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烟云•阿根廷蚂蚁》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烟云•阿根廷蚂蚁》读后感10篇

2018-01-10 21:1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烟云•阿根廷蚂蚁》读后感10篇

  《烟云•阿根廷蚂蚁》是一本由[意大利] 伊塔洛•卡尔维诺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15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烟云•阿根廷蚂蚁》读后感(一):无法逃离

  此时,我所在城市正在遭受雾霾的侵袭。抬头望不到蓝天,看近在咫尺的高楼,也如海市蜃楼神秘莫测,影影绰绰,给这神秘罩上面纱的是雾霾的光顾。在家不敢开窗户,出门还要戴口罩,此刻,对蓝天的向往,对清晰空气渴望一度成了奢望

  这时我看了卡尔维诺的《烟云》,这是一本小说,却从另一个侧面深刻地将现实托盘而出,令人唏嘘不已。这个故事稍显讥讽。一方面,在报纸上宣场城市的清洁,另一方面却无视现实中遭受的污染。他们不敢开窗,稍不留意屋内就会落满尘土。尽管这样,却违心地在一本杂志里宣扬烟云的好处。在如此矛盾的纠结中,作者用了较轻松的笔触,似乎要把烟云的影响化为无形,其实在这看似无形的文字中,作为读者,分明看到了背后的沉重

  但烟云却是真实存在的,不管有意无视它,还是漠视它。它的如影随形让人不敢喘出大气,生怕不小心就将其倾吞而尽。

  书中描述了一个细节,男主人公关门窗要拈着手,生怕用后力尘土附着在手上,因为烟云无处不在,让人无处躲逃。这是一个多么让人小心翼翼的生存环境。一方面是无处不在的烟云的威胁,另一方面,似乎在这宣扬这个世界美妙的,处于这样的矛盾中,精神身体在顽强地对抗着。占胜的那一方,似乎也不会是真正的赢家。

  这本书除了《烟云》之外,还收录了另一篇短篇小说《阿根廷的蚂蚁》,两部小说毫无关联,各自独立成篇。唯一有联系的,是女主人公的名字,取了同一个名字,这可能是巧合。这篇小说让人看得毛骨悚然。一对夫妇入驻一个地方,发现竟与蚂蚁为邻。蚂蚁无处不在,甚至找一个吃饭的地方都办不到。这对夫妇探访邻居,发现邻居们早已习以为常神经麻木。更为可怕的是,小说隐约透露出一个官方派来的人杀蚁的人,可能就是蚂蚁的制造者。

  本是毫无关联的两部小说,被放在了同一本书中,不知是编者的有意为之,还是作者的意愿,但这个安排让人拍手称妙。这两部小说似乎有一条暗线,把它们串联在一起,追踪到底,是对现实的无奈挣扎。不管是笼罩在空中的烟云,还是密布成云的蚂蚁,这些挥之不去阴影,让人无法摆脱无法逃脱,只得与其为伍,向现实低头,是无法选择的选择。身处的自然环境,作为一名普通人无力改变,能做的就是通过小我的努力,最终达成大我的整体觉醒。

  不管是身处烟云笼罩的天空,还是蚂蚁成群的屋宇,人最强烈的愿意就是逃离,可当无处可逃时,只得向现实低头,向环境低头,因为人还要生存下去,要有一个落脚与容身之地。看完这本书,如烟云罩心、蚂蚁噬骨,人是自然的杀手,最终也杀了自己

  《烟云•阿根廷蚂蚁》读后感(二):艰难的生活

  quot;你们可以容忍这丑恶的世界,因为你们知道你们将来要摧毁它。"《烟云 阿根廷蚂蚁》第七十页。

  我很喜欢卡尔维诺,喜欢境界到了我觉得有生之年我一定要把所有卡尔维诺的书都给买齐了才甘心,否则我觉得我死也不会瞑目的,他在书里这样说:有人命中注定要过平庸的生活, 默默无闻,因为他们经历了痛苦不幸;有人却故意这样做,那是因为他们得到的幸福超过了他们的承受能力

  《烟云》 《阿根廷蚂蚁》在1958年出版的卡尔维诺的《短篇小说集》第四卷《艰难的生活》中第一次出版,而译林出的这一个版本,叫《烟云 阿根廷蚂蚁》,艰难的生活,在烟云或者不胜其烦的蚁灾中挪步向前,人终其一生憧憬美好,比如在烟云中男主人最后看到一个宁静村庄时刻;比如在阿根廷蚂蚁中夫妻两人抱着孩子在海边,终于有一刻不用为躲避蚂蚁而烦恼不堪的时刻;

  《烟云》顾名思义就是一堆的烟尘,工业废气,核废料,工厂黑乎乎的大烟囱,生活废气,等等的东西挥发后在空中集团成一堆的东西,烟云,你看多么的美好,听上去总是很浪漫样子,可是天上的白云其实真的可能是黑乎乎的,由无数脏兮兮的东西挥发组成,碰上雷雨天的时候“砰”一声,变成酸不拉几的雨啪啦啪啦往下掉,腐蚀一切生物或死物。

  在我写这读书笔记的时候,距离我店铺的上一个路口的某一家店开张,轰隆隆放鞭炮。散发出来的火药味刺鼻让人感觉灰常的难受,我心里默念:一会儿天上又要多一朵云了。

  《阿根廷蚂蚁》说一对夫妻带了小孩搬到一个小城,在当地租了一间房子,不久他们发现房子里到处都是蚂蚁,不仅如此,整个城镇到处都是蚂蚁,实际上蚂蚁是这个地方日常生活的通常现象。整篇所提到的就是每个城镇里每个人对蚂蚁的各种反应,如何用各自方法对付蚂蚁问题。这好比说人在社会中受各种环境牵制的缩影:有的完全不理,坚称这里不存在蚂蚁;有些人接受了蚂蚁的现实,说这是命运无计可施;有的则坚持人类智慧高于蚂蚁,必可将蚂蚁消除。

  这让我不由自主的联想到我们自己本身的生活,忙碌着追逐着,烦恼着我们不胜其烦的一些东西,或者是厨房里坏了的油烟机,或者是车厢里挥之不去的烟味,或者是某个喋喋不休的房东,或者是一个经常漏水的水龙头。

  或者解决的方法很简单:换一个油烟机,换一辆高档的车,换一个房子住或者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最后一个更好解决,换一个水龙头就好了。

  可是每次想换油烟机,想想房子是租来的,或者不久自己就可以买房子或换一个环境更好的地方,于是忍一忍;车也不是不能换,但是总想着要么一次换一个好的,现在能忍就忍一忍;水龙头也是,想着忍一忍就过去了。于是就在没完没了的忍受之中度过了一天又一天,直到年老色衰,才想起自己已经忍了一天过一天,就在这样的生活中过了一生。

  卡尔维诺的伟大在于从来不说教,只在字里行间让你感受到生活的无奈,这种无奈让你深刻体会到自己和主人公的相似之处:我们努力想改变的生活,却总会因为种种原因,从开始到后来一直也没有太大的变换,于是我们最后都学会了如书中的人物一般,或者逃避,或者欺骗,或者视而不见,而有些人选择换一种生活方式结果是好是坏不得而知:谁晓得呢,反正人活着就得活着,吃饭喝水睡觉缺一不可,所有的一切都在为这三样东西做铺垫,可不是么。

  所以,我要做消灭蚂蚁的人还是忍蚂蚁的人还是简称没蚂蚁的人呢?

  天啊,让我搬去一个没有蚂蚁的地方吧!

  《烟云•阿根廷蚂蚁》读后感(三):煙雲下的螞蟻

  烟云

  再简单不过的日常,用平静语气去说,就有点乏味了。人总是很奇怪,写一些自觉无聊的话,他自己却又心存执念的想看接下去的无聊笔墨。日子这种东西,一天天过起来就显得漫长了,加上脑子不断细思得到的东西,它仿佛变得沉重了。人们在很多不同情景中都能体会到其中的滋味,有时候你是一个人,有时候几个人在一起,有时候天刚亮,有时候是夜深。 烟云写的是随着工业的大发展时代的到来,城市环境恶化,空气变得污浊,充满微尘的状况。有很多不同的人群身处其中且有感受,烟云在不同的人群心里也不尽相同。对于工业家资本家来说呢,他们固执的相信事情还没严重到不能继续下去的地步。并且他们还自欺欺人的办了报纸期刊传达自己的意志,自己安慰自己,说一些迷惑群众的话。我(出版社编辑)反对自己写的那些话。在每一秒钟中,我看到的触到的,都是事实真相。这个城市已经变得污浊不堪,每个在城市之中的人都有很可笑活法,在那里生存五天仅仅只是为了逃离那里两天。原来城市里的线条明朗和色彩鲜艳的背后不过是人。阴暗之中的不仅是飞尘,更重要的是有人。人才是这些烟云的主人,人才是这一切的原因。

  阿根廷蚂蚁

  蚂蚁,让我想起来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家,买的是镇里的工商所,房子是有点古老的样式,有一个大棚,有一块田地。后边的应该是闹着蚁害,所幸人是住在前面,但也偶有几群不识时务的蚂蚁登门造访。当时的我还在上小学,是家里的独子。任何小孩都是需要游戏的,我也一样。我探索未知的土地,和蚂蚁玩,和蝴蝶玩,触碰新叶,也拾过落叶。依稀记得后院是有三种以上的蚂蚁,按照体型的大小就可以很好的区分开来。最小的动作慢,反应慢。个头最大的的动作灵敏,反应极快,咬人很痛。它们既是我的伙伴也是我的敌人,因为小孩的天性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样的。有时候我喂它们吃我吃的东西,有时候我挑逗它们给它们设计类似于无限循环的迷宫地图,还有时候我也用手指用树枝冒充巨人,假装成自然之力去屠戮他们。蚂蚁们的短暂生命只存在于我很浅薄的记忆之中。后来我不杀蚂蚁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因为很少见面了?还是懒得再费力气去行一场造化?这没有答案,这些蚂蚁不再是我认识的蚂蚁,我也不再是我。在那种境地里成长起来的我,已经很久没去主动回想当时的景况。现在我逃离到了没有它们的地方,在这里风不时地席卷着地面,地面很干净,是以前的那个我没有到过的地方,但说不出来是更好或者更坏。只知道心里还藏着一片叶子,叶子底下盖着一只不知种类的家乡蚂蚁。

  以上,我更爱他一分。谢谢卡尔维诺帮我找回一点我,也许只只是无意,但是一定要说一句谢谢。

  《烟云•阿根廷蚂蚁》读后感(四):这个国庆长假读卡尔维诺

  这个国庆长假读卡尔维诺。

  前两天在kindle上看《美国手稿》,喜欢卡尔维诺的小宇宙又爆发了,迅速下单,几本寄到公司,几本寄回家。

  我目前居住的城市空气也很糟糕,同样是文字工作者,不过我没有可爱的富家女朋友。刚来到这个城市的时候还说怎么总是阴天呀,后来才知道那就是雾霾。

  和蚂蚁不同的是,我现在深受噪音的困扰,动静太大,连降噪耳机都束手无策了。感觉心跳跟着挖掘机的震动跑偏了,真是一刻都待不下去了。

  先看了卡尔维诺的第一本小说《通向蜘蛛巢的小径》,一个想被认可,想找到真心朋友小男孩。一个一脸认真,想和这个世界谈谈的23岁的年轻人。一个回顾过去,微笑表示存在即合理老人

  接着是这本《烟云·蚂蚁》

  然后是小说集,里面的小男孩把他的游泳镜借给了海边哭泣的女子,开始叫她夫人生气了,原来该叫小姐呀。她的泪水把游泳镜弄脏了,男孩说,怎么办,我没有带土豆皮。土豆皮?原来土豆皮擦玻璃会擦得很干净,淀粉把镜子上的脏东西黏住,再用水一冲就干净了。看到一半去研究清洁技能,卡尔维诺不会生我气的。接着男孩用唾液清理了泳镜。

  小说集回家路上接着看,后面两篇重复了。

  卡尔维诺文集的译者太多了,实在是,太多了。

  或许可以去学意大利语,能看书就行。

  《烟云•阿根廷蚂蚁》读后感(五):PM2.5超标的城市

  我恰好正生活在小说讲述的烟云笼罩的城市。

  城市

  卡尔维诺说的“这个城市”是一个PM2.5常年超标的城市,城市的任一地方都会迅速地被灰尘覆盖,也就是说你找不到一块可以放心下手倚靠的地方。这情况意味着,你随时想要清洁自己,却对清洁这个城市感到绝望,因为没有人能阻止灰尘入侵了;也意味着,在这个城市任何东西都是靠不住的,除非你不怕沾染上城市的肮脏。主人公带着道德洁净感搬到这个城市,对房间不提供热水感到烦躁,因为他时刻想着清洗。

  传媒

  主人公为城市刊物《净化》供稿,拥有这家杂志的拥有者同时掌管着城市的化工厂。这位大资本家插足传媒,在制造烟云的同时用媒体告诉公众,城市依旧有净化的希望。(请相信主流媒体的声音,尤其是在你感到生活不幸的时候,它会告诉你他国人民更加不幸的水深火热的生活。)

  所有人都快乐地生活

  房东玛格丽蒂。房东是一个听力极差的人,她交流对象有:屋子、镜子、猫。房东在讲电话时也会神采奕奕,如果有人提醒她接电话的话。

  科尔纳工程师。这位财富的拥有者,掌握着城市人的生活品质,掌握着城市人饭后读物。

  阿万德罗博士。博士是一个有洁癖的人,他精心呵护着自己那双手,并用繁忙的口吻吹嘘他的工作量。他总说自己很忙,但没人知道他在忙什么。但如果他总说自己很忙的话,那么他的工作量至少有了保障

  克劳迪娅。克劳迪娅是当前语境中的白富美,主人公是矮穷挫。白富美因为某种错觉(“有年夏天我在那种场合被人介绍给她,纯属偶然”)把矮穷挫当做了高帅富,而矮穷挫主人公为了爱情努力装扮成高帅富的模样。主人公扑到赤身裸体的克劳迪娅身上时,作者说,这是主人公为了避免克劳迪娅的身上沾到灰尘。

  餐厅。这里有些性格内向的人,为了防止别人过来搭讪,他们把报纸举得很高,盖住自己的面部,用来提示周围的人:我在自己的世界里,闲人勿扰。

  再回味一下开头,这个故事就结束了:

  “我迁入到这个城市安顿下来时,对一切都毫不关心。安顿这个词也许不太确切,因为我并不想在这里安顿下来,我愿意让我周围的一切都是临时的,不安定的,只有这样我才能在内心里感到安定。”

  《烟云•阿根廷蚂蚁》读后感(六):如果你的房子里满是蚂蚁

  卡尔维诺很精明,他不说明真假,不表明立场,不加以评论。读完了书,我也判断不出书里的故事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有考证说,作者所描述的阿根廷蚂蚁灾害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过,在20世纪20年代,欧洲国家从南美洲大量进口植物,阿根廷蚂蚁也随之而来,在温暖的地中海气候下大肆繁殖,泛滥成灾。如此说来,这是一个纪实故事。不过,我更倾向于这是作者的虚构,一切都是隐喻,但这到底是件无所谓的事。探究一件事本身是否真实,这探究常常徒劳且没有意义。(亚里士多德《诗学》:“艺术所摹仿的决不只是现实世界的外形,而是现实世界所具有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即本质和内在规律。”故,非纪实的艺术描写可以比现实世界更加真实,是对真实的本质的描写。)

  我觉得,生活是要有一个主题的,比如一项热爱的事业,一个长期的目标,指向生活的正轨,是不惜集中全部精力为之精进的东西。在这之外的所有杂事,都是琐屑的小事,细微如蚂蚁。

  然而,蚂蚁虽然微小,但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如卡尔维诺所说的“它们从各个方向而来,往各个方向而去”,无聊琐碎到像乏味的讲师在课堂上放映的幻灯片一样,刷刷刷地闪过,占据一段时光,留下一片空白。

  这蚂蚁,就是生活中琐碎的不如意的小事——买到一份没放盐的炒白菜,上课被点名回答一个答不出的问题,跑步的时候鞋带散了差点绊一跤,等等小到不值得一桩桩拿出来说,不然就像集中注意力于一只蚂蚁身上一样可笑。

  但是,当蚂蚁爬满桌面,当琐事填满生活,心就像放置在一个蚂蚁窝上似的,一刻不得安宁。

  小说中的人们,秉着不同的态度,共同生活在一个满是蚂蚁的小镇上。

  雷吉瑙多夫妇最乐观——“亲爱的邻居,谁家没有蚂蚁呢!”夫妇二人试验几十上百种灭蚁药,之间却笑声不断。他们将蚂蚁视为没头没脑的侵略者,与这些小东西斗智斗勇,不停地尝试新药,志得意满地审视他们的战场(自家到处都药水斑驳的花园)。

  勃劳尼上尉最严谨——他富有创新精神,自己发明各种灭蚁装置,精确测量其效率,将灭蚁视为事业,对其注入高度的专注与热情。

  房东毛罗太太最隐忍——正襟危坐在椅子上,被蚂蚁叮咬着,却对“我”夫妇二人矢口否认房子里有蚂蚁存在的事实。她没有除蚁的独特方法,只有不容撼动的自尊,她没有去真正解决蚂蚁的问题,只是一遍遍地打扫房屋,就像饥饿的人不去寻找食物,而只是把腰带系得更紧一样。毛罗太太对前来讨教秘方的夫妇说:“屋子经常打扫,地里种上庄稼。没有别的办法。干活,只有干活才能摆脱蚁害。”我默念了几遍最后一句话。

  蚂蚁人包迪诺最令人迷惑——他给蚂蚁喂食的糖浆,到底是毒药,还是补药?故事到结尾也没有说明这一点。若是前者,他的目的就是让工蚁用有毒的糖去喂蚁王,以斩草除根;若是后者,他的目的就是如邻居们所说的,是想要蚂蚁繁殖得更多更快,好保住自己在“与阿根廷蚂蚁作斗争局”的工作。记得一部讲述渔民生活的纪录片中说,臃肿庞大的英国政府就是这样做事的,给每艘渔船制定不符实际的最高指标,不厌其烦地审查,只是为了让自己有活干,若包迪诺给蚂蚁喂的是补药,那么就与英国政府的意图如出一辙了。包迪诺的真实目的是什么不想也罢,值得注意的是邻居们的反应:一边煽风点火,鼓励“我”的妻子去质疑包迪诺,一边暗暗接受包迪诺的目光,把“我”的妻子置于疯子一般无理取闹的境地中。这是种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两面派做法,一面唯恐天下不乱,一面自己不愿招惹是非承担责任,煽动别人去做出头鸟,不论何时何地总是大有人在。

  “我”夫妇二人,是非常单薄的两个形象。不知道他们为什么搬来这个小镇,不知道他们各做什么工作,我看到的,这对夫妇生活的主题只有两个字——蚂蚁。他们深受蚂蚁的困扰,不停地抱怨,心神不宁,吃不下睡不着,到处讨教灭蚁方法,却没有得到任何可行的结果,他们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去消灭明知会源源不绝朝他们涌来的蚂蚁身上。这对夫妇有两次真正离开自己的房子,离开蚂蚁,第一次,他们感到“离得远远的,我们才觉得那些地方像天堂一样美丽。在那种庸俗、烦人的地方生活,整天只得为解决一个又一个庸俗、烦人的问题而大伤脑筋。”第二次是在书的结尾,这对夫妇走到海边,暂离了自己满是蚂蚁的房子,感到“生活中的某些时刻是很甜蜜的”。在我看来,这对夫妇拥有发现美的能力,但却将自己困在那座满是蚂蚁的房子中,将为其困扰看成了生活的重心,将逃避出来的时刻看做放松和消遣,这是本末倒置的。他们既然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状态,那就完全可以去追求,真正告别繁杂的生活,而不仅仅满足于一时的逃避。

  最后,我最欣赏的倒是差点被我遗忘了的奥古斯托叔叔。这个人物在开篇出了场,之后就没再出现,不过我可以想象,他还是过着白天去任何一爿点心店卸几个钟头货,晚上就去酒吧打发时间的日子。“我”夫妇二人反复提到叔叔没有提醒他们此地蚂蚁泛滥,我想这大概是因为,在奥古斯托叔叔眼里,蚂蚁并不构成什么问题。他在乡村街道上心旷神怡地漫步,坐在桥头悠闲自得地遐想,与朋友在酒馆里海阔天空地闲聊,他的生活里不是没有蚂蚁,他只是不在乎,他的目光高于那些在地面上爬行的蚂蚁,看到更多生活的美景,也就拥有更淡然的心境。

  如果你的房子里满是蚂蚁,你可以像雷吉瑙多夫妇和勃劳尼上尉一样,选择与其不懈斗争,也可以像奥古斯托叔叔一样处之淡然,以更广阔的精神世界去稀释烦恼,但是不要像毛罗太太一样自欺欺人,更不要像“我”夫妇一样,将微不足道的不如意视为生活的全部。

  最后,用书中的两处对话做结尾——

  “亲爱的邻居,谁家没有蚂蚁呢!”

  “算了,算了,不就是几只阿根廷蚂蚁嘛!”

  《烟云•阿根廷蚂蚁》读后感(七):人生困难重重之后

  感悟:出现问题了,解决它,而不是逃避,也不是“临时净化”。

  ---------------------------------

  与《烟云》并列在一起,是一种结构和道德上的近似。

  主人公携妻子和孩子搬进了阿根廷的一座小镇,本以为生活会惬意。然,却遇到了时时事事阻碍他们生活的出现在客厅里,床上,食物上,孩子旁,衣服上的阿根廷蚂蚁。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少有人走的路》

  于是,开始了请教邻居如何消灭阿根廷蚂蚁的各种方法。统归起来,有两类:

  1,用各种药物毒死蚂蚁。但事实上,这种方法很少奏效。

  2,依赖邻居发明家勃劳尼士上尉设计转置,杀死蚂蚁。但是看来,此种做法也遥遥无期。

  再有,分析原因:

  3,房东的说法:多种地,打扫干净屋子。我觉得实在推卸责任。

  4,听说有一个人给蚂蚁为补药,于是,妻子过去大吵了一顿,最终的结果仍是不了了之。

  在此篇《阿根廷的蚂蚁》中,生活的不幸来自自然:侵扰利古里亚海岸的蚂蚁。但与《烟云》相同的是中心人物都是采取的一种淡然的斯多葛注意态度,他不接受为对抗蚂蚁而向他建议的各种形式的措施。

  与《烟云》相同的一点是,对待生活中的不幸,最后都采取了一种“临时净化'.《烟云》中主人公逃离了烟雾重重的世俗,行走在田野之中,文章结束。本书中,主人公依旧采取了一种临时净化的做法:与妻子暂时逃离,到海边散步,临时得到了心理上的宽慰。

  出现问题了,逃离可以?

  不,不可以。

  有人或许借酒消愁,但醒了以后,忧愁还在,问题依旧;有人因工作压力,或许抛开一时,到处逃离散心,但归假回来,问题还在;有人因家庭矛盾而暂时出走,但最终,矛盾和人,又都会走向哪里呢?

  人生困难重重。

  解决一个借一个的人生问题的,才叫生活。

  这也是我们应当采取的做法,不是么?

  大致如此!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