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潜意识》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潜意识》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1-16 20:1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潜意识》读后感精选10篇

  《潜意识》是一本由[美] 列纳德·蒙洛迪诺著作,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3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潜意识》读后感(一):迷路之歌

  认识了新同学,并常常被刺激后,最近热情的提高了阅读量。现在赖谈谈潜意识。

  人脑在每秒百兆级的信息量汇聚、交融、归类分析后,得出的一个结论。这是一只兔子

  好吧,我想说的不是这个。我们并没有经过自以为的深思熟虑,在汹涌的信息流中,大脑挑拣出一个靠谱的结论,其他的就像焦点外的模糊视线一样归类进无效信息,簸箕一倾,倒进潜意识的汪洋大海

  那么是不是爱的原因,其实根本说不清。也许我喜欢你拥有把妹达人书中忽悠人的U型齿,也许根本就是衣服上散发的清香呢。选择的依据,可能在意识中从未存在过,是不是那天有蝴蝶在飞,你皱了皱鼻子

  每次接收到了一条内容,大脑中的电流就在左冲右突,如果用影像看,不啻为一场华丽的暴风雨

  记忆不一定是真的,差错率将近50%。我们自动美化了过往细节,跟婚纱照一样P的没法看,这也是为什么ex的离去内心憔悴伤感。华丽丽地醉卧红尘,马上胡笛悠悠

  看见了也不一定是真的。每一个眼神,都经过大脑精确地修剪、补充像素,让我们的眼睛炯炯有神,像一把达达的机关枪

  动机永远是个谜。你永远不知道为什么。甚至是自己所作所为。在历史的周边围绕良久,其实真相已无从知道。尽头处也只有历史规律像护城的河流,映着日月。

  潜意识的海洋里,有我们曾紧紧拥抱不想撒手的东西,有痛苦的洞见,有久远的迟迟无法喘息的思虑,大脑的保护机制,挑拣出那些“对的”结果,让我们平和安静,在云起时分,静看白云苍狗云卷云舒,在暴风骤雨有一隅温柔,沉睡当年月光

  不要苛责无常。一个人尚且复杂到无解,漫长时间、如山如海的人群,信息在爆炸,人们在崩溃。我们也在成长,学会接受不能接受的,忘记应该忘记的。然后相信爱意,迷路之歌,水中的涟漪

  《潜意识》读后感(二):感谢我们的潜意识

  我们生活在潜意识为我们打造的世界里,却以为这就是真实的世界。潜意识付出了大量劳动,使我们不被海量信息淹没,意识只需要轻松处理有限的信息。但是潜意识打造虚拟世界会过滤掉很多信息,会犯很多错误,那潜意识是我们的猪一样的队友么?

  我们倾向于看到我们自己相信的东西;我们的记忆也会被潜意识篡改,这有时候会造成很大的麻烦。潜意识让我们本能感受别人的感受,能够猜想别人怎么想的,喜欢服务于我们自己的群体,为他人服务让我们很开心,被群体抛弃会让我们感受到疼痛;对自我过度乐观评价,帮助我们我们面对严酷的现实,实现自己的梦想

  虽然潜意识的处理会有遗漏,会有错误,但一个很大的目标就是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活着。潜意识就像一个沉默朋友,默默的为我们指向乐观,服务社会方向。真需要感激我们的潜意识,多了解我们的潜意识朋友,在他会出错的地方小心,而在他擅长的地方让它更好的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潜意识》读后感(三):潜意识

  买这本书的初衷是因为想了解记忆力从而更好的运用记忆力,当时在书店翻到的那一页是在讲超级记忆能力的那个人的CASE(记住所有细节的那个人),觉得和自己的记忆模式很想象我也有相同苦恼,所以买了回来。

  但看第一章节就被吸引住了,完全不是一本帮你记忆的书,而是关于人的潜意识。

  心理的CASE大同小异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能引用的经过验证是有效的CASE每年可能也只有那么多公布出来,但这本书是非常非常好看,只有第五章让人觉得有点艰难。

  了解潜意识,了解大脑的动作和分配,了解记忆力,我对于这些一直以来有几个困扰,看了这本书后都释然了。对于偏见,协作,都有很基础科学解释。这也是为什么这本书对商业教育,等学科都有帮助的原因。(和所有好的心理学著作是一样的在这点上)

  另一个很历害的地方是:作者是物理学家,但行文非常流畅生动,幽默恰到好处朴实的幽默感)。看到第8章我才看作者的介绍发现原来他也是剧作家,所以写作的功力也就不奇怪了。

  推荐

  因为太精彩,所以已经准备买英文版回来看,但刚上AMAZON一看,E版只有电子书没有纸质书。

  《潜意识》读后感(四):我们对自己的行为的了解和控制到底有多少呢?

  最近我很喜欢读这种经过严格科学训练的理科生写的书,非常有意思,他们往往逻辑清楚,论证严密,一般来说书拿手上不看完根本停不下来。

  说到潜意识,首先浮出脑海的是佛洛依德。是的,作者也是这样想的,所以这本书开篇第一章的题目叫做,新潜意思,用以区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与本书所讲的潜意识。在佛洛依德的理论体系里,潜意识“是很多事件的内在驱动力,比如男孩希望杀死父亲来占有母亲,或者女性男性生殖器的嫉妒。是出于像压抑之类的动力(压抑repression,是为避免一些痛苦或者危险想法进入意识层,将这些想法推到潜意识层的一种过程。)”而在新潜意识的理念里,“心理历程被认为是在潜意识中运作的,因为大脑构造是它们无法被意识所触及,它的不可接近性并不是一种不健康的防卫机制,而被认为是正常的。”

  接着作者就开始一章一章的运用大量实验数据神经知识、大脑结构解剖来说明潜意识的工作过程。为什么大脑掌管视觉的部分受损但是视神经正常的人虽然看不见了,但是却能躲避障碍?大脑是怎样储存数据的?我们是怎样感知环境的?脑补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我们的记忆真的靠谱吗?

  有一部美剧叫做《记忆神探》,女主角拥有如摄像机般完美过目不忘的记忆,很多人可能会羡慕,如果我们也能如此,妈妈就再也不用担心我的任何学习了对不对?但是研究却发现,生活中任何事情都记得住的人,并不如同电视里的女主那么威风可以分分钟破获各种大案,抓住坏人。是事实,这样的人想要正常生活都不能,他们可能会记住每一句话,却不能明白句子重点,甚至是去识别一个人的面孔对他们都是困难的。

  你有没过自己言之凿凿的记得的某件事情最后却发现跟你记忆中完全不一样?明明记得那年过年我是和小明一起过的,但是小明却说那年他在国外根本不在?明明我记得我说的是A产品的特征,我还专门去查了资料记住的呢,结果一核对,那是B产品的特征。你生活中是不是也时不时发生这样的事情?并不是我们年纪大了记忆不好了,我们大脑的工作原理里就隐含着这样的概率。

  为什么你会喜欢一个人呢?你以为是因为他聪明能、能干、优雅、有能力?或许只是因为他跟你同姓或者来自一个地方。虽然你对他人的评价看起来是充满理性、经过深思熟虑的,但实际上它收自主运行的潜意识影响很深。外貌协会可是有理论依据的呢。你以为大选中,人们是在为施政纲领投票?在人们真正切入正题之前,比赛就已经结束了,因为单是相貌一项就给了某位候选人以及强心针。不然你以为新手肯尼迪是怎样在大选中战神尼克松的?

  自己人和其他人是怎样划分出来的呢?歧视真的只是因为觉悟太低?大量的研究说明,我们根据群体而建立的社会身份是非常有影响力的,它让我们歧视他们并且偏爱我们,哪怕用来区分他们和我们的规则是扔硬币。事实上种族歧视是由正常的无可避免的认知行为引起的,是与大脑的分类属性密切相关。

  当你难过的时候也要微笑,多笑笑就不难过了。听起来是不是特别鸡汤?但是事实就是如此,研究发现我们到底是因为微笑而感觉高兴呢,还是因为感觉高兴而微笑呢,是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但是确定的是,当我们脸上露出微笑时,我们的神经系统就会识别为该高兴了,所以多笑笑总是对的。

  看完这本书我挺震惊的,在生活中大量的决定都不是我们经过理性思考做出的,现实是,即使是我们自己的推理往往也并不具有完美的客观性。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只是潜意识的本能行为而已,事实是,我们对自己行为的了解和掌控少得可怜。拿句名言来套一下就是,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么?在漫长的进化中,潜意识帮助我们更容易的生存下来,没有了它,我们将会迷失在现实生活中寸步难行同时也需要努力去克服潜意识的偏见,要去仔细观察我们要判断的人,去了解个体的独特性,去增加与不同群体的接触,我们的意识才越有把握对抗偏见和刻板印象

  《潜意识》读后感(五):不要被大脑欺骗

  虽然《潜》里所有的心理学案例我都读过原版的paper,阅读过程中还是被amaze到了,这本书通过潜意识来对消费者行为的解读,增加了我对这些paper另一个层面的理解。

  《潜》一书整体来说讲的是,一个人的95%的反应是潜意识控制的 只有5%的反应是意识process之后的反应,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的选择 并不是那么的“理性主观”,而是“偏见主观”的(我觉得我造的这俩名词真是萌萌哒)。而且大脑还会给这种选择编造很多合理的解释,我们很容易就给自己的大脑骗了~

  《潜》会提醒你去主动意识到你很多“偏见主观”的状态,虽然无法避免,至少警醒不是坏事~ 整体上是很有趣很轻松的书,btw作者居然是做物理学而非心理学或者consumer behavior的,再次体现了物理系和生物系的万能体质~

  《潜意识》读后感(六):商业有关

  三个月前读的,重读笔记,才回忆起都读了些什么。

  有些是可以解析很多现象的,可以看看。

  笔记:

  1#

  人们认为对一个产品的喜好是这个产品的质量决定的,但实际上他们对这个产品的感受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依靠市场营销。

  2#

  痛苦或是充满威胁的记忆会被某种心理保护机制阻挡在我们的意识之外,但是这会让我们行为失去理性,并且经常都是以一种自我毁灭的方式表现出来。

  3#

  这些概念至今受到很多研究者的追捧。他认为,第一,人们对事件的大致情形具有良好的记忆,但是关于事件发生的细节却只有糟糕的记忆;第二,当人们被迫去回忆那些不记得的细节时,哪怕意图是无比真诚的,或者多么努力地去回忆准确的细节,往往都会在不经意间通过捏造事实来填补缺失的细节;第三,人们总是会相信他们自己捏造出的记忆。

  4#

  相对音调较低的人而言,说话音调较高的人被认为不真诚、无法切入要害、没有力量。同样,相比说话快的人而言,说话慢的人被认为具有不真诚、说服力不强、被动等特点

  5#

  事实是,在潜意识层面,触碰看起来有爱护和感情维系的意味。

  6#

  人在分类时表现出的感性认识往往归根于偏见

  7#

  我们与个性鲜明的个体的互动越多,对他们独特性格的了解越多,我们的意识就越有把握对抗刻板偏见,因为个人经历打败了社会宣扬的固定模式,丰富了大脑中分类模式的判断依据。

  8#

  拥有对某个群体的归属感并不需要任何要求——你不需要与其成员共享任何的观点,你甚至不需要与其成员会面。仅仅是知道你属于某个群体,就足够激起你如同“来电”一样的归属感。

  9#

  很多公司发现,培育客户之间内群体身份认知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市场营销手段,这也就是为什么消费者们能够通过拥有苹果电脑,或者奔驰、宝马、卡迪拉克为自己定义群体身份。

  10#

  我们都钟情于“与众不同”这种感觉——优越感,不论这种优越感的立足点是多么的薄弱不堪,也不论这种感觉最后对我们造成的后果是多么的具有危害性。 这个事实听起来是让人沮丧的——哪怕群体分类是毫无意义的,哪怕做出的决定会让群体内成员付出代价,人们依然毫不含糊地选择偏好自己的群体,而不是采取最有利于自己的行为。

  11#

  在真正成功之前,首先装作成功”(fake it till you make it)如今也成了严肃的科学研究的主题

  12#

  你无法预先把点点滴滴串连起来,你只能在它们出现之后再回过头来把它们连接在一起。所以,你必须相信,这些片段一定能够在你的未来被成功地串联起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