收拾玩具,但凡她能经手的小活,都让她自己去做自己去折腾,我们只在旁边静观,需要帮忙的时候她会叫我们。

  久而久之,这慢慢成为一种习惯,成为她基本的下意识,该做的时候自然就去做了,不光是她自己的事情,我们小家庭的事情她也会主动帮忙,因为在她的小脑子里,家是我们共同的,我们都应该为之付出劳动,而不只是爸爸妈妈去做。

  然而这样的培养,很容易被人误读为妈妈太懒,甚至引发各种矛盾。然而我却愿意一直做一个懒妈妈。

  沙拉在她的《特别狠心特别爱》中提到,犹太人特别注重孩子的生存教育和技能教育,知识教育交给学校,而父母所要费心费力的就是孩子的生存和技能教育。

  这样的观点我特别赞同,身为人父人母进入社会多年的我们,越来越明白课本上的那些知识能在社会中提供给我们的很有限,我们走入社会,最需要的是生存和技能。

  我记得前几年特别被宣扬过几个智力过人的孩子,小小年纪就被各大名校录取,早早的就进入了名牌大学,然而结果呢?这些高智商的孩子在经过几年后,并没有如人所愿有十分突出的成就,反而泯然于众人。

  他们缺乏的不是知识不是智商,而是生存教育,在他们小小的脑袋里,除了学习就是学习,对于学习之外的事情,不懂也没机会去弄懂。

  一直很为那些孩子们叹惜,高智商毋容置疑,如果他们的父母能敞开心胸,多给孩子一些学习生存技能的机会,一切是不是都不一样了呢?

  沙拉是一位犹太后裔,在上海生活多年后返回以色列,她并不是专门的教育专家,亦不是有心想要研究育儿经验,她只是在辛苦生活的同时把三个孩子都养育成人,并且各自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后,她才来反观自己的教育方式。

  从她的字里行间就可以看出,她并不善于写作,《特别狠心特别爱》这本书,在我看来其实很啰嗦,有些观点前面写了后面又接着叙述,甚至相同的事例她都在不断的重复,我甚至想,这样的写法出版社没发现没对她提过意见吗?

  我也看到网上有些人对她的抨击,说她的写作毫无章法啰嗦的令人无法忍受,然而她并不是一个作家,遣词造句不是她的长项,她亦不是教育部门的专家,她只是以一个母亲的身份,写了自己的教育方式,写了她对犹太民族以及中国的教育看法。

  有些观点或许偏颇或许并不适合我们的教育,但她能培养出令人骄傲的孩子来,就说明其中定有可取之处。

  单单生存和技能教育,咱们对待孩子就做的极其不够。

  有多少孩子成为留守儿童,被老人们捧在手心里疼着爱着宠着,他们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连最基本的生存能力都不具备,却还沾沾自喜自以为是。

  又有多少孩子被逼着报了各种辅导班,唯独没有帮家长做家务,为自己做的事承担责任这样的教育。

  在育儿这条路上,我们都是摸索者,没人敢绝对的宣扬按照自己的方法就一定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但有些理论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我细细的读完了《特别狠心特别爱》这本书,除却生存和技能教育,其中的理财术从娃娃抓起,有意识培养孩子的管理能力,我觉得都特别好。

  其中还提到犹太人经常为自己的孩子制造一些苦难环境,让孩子们体会到生活的艰辛,进而培养孩子的勤奋节俭精神。

  现在大多数人都已经明白,富养并不是要给孩子提供多好的物质基础,而是以爱富养,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却总处处受限。

  或许是我们自己在找理由,也或许是环境真的不允许,但有这种意识总是好的。

  如果你问我,沙拉的这本书到底值不值得读呢?是不是了解这几种最基本的理论就可以了呢?

  我自己是把《特别狠心特别爱》的两本书都读完了的,对于其中啰嗦重复的部分,我也觉得完全没必要看,但又怕漏掉其中重要的部分,所以我很认真的从头看完了。

  而且我也觉得很值得一读!

  《特别狠心特别爱》读后感(九):用心做事,用心做人,用心养儿

  感触很深。掩卷长叹,到阳台抽了一支烟。

  感叹犹太人的智慧,这样一个两千年漂流在外寄人篱下却奋斗不息自强不已的民族真的是在苦难下获得了大智慧。而他们将智慧集中在了教育。又想到自己还有一对儿女需要抚养,看到作者在书中透露出的培养子女的点滴故事,真是感觉压力很大。

  比建立一个公司,比负责一个公司大多了。

  感觉作者对于一个家庭的管理,需要的难度和智慧,大于管理一个公司。管理公司可以失败,失败了还有成功的机会,可是教育之女是无法承担失败的后果。

  工作了九年,成家生子,经历了很多事情。慢慢懂得了一个道理,做人不易,需用心。

  发现了这世上确实没有捷径。

  原来年少轻狂无知的时候,总是以为自己很优秀、自己很聪明、自己可以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办法、自己可以有别人看不到的眼光。后来才明白,大家都是聪明人,都有头脑,你有的主意别人也有,你懂得道理,别人也懂。想要比别人做的好,那么只有用心,多花心思,多思考,多做。

  原来也以为自己很优秀,别人理所当然应该认可我。后来发现,别人根本没有义务认可你,如果你不懂得尊重别人、认可别人。即使你真的比别人懂得多,真的比别人做得好,如果不懂得尊重别人、不懂得用心做人,别人根本不会搭理你。原来以为当了领导,别人就会尊重你,追随你。等真的管理团队后,才明白,做事情不以身作则,不用心去帮助大家,不用心去理解下属,没有人认同你。

  于是,慢慢懂得了。想今天拼搏一把,明天便可享受的想法太幼稚。人生是一个拼搏的过程,没有尽头。人生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一步登天的故事基本只发生在小说中,即使一步登天了,还是需要解决更难的问题。职位高了,收入高了,问题不会减少,会变得更多。因为,正是因为解决的问题难度高了,才能匹配上更高的职位与收入。

  而看了这本书后,我明白了,还有一件人生大事需要用心,怎么用心都不为过。那就是教育子女。

  教育子女并不是仅仅是一个花钱的过程,有了足够的收入便可以教育出成功的子女。金钱在教育子女上能起到的作用很小,更重要的是需要时间、思考、技巧、忍耐和智慧。教育子女是一个与子女一起成长的过程。

  看完这本书,我认认真真的在笔记本上写下了一句话:“自己是家长。记住,身教重于言传。如果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有某种不好的行为,那么自己也不能有。”

  为了孩子,我也需要成长,需要改掉哪些自己身上不好的习惯。

  《特别狠心特别爱》读后感(十):当心《特别狠心特别爱》

  这是一个很传奇的故事,作者的爸爸是一个犹太人,在二战期间逃到了上海,当年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怕得罪德国都不敢让犹太人入境,而中国则向他们敞开了大门,所以很多犹太人来到了上海,在上海甚至形成了犹太人聚居区,号称犹太城。作者就是一个犹太人的女儿,从相貌上看就是一个地道的老外,一个欧罗巴人,可是她却又出生在中国,在中国长大,说着中国话,是一个地道实在的中国人。长大以后她嫁给了一个中国人,婚姻并不美满,但是生下了三个孩子,两儿一女。三个孩子从相貌上看就是地道的中国人。在大儿子十四岁的时候,中国和以色列建交,她作为第一个从中国回到以色列的犹太人,依然离开中国,带着三个孩子,和中国丈夫分手,回到了从来没去过的“祖国”以色列。然后以一个犹太人的执着顽强拼搏,抚养三个孩子,由一个传统的中国保姆式妈妈,变成了狠心的犹太人妈妈,结果三个孩子都非常出色,长大成人。因为作者的一生经历了两种文化,所以剖析了两种文化中家庭教育的优劣,写除了这本书。

  每一种文化,对待子女的培养都有很大的不同,这种差别其实正是为了适应这种文化而形成的,比较而言,每种教养的方式都有利有弊,没有完美,但是互相比较起来,却总是容易发现另一种放式的优点,对比出自己的不足。于是中国人欣赏美国式的散养、自由、责任、创造,相反很多美国人欣赏中国式养育的顺从、刻苦、坚韧、亲密无间。当然每个文化环境中的父母也都是千差万别,美国也有比中国父母更严格控制自己孩子的中国妈妈,中国也有特别狠心的西方式父母。那么那种方式更好,评价的标准是什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现在的流行趋势是,拿孩子的成就说事,那个孩子成就大,那么就意味着他的父母的教育方式好,他的父母的教育方式就值得推广。其实孩子的成就的取得相当复杂,里面肯定有父母教育的因素,同时也有遗传因素,更有环境因素,还有机遇因素。如果你以为你只要模仿人家培养的经验去培养你的孩子,你的孩子就一定能够获得人家同样的成功,那么等待你的一定会是失望的结果。

  这本书里面的妈妈沙拉,培养三个孩子,其实也就是二儿子特别成功,在三十岁以前就成为了世界级富翁。这样的案例的确不多,但是如果说世界上每个富翁的成功都是因为他父母教育方式的优秀,那么就有点失之偏颇。比如洛克菲勒家族,孩子生下来就寄托在乡下人家抚养,教育孩子的任务交给了别人,但是依然每代孩子都那么优秀。还有的富翁小时候失去了父母,是被别人抚养成人的,等等。这只是说明家庭教育并非一定能够导致孩子成为富翁。犹太人也并非人人都是富翁,但是犹太人中杰出人才的比例的确站世界首位,这是毋庸置疑的,这种优势肯定和他们独特的育子观念有关。但是这里面的问题还是应该听儿童教育专家的研究结果,而这些妈妈总结出来的仅供参考。现在市场上出版书中各种的妈妈经验层出不穷,但是真正的儿童教育专家的声音却根本听不到。这是一种很可怕的现象。用孩子的成功来炒作自己的教育方法,在商业上很容易成功,但是却很容易会误导很多家长,以为培养富翁就只有这一条道路。

  其实犹太人的教育优点在于从小鼓励孩子出去创业,注重培养孩子的理财观念,孩子在小学高年级就能够想法去挣钱,以后当然会很容易成为一个商人,但是不要忘记了,这一点走到极端也会变成了缺点,想一想《威尼斯商人》里面的犹太人夏洛克,为了金钱斤斤计较,把一切都用金钱来衡量,这样的确可以成为富翁,但是这也正是很多民族讨厌犹太人的最重要的原因,这个原因也造成了犹太人虽然很有钱,但是为此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那就是到处都容易受到排挤、攻击,到现在连一个小小的以色列都常年笼罩在战火之下,在这个世界上找不到一片和平的家园。

  所以我们教育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清楚我们自己所在的环境,一定要清楚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一定要清楚每一种教养方式的优点和缺点,一定要吸收优点扬长避短。中国有句古话叫中庸之道,教育也是一样适可而止不要过激。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