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让孩子痴迷的趣味科学实验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让孩子痴迷的趣味科学实验读后感10篇

2018-01-01 21:0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让孩子痴迷的趣味科学实验读后感10篇

  《让孩子痴迷的趣味科学实验》是一本由【英】简.宾厄姆著作,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64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2014-5-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让孩子痴迷的趣味科学实验》读后感(一):可贵的动手能力

  可贵的动手能力

  ——读《让孩子痴迷的趣味科学实验》by/烟波浩渺

  不知道为什么我不怎么喜欢看《变形记》这档栏目,看过几期心里觉得闷闷的,很痛的感觉。也许是我自从做了母亲后这方面过于敏感吧。这个栏目找一个富裕家庭的孩子和一个清贫家庭的孩子,或是边远地区的孩子,交叉对比播放的效果特别让人震撼。仔细一想一个不知劳苦不懂人情冷暖的孩子,长到这么大为什么会这样?不值得父母们深思吗?恐怕也不是一日之过,养不教父之过,现在说养不教父母之过。只是参加一档栏目就可以改变孩子的品性和习惯吗?能指望一个不坚强、不外向的孩子,突然会变得坚强外向吗?还有没见过世间繁华的边远地方的孩子,那茫然失措,融入不到群体中的样子,只有难受可以形容,这样的心里落差如何调适?

  还是回归一句话:家庭渴望亲情的回归。想来也就是《爸爸去哪儿》为什么会这么火爆的原因之一,在外忙于工作的爸爸的参与到亲子游戏,在游戏中随时教育,亲子的魅力不可抵挡。父亲角色不可缺失,男性的阳刚之气坚毅性格都是男孩子女孩子们都应该学习的。

  之上都是我的一些经常想的小想法。但是每当我看到一些亲子的书籍时,就会不自觉地想到这些。

  这个小朋友典型性“十万个为什么”人形提问机,只要睁开眼睛,我们交流不过十句话“为什么,为什么”就开始了,问的问题涵盖的天文地理空气河流,从人的出生到人的死亡,从小鸟的寿命到蚂蚁的家,以至于我无从招架,有的问题解答不了,只好说快去问爸爸。爸爸解答不了只能百度了。哎哎,上了这么多年学,读了也有不少的书,连一个小朋友的问题都回答不了,真是汗颜到无地自容无可奈何

  拿到这本书我的高兴胜过了孩子,感觉这是本对我帮助特别大的工具书。对于我来说等同一本科学实验的小字典,可供我随时查阅解答,帮了我的大忙,再也不用“你长大了就懂了”这样的话,糊弄小朋友了。妈妈有了这书简直就是:妈妈在也不用户担心的小朋友的“十万个为什么”了!哈哈哈

  简•宾厄姆是英国著名童书作家,擅长科学类图书的写作,从书中可以看到他的写作特别之处,不仅仅是普及了科学知识和实验步骤,难能可贵的他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创作了一些相配的漫画故事如P40化学助破案一文中,设计了提取指纹的破案方法;P35微生物显神威中做面包发酵时酵母菌发挥的功效,还附有做面包的小方法。这一点和我们北方人发酵馒头是相同的,如此一来我儿子也好像发现神奇之处,之前就在好奇为什么妈妈早晨起来揉的小面团,到了中午就变得那么大了。

  本书开始讲了“关于实验”的小须知引导孩子和家长如何开始小实验,并告知若干小贴士,同时不忘安全重要性。在书中的最后又科学常识、科学词汇的解释,具备以上实验科学知识完整性。

  本书的开本A4纸一般大小,精美的铜版纸印刷,色彩温馨活泼,内容包含了30多个科学话题, 如:奇妙的旋转、神秘的小动物、什么是酸、奇妙的颜色、摩擦力、运动的空气、口渴的植物、加热的效果、空气里的水、观察天气有趣的磁力、静电等等。都是日常常见的小科学常识以及相应的解说,还有相配合的科学实验做解答,特别生动易操作,富有实验的趣味。实验材料都是常用品,家庭超市都可买到。如:气球、电池、小药片、酵母粉、卡纸、鸡蛋等等。实验的难度也分高中低,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阅读

  当孩子有类似的问题时,家长不但可以用书中的知识多解答,更可借助书中的图例做一个小实验验证一下,既回答孩子好奇心,又增添了亲子乐趣。你的一举一动都是孩子们的榜样。我想通过家长参与进来的小实验,体现家长的动手能力,最重要引导孩子的动手能力。如果有问题,可以找父母一起验证,从书中找到答案,这样美好的景象感觉很欣慰

  可贵的动手能力需要一点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可以从模仿大人行为开始,学着如何独立的做作业、整理书包、洗袜子,到书中各种小实验。简单的实验孩子可以在大人的引导下做着试试看,从给父母打下手开始,勤于动手、勤于思考将是父母所乐见的。

  《让孩子痴迷的趣味科学实验》读后感(二):徜徉科学世界其乐无穷

  y暖暖蓝田

  《让孩子痴迷的趣味科学实验》是16开本的,优良上乘的纸张,清晰明亮的图案,详细的实验步骤说明,看到每一个实验解说,我都忍不住跃跃欲试,想自己动手做一下。

  在成为伪文艺女青年之前,想当年读书的时候,我还是个物理迷呢。在烈日下和同学们拿着放大镜聚焦,点燃纸条;趁物理老师下课出教室的时候偷偷摆弄老师放在讲桌上的小实验用具;物理书上提到的小实验,能做的,我必定一一做一遍才肯罢休。可惜当年没有看到这本书,不然的话不然的话,或许我就茁壮成长为一科学小家也说不定呢,咳咳,偏题了,言归正传

  整本书包含了30多个关于科学的话题,比如“平衡与重力”、“看不见的气体”、“光线的反射”和“微生物显神威”。读者可以选择一些小实验单独做,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把话题里的小实验全部做完。每一个实验都附有详细的解释和图表,它们会告诉读者实验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并附有活泼形象的图,同时还会提醒读者将实验的内容和真实生活联系起来。

  书里实验所需要的器材都是家里常用或者在小商店就可以买到的,没有价格高昂的。书里还贴心提醒大家安全第一,同时要求大家注意几个警示标志,可见作者是多么细心且用心

  书里有趣的实验不胜枚举,比如《做一个不倒翁》。首先向大家普及了关于重心的科学知识,然后罗列出做不倒翁需要的工具,接着就是详细的图文并茂的制作过程图,最后还有专门的一组图解释为什么不倒翁不会倒,嘿嘿,够详细吧。

  比如《悬浮的鸡蛋》,首先把鸡蛋放进盐水里,用铅笔在鸡蛋最突出水面的地方做一个记号。然后把鸡蛋拿出来,擦干。在鸡蛋上画一张脸,让先前做的记号在眉毛中间。画好后,在鸡蛋的对面再画一张。接着把玻璃杯里的盐水倒去一半,然后缓缓地倾斜玻璃杯,把冷水慢慢倒在盐水上面。玻璃杯倒满之后,小心地把鸡蛋放进去,它会从上面的水沉下去,接着又浮在下面的盐水上。

  一页页翻着这些有趣精彩的实验,旁边是熟睡的孩子,忍不住心想,等孩子长大如果学会了这些实验,那么当她表演给小伙伴们看的时候,该多骄傲啊。

  哈,将来,希望这本图文并茂的书可以带领女儿徜徉科学世界,体会科学的奥秘。

  《让孩子痴迷的趣味科学实验》读后感(三):人人爱科学

  孩提时代,就看到过这样一个科学实验,说是把鸡蛋泡在醋里面,鸡蛋就会变得很轻,其实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用一种思考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就会学到很多有趣的东西

  小时候,我爸爸给我买了全套的《动脑筋爷爷》,里面的科学知识包罗万象,记得有这样一个问答,小朋友:动脑筋爷爷,我们是先看到闪电,然后打雷,是不是闪电比雷电速度快啊?动脑筋爷爷回答:其实打雷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只是光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所以我们的眼睛就欺骗了我们,是我们以为是闪电比打雷快。彩色的绘本上,还有画的栩栩如生的图画。多么简单明了啊,所以说科学也可以这么来解读。

  上小学的时候,在乡下农耕的母亲,将自己的工分节省下来,为我订阅了全年的《少年科学》,里面的科学内容就更加的不胜枚举了。有物理的,有化学的,还有现在来说比较前沿的“信息科技”,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孙悟空爱科学》系列,我每次都期待着下一期的到来,因为有孙悟空给我讲科学,我学到了“克隆”、“全息图(激光投影)”、“超级电话(智能手机)”、”智能打印机(3D打印机)“这些想象的科学,如今大部分都成为了现实,其实,我们从小就应该让孩子多看看这些科学的东西,而不是让他们上无休无止的辅导班。。。

  推荐这本书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要激起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不要强迫他们去学习,否则适得其反。这本书一打开就让人有看下去的欲望,精美的内容让我这位大小孩爱不释手,孩子们就更加的喜欢了,每天给孩子读一篇,潜移默化中就增加了知识,建议大家都有一本,小小科学家就在我们的孩子之中。

  《让孩子痴迷的趣味科学实验》读后感(四):神奇的不倒翁

  文/伊莎贝尔不在

  记得第一次看到不倒翁的时候是在小学三年级,当时老师上的叫“自然”那堂课(不知道现在小学叫什么),他一拿出来全班同学都觉得好神奇,由此心里有了这个疑问,为什么它不会倒?而且这个疑问一直困扰了我很多年,直到到了初中,上了物理课,老师才给我们解释不倒翁的这个原理。但即便我知道了这个原理,我依然觉得这个不倒翁很有趣,很可爱,认为它仍然算得上是一个神奇的东西。

  拿起这本《让孩子痴迷的趣味科学实验》又看到了不倒翁这个实验,兴致就来了,只需要乒乓球和厚一点纸板就可以轻松搞定,做出一个不倒翁来,真的是喜欢极了,神奇的不倒翁再次出现。

  书里很多的实验都很简单,比如“让鸡蛋悬浮起来”这个实验,只需要水、盐和鸡蛋就能轻松做出这个实验来,而且小孩子是肯定会喜欢这个实验的。这样的实验很适合出现在小学课堂里,不仅能和学生产生互动,还能让学生学习并且轻轻松松理解这些实验的原理,现在的小孩子都很聪明,只要让他们动动脑动动手就会明白。课堂上不应该只是枯燥的理论知识,这样教出来的学生也只会死记硬背,如果像这种小实验能够被搬到课堂上来,是很有益于开发学生的智力的。

  当然,这些实验不仅仅限于课堂,父母没事在家和孩子玩的时候也可以做起来,我想这不仅会让孩子变聪明,给孩子带来快乐喜悦,增强孩子的自信,肯定还会树立父母在孩子心中“高大威猛”的形象(嘿嘿,高大威猛有点夸张了)。

  本书这些小实验的原理大多是与物理和化学方面有关,而且解释得也非常清楚,记得上高中那会儿,我真的觉得自己是个物理白痴,做那些关于力学方面的题完全是摸不着头脑,很容易走进死胡同,做不出来,所以真心佩服我们班的那些物理高手。

  小孩子的智力开发很重要,所以现在的家长也很重视,现在很多好一点的学校的课堂内容也很丰富,但不是所有的家长都能让自己的孩子读一所好的学校的,所以这本书很好的弥补了这样的差距,孩子在家也能玩儿,只要父母用心点儿,陪着孩子一起做实验,并且给孩子讲解这其中的奥妙,一定会有很多趣事儿发生的。

  真的很爱这本书,因为有不倒翁的实验,哈哈,仿佛找到了真爱

  《让孩子痴迷的趣味科学实验》读后感(五):孩子,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评《让孩子痴迷的趣味科学实验》

  文/蓦烟如雪

  其实我很讨厌看理科书籍,尤其是物理。但若没接触物理,也就不会知道车在运行中,急刹车人体向前倾是惯性作祟;如果不了解密度,把鸡蛋放在盐水中浮起都会觉得是魔法的神奇;如果不了解星体,就不会知道卫星围绕地球旋转是因为地球对卫星有吸引力,至多如文科理解中有个大宇宙,星体在自由绕走。

  《让孩子痴迷的趣味科学实验》,这是一部集科学性、趣味性、实践性且具有一定艺术性的儿童书籍,不过我觉得这本书籍比较适合6岁以上的孩子阅读,因为这本书籍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如果孩子缺乏兴趣,就会变得很枯燥,很难以继续看下去。让孩子专注力持续四十分钟是很困难。实验表明3岁孩子对有目的活动的注意可持续3—5分钟,4岁孩子可持续10分钟,五六岁孩子可持续15-20分钟左右,而这本书,很多实验上,都需要有驾驭自控能力,要有独立性、纪律性和时间观念,如果自控力缺乏,很多实验的初衷都会本末倒置

  其实,一些物理上的尝试可以让孩子明白危险性,但大多家长并不会告诉孩子原因,他们大多无法头头是道的讲述,只能表面陈述这个物体、这个高度具有危险性,从未试想站在另一个角度,去给孩子演示。

  专家曾指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讲究感受性,容易陷入情绪影响思考能力。逻辑讲求思维从准确的概念理解入手,遵循正确的判断和推理的方法,用全面、系统观点更理性、有效地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问题。现在很多大学生不知道如何写论文,小学生一写作文就头疼,或者数学成绩不好,其实都是受到了逻辑思维能力差的影响。”

  那如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呢?应该多去培养一个孩子的想象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拓宽孩子封闭性的思维。虽说,阅读有利于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但心理学家认为,手才是智慧的前哨。因为善于纸上谈兵,就无法有实践上的共鸣。

  要让孩子懂得手动游戏才是孩子学习的方式,但他们不需要一种僵化的教学模式,要的是能满足好奇,能以一种不以成年人思维来限制的探索性行为,他们可以在实验里学会捣乱,学会把这种不知道上升为知道,并且懂得这是为什么。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天才,但是天才也不是一天练就,坚持的自制力,对实验的好奇,都是学习的标配,能让这些生涩的科学词汇融入的手动的书籍教学中。必然是一种进步。

  但我个人建议,这本书,在图画上,略微单调,虽然主打是动手能力,大多孩子富有猎奇心理,基本是喜欢色彩鲜艳富有生动性的书,如果一味单调,他们会渐渐失去兴趣。

  相对来说,这本书算是一本物理浅学入门书籍。对那些喜欢动手、喜欢探究未知的孩子来说,都是可以抱着试读的心态。

  前提是你的孩子在这方面有一定的兴趣。

  筱筱

  2014年10月7日星期二

  《让孩子痴迷的趣味科学实验》读后感(六):趣味科学实验,润物细无声

  不知从何时起,“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搞得人人皆知。确实这些理科的东西占的比重稍大,可不比学个唐词,学个成语的简单。可是这些比较专业的东西该如何教给小孩子们呢?普通的理论,恐怕行不通,不说学生们不喜欢,恐怕大人也不喜欢。那该如何下手呢?

  双螺旋童书馆这次为我们带来的《让孩子痴迷的趣味科学实验》确确实实让我们眼前一亮。

  此书在最开始的时候,点明实验有哪些注意事项,怎么用,如何用,怎么做,要用什么器材,以及最为重点的是告诉我们安全第一,对于家长来说这也是十分必须要有用的。

  本书包含了30多个关于科学的话题,如奇妙的感官,微生物显神威,化学助破案,有趣的磁力等等。A4纸大的开本,孩子拿在手里非常舒服,而且大字,配有大图,很明确哟。

  这些实验的排列也是从易到难,开头的科学实验,取材简单,操作也非常简单,几分钟就可以看到结果。如影子是怎么形成的,有趣的声音,这些非常有趣,也非常吸引孩子的眼珠,从而就让孩子们轻而易举的将这些道理记住了。

  反而到了后面,关于报警,关于门禁等,这些材料复杂,步骤繁琐,更适合于年龄稍大,稍有物理基础的孩子来操作。可以说本说适应的范围很广,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都顾及到了。

  对于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这些基本原理,实在是理论让人提不起兴趣,反而是这些实验,又有趣,又包含科学道理,让孩子在亲手做实验的过程中,学习了隐藏在生活中的科学原理,确实又开心,又高兴。如认识静电,这个在入秋后,特别明显示,就是头发常常发出噼啪的声音,跟孩子说静电,孩子们仍是很迷茫。那么本书并未采用长篇理论,而是采用几个小游戏来说明。如用气球在衣服或是头发上摩擦几次,放在衣服或是头发上,松开手,气球会粘在上面,就这么简单,孩子却非常开心。那么二个气球,分别用毛巾摩擦后,他们会粘在一起吗?不会的,因为他们同时都带有了负电,反而就相排斥。多么有意思的实验哈。

  孩子对于每一个实验都非常喜欢,恨不得立刻就把每一个都做了。现在就让孩子自己选择,我们周末去做。翻来翻去,孩子对于神秘小动物这个也非常感兴趣,已经决定周末去花园看小蚂蚁了,至于蚯蚓得看情况,是否能发现了,不过,书上也有一些外点小知识,如今孩子就记住了,说是有蚯蚓会让土地更肥沃,哈哈。所以说这个书,一点也不呆板,不是老套的实验步骤一二三排列,还会有些其他知识加在上面,确实很有趣。

  通过这些趣味性十足的实验,增强了孩子对物理生物化学的了解,相信有了这些基础实验的铺垫,让孩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孩子以后的学习路程中,必将带着兴趣,带着开心,去学习。

  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141384540/

  《让孩子痴迷的趣味科学实验》读后感(七):想法可贵,动手更可贵!

  阿基米德曾“狂妄自大”地扬言:“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 只是今天在我们看来最普通不过的杆杠原理,在当年的历史里却一度被人耻笑、被人羞辱。然而阿基米德不曾被“魔怔”吓唬而放弃,他经过反复地观察、求证、实验和计算,终于确立了杠杆的平衡定律,证实他当初的设想。

  所以他是个伟人,而我注定是个庸人。因为纵使有多少美好的想法,单是说起“科学实验”这几个字,就已经令我有种高大上的感觉,让我望而止步。私以为和“科学实验”最亲近的接触便要数上学那段时间的化学、生物课上的那些寥寥无几、简单不能最简单的实验了吧?!只是一离开了课本、一离开了老师的从旁指导,科学便如同没了主心骨,实验从此与我是路人,它又重回到让我无法企及、触之不到的高高在上的“殿堂”,苒苒然如同神佛一样只可远观不可亵玩。

  在看多了科技纪实片的基础上,“科学”听起来确实是很玄乎很深奥的东西,更遑论高大上的“科学实验”,一度无意识地放大到诚如特拉斯、爱迪生、爱恩斯坦、霍金等伟人巨匠以探秘、揭示宇宙万物的本质与神秘的奥义上,创造发明。

  这是我看本书之前的最大最真切的感触,看过本书之后我觉得他依然是个伟人,而我也依然是个庸人,但是看过之后感觉到底不一样了,和“科学”和“实验”二字亲近了不少。我虽然无上大智,但是身处“科学”世界,说不得我每天都与“科学实验”打交道。我们制作的不倒翁、甩水器等小玩意其实都与科学有关,都与实验有关,只是我们在实践这些的时候,尚未上升到事物本质中考虑、窥探出个中玄妙而已。

  扯远了。家中的孩子调皮捣蛋,我相信大多数人都和我有着同样的想法和做法,那就是他们要是能捣鼓出些什么也就罢,但是多数的时候就知道破坏。所以不论开始,我们习惯了打压。然而有位著名教育学家说过:好奇心可以被家长的无知摧毁,也可以被父母的爱心培养出来。

  我们需要一种媒介,引导孩子从善如流。《让孩子痴迷的趣味科学实验》本书不论从定位,抑或是内容设置都是相当接地气的,仿佛就是为屁孩的家长量身定制一样。本书里面选取了30多个关于科学的话题,其中在这些实验里,不会用到多么昂贵的实验器材,都是家里常见常用的、活着只需到商店就能买到的,丝毫不费周章之力。

  里面的实验不仅简单易作,最让我惊喜的是,这些实验有着清晰的解说与图标,做得过程中它们又会适时地告诉你实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究竟为什么会发生这样那样的变化,使孩子学习的过程有所对比、有所思考,不仅兼具了学习的实用性,还具有了学习的趣味性与活用活学的思考过程,十分值得称赞。

  另外,我们都知道“实践方能出真知”。诚如科学家有了想法,尚且做出大量的实验,只为验证自己当时的想法。基于这种理念,《让孩子痴迷的趣味科学实验》无疑是让孩子在思考中动起手的不二之选。其实本书中很多实验不仅我们经常接触得到,还有些曾在自己的脑海中演练过百遍,只是一直没动手做出来,错过了收获的喜悦。

  生活中不乏智慧,想法可贵,动手更可贵!不动手,最好的想法也是白搭,唯动手给想法一个窗口,才得以实现!让你的孩子动起手来吧,从做个小实验开始。

  《让孩子痴迷的趣味科学实验》读后感(八):在游戏中感受科学的趣味

  家中几乎没有这方面的书,我一直认为科学就是严肃、冷冰冰的一个接一个瓶瓶罐罐的相碰撞的一个接一个的实验,所以一惯的思想导致我很少购和推荐给孩子们这方面的书,不过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时,还是吸引了我。前些天听了有关这本书的讲座以及收到这本书后看和实验,我才真实的体会到科学并不是我想像的那样,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吃、穿、住、用、行都可以在科学的实验中找到合理的注释。更重要的是,我和孩子一起在实验中发现了科学的趣味性,我相信从这本书开始孩子会慢慢的培养起对科学的兴趣,爱上科学。

  这本书是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双螺旋童书馆策划,非常厚实的大开本,一共64页,有32个话题,从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原理出发,送给孩子的一本集科学性、趣味性、实践性、艺术性为一体的儿童科学实验游戏书。书中首先教我们如何用这本书,并配有相应的实验步骤,所需要的器材以及安全及注意事项,并细心的提醒小朋友要做笔记,尾页注有科学词汇。

  说到实验,我们最担心的就是实验器材问题,而且相对应的实验材料也难找。在这本书里的实验器材和对应的材料都是家庭中随手可及的,你完全不用担心器材问题,如鸡蛋、鞋盒、收音机、空矿泉水瓶、纸筒、乒乓球、橡皮泥、小木棍、孩子们写字用的笔、喝的酸奶、纸片……都可以用来做实验。孩子一起实验,既培养了亲子关系,也可以让孩子体验了科学知识的有趣和动手能力,并体会到了家庭的物品都是一物多用……

  看这本书小点的孩子,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实验,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自己阅读实验。做实验时尽量让孩子自已动手准备材料,亲自动手做,大人协助在一旁边实验边学习。如做不倒翁这个实验,不倒翁是孩子们都喜欢的,可孩子们并不明白为什么叫不倒翁,通过孩子参与这个实验的过程,他知道了是重力的作用。这个实验带给他的是以前从来没有的感受,他会非常有吸引力……

  在家中,我和孩子们实验,都是说游戏开始了,孩子们都会围过来,马上暑假了,这个暑假就在游戏中感受科学的趣味。

  《让孩子痴迷的趣味科学实验》读后感(九):科学当中的趣味之处

  我是怀着非常激动的心情来写这份书评书评的,这本书非常值得推荐。一拿到此书,发现装帧精美、纸张厚实、色彩鲜艳、排版到位,内容丰富,很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是一部集科学性、趣味性、实践性、艺术性为一体的儿童益智宝典。本书包含了30多个关于科学的话题,能帮助孩子理解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和气象学的基本原理。

  由于时间有限,依照孩子的意愿选择了“看不见的气体”、“神秘的小动物”和“奇妙的颜色”三个主题进行实验:

  一.看不见的气体

  我告诉孩子,我们周围的空气是由不同种类的气体组成的。吸气时,我们会从空气里吸收氧气,氧气是维持我们生命的气体。呼气时,我们会把一种叫作二氧化碳的废气排放到空气中。按照书上的图示,用吸管、黏土、玻璃杯及玻璃瓶做实验装置,让醋和小苏打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随着二氧化碳越来越多,它们就会通过吸管进入玻璃杯里。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水小,所以就从水里冒出来了。孩子当时看到这种现象特别兴奋,大声嚷:“实验成功!实验成功!”通过自己动手完成这个实验,孩子就懂得了一个科学原理,在玩耍中增长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二.神秘的小动物

  孩子大体上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知道蚂蚁是社会性昆虫,群居在蚁穴里。当一只蚂蚁发现食物时,它就会沿路留下标记,让别的蚂蚁也能找到食物。孩子把一小块苹果放到纸上,然后把纸放到家门口大树下的蚁穴附近,观察蚂蚁的活动。他的这一举动吸引来了周围的小朋友,大家一起等待蚂蚁来发现苹果。不一会儿,蚂蚁就排队来找食物了,原来蚂蚁会产生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其他蚂蚁会用触角捕捉到这种气味。即便食物的位置移动了,它们还会走原来的老路,直到有蚂蚁找到新的食物为止。在场的孩子们看到这个神奇的实验现象都激动不已,马上叫喊着告诉他们的父母。我儿子把书拿给叔叔阿姨们看,这些家长看了都说是好书,还建议让本院的孩子一起做实验,会提高兴趣。没想到这本书还给了我们意外的收获,拉近了邻里关系,增进了孩子间的友谊。

  还做了一个关于蚯蚓的实验。孩子和我用鞋盒、大塑料瓶、湿润的松土和沙子及干树叶给蚯蚓做了个温暖的家。在大塑料瓶里,先放5厘米湿土,再铺1厘米沙子,这样放上4层。蚯蚓在“新家”里生活了4天,蚯蚓罐里发生了什么?到了第5天的早晨,孩子迫不及待地打开鞋盒观察现象:“哇塞!妈妈快来看呀,土壤和沙子混合在一起了!”我一看,原本湿土和沙子是分层放的,现在还真是完全混合起来了,分不出湿土和沙子了。哈哈,太有趣了,通过亲手做实验,孩子很容易明白蚯蚓对花园和菜园是很有好处的,它们能混合土壤的不同成分,为土壤通风。它们还会把食物拖到洞穴里,会让土地变得更加肥沃。

  三.奇妙的颜色

  我问儿子:彩虹是什么颜色?他说:赤橙黄绿青蓝紫。我又问:这7种色光混合起来是什么样子?他就搞不清楚了。我说:那我们就做一只彩虹陀螺,让它快速旋转,你就可以看到是什么颜色了。于是,我们用圆规在硬纸上画了一个圆,再用量角器把这个圆精确地7等分。在每一个部分里分别涂上七色光中的一种颜色。涂完后,把圆形剪下来,正中间插一支削尖的短铅笔,然后高速旋转。孩子看到后,高兴地叫起来:“白色!白色!原来7种颜色混合起来是白色啊!”我非常开心,不用照本宣科地给孩子枯燥讲解,只通过简单易操作的小实验就能让孩子记忆深刻,体验到科学的神奇力量,从而了解科学、热爱科学,锻炼培养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意性思维。

  这本书是孩子和我的大爱,我们想在暑假期间把书里的实验都完成,一定会有特大收获。让孩子爱上科学吧,从此书开始!

  《让孩子痴迷的趣味科学实验》读后感(十):玩的童年是幸福的童年

  从小我就是玩着长大的,瓶盖、订书钉、旧木块,总是能玩出很多花样,这样的童年看起来是最无趣、屌丝,但是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快乐应该是最奢侈的快乐,没有高级玩具的包围,没有电脑、ipad的诱惑,那时玩耍纯粹简单又真正的寓教于乐!

  如今孩子估计已经体会不到这种快乐,他们大概更喜欢沉浸在各种游戏的世界里寻找自己的伟大,他们也更愿意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一个人度过看似无聊的周末。我想,现在的孩子缺乏的就是同伴、伙伴。我一定不会让自己的孩子这样。

  眼看着孩子快要上小学了,我想着除了同伴之外,一个浓厚的兴趣爱好会成为另外一种形式的同伴,起码有好玩的事情可以做,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可以让我们的孩子摆脱无所事事的无聊状态,也可以从电子产品中脱离出来。

  于是买了这本书,我想大概是因为它很经典,很多游戏形式好像似曾相识,大概曾经化学课、物理课都有过这样简陋的设备,老师小心翼翼地操作,我们小心翼翼地操作,生怕坏了一个量而被罚站……好像这些课自己玩得并不尽兴。现在看看这本书,立马觉得那个时候,可能太追求形式上的一些东西,其实那些工具和材料会有很多可以替代的东西。

  已经跟孩子玩了好多天了,不重样但是照样可以玩得很high,大概这就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尤其是那些蠢蠢欲动的男孩子们,与其担心他们这样那样,不如就放手让他们痛快地玩,痛快地学,这样孩子拥有的心智能力大概就不是简单的灌输了。

  推荐这本书,尤其是男孩子的家长!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