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四头狮子》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四头狮子》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2022-04-04 03:04:2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四头狮子》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四头狮子》是一部由克里斯多夫·莫利斯执导,Preeya Kalidas / 凯万·诺瓦克 / 里兹·阿迈德 Riz Ahmed主演的一部喜剧 / 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四头狮子》影评(一):《四头狮子》——圣战背后的笑与痛

  一直对宗教文化感兴趣的我,向来不喜欢伊斯兰教。大抵很多非伊斯兰教的人都不喜欢这个宗教吧,似乎从有记忆以来听到的关于这个宗教的事情永远都在流血,不是战争,便是恐怖袭击。加上他们极度的男女不平等,身为一个女性,就算不是女权主义者,我也总要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大学时候老师说起中国的女孩子不懂事(贤惠),都要加上“你们多幸运,没有生在阿拉伯国家”,言外之意,我们这些任性娇蛮的现代中国女孩子没有三从四德真该拖出去关小黑屋,虽然这只是玩笑话而已。

  在中国的时候,我的朋友里面没有伊斯兰教信仰者,身边的人最多有些回民或者新疆人,但大多都不是很虔诚的伊斯兰教信仰者,有的早就对猪肉大快朵颐,有的和汉人通婚,和我们并没有什么不同。在人群中,他们没有奇装异服,你看不出他们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离我生活更近一些的大概就是那些西北牛肉拉面了,回民开的拉面馆,吃完这一顿想着下一顿,他们的食物太美味。遇见过伊斯兰教的人,也有和他们探讨过他们宰杀动物吃肉前要祈祷,还有他们的割礼,以及真主安拉到底是个怎样的神,在他们眼中是什么样子的。那个时候的话题还很简单,毕竟脑子里没有被灌输很多恐怖事件,又或者说那些书本上或者新闻中看到的事实已经成为历史,或者发生在离我生活很远的地方,所以并没有放在心上。

  2015年1月7日,巴黎《查理周刊》发生伊斯兰教恐怖袭击,据说恐怖分子扛了火枪炮过来,直接轰,要是枪也就罢了,还有射偏的可能,这大炮一上,整个楼怕是都要夷为平地。1月11日,全法国开始游行,那天下雨我没有出门,后来看朋友的facebook上面照的照片,格勒市中心挤满了游行的人,那是我第一次在格勒看到这么多人。第二天全世界的新闻就报道说,这是法国五十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游行。朋友们从世界各地陆续发来信息慰问我的人身安全情况,我很淡定地告诉大家我很安全,并且在游行的第二天还和朋友跑去别的城市玩,我们并没有感到任何异样。唯一不同的大概就是坐火车的时候,查票的叔叔来了一次,警察叔叔倒是来来回回在火车上走了好几趟。之后的几日,总能在市中心看到四处游荡的警察,我还尾随人家拍了照片。23日去尚贝里玩时,在教堂门口看到大兵哥哥,戴着萌萌的贝雷帽,人很好,我还和他们照了相。或多或少的法国笼罩在一片恐怖中。这次恐怖袭击之后法国当局派出了10000多大兵和警察前往全国各地维护安全。1月8日,恐怖袭击第二天,蒙彼利埃发生两起大规模抢劫事件,吓坏了蒙彼利埃市民。这是沛阳和我说的,但我们的生活还是一如既往,我和沛阳也在大兵哥哥的保护下在尚贝里度过了非常开心的一天。

  伊斯兰人是我在法国生活的重要参与者,除非到别的城市去玩,非要体验特色菜以外,我在格勒一直都去阿拉伯人开的餐馆,最喜欢的是雨果的一家突尼斯老板开的东方特色菜,说是东方菜,其实就是各种改良了的西餐以及亚洲菜用了阿拉伯香料做出来的混合物,他自己还和我开玩笑说他的菜很不正宗,但是很好吃,每次都撑到爆,带了别的朋友来,也都赞不绝口。老板人非常热情,去过其他的阿拉伯餐馆,阿拉伯人也都很热情。坐电车,上学,走在大街上,去超市,视线里总有很多伊斯兰人,或者穿得很有辨识度,或者说了一口很有辨识度的阿拉伯语。我对他们没有太多的感觉,觉得是和我一样的人,哪怕是在被灌输了如此多关于伊斯兰人的负面信息,以及在这次近在咫尺的恐怖袭击之后。

  上周一的政治课,讲课前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个法国政府最近在官网上新发布的视频,老师发了问卷,让我们填。Djihad,学了一个奇怪的单词,译为“圣战”。视频用很多的画面来给我们讲述恐怖袭击还有战争带给世界和人的伤痕,随便联想一下都知道法国政府是在宣扬大家要崇尚和平,拒绝圣战,不过我个人觉得这宣传片没有什么威慑力,不会起到什么作用。倒是后来好好查了djihad这个单词,特指伊斯兰教徒的一种对于维护信仰偏激的宗教行为,anyway,名字看起来很高大上。虽然我听到圣战的第一反应其实是圣杯传说,亚瑟王又带着他的圆桌骑士出去冒险了==。

  ———————————————电影评论分割线—————————————————

  因为喜欢卷毛,一年前我下载了《四头狮子》,扔在硬盘里很久,昨晚翻出来,乍一看还以为又是一部动物世界的电影,打开之后看到很多巴基斯坦面孔,十分钟后感觉我在看一群傻子(这些人的智商,还不如动物世界里那群狮子和水牛!),莫不是下错了电影,这真是有卷毛的英国片么?那种骨子里的英伦古典高贵典雅的英伦气质哪里去了?虽然演员们的英腔蛮标准,但是这片子除此之外一点英国的气息都没有。去翻豆瓣,使劲看了演员表,确实看到卷毛的名字,又大致浏览了一下大家的短评,决定还是回来继续看下去,耐心等待卷毛出场。眼看着片子快要结束,终于熬到卷毛穿着警察制服说了一堆愚蠢的话的场景。不过在这部所有人都显得异常愚蠢的片子里,我觉得他已经很聪明了==。

  这部片子就是有四个人巴基斯坦人吃饱了撑得,其中一人偶然想要表达一下自己对真主安拉的爱,于是拉上小伙伴们愉快地密谋起人肉炸弹恐怖袭击事件,这之间发生了很多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基本上我认为他们只是玩玩而已不可能真的成功,可就在他们愚蠢的认真中,他们成功了,而我这个局外人看笑话的心态也逐渐变得沉重。

  看完这部影片之后,我去网上百度了《查理周刊》为何被炸的原因。网上给出了近些年来《查理周刊》刊登的原创漫画,其中多次讽刺伊斯兰人,犹太人,天主教徒,语言犀利但低俗,试图搞笑,却让我看到这些编辑们的狭隘。漫画下面还附上这些年来因为触到伊斯兰人的逆鳞,杂志多次被告上法庭,又胜诉的事实。看罢,我不由得理解了为何那些伊斯兰信徒会愤怒到拿大炮来发动这次恐怖袭击,若我是一个宗教信仰者,怕也是会愤怒地想要杀人,心中圣洁的神不可以被这样玷污,更何况在《查理周刊》里,这些编辑们几乎讽刺了所有人,这样不留口,偏激地讽刺怀有纯洁信仰的人真的好么?站在一个绝对客观和局外人的角度上,虽然不合时宜,但我真的想说《查理周刊》各位编辑的结局着实有点咎由自取的意味。虽然站在至高的人道主义道德点上,我认为任何生命都不该这样结束,但他们确实欠这些宗教人士一个道歉。

  如果说《查理周刊》的编辑们是咎由自取,那么法国的法律也应当为这次恐怖袭击负起责任。如果《查理周刊》不是每次都胜诉,让他们更加肆无忌惮,这引起怒火的矛盾不会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那12个人更不会以悲剧收场。当然这也不能说全是编辑的错,毕竟这种政治类讽刺漫画杂志,为了发行销售率,为了赚钱盈利,可以不择手段,也因此他们的内容才会如此偏激,也因此该杂志和信徒之间的矛盾才会愈演愈烈到了无法调和的地步。有的时候我真的很难相信,法国怎么可以这样自由?传媒杂志可以随意讽刺任何人任何事,就连上政治课老师都可以随便给大家看视频嘲笑当台总统。或许因为东西方文化不同,或许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真的很难想象有一天我竟然可以坐在法国的课堂里在法国老师的带领下和全世界各国的人一起嘲笑法国的总统。

  法国的自由程度到了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地步,我以前一直以为美国才是世界上最自由的过度,但看多了,经历多了,才发现,法国或许才是世界上最自由的国家。也正因为如此,这个国家现在的经济和政治情况都不是很好,人的自由被无限放大,不工作,爱游行,自我主义爆棚,维护世界和平,主张人人平等的法国引进大量移民,社会安全开始出现问题。李元馥曾著《漫画法国》,里面有一段说法国是政治避难者的天堂,所以巴黎挤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政治偏激者,于是无辜的普通巴黎市民常常在餐馆吃饭时就被恐怖分子误伤打中。

  四年前读到此书时我还在笑,现在却严肃地感觉到这就是我当下的生活。

  电影里的四个大男孩是四个天真到愚蠢的信徒,他们生活在英国,过着平凡的小日子,没有什么不好,只是突发奇想想要参与到圣战的斗争中,于是意外地策划了一场人肉炸弹恐怖袭击。到了和警察谈判时,警察问他想要什么,他自己都不知道。而他们之中一个在拿乌鸦做实验时炸死了自己,另外一个非要向警察证明自己不会爆炸时把自己引爆了。。。他们的死都是带着幽默傻气却令人啼笑皆非的悲剧。很难想象,这样“愚蠢”的一群圣徒是怎么成功的。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愚蠢让这次成功的恐怖袭击显得更加随机和恐怖。如果说恐怖袭击都是早有预谋,像《查理周刊》这次,或许我还会感到小小的安全,但更多时候或许连人肉炸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仅仅是迷茫地走到无辜的人群中,引爆了自己。

  这事关你我,事关所有人。

  这些年,听到的恐怖袭击事件逐年增加,弄得人心惶惶。

  信仰神明明是一件神圣的事情,却为何从古至今总是伴随着斗争和流血。不要说不同宗教之间的斗争,就连同是信仰《圣经》的人都要分出那么七七八八个帮派,常年参与《圣经》读书礼拜活动的我看到大家互相诋毁感到无奈。人有自由信仰的权利,也有自由不信仰他人信仰的权利,但为何不能换位思考,想着你的神在你心中的位置,来衡量他人信仰的纯粹和虔诚,将心比心,对怀有和你不同信仰的人宽容以待?而那些没有信仰的人,可否不要嘲笑他人的信仰,不要说他们愚蠢,学会尊重他人的信仰,这是出于礼貌,也是出于道德,更是出于智慧——为了你自己的人身安全着想。

  对于那些偏激的宗教信仰者,我不想称他们为恐怖分子,因为在我看来他们的思想远比我们纯粹,不然怎么会甘心牺牲自己来完成夙愿,遵从神的旨意,消灭异教徒?

  身边那些宗教信仰者,他们和我们一样,只是普通的人,请大众不要怀有有色眼镜,特别对待他们,把本来无害的邻居和朋友变成随时可以引爆的炸弹。

  看看电影里的四个大男孩,他们不过是一群天真的孩子,我坚信如果他们得到了更多的爱,就不会选择这样一条道路。就像电影中呈现的那样,大多数信徒想要的不过是平静幸福的生活而已。

  别用我们自己的双手亲手送我们自己上路。

  2015-02-10 21 :47

  《四头狮子》影评(二):这不是一个fun park, 这是一个主题公园!

  在英国的华人对穆斯林并不持有怎么好的印象,虽然我们生活中避免不了与他们的交流。这种偏见其实并没有太多根据,因为我们真的不了解那些在kebab和news shop工作的皮肤黝黑常常留着大胡子的人脑袋中到底在想些什么。

  曾经在语言课上有两个来自沙特阿拉伯的同学,在开斋节期间,根据伊斯兰教义,他们只吃极少的食物,并且持续一整个斋月。其中一个男生问我是否也考虑进行这种半绝食状的身心锻炼,我以无宗教身份拒绝了这一建议。我知道他并没有其他的意思,但是我总是提醒自己与这些宗教活动保持一定的距离。然而当我拒绝之后,这个沙特的男孩用很强势的语气反问我,如果没有创世的真主,没有古兰经,这个世界又怎么可能呢?

  比起剧中人物,这个男生是幸福的,因为他生长于伊斯兰国家,将来还要回到他的祖国,大的环境与氛围并没有什么改变与矛盾。这样的背景使他的思维方式都变成了服从于宗教,服从于信仰的状态与习惯,他所持的信仰也就更加坚定,更加难以击败。当然我也是幸福的,因为我生长的环境使我养成了相信真理相信科学的习惯,我对于神仅是一个人类自己生成的概念而非客观存在的事实持坚定的信念。

  然而和其他生长在英国的穆斯林一样,omar等人的身份远比我们复杂。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几乎全靠英语交流,生活习惯全然英国化,除了那些已经符号化的服饰和装扮。当他们想要回到巴基斯坦接受训练,他们变发现他们与当地的穆斯林格格不入,而生活在英国,主流的白人社会又对其符号化的形象保持警惕状态。于是困惑自然而然产生了,到底是在alton tower乖乖排队,还是炸死前面那些反对真主的敌人。事实上,在现实中,对于所谓敌人所谓战友的概念,他们都仅有模糊的印象。片中的waj似乎是个极端,他时时刻刻都在困惑,时时刻刻依靠他人的命令存活,甚至对于自己是否困惑而感到困惑。

  Waj当然是愚蠢的,但是我们切不要以为他是天然的愚蠢。他的愚蠢和迷茫是不同文化势力交错产生的后果。就像schizophrenia产生解释的一种,如果把西方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理解成waj的一父一母,很不幸的他的父母总给予其不同的甚至相反人生向导,迷失便成为了后天生成的习惯。我们观众自认自身不愚昧,是因为我们的父母都是持相似意见的人,我们都被灌输了相似的价值观。

  影片最后借与waj谈判的警察之口调戏了两种不同的文化。首先是西方的物质文明,当胁持了人质的waj被问到“你什么需求”时,西方文明顿时缩小变成了一个上门服务推销员。然而当waj回到没有时,他所信仰的宗教同时又被架空成一种荒谬虚无的妄想,毕竟waj接受的所谓圣战的指令仅仅来自于一个连基地都没有的基地组织。如果此片中人物真是当年伦敦地铁爆炸案作案人员的真实写照,那么他们是断然悲剧的,因为不像那些伊拉克巴基斯坦的人肉炸弹,这些只身去炸所谓敌人的人并不为任何人战斗,死后的碎片并不为任何一方相认。同时他们又是渺小脆弱的,当omar觉悟时想要放弃时,发现自己已经被逼的没有退路,只能面带微笑,走上alton tower的fast track。

  《四头狮子》影评(三):四头狮子

  英国电影《四头狮子》是我2010年看过最酷的电影,没有之一。

  浑身上下充满了老式英伦风味的伍迪.艾伦说过,“作为一个电影人,如果我能够让人发笑,很好。如果我能让他们边笑边思考,那非常非常好。但是如果我仅仅让他们思考,我就有麻烦了”,而《四头狮子》无疑就是那种能让人笑的同时还能思考的电影。

  对中东世界的未知和对宗教信仰的缺失,让我很难真正感同身受的体会到电影中那四个所谓战士的内心,何况其实他们自己也不清楚他们为什么要做那些极端的事情,他们反对的是什么,希望得到的是什么,甚至信仰的是什么,他们都不甚清楚,他们只是不满意现在已经存在的这个世界,不满意女人现在居然都可以回嘴了。于是,他们准备用他们自己的办法来改变现状。

  为了不影响大家的观影乐趣,容我把这个故事改编一下吧。

  四个大陆人,打出生就在以太阳作为国旗的国家生活。但是,他们却是坚定的党员。一个是极端主义的代表,平日里唯一的生活乐趣就是在靖国神社静坐示威;一个是90后的愤青,抗日战争对他来说就是一场妇权保护运动;一个思想单纯,别人叫做什么就做什么,只要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认可;最后一个,已经成家立业,有自己美貌的妻子和健康的儿子,但却是其中态度最为坚定的一个。在自己的祖国和这个生活的国家发生了某岛屿的争端之后,他们决定用极端的方式来唤醒所谓民族精神。他们开始计划炸掉一个四川饭馆,以此来刺激中间派,又有人建议炸掉7-11,因为里面除了av光盘之外居然还有避孕套。他们最终选择了在一个马拉松长跑日变成四颗人肉炸弹。可搞笑的是他们只知道要炸,可炸什么和为什么炸,他们do not care。

  导演厉害的地方在于他用一种极端荒诞的手法来表现了这一切。在整个观影的过程中你会一直笑个不停,但是,这不是个喜剧电影啊,从一开始你就知道会是个悲剧的结尾,你枯坐在沙发上的一个多小时只是在等待这四头狮子怎么死亡而已。这就像明知道麻将桌下有颗炸弹马上就要爆炸,你关心的却是怎么能做个豪华清一色逮三家。于是我们在每次放肆开心之后遗留的都是淡淡的哀愁,你会有一种期待,期待他们的计划只是一场闹剧,而不能真正的实施。结局,我想你已经知道了。

  电影中最感人的段落是那个有家庭的最后去和正在上班的妻子告别那一场,当他异常坚定的说出“我们在上面见”的时候,我真感觉到人世间最真挚的感情也莫过于此了。电影闹哄哄的最终收场,我们却很难简简单单的收拾自己的心情,古老的巴别塔一直都在我们心中,越建越高。

  《四头狮子》影评(四):人体炸弹的生活方式

  欧洲和美国再次笼罩在恐怖袭击的阴影之下,从希腊寄出的邮包炸弹,正通过民用航班,飞往多国元首的信箱,无论这些威胁是否真的来自于本拉登和基地组织,它们的最大目标还是无辜的普通民众。没人愿意在自家门口遛狗时,参加镇上的马拉松时,被突如其来的爆炸击中,可偏偏《四头狮子》告诉观众:死亡就在你身边,来得突然,也很荒诞。

  几个伦敦的穆斯林,如何策划了一场自杀式爆炸袭击,《四头狮子》的故事再次提醒人们,当全世界都在为阻止恐怖分子而收紧边境时,那些生活在西方的穆斯林后裔无形中成了潜在的威胁。他们落入歧视和自卑的阵营,寻找孤独的价值观,在扭曲的宗教中求解,把自己和旁人推向了极端的深渊。《四只狮子》貌似粗糙记录,模仿了家庭DV的业余画面,却又显得真实和真诚,用喜剧的形式来陈述悲剧。影片就此深入到这些“准恐怖分子”的生活中,用冷漠的镜头,黑色幽默的偶发事件,讽刺了恐怖主义的源头,也提醒了那些只听从媒体宣传的“主流人士”。推一把,影片中的几个年轻人就会成为狂热的伊斯兰“圣战者”;拉一把,他们又会和普通英国人一样正常的工作和学习。愚蠢和卑微并不会引发战争,在观众讽刺极端者袭击动机的同时,费解和嘲笑之余,又会对几个“达成所愿”的自杀者产生一点点同情。这种同情,是对每一个普通生命的怜悯,并没有人命令他们去做恐怖分子,更多的穆斯林只想安稳的融入当地社会。

  如今在西方社会,主要是美国和英国受到了最直接的恐怖威胁,伦敦2005年7月7日的地铁爆炸案,精密蓄谋的袭击夺去了52人的生命,最后警方调查的结果,居然是英国本土的穆斯林极端分子所为。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在西方生活多年,享受当地教育,能够熟练使用英语沟通的人,采取如此极端的手段。这些人的动机,恐怕与千里之外的基地组织分子不尽相同,并成为了克里斯托弗•莫里斯创作《四头狮子》的起因。这位在英国影视圈颇具声名的多面手,集编导演于一身,善于针砭时政的讽刺题材,其辛辣和犀利总与主流视角擦肩而过。虽然《四头狮子》才是莫里斯的电影处女作,但其纯熟的创作手法,仍让这个独辟蹊径的题材闪出狡黠的光芒。讲述一群恐怖分子策划人体炸弹的故事,这的确需要不小的胆量,就连一向标榜客观公正的BBC都不敢与莫里斯合作,可见“恐怖主义”在欧洲的敏感性,乃是一道“政治正确”不可跨越的黄线。但莫里斯最终还是拍成了,他和几位编剧好友,共同打造了一个既荒诞又现实,过程冷血却人物温情的“恐怖袭击”。

  在黑色幽默的基调下,整部《四头狮子》都在荒诞和讽刺的道路上,与正常的理性思维交锋。甚至有观众会认为,这几个阿拉伯裔青年的智商有问题,他们所崇拜的“圣战”虚无缥缈,既没有高层的指示和严密规划,也没有特定的袭击目标。影片中的那场大学辩论做出了社会学的部分解释:一切都来自于天生的族裔属性。“心中的命令”似乎是想象出来的幻觉,“四头傻狮子”不过是在和自己的影子战斗。可悲之处在于,全社会(包括他们本人)都已经默认,穆斯林=恐怖分子,自杀炸弹就是唯一命运。影片中确有许多让人哑然的弱智片段,尤其是前半段他们争论袭击方案;录制威胁视频;制作简易炸弹,以及到中东接受所谓“特训”的过程,可以说是在表演一场儿童闹剧。但是,当最老实的费萨尔在山坡上摔倒,被自己的土炸弹炸得分身碎骨时,一切变得突然沉重起来:这真是一部“杀人”的电影。可偏偏莫里斯还要让剩下的人继续扮演滑稽的角色,用“冷笑话”来争论自杀的价值。这一幕成了影片的转折点,导演前后的处理手法令人叫绝,让人想起了卓别林、基顿等早期的经典默片。费萨尔用自己的生命,炸死了一头英国的羊,“恐怖分子”奥马尔开始怀疑自己的动机,“殉道者还是咖喱烩菜”的比喻既刻薄又精准,直指所谓“圣战”论调的可笑之处。即便是他们把袭击投在了英国人身上,也无非是屠杀了另一群无辜的“绵羊”,与宗教和民族无补。此外,影片中还揭示了另一种更为激进的手段,以巴里为代表的“去袭击清真寺,挑起穆斯林和基督徒更剧烈的对抗”,也确实是恐怖主义发展的新动向。莫里斯在制作影片的过程中,不单查阅了大量的警方卷宗,还走访了生活在英国的穆斯林,甚至系过关塔那摩监狱里的囚犯,以求得到爆炸者真实的想法。混乱的计划,哭笑不得的动机,可就是这些“业余”恐怖分子们完成了爆炸袭击,这让西方那些反恐专家们无言以对。

  真相有时候看上去啼笑皆非,这四个阿拉伯人和一个白人在封闭的团体内,扮演不同的角色。有行动领袖,有精神导师,也有盲目偏激的年轻人,他们相互心理暗示,结果却能激发出反人类的举动。以主人公奥马尔为例,他本来是个保安,妻子是护士,一家三口有着稳定幸福的小日子,白人同事和邻居关系也不错。可他还选择了去做人体炸弹,告诉孩子这是为了“微笑的上天堂”。导演莫里斯给予了奥马尔细腻的关注和同情,却没来得及深入剖析其恐怖行为的心理,而是用其他穆斯林保守的生活来反衬-“圣战者”更像是不安于平庸的英雄。曾有行为学家的研究得出,媒体上的本•拉登们,会给西方的穆斯林们造成一种偶像的示范错觉,引导他们把生活中的不满转换为从事恐怖活动的动力,用自杀炸弹谋一个天堂上宝座。从影片开场拍摄录像起,这几头“狮子”就在模仿想象中的英雄,即便在“特训”时被现实嘲弄了,也还是一如既往的回到英国单干,最终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孤独的“恐怖分子”们,穿着戏服在马拉松中奔跑,不知何处是终点,即便后悔也是枉然,《四头狮子》演绎了他们的荒谬人生,解构了暴力崇拜的渺小和可悲。

  Luc,2010年11月8日

  发于《先驱导报》

  《四头狮子》影评(五):评

  一、电影之意义

  电影以嘲讽的角度来看待穆斯林圣战事件,再两者互为对抗的关系来看,有失一个“客观”的水准。不身为穆斯林教徒,不会理解其中宗教的意义,在今天这个和平的世界之下伊斯兰的圣战代表着“不道德”“愚昧”,但是电影作为文化语境的符号,对其的读解我认为带有一种种族对另一种种族的偏见。愚蠢的、爱算计别人的伊斯兰人早就带有类型化倾向,其中巴勒斯坦的逃脱、轰炸清真寺、乌鸦羔羊爆破、穿着卡通人物衣服马拉松赛场人肉炸弹,这一个个事件是绝对的对于一个族群的非写实般的丑化。

  二、电影之借鉴

  小成本的运营、英式冷幽默,爆炸的幽默式处理带来的戏剧张力,尤其是在处理每个人的死亡之时,这种喜剧式的死亡结局,更能让观众“思考”。

  《四头狮子》影评(六):excellent

  Four Lions

  Four Lions is a 2010 British black comedy film. It is the debut feature from director Chris Morris, written by Morris, Sam Bain and Jesse Armstrong.The film is a Jihad satire following a group of Jihadi Islamist terrorists from Sheffield, England.(From wikipedia)

  Morris spent three years researching the project, speaking to terrorism experts, police, the secret service, and imams, as well as ordinary Muslims, and writing the script in 2007. In a separate interview, he asserts that the research predated the 7 July 2005 London Bombings:

  quot;It was an attempt to figure it out, to ask, 'What's going on with this?' This [the "War on Terror"] is something that's commanding so much of our lives, shaping so much of our culture, turning this massive political wheel. I was wondering what this new game was all about. But then 7/7 hit that with a fairly large impact, in that we were suddenly seeing all these guys with a Hovis accent. Suddenly you're not dealing with an amorphous Arab world so much as with British people who have been here quite a long time and who make curry and are a part of the landscape. So you've got a double excavation going on."(From wikipedia)

  My reviews:

  It's a terrific moive,There are definitely some laughs in this film. But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hat the film is an unfunny attempt to examine mindless extremism using humor. This comedy is as black as can be, both silly and sharp.

  And This film doesn't try to explore the roots of religious fanaticism and how it can manifest as murder, that's totally wise.Instead, it simply accepts the world as it is and focuses on the ridiculousness of the reality.

  FIVE STAR RECOMMENDED.

  《四头狮子》影评(七):《四头狮子》,大笑的方式讲一个悲剧

  用蠢电影的方式讲一个本来非常严肃的话题;用令人大笑的方式吸引你思考的一个悲剧。恐怖主义和反恐题材电影很多,大多是用直面的叙述说教一些道理,可以分很多层次,也知道不再单一分出正义或者非正义那么粗暴。一部电影能不能与众不俗,除了故事饱满题材新奇之外,还要看手法和角度是不是够刁。这其实是个很难入手和讲明的题材,因为不光关乎与正义和人性那么拎得清;不如采取一个很柔和看似很轻松爆笑乃至愚蠢的角度来入手,你大笑、嘲笑、讽刺到最后难过、同情、哀伤的时候忍不住评判。这样看来,一个故事很容易讲清楚。振臂一呼固然血性但空洞,怎比得上用一场闹剧结构这个世界来得震撼。

  4个英籍穆斯林青年和一个信仰穆斯林的白人,为了心中那团不灭的信仰,去巴基斯坦的基地参加恐怖主义培训,阿呆与阿瓜般的闹了无数笑话和祸头之后,打扮成蠢到家的卡通人物就要去马拉松比赛搞点事业……基本上这几个傻瓜什么笑话都会闹出来的,不但没心眼,还年轻,正是喜欢Hiphop的热血青年,为了那种莫名的信仰和追求,满世界上蹿下跳。每个过程都很爆笑,唯一不同是那炸弹是会爆炸的。比《Happy Tree's Friends》还黑的一个故事啊。就好像欧美那种喜欢在路边搞人的那种恶作剧视频一样,或是博人大笑的“跌倒集锦”。灰太郎和汤姆猫被恶整的时候我们都笑到畅快,但是偶尔也会觉得它们好可怜也会痛哈?若说之前的乌鸦、非穆斯林羊还有一些皮笑肉不笑的冷漠的话,越到后面越是笑与泪的矛盾混杂。

  我倒不觉得是通过他们的傻讽刺了穆斯林。他们和欧美青春题材电影里那些傻兮兮只喜欢摇滚、hiphop、哥们义气的小青年一样。信仰本来就是亦正亦邪的东西,让你坚定信念都好让你疯狂失了理智都好。但穆斯林毕竟不是咱国内的愤青,人家是真的上暗杀追杀啊可不是在帖子里骂娘街上砸车。拉什迪当年可是够惨,那本《午夜之子》还是台湾才买到。反恐没被讽刺么?淡淡一笔,狙击手们蜜糖怪物、熊、雪人的混杂不清就足够说明在这个意识形态和政治之争里,信仰和自我所带来的极端后果是什么了。

  蠢电影或是无厘头固然都是夸张顽皮到讨人厌,但绝得是无法让你忽视或忘记的就在于那上蹿下跳的肢体言语夸张之中尽力表现的那一种写实和真相。振臂一呼固然血性但空洞,怎比得上用一场闹剧结构这个世界来得震撼。

  看完之后只想去看据说它“难以比肩”的《通灵人士》。

  刚巧写评论之前看了美国征兵广告歌《勇士之歌》,赞叹美国人这歌词写的还真是露骨到肉麻啊。有人评论——也许是我歪曲了意思,看到没这才是美国人,不是你想象的动画片里的狮子,是真实世界的狮子。

  《四头狮子》影评(八):这部喜剧太恐怖了

  跟周围多数人一样,我对中东局势或伊斯兰问题冷眼旁观。看《天堂此时》(Paradise Now)那样的人体炸弹片,平淡之致,还真是打不起精神。世界这么乱,深沉给谁看,你以为英美的精英们会忧心大胡子的生死?没那么简单。既然正着来不是,反着来也不行,《四头狮子》(Four Lions)索性走辛辣嘲讽路线,先喜后悲,两边照顾,这样就无伤大雅了。

  一般人总以为搞人体炸弹的恐怖分子会信奉原始教义,面无表情,只求一死。脑袋里除了达到目标还是目标,塞不进任何东西。可《四头狮子》里的恐怖分子不仅能畅谈社会形势,还会上网遨游,更可以出国受训。恪守教义的穆斯林彬彬有礼,这些再正常不过的家伙反而头脑发热,激进无比,由此走上不归路。然而我们都没有接触过恐怖分子,所以你很难相信哪种设想才是真的。不过按照一般情况,电影很难是真的,正如中间编撰的黑暗版狮子王,辛巴丢一块石头砸死了老父亲,我们也不会把这些浆糊脑子的恐怖分子当回事,他们只能穿上肥厚的道具服装,供路人取乐。

  无论讲北爱反政府军还是穆斯林恐怖分子,《四头狮子》都是一部典型的英式喜剧,有外形夸张的人物,出口成“脏”更是不稀罕。片中塞满了大量对话,打趣、训斥和辩驳,经常是几个人凑一起交火,热闹不已。大半小时内我还可以忍受,然而当这种肆无忌惮、锋芒毕露的对话变成了电影表达的唯一手段,我实在有点疲惫了。缺乏整体节奏感的同时,也把角色限制得很死,他们除了说,还是只能说,表演内容单调,毫无变化。我不肯定一部好的电影应该怎样,但至少应该有一定的画面叙事,而不净是嘴里出来的对白。有人会说伍迪·艾伦不也这样么?那还真是不一样,比如显而易见的主题差异,比如更为精心细致的景别构图。我相信那些喜欢拿美剧、BBC出品当英语听说训练的家伙,也不会喜欢这片,谁稀罕这口音怪异的英语呢?

  《四头狮子》讲述了一种愚蠢的滑稽,几个大脑退化的恐怖分子正是最好典型,它会让观众产生一种智商的优越感,从而忽视了现实的逻辑和平等的考量。影片无法正面面对新世纪以来的恐怖主义,更无力去探究背后的根源。在不停摆烂的过程中,我们会跟恐怖分子一样,到最后发现他们不知道在对抗什么,就像是一场徒劳的战役,这样的喜剧太恐怖了——— 至少我是不太喜欢。【南方都市报】

  圣战者像一堆半搞笑半可爱的蠢蛋,可以做出任何事情。这部电影对冲突轻描淡写,如果它是滑稽喜剧,我们不会找到全球性灾难的幕后原因。

  ———Nigel Andrews(《金融时报》)

  《四头狮子》影评(九):洗具?杯具!

  我记得上中学的时候,老师给我们放《阿Q正传》的电影。阿Q的很多滑稽行为引得周围同学们的笑声不断,而我自始至终也没有笑出来,心里充满了无限的悲凉和压抑。这种感觉在观看英国电影《四头狮子》的时候再次重演。

  有人把《四头狮子》评为本年度最好看的喜剧。是不是最好看,姑且不论。但是把它称作喜剧,我总觉得欠妥。真正的喜剧,总是能引人发笑的。但是,当我面对这部电影中的人物一次又一次滑稽、愚蠢的对话、行动时,我只感觉到悲从中来。这悲中还带着些许苦涩,些许惋惜,些许怜悯。

  如果说这是本年度最好看的电影,那么我更愿意把这个“最好看”颁给伟大的编剧。导演兼编剧的克里斯多夫•莫利斯的确是一个反讽高手。他解构了自杀式恐怖袭击这个再严肃不过的话题,运用讽刺与黑色幽默让《四头狮子》在一系列反恐电影中显得那么特别和充满新意。

  电影讲述了四个英国穆斯林和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白人谋划在伦敦进行自杀式爆炸的故事。本应该是一个充满了紧张、杀戮、仇恨、恐怖的电影,被剧中的几个主角一系列的荒唐而滑稽的行为来了个乾坤大转移。除了该计划的头目奥马尔尚属正常,其余几个伙计似乎都有些脑筋短路:他们满嘴圣战,却又畏惧于当人体炸弹,悄悄训练乌鸦炸毁目标;他们拍摄圣战录像,却又害怕被认出,于是他们在头上扣了纸盒子;他们为了反监视,吞下手机卡;他们不停地摇晃脑袋为了让自己的面孔在世界上任何一部相机中都看起来不那么清晰,以便对抗被监视;他们为炸毁的目标到底是药店还是清真寺而争论到头破血流,最后终于达成了在马拉松比赛过程中制造爆炸这一共识,只是最终他们成为了羊群、伊斯兰同伴、要帮助自己的好心人的殉道者,那个最清醒的奥马尔最后悲剧而壮烈的走向街边商店,引爆了身上的炸弹,结束了这场悲剧。他做了自我的殉道者,一声巨响炸飞了他的圣战理想,带走了他内心沉重的内疚感。

  莫利斯导演无疑是在借用讽刺手法,抨击恐怖主义所带来的伤和痛,以圣战自居的人体式自杀行为更是一场泯灭人性的悲剧。它炸不掉撒旦,却掠走了天使的光泽。但莫利斯的用意并不止于此,他不想通过这样一个极具争议性的话题,去挑起人们对恐怖分子的仇恨或者穆斯林人们的抗议与不满,他只是借由荒诞解构掉人们心目中对于恐怖分子的刻板印象,让观众意识到他们也拥有常人普遍存在的缺陷。莫利斯让我们对他们也产生了悲悯之心。这是一种大爱的精神,博爱与平等是整部片子的精髓。

  当整部影片结束,当我们的嘴角还来不及咧开做一个苦笑的弧度便被悲伤所凝固的时候,当不明所以的哀伤和苦闷耿于胸中的时候,我开始在心里为这个被誉为“媒体恐怖分子”、才华横溢的讽刺作家莫利斯鼓起掌来。作为编剧他的确成功了。只是,电影对于节奏的控制有些欠缺,画面叙事性较弱,作为“导演界新人”的莫利斯还应该多加努力。

  我无法界定《四头狮子》到底是“洗具”还是“杯具”,也许当你看到结尾几位主角全部死掉的那一刹那,你只能说这是一部彻头彻尾的“餐具”。

  《四头狮子》影评(十):事情的真相是什么?

  奥马儿在儿子睡觉前给他讲了一个故事:一只秃鹫寻找到辛巴和他父亲木法沙,它是坏蛋刀疤派来追杀它们的。这只又大又坏的秃鹫朝它们直扑过来。辛巴捡起了石头,向大鸟扔去。但它用力太猛了,抡圆了胳膊扔去,石头落在身后一英里处,击中了木法沙,聪明、强壮的木法沙,辛巴的爸爸。石头意外砸到它的脑袋,它死了。辛巴就得做选择了:要么告诉朋友们真相,引起混乱;要么保守秘密,带领大家同刀疤作斗争。他会怎么选择?

  这个问题可以窥见英国这个在本土享受了几百年和平的国家对待战争、暴力、革命的态度:那些给别人带来灾难的大事件都是无谓的。 也许仅仅是因为打麻将被截胡,也许战争发起仅仅因为赶上一个领导人物牙疼,或者在图书馆看书时遭受的一次嘲笑,再或者,需要一些谎言掩盖一次意外。这片电影说的是:一部不与时俱进、世俗生活封闭的教规在面对纷繁杂乱的现代生活时会陷入混乱和不清晰,圣战可能是一群头脑糊涂、生活不得志者利用这一点来试图摆脱混乱的对策。

  亮点:1.哈桑:这是精神圣战,是一种姿态。巴里:先知穆罕默德摆姿态了吗?他打碎了异教徒的偶像。(启动车子朝墙开去)这是一种姿态吗?砰!

  2.(费萨尔拎着双氧水跨越羊圈围墙时被炸飞了)他去天堂了。他永生了。他炸断了基础设施建设。他炸死了一只羊。精彩地炸死了那只羊。——羊,尤其是头生羔羊是犹太教献祭的祭品。在犹太教里,献祭既可以向上帝表示人时刻不忘上帝,也表示自己的罪过通过燔祭品的流血牺牲被带走了,自己在纯洁中更接近上帝了。羊成为接近上帝的一种中介。故才有“他炸断了基础设施建设”之说。也许在奥马尔他们看来:这个世界上没有无辜的人,也不存在另外的方式接近永恒天堂。这是恐怖主义克服针对平民暴力袭击难题、摆脱愧疚感的说辞!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