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普米森林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普米森林的读后感10篇

2018-01-03 21:1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普米森林的读后感10篇

  《普米森林》是一本由米朵和她的大舅舅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393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012-3,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普米森林》读后感(一):童话里的“普米森林”

  夜深了,月亮躲起来了,虫儿寂静无声,时间仿佛停止了一样,若不是敲击键盘,空气中怕只剩下呼吸和心跳了。安静有安静的好处,因为只有在这样的时刻人心无处躲藏,才会想要停下来,去假装思考。人一思考,上帝就笑了,可是人如果不思考呢?猪都会笑吧。

  周末读到一本书,叫《普米森林》,作者是米朵和她的大舅舅。从书名就能看出来,这是一本很童话的书,“普米森林”不是国外的某个犄角旮旯,而是北京郊区一个环境研究基地。米朵是一个高中生,和曾经的你我一样,勤奋读书只为一张好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幸运的米朵如愿以偿,可当她拿到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她发觉自己的视力变差了,去医院检查,医生查不出所以然来,医生建议她用些正在研究的新药,不过要冒很大的风险,米朵断然拒绝。无所适从的米朵,心情跌落到了极点,这时她接到舅舅的“橄榄枝”,舅舅邀请米朵去他的“普米森林”一起生活。舅舅不是医生,但他说,只要活法对了,人就不会生病,就这样,米朵来到了“普米森林”,开启了和自然打交道的生活。感知四时变化,观察植物生长,人与万物和谐共存,一年多下来,米朵的视力恢复了,更重要的是,在与食物、自然打交道的过程中,心灵也逐渐修复。

  明朝的思想家王阳明提出来“知行合一”,或许就是看到太多知行不合的案例。知行不合,咫尺亦是天涯。米朵和舅舅生活在普米森林,过着犹如世外桃源的生活,现代的世外桃源斩不断游客到来,“到此一游”的人们总会送上无比艳羡的神情,可是却没有人真正愿意留下来。正如米朵舅舅的小诗《叶公》所说:“许多人都来赞美我的生活 而后 匆匆离开 那传说中的龙 人们沉浸在浪漫的遐想 却怀着设身处地的恐惧 我们缺少勇气踏上回家的路 如同缺少勇气审判自己的灵魂”。书中还有很多米朵舅舅的诗,每首都足以刺痛人心。《访客》:“每天 早餐过后 一只母鸡为我和我的访客的谈话 笑得前仰后翻”。《信仰》:“春去春又来 花谢花会开 月亮缺了圆 圆了又缺 太阳每天东边起 西边落 星星绕着星星转 万物都是灭了生 生了再灭 不知道 世上有什么东西一去不复返 关于轮回 我没有理由不信”。

  圣埃克苏佩里说:“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孩子”。可小孩子可以长大,大人却再也不会去小时候。若有闲暇,记得停下来,和心说说话,生活不在别处。听听风声,雨声,读书声;看看日出,日落,霞满天。

  《普米森林》读后感(二):《普米森林》——帅舅舅

  2015.7.16 晚

  女孩在大二时眼睛几近失明,求医无效,最后听了舅舅的话,来到京郊的一个村子里劳作。如舅舅所料,一年之后,女孩的视力恢复了。

  这本书就是她在这一年中的记录,关于蔬菜的变化、自己对自然态度的转变、还有舅舅的诗和见解。这个放弃北京城市生活、来到村里过着自给自足生活的舅舅,我觉得很帅。

  鸟儿不用打卡签到/但从来就不睡懒觉/它们是作息制度最优良的物种

  以日月星辰为纲/祖先没有给它们留下强悍的体魄和爪牙/但给了它们早起的习惯和勤劳的生活态度

  ——《春天》2007

  不要扮酷/除非我们清醒地活着 有知觉地活着/除非我们真正明了了时间 大地 生死/除非我们与所有的生灵同在/为它们感动/为它们哭泣/除非你不再提问/包括环保 公益 善良 悲慈/我们不再言语/只有喜悦微笑和有力的行动/与天地共生

  ——《我自然》2006

  一只青虫/从来不用上学 成天嚼食菜叶/它永远不必为价值操心/也不要任何哲学模型构建/它的社会 它就在那里/从来都没有名字/只因为我看见了它/它成了一条虫子/有了所谓虫子的特征和行为/它无意招惹有害或是有益的是非/它没日没夜地吃/但作为一个素食主义者/总有自己的法度/当 因缘具足/他就要去过另一种生活/飞翔/不在乎多么高远

  ——《我自然》2006

  尽管是世界上最伟大科学家/也没有办法让枝头挂上果儿/然而一棵树做到了

  它从不上学 不上网 不看电视/也不去采购任何原材料/它的学问功夫就是无中生有/我们根本比不上一棵树/自己都养活不了自己 凭什么/自谕为万物之灵呢

  看看一棵树吧/有谁给它递过一杯热茶 喂过一粒米呢/有谁给它送去一件过冬的棉衣呢

  ——《真爱》2007

  以上,是舅舅诗作的一隅。

  女孩和舅舅,在对话和劳作中休养着自己。

  其实女孩的眼睛在到达这里的前两个月就基本痊愈了,自然疗法的作用就是这么强大。今天实习看到北京六环的苏家坨镇,雨淋过的村子像极了我想象的归隐村庄,若是我在这里呆上几月,或许也不用再依赖昂贵的新西兰蜂蜜保持健康了。

  这种情结最近一直萦绕心头,或许是自己被自然的魅力牵着走了,走到了山沟。

  女孩说,从小在空调房里长大的她之所以迅速爱上自然,是被四季生命力量所感动。也是这种心灵的转变,让她与疾病挥手告别。

  女孩的舅舅还说,我们之所以能看见,是因为内心与那光相应。整个宇宙事物都可以看做是光,所以要想看得见,就不能仅仅依靠外面的光,还要看看我们自己的内心世界是否有相应频率的光。

  女孩找到了内心的那段光,视力恢复了。

  我慢慢被自然感动,也总算理解了舅舅说的这些话。

  《普米森林》读后感(三):这本书刺痛了我

  我嫉妒书里的主角,摔!

  我做梦都想去一个这样的森林养好自己

  从小就想!每一个细节幻想过!

  你以为我不知道

  自己一身的病是来自罪孽深重的大环境吗?

  你以为我疯狂地治病吃药

  就是盲目应付生命,无视自然母亲吗?

  你以为我不知道

  只要与自然重新接通,我就会自动充盈、美丽完整

  你写的这些,我全部都知道,可光是知道有个P用!

  我只能继续过着病态的生活,然后在心里面保持清醒。我认为自己能这样已经很勇敢了!

  我也向往能写一本书

  在书里面

  赞美森林,倾慕自然

  在书里,告诉人们:我们所生活的星球上一切美得闪闪发光

  这是我的梦想

  《普米森林》读后感(四):得到与失去欲望知足

  很久以前看过的这本书。

  对于米朵的失而复明,我一直不简单的认同为自然地单纯作用。

  当然,自然自有其治愈率,但这绝非全部。

  普米森林,就如陶晋公的世外桃源。景是其一,心为要务。

  换一个并未看过繁华的人,能做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大写意么?

  并没有那么绝对,但大多数人应该是不能。

  说到这里,我持有的观点一直是看过繁华,才能明白真正的简单美;成熟过、伤痛过、言不由衷地恶心过,才会历练出保护自己单纯的能力

  就像米朵,家境富裕。所以她在双目失明之后,可以有这样一个非常FASHION的选择,到普米森林中种花种菜嗅第一朵花香听第一滴雨声。

  她可以有这样一种放弃责任负担全心关注自我的选择。

  换一个非常普通中产阶级或贫困家庭,你认为,在面临同样的境地时,你有心无旁骛选择这样一种治愈方式权利么?

  你也许会想到父母为你的种种不易付出,也许会想到豆油灯下母亲的密密缝,也许会想到稻田里父亲的汗滴土。

  也许也许,把你放到普米森林,你也不会是米朵。

  所以,相对论这个东西真是世界的伟大创造。

  说这么多,并不是说普米森林就是米山人跟米朵的YY之作。相反的,它提示我们更多的去关注,得到与失去的关系,欲望与知足的妥协。

  物质生活繁盛、急功近利的现代,塑造了一批批上进青年,揭穿实质,就是野心家。

  他们的通病是,往往忽视自己的能力,以为人人都是亚里士多德,给一个杠杆,就可以撬起整个地球

  撬不起来怎么办,就去失明就去焦躁就去杀人就去放火。

  我们给世界灌输了太多功利,世界只好用犀利来回答。

  放下,留白,这不是随意能做到的事情,但至少可以去尝试,像米朵第一次尝试真正接纳普米森林一样。

  必须有这个努力去放下的过程。

  中国有14亿人,差你一个那把力,绝对不会顺着山坡滚下来。

  我们是有点微薄之力,但绝对达不到雷锋手里那螺丝钉的重要程度

  所以,放轻松

  放轻松之后,你自然会有悦纳自然地能力。米山人描述的那轮绿色太阳,自然会灌输能力新生予你。

  但绝不是鼓励你为自己的懦弱胆怯找借口,就像之前说的,经历过繁华,承受过痛苦,你才有资格去放下。

  这个度,只能冷暖自知了。

  《普米森林》读后感(五):和土地同在

  总有一本书能够轻易颠覆你的某些观念,比如《普米森林》。

  米朵是个90后,有一天,她的眼睛突然看不见任何东西了。她决定离开城市,搬到大舅舅居住的普米森林。她的大舅舅,一个叫做山人的诗人,每日在山谷里耕作读书。在那里,米朵也自给自足,从立春住到冬至,不但眼睛痊愈,还发现了真正的自我。

  她在普米森林里学到了很多,譬如毛豆就是变老前的黄豆,没有公鸡母鸡其实也可以生蛋,二十四节气到底是哪些节气。她从一个习惯和超市打交道的人,逐渐变成和土地面对面的人。更可贵的是,她开始观察,感悟思索,提升。她文笔清新,思想纯真,朴素,这一份超然,在世人眼中最是难得。

  读罢此书,我惊诧于她在这么年轻年龄,思索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越了许多在城市钢筋水泥中逐渐麻木的90后、80后、70后甚至60后。在普米森林里,她学会像一朵花,一片云,一缕风那样思考,用心中的眼睛去看世界。虽然,她的经历听起来真像虚构出的童话,但,我们这个时代,恰恰需要这样的童话。如果一个人没钱没车没房,但她/他热爱自然,宁愿过着返璞归真的生活,是不是世俗意义上的loser呢?也许读完之后,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

  我很少读诗,但《普米森林》里的诗,都读得仔细。我不太关心环保,因为那对我是太遥远的东西,但现在已认识到每个人其实可以做出一份努力。我关心商场的折扣和淘宝的上新多过虚无缥缈的、对于生命本源的思考,但这些物质的东西是不是能帮助我找到内心的安定呢?

  经常出现的大段大段的思维缜密的哲学思辨,有时会让人觉得山人是在自言自语,或者米朵根本没有这一个大舅舅。总之,这是一本值得细嚼慢咽的书,许多困惑都能找到答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