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绿毛水怪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绿毛水怪读后感10篇

2018-01-19 21:4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绿毛水怪读后感10篇

  《绿毛水怪》是一本由王小波著作,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32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绿毛水怪》读后感(一):我们离开那里,走向新的生活

  《地久天长》的最后小波这样写,我们离开那里,走向新的生活。

  我想这辈子他们都不会忘记小红了,这到底是不是爱情,我想是了。这是初恋感觉吧,却比初恋多出了友情。他们都在朦胧中,把对方想念。可以想象同时爱上两个人时什么感觉。但我想她爱小王多一点,这是我自己的猜测,毕竟小王是以我写出的。

  那是一个欢乐又充满凄苦的年代,我说的欢乐是可以看到多数的景色,迷住眼睛的好风景,而凄苦却是物质的疲乏。

  小波的故事写得是好的,像在绿毛水怪里的那个她,只是结尾稍稍有那么点平常。他没有背叛爱情,而是因为某种原因没有去会合。就这样各奔天涯。然而我还是喜欢《地久天长》,或许人人都有个红颜知己,比友情多一点,比爱情少一点,每一瞬间的相处都是快乐的,不论做什么,对方都开心不已,像吃了糖果那般甘甜。然而我没有这样的红颜知己,这需要困难决定曾经我貌似有过,不过美好的图景被破坏了。

  虽然那个年代物质那样匮乏,但他们玩得时那么开心,一起吃饭,一起放牛,一起搞恶作剧。谁也没有撇下谁。最后小红去了。她把骨灰留给了他们。把衣物留给了他们,我在想假如有一天我不在了,也要把我最好的东西留给我的挚友。可是我有什么东西呢,无非是几本破书,几本破日记而已。

  分三个晚上我读完了《地久天长》,就像名字那样,他们真的会永远在一起,不论是朋友还是恋人。这是多么浪漫事情。两个人都爱她,她两个都爱。看似复杂,却又是那么简单。简单地在一起,简单地吃饭,简单地看书,简单地放牛,夕阳染红了他们的情感。当一个人永远离开了,却又是那般伤怀。小波写在最后的句子是那么平常,我们离开那里,从此过上新的生活,也许新生活里也会遇到挚爱的人,也会遇到这样的模糊地情感。可是他们当真能够忘掉她吗,不能够,即便是遇到再好的人也不会忘却,看到小红的物品只能是伤感

  这就是地久天长,永远地记住在脑海里。我想是压抑住了痛苦,不需要文字描述了,新的生活看似那么随意,却又是这般凄凉。是啊,生活是什么,生活是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要努力活着。我们可以凄苦,可以悲伤,但我们要活着,这不光是为了朋友或家人,也为了自己,因为人生当真很不容易。我们为我们自己负责。而后在暮年时回忆起来,茫然的伤感,多好的事情。最后和所有亲近的人说再见,说就要去见上帝了,你们要安好。

  《绿毛水怪》读后感(二):《绿毛水怪》中两段有趣的描写

  1.在人间

  有一天,下课以后我被孙主任叫去了。原因是我在上课看《在人间》。他恐怕根本不知道高尔基是谁。刘老师也不知道。我到教导处时他们两个狗男女正在看那本书哪。我不知他们在书里看出什么,反正他们对我说话时口气凶得要命:

  “陈辉,你知道你思想堕落到什么地步了吗?你看黄色书籍!”

  我当时对高尔基是个什么人已经了解一点,所以不很怕他们的威吓。我说:“什么叫黄色书籍呀?”

  “就是这种书!你看这种书,就快当小流氓了!”

  我猛然想起书里是有一点我不懂的暧昧地方,看起来让人觉得有点心跳。可是我对小流氓这个称呼坚决反对。我甚至哭了。我说:

  “你瞎说!高尔基不是流氓!他和列宁都是朋友!”孙主任听了一楞,马上跳起来大发雷霆

  “你说谁胡说?你强词夺理!你还敢骗人!这个流氓会和列宁是朋友?你知道列宁是谁吗?你污蔑革命领袖!”

  这时候校长走了近来,问:“怎么啦?啊,是陈辉!你怎么又不遵守纪律呀?”

  孙主任气呼呼的说:“这问题严重了,非得找家长不可!看黄色小说!校长,这孩子复杂得很,说这个‘割尔基’和列宁是朋友,真会撒谎!”

  校长看了看书皮,笑了:“高尔基,老孙。我告诉你,高尔基是俄国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列宁很关心他的写作。这孩子看这书是早了点。你千万别找陈辉的家长,他爸爸教育局的呢。你让他知道一个教导主任连高尔基是谁都不知道,那可太丢人了。”

  我哭着说:“孙主任说我是流氓,我非告诉我爸爸不可。他还说高尔基是流氓作家!他大概根本也不知道列宁是哪国人!”

  孙主任脸都吓白了。校长和刘老师赶紧上来哄我:“你也别太狂了!大人不比你强?你看过几本书?你现在不该看这种书,我们是为你好。你上课看小说就对吗?好啦,拿着书走吧,回家别乱说,啊?”

  我拿回了《在人间》,真比老虎嘴里抢下了一头牛还高兴,赶紧就跑。我根本不敢回家去说,家里知道和老师顶了嘴准要揍我。我赶快跑去找妖妖,可是妖妖已经走了。我又想去书店,可是已经晚了。于是我就回家了。

  2.诗人

  有一天学校开大会,我们出来的时候已经很晚了。那是五月间的事情。白天下了一场雨。可是晚上又很冷。没有风。结果是起了雨雾。天黑得很早。沿街楼房的窗户上喷着一团团白色的光。大街上,水银灯在在半天织起了冲天的白雾。人、汽车隐隐约约地出现和消失。我们走到十路汽车站旁。几盏昏暗的路灯下,人们就像在水底一样。我们无言地走着,妖妖忽然问我:“你看这个夜雾,我们怎么形容它呢?”

  我鬼使神差地做起诗来,并且马上念出来。要知道我过去根本不认为自己有一点作诗的天分。

  我说:“妖妖,你看那水银灯的灯光像什么?大团的蒲公英浮在街道河流口,吞吐着柔软的针一样的光。”妖妖说:“好,那么我们在人行道上走呢?这昏黄的路灯呢?”

  我抬头看看路灯,它把昏黄的灯光隔着蒙蒙的雾气一直投向地面

  我说:“我们好象在池塘的水底。从一个月亮走向另一个月亮。”

  妖妖忽然大惊小怪地叫起来:“陈辉,你是诗人呢!”

  我说:“我是诗人?不错,当然我是诗人。”

  “你怎么啦?我说真的呢!你很可以做一个不坏的诗人。你有真正的诗人气质!”

  “你别拿我开心了。你倒可以做个诗人,真的!”

  “我做不成。我是女的,要做也只能成个蓝袜子。哎呀,蓝袜子写的东西真可怕。”

  “你什么时候看到过蓝袜子写的东西?”

  “你怎么那么糊涂?我说蓝袜子,就是泛指那些没才能的女作家。比方说乔治·爱略特之流。女的要是没本事,写起东西来比之男的更是十倍的要不得。”

  “具体一点说呢?”

  “空虚,就是空虚。陈辉,我不是跟你开玩笑,你一定可以当个诗人!退一万步说,你也可以当个散文家。莱蒙托夫你不能比,你怎么也比田间强吧?高尔基你不能比,怎么也比杨朔、朱自清强吧?”

  我叫了起来:“田间、朱自清、杨朔!!!妖妖,你叫我干什么?你干脆用钢笔尖扎死我吧!我要是站在阎王爷面前,他老爷子要我在作狗和杨朔一流作家中选一样,我一定毫不犹豫的选了作狗,哪怕作一只赖皮狗!”

  妖妖哈哈大笑起来,笑了又笑,连连说:“我要笑死了,我活不了啦……哈哈,陈辉,你真有了不得的幽默感!哎呀,我得回家了不过你不要以为我在和你开玩笑,你可以作个诗人!”

  《绿毛水怪》读后感(三):王小波的绿毛水怪

  古今中外,爱情是无数写作者笔下永恒主题。无论受学院派推崇的司汤达、托尔斯泰,还是圈粉无数的张爱玲、琼瑶。大家愿意看这些故事,有时是将自己想象为书中人,幻化在浪漫的小说场景中,感同身受固然刻骨铭心,纵情幻想也是浪漫有趣。      我读书时,尤其读小说,有一种莫名其妙冷静阅读、摘抄、写笔记,每个环节都像程序一般刻板的进行,使我心头一震则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悲喜交集到极致,一种是写作技巧刷新了我的认知。前一种,小仲马年轻时的大作茶花女做到了,这本书自百余年前被林琴南译入中国,便在剧院大受欢迎,有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支那荡子肠之评。而后一种,则有捷克人昆德拉和英人毛姆,他们的才华与写作有种令人窒息的感觉,读全本都只觉大格局和游离三界外的思绪。      但有本书的闯入,打破了我长久的定式。那是王小波的绿毛水怪,其实我写书评之类,不能为王小波写。因为我所想象的中国文青圈,有极大群人是小波粉,这里面有冯唐之类言必谈小波的作家,有刘心武之类对小波推崇备至的生前好友,也有如我之流一事无成默默无闻者。      当年,郑板桥被明朝画家徐渭圈粉,他为了表示对老艺术家的敬仰和对自己的鞭策,将扣扣标签改成这样:青藤门下走狗。我少年时对此颇不以为然,到后来混迹豆瓣竟然加入一个被洗脑者的小组,名字就是小波门下走狗。一个人在太小的时候,总是想象不出自己会遇见多么厉害的人,读多么伟大的书,经历多么有趣的事。也预知不到,爱会使人疯狂。我说这些只想表明,我读王小波只摘抄而不评论,因为过于崇拜 说出话来总有失客观。就像开中共九大,开着开着就成了毛先生歌功颂德大会,爱的力量一旦燃烧起来,寻常人的确不好掌控。我这次破例写,仅是因为读绿毛水怪时状态变化,只希望这书评能尽量客观公正,不要重蹈九大的覆辙。      绿毛水怪是王小波二十岁的作品,有人说它文字青涩幼稚单纯。就连王小波自己,都说三十岁以前的文稿全烧掉了,他本人也觉得年轻时写的东西没有太大价值。更为可惜的是,小波四十多岁在杂文中说:我还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会有大把的时间创造出传世的作品。事情发展则全然脱离了轨道,小波在创作力最旺盛的不惑之年,便因病辞世了,可黄金时代等绝对是中国文学史上变天式的杰作,那些杂文也值得反复品读。      我读绿毛水怪时不断落泪,几度哽咽。这得感谢一个人,一个已经离开我生活范围女生。如果没有她,绿毛水怪之于我,只能是一边想象,一边感动。在别人的故事里为别人流泪,这难引起多少深思。而有了她在青春时节陪伴,陈辉和妖妖的爱情,就完全成为了我自己的爱情。      两个主人公,陈辉和妖妖,从小就是文艺少年。周围人都说他俩很奇怪,尤其妖妖,她原名很好听,叫杨素瑶,那个外号是她妈妈取的,她妈妈认为女儿是个复杂的小孩。       这对青梅竹马同学,在一次被老师的处罚中结下了友谊,他们两个,在旁人眼中奇怪“复杂”的孩子,一起攒钱买书一起看书,彼此认为是永远的朋友。       老陈说:妖妖,你最好变成男孩子就好了。妖妖说:我家没有男孩子,我要爸爸收你做我弟弟。那样的友谊真叫人羡慕向往,真正无关性别的纯粹的友情。 后来老陈和妖妖进入青春期,友谊渐渐变成了朦胧的爱恋。老陈天天送妖妖回家,一路上谈论诗歌,文学和理想。      分别之后妖妖给老陈写过这样的信:      陈辉:你好! 我在北京等了你一年,可是你没有来。 你现在好吗?你还记得你童年的朋友吗?如果你有更亲密的朋友,我也没有理由埋怨你。你和我好好地说一声再见吧。我感谢你曾经送过我两千五百里路,就是你从学校到汽车站再回家的六百二十四个来回中走过的路。 如果你还没有,请你到山东来找我吧。我是你永远不变的忠实的朋友。 杨素瑶      很喜欢这一段,他们互相喜欢互相爱恋,可是没有一句暧昧的言语,没有一点欲语还休的扭捏,一切只是是纯粹坦然,与其说异性相吸,不如说互为知己。 很多爱情故事里,女孩都有春心萌动,男孩都有郁闷苦恼女孩子总是在教室门口徘徊等待男孩路过,男孩总是买了玫瑰不敢送去。可是,真正美好的,是不约而同的默契,是不会扭捏的从容!我在十八岁时,真正有过想象中的朋友,和梦境里的故事。可是小说家们,却都没有这份美好的经历与一张白纸的单纯。直到读绿毛水怪,在老陈和妖妖的爱情面前,一切虚假才褪色了。最好最好的那种感情,应该就是这样,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人计较谁先开始,谁的爱更多一点,无关技巧,没有杂念,真正的赤子之心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老陈和妖妖分散了几年,老陈非常非常想念妖妖,这时候他明白了妖妖对他来说的真正意义。但是等他终于找到她的时候,她已经因苦等无果投身大海。      故事到这里没有结束。老陈在海里游泳的时候遇见了一群绿毛水怪,碧绿的身子,像海藻一样的头发,像海豹一样的四肢。形状丑恶狰狞,令人害怕而且恶心。他们原本都是人,服用了药物后才变成了水怪。虽然变不回去了,可是他们在海底建立了王国,在海洋称王称霸科技发达。他们邀请老陈加入,老陈一口拒绝了,他从来不吃鱼闻到水怪的腥味都恶心。水怪也不勉强他也不要他保密,反正说出去也没人相信。当老陈要和水怪分手的时候,他突然发现一个女水怪就是妖妖。      妖妖说我已经变不回去了水怪离开水24小时就会死的。老陈说你怎么知道我不愿意和你一起当水怪呢?      老陈当即表示要立刻服下变水怪的药。可是药在其他水怪身上,妖妖要去拿药,约好老陈第二天在这里相会。谁想老陈当晚回去就发起了高烧昏迷被关进了医院怎样都脱不了身,等到他终于从医院逃出来赶到相约的小岛上,只看见妖妖在石头上刻下的留言:陈晖,祝你在岸上过的好,永别了。但是你不该骗我的。杨素瑶。      这场爱情,最美好的地方在于,两个神经质的文艺青年,他们从青梅竹马的年纪爱到青春落幕,一直是心向对方,两无嫌猜。故事结尾处,妖妖的话仿佛是在指责老陈,但仔细想想,又是在情理之中的一句留言,那种失望里依然潜伏着爱与关怀。      要写的仿佛就这么多,突然不知怎样结尾了。罢了,就用原文中那段很文艺的对白吧:      一天学校开大会,我们出来的时候已经很晚了。那是五月间的事情。白天下了一场雨。可是晚上又很冷。没有风。结果是起了雨雾,天黑得很早。沿街楼房的窗户上喷着一团团白色的光。大街上,水银灯在在半天织起了冲天的白雾。人、汽车隐隐约约地出现和消失。我们走到十路汽车站旁。几盏昏暗的路灯下,人们就像在水底一样。我们无言地走着,妖妖忽然问我:“你看这个夜雾,我们怎么形容它呢?” 我鬼使神差地做起诗来,并且马上念出来。要知道我过去根本不认为自己有一点作诗的天分。 我说:“妖妖,你看那水银灯的灯光像什么?大团的蒲公英浮在街道的河流口,吞吐着柔软的针一样的光。”妖妖说:“好,那么我们在人行道上走呢?这昏黄的路灯呢?” 我抬头看看路灯,它把昏黄的灯光隔着蒙蒙的雾气一直投向地面。 我说:“我们好象在池塘的水底。从一个月亮走向另一个月亮。” 妖妖忽然大惊小怪地叫起来:“陈辉,你是诗人呢!”      这段美好的感情,若用一段话概括,其实就是上面这些。若用几个词语来概括,其实就是,诗人,和月亮。                  

  《绿毛水怪》读后感(四):奔不出的这座城

  第一次老老实实地读王晓波的书,文风给我一种文人的无赖感觉,内容上也确实像推荐我的同学所说对对现实的人际有很深的启发。

  我的这本包含十三个短篇和长篇《红拂夜奔》,前面的短篇主要是几个idea变换,最后再点出讽刺,留下印象并不深,而红拂夜奔虽然作者写得信马由缰,但背后的一切正如其名是一个设法逃离的故事。不管是在哪个时空,当我们选择了人力的时候,就被关入了一个区分有趣与无趣的框架。在框架内人人无趣,那不管你是想入非非,还是追寻自我,寻求美好,都是在与这个和谐的社会作斗争。在这里,聪明人要知道作假装傻,有追求的人要学会妥协并融入异化,而纯真的人会想着一次又一次的逃离。然而读到最后才发现了,那份有趣是永远也追求不到的。

  这让我想起一个曾经豪情万丈的学长,步入社会两年后已习惯了这里的规则与选择,对我说:你的问题很大。是啊,在这里一个有问题的人是无法在社会立足,赚到钱,买到房,娶到妻,甚至获得机会,活出自己的啊。是啊…

  《绿毛水怪》读后感(五):陈辉最后变成了老陈,杨素瑶却真的变成了妖怪

  —陈辉最后变成了老陈,杨素瑶却真的变成了妖怪。

  乍一看这就是一个俗套的爱情故事,但是却没有一个字眼提到爱情,王二就喜欢这样写爱情。王小波在给李银河的信里写道,我只希望我们的灵魂可以互通,像一个两倍大的共同体。你知道吗?孤独的灵魂是多么寂寞啊。人又有多少弱点啊(这是使自己哭泣的弱点)。一个像你这样的灵魂可以给人多么大的助力,给人多少温暖啊!你把你灵魂的大门打开,放我进去吧!

  王小波写给李银河的信总是肉麻的,和他的小说一点也不一样。

  他应该是想做个诗人的,但他却没有写过诗,他笔下的男主角们大多有着诗人的气质,可他却不是一个诗人。

  “我们好像在池塘的水底。从一个月亮走向另一个月亮。”完全的孩子气的诗意,这样孩子气的诗意总是出现在他为某个女孩读诗的时候,这种时候他们可能正在敦伟大的友谊,也可能只是像陈辉和杨素瑶一样出现在某个晚回家的路灯下。在陈辉和杨素瑶的关系里,无疑和他其他的充满性和脏话的小说不一样,这个时候的王小波还没有遇见李银河,这个时候的王小波可能正希望遇见那个杨素瑶。他们可以一起读书,一起回家,一起谈论诗歌,杨素瑶无疑是陈辉所憧憬的,她有足够的自由,她有足够的零花钱,她晚回家了不会被骂,也可以说杨素瑶是另一个陈辉,升级版的那种,这样的杨素瑶和陈辉一起当怪物,这样的杨素瑶被那样自诩聪明的陈辉所憧憬,这样的杨素瑶和陈辉给了对方一个陪伴,两个“复杂”的小孩一起嫌弃着那个嫌弃他们的世界。

  在这个时间段里,他们是战友,是同伴,他们站在世界的同一边,即使一个热爱普希金,一个痴迷莱蒙托夫。

  然而这个战友却消失了,像所有的小说都必须有的起承转折一样,“文革”作为元凶却被弱化而一笔带过,为什么呢,因为这“或许”只是一个爱情故事。在这个爱情故事里,最能代表爱情出现的大概就是那五百六十四个来回两千五百里路了吧,早就已经开始,却又说不清是何时的开始。

  在我以为这样的一个杨素瑶可能真的如她的外号妖妖一样是个无父无母自己可以变钱出来的妖怪的时候,她的母亲正式的出现了,任务是告诉陈辉自己的死讯。

  杨素瑶死了,死在了海里,当陈辉在感受大海的自由感时甚至会为杨素瑶感到开心,因为她死在了一个如此自由如此美丽的地方,但杨素瑶却变成一只绿色的水怪出现了,在陈辉说完自己绝对不要当水怪,最讨厌这种绿色,最受不了腥味的时候出现了,那是他的妖妖,即使她有着难看的绿色皮肤,粗糙的海藻头发,死人一样冰凉的体温,但她是他的妖妖,于是他在说完一大串贬低水怪的话之后也要变成水怪,和他的妖妖一起。

  而故事的结局永远都可以猜到,所以一开始的我就说,这就是一个俗套的爱情故事,陈辉因为生病没能及时赶回海岸,为他找可以变成水怪的药的杨素瑶没能等到他只留了一段话,她祝他在岸上过得好,她和他说永别了,但是她说他不该骗他的,留下了名字,杨素瑶,而不是像那封信里一样,你永远的朋友,杨素瑶。

  说到这里的陈辉满眼都是眼泪,这一回杨素瑶是真的消失了,他不再像以前那样会为她死在大海感到开心,他的眼睛里都是眼泪。

  杨素瑶消失了,那个说自己不想要变成大人的杨素瑶以另一种形式离开了她嫌弃的那个世界。杨素瑶消失了,那个家里有和陈辉一起买的一百多本书的杨素瑶没有带走一本书离开了。杨素瑶消失了,那个陈辉整个精神世界里唯一的战友,没能带着陈辉一起,带着对他的误解与祝福消失了。杨素瑶消失了,那个升级版的陈辉消失了。

  陈辉独自留在岸上,独自留在这个世界里,独自一个人变成了大人,变成了老陈,而杨素瑶呢,她真的变成了一只妖怪啦。

  《绿毛水怪》读后感(六):那时候还年轻

  人们说,王小波是大器晚成的文坛外真正高手。但他也不二十五岁就写出了《绿毛水怪》,二十八岁就写出了《地久天长》吗?所谓大器晚成,不过是说,他年轻的时候这个国家主流媒体不愿意发表他的作品。所谓文坛外,不过是说,这个国家官方不肯承认他是个作家。

  当然,之后的十年他几乎没有发表任何作品,但是他一直在写,包括写了将近二十年的《黄金时代》,包括《唐人故事》,自然也有以那时候的经历为背景写的《三十而立》和《似水流年》。

  不过,那个时候局势多变风气飘忽。虽然刚从一个扭曲的10年浩劫走出来,但祖师爷刚仙去,朝廷正动荡,人们还摸不透朝廷的动向。从76到78最初的两年里,四人帮虽然被否定,但四人帮的boss还没有被否定,毛粉兵还没有解散,空气中还凝结着思想审查老大哥在看着你随时因为任何可以被解释为与祖师爷语录和热爱祖师爷精神不一致的话就会被打翻在地踩上一脚的气息。彼时,有个小个的大人物正与被钦点办事放心的接班人角力,这时候文坛上先是出现了不同于往昔溜须拍马的钻营之徒和缺心眼死忠的歌功颂德,而是对四人帮小心翼翼的批判和对痛苦的描写之作品。这些编辑发表这些作品时,不免跟作者一样内心惴惴不安,做好了英勇就义的准备——这种做好一去不返之准备的风气一直延续到89年.虽然后来在92年太上皇南巡讲话之后思想钳制再度收紧,但在六年之后,清涟女士发表那篇被成为“新的中国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时,并没有想到随后她会被监控和发配。随后再度思想钳制再度收紧,已经不会再有这样的事情了——因为写不同政治想法的已经不可能被发表,而任何不涉及政治的已经淹没入了庸俗的流行文化大潮里了。

  历经十年的红色恐怖,人们难免心里惶惶然。自然最初的试探,就是诉一下苦,比如卢新华的《伤痕》,或跟风,四人帮既然抓起来了,跟风批判一下,比如刘心武《班主任》。在《班主任》中,刘心武虽然在批判四人帮,却紧跟祖师爷,他可见刘心武很聪明。改革派小说是糊涂的死忠,蒋子龙就算了,张洁为何也如此?犯了同样错误的韦君宜最终清醒了过来,以为自己年轻时候脑残,听信党的宣传,以为党什么都是对的,把思考交给了党,把执行党的意图交给自己,结果临终发现这个党根本不可信任,自己犯了巨大的错误,八十岁高龄写了《思痛录》。自然,认知失调的巴金早就写了《随想录》,不写他精神分裂啊——自己一腔热诚弃资本主义生活之暗投社会主义之明,没想到这牺牲奉献都喂了狗,被打击批斗想不通,甚至猪犬不如住牛棚,字字哭诉《随想录》,自问哪里出错了啊,到底怎么回事啊,往日猖獗之人还自在,昔日一同受难之友也噤声,无人相与问,空留追问声。很多人不再追问,逃离政治,写起了朦胧诗。我不说政治,语义模糊朦胧,你能说我是反党的吗?或者玩花活,写表现主义小说,搞搞新意思,包括意识流、形式游戏。自然除了老派同行出于惊慌的反对,其他方面都通行无碍。政治收紧,经济开放,自然物质肉欲看涨。于是,有些有责任心的人从上层遁入下层,进入民间寻根,写原始村寨部落愚昧文明。这种责任心自然也跟他们笔下的人们一样愚昧。莫不如一个犯了饥饿后遗症的人,听说当作家能够天天吃饺子,于是立志要当个作家,写写自己小时候的饥饿,写写自己从父母家人听来得故事,来得名利双收,虽然他写真话实事儿挖了党的墙角,但他作为一个既得利益者,处处在为这个当说话,所以他也活得活蹦乱跳的。

  无论是归来派的依然主旋律,还是新历史小说的自述其家乡事,还是新现实主义的日常琐事,都在社会动荡的大潮中不曾有精神的归宿探索。老一派人不缺热情和献身,缺的是头脑,他们误以为在左派思想中找到了终极真理,不想到头来只是一场玩笑——这些人中有些人意识到了这是个玩笑主动退出了,还有些人在继续这个玩笑。这其实并不难以理解。有两点必须要说明,其一,群体思想具有代性,难以转变,只能靠上一代人全死了,这代人所持有的错误思想才能被削弱。你很难说服一个人思想的转变。其二,在同一代的群体中,总有持有旧思想的人,新思想的人,和更新思想的人。也就是说,你永远无法消除一种错误的思想:这是因为,任何思想都具有一些复杂性,一旦具有复杂性,就总会有不清醒的头脑来信仰这种思想。同时,即使在黑暗的年代里,也依然有探索光明的眼睛。在利益至上的年代里,也有探索精神的头脑。在庸俗的年代里,也有眼望星空的心灵。

  正像,在所有这些歌颂、倾诉、批判、表演、哀叹的年代里,依然有人在探索人应该如何活着。

  比如王小波。

  王小波写《绿毛水怪》的时候,他的同龄作家贾平娃还在为社会的“美好”吟唱,比他小一岁的残雪、马建还没有开始写作,而比他大一岁的史铁生还在暗批祖师爷,比他大两岁的张抗抗还在为因为阶级论不能爱而纠结,比他大三岁的梁晓声诡异地创造知青英雄主义,而阿城则在精神归宿的探索上走上邪路,还有那个与新皇帝曾彻夜长谈的、一直要挣脱自己出身向上的、渴慕有高级出身女孩子爱上自己并且认为有正直高官来纠正不公的路遥,跟随风向变化着。相比之下,跟他最接近的,倒是比他稍大的那些热情澎湃的诗人,比如北岛,甚至还有白洋淀诗派诗人、舒婷等。显然,跟风的人都很吃香,各种官方文学奖、作家官职在等待着他们。不跟风的作家很受冷落,甚至流亡国外。

  在写《绿毛水怪》的时候,他还年轻。那时候,他还没有弄明白怎么营造自己的诗意世界,所以,他还在讲别人的故事。不过,他也终究忍不住要使用第一人称,去别人的故事中经历美好和诗意。那时候,他笔下的人物还是现实世界中的人物,没有超凡脱俗,还“在我的脸上发现”“一个怀疑的微笑”时,“添上一句说””信不信”“由你。“但那时候他已经开始展现了幽默感,那些聪明出众的人有的一流的幽默感,就如老罗在老师批评他写”五星红旗耷拉在校园上空“是哗众取宠时,决定顺从老师的意思写飘扬在校园上空,但是要求添加一句话”虽然没有风“。面对邪恶或愚蠢时,他们看到了这些错误,并且不肯屈,并且巧妙地进行反抗。但对于王小波来说,这种幽默感还未成熟,比如他说:

  同学们欢庆自己走了大运,结果那堂课就不免上得非常之坏。大家在互相说话,谁也没想提高嗓门,但渐渐的不提高嗓门对方就听不见了。于是大家就渐渐感觉到胸口痛,嗓子痛,耳朵里面嗡嗡嗡。至于刘老师说了些什么,大家全都没有印象。

  这种写法更像蠢萌卖乖,装可爱,抖机灵,但是并不是上流功夫。此时他还在展示闪亮的品质:

  -------------------------------

  第二节课大家先是安静了一会儿,然后课堂里又乱起来。可是我再也没有跟着乱,可以说是很遵守课堂纪律。我觉得同学们都很卑鄙,软的欺侮,硬的怕。至于我吗,我是个男子汉大丈夫,我不干那些卑鄙的勾当。

  -------------------------------

  就像罗永浩如实地写五星红旗耷拉在校园上空,却被老师批评”哗众取宠“一样。相比之下,老罗的自传更加感人,别人想要或吹牛做到的事,这兔崽子居然从小就做到了。

  自然,从小孩子写起。小孩子也还是小孩子,会趋利避害,会怪为什么顶撞老师,受了委屈也会生气哭泣。

  老罗曾说,他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参加学校活动,由于他拿的纸花特别漂亮,老师故意设计,把纸花占为己有给了自己的孩子,结果老罗解酸刻薄说”怎么这么巧啊“之类讽刺的话,被老师说是”复杂“。此处,因为能看到老师的坏心眼,也被说成是”复杂“。

  相比老罗的道德尖兵,老王更像是一个善良的出格者,不仅说”真有一种做贼的甜蜜“,还要调戏老陈,”我鼓了两掌说:“好,老陈,你编得好。再编下去!”“还有调戏别人的快感:妖妖忽然很神秘地说……喂,老王,你这家伙简直不是人!你听着,她说……

  在王小波的笔下,已经开始具有聪明和道德品质。老陈不仅能够看透老师的坏心思,知道不能欺软怕硬,本事还大过那些平庸的孩子,在发现母亲不在家的时候饿肚子也不会傻等如狗守控盘。

  那时候,友谊还只是“终生不渝的友谊”,到《黄金时代》中才进化为“伟大的友谊”。

  那时候他也还受文革的影响,还没有跳脱出文革——当然,他就在文革里嘛,自然会对眼前的扭曲发发议论:

  ---------------------------

  你看学校就是这么对付我们:看见谁稍微有点与众不同,就要把他扼杀,摧残,直到和别人一样简单不可,否则就是复杂!

  ---------------------------

  同样,年轻的王小波和年轻的王安忆,都在思考人生

  并且我灵魂里好象从此有了一个恶魔,它不停地对我说:人生不可空过,伙计!可是人生,尤其是我的人生就要空过了,简直让人发狂。还不如让我和以前一样心安理得地过日子。

  年轻的我们都这样:

  有时在街上走我也不好意思答理她,因为有同学在旁边呢。我也不愿到她家去。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大了,知道害羞了。并且也会把感情深藏起来,生怕人家看到。

  后期在《谈谈我的师承》中吟诵的高贵的英雄体诗“我爱你,彼得建造的大城”初次出现,也是在第一本小说中就出现了。

  那个夜深人静用钢笔写蓝镜面的少年一开始就有着诗人的气质“我们好象在池塘的水底。从一个月亮走向另一个月亮。”圣艾克絮佩里在《夜航》里,写自己在天上开飞机送邮包,靠肉眼辨别灯塔来寻找方向,“从一个星星飞往另一个星星”。

  不仅恶评了《马尔夏斯的芦笛》《南方来信》《艳阳天》《短剑》、《牛虻》,恶评了乔治·爱略特、杨朔、朱自清、田间,好评了《哈克贝利芬》《雾海孤帆》《草原上的田庄》《小癞子》《在人间》《涅朵奇卡·涅茨瓦诺娃》前半部分,高尔基、莱蒙托夫、陀思妥耶夫斯基。

  那个时候他还会油腔滑调:““啊!我是不是在和海洋共和国外交部长说话?””““再见,老陈,绿毛水怪的朋友先生,候补绿毛水怪先生!””

  还很俗言俗语:

  大发雷霆:“对了对了,我像死人一样凉,你还要说我像鱼一样腥吧?可是你有良心吗?一去四五年,连个影子也不见。现在还来说风凉话!你怎么会有良心?我怎么瞎了眼,问你有没有良心?你当然不会有什么良心!你根本不记得有我!”

  李银河写了一篇《《绿毛水怪》和我们的爱情》,讲述她,这篇小说和王小波之间的过往。盛赞王小波的才华,咏叹二人之间的爱情。

  刘心武在《我的谈伴王小波》中谈到自己因偶然读到《黄金时代》而主动认识王小波,并自称感到嫉妒。之后经常请王小波到家里喝酒聊天。他说“ 那时候王小波发表作品已经不甚困难,但靠写作生存,显然仍会拮据。我说反正你有李银河为后盾,他说他也还有别的谋生手段,他有开载重车的驾照,必要的时候他可以上路挣钱。”

  在《王小波的文学史地位》中,谈到王小波独立于官方主流作家圈之外,没有被研究和重视,因为他们相互恭维,并从相互恭维中获利。虽然《黄金时代》也写知青,但是相比其他人的小说有深度。(深度即是,他在其中探讨人的异化和终极精神追求问题,而不想其他的知青生活白描,精神喊怨诉苦怪领导。)并且认为他为年轻人树立了精神追求的方向和力量。

  在王小波二十六岁发表的《老人与海》书评中,明确表示喜欢那些挑战自我极限的人和事,不喜欢那些描写个人琐事家长里短并以为这是现实美学的文学,这和他后来批评张爱玲的小说一脉相承。

  《绿毛水怪》读后感(七):一看见他那张丑脸我就微笑

  我读王小波特别晚,是在大四快毕业的时候,无事来图书馆,《黄金时代》《白银时代》据说要连着看,叠起来快赶上两本《穆斯林葬礼》了,对我来说,有点厚。恰巧看见了《绿毛水怪》,才拿下架。

  王小波好丑,反正他自己都这么说,我也就不避讳了。但是总会有一些人在人群中是闪闪发光的,王小波肯定是其中之一。

  《绿毛水怪》是我和他一次对话,却也没想到和李银河不谋而合,是最喜欢的作品。在看过现实虚拟那么多人负我,我负人的故事后,我至今都觉得陈辉和妖妖的故事才是爱情。两个被孙主任说“复杂”的人,对书的痴迷,都是和那个年龄段孩子格格不入的事情。但越是脱离主流的人,越显得迷人。

  他的文笔荒诞、幽默,不悲伤,俗称黑色幽默,我却慢慢喜欢这种笔调。因为和人生相似,谁不是苦中作乐。诙谐幽默总胜过苦大仇深。有些不着调的故事和玩笑,在有些人眼中那么可笑,却在有些人眼中如此珍贵。

  杨素瑶,是一个好干净的名字,可能因为“素”这个字吧。而妖妖这个小名却出卖了她,一听便知是个不按常理出牌的闺女。这段故事写来轻巧,却拉了好长一个时间轴,几乎贯穿了整个美好的青春。记得自己小学的时候,隐约有“喜欢”这个概念,越是喜欢的人,越是争吵得厉害,生怕别人看出来,要造成假象,让老师同学看不出来。其实这也是“早恋”的一种迹象吧。

  这种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延伸出来的感情,最美好。你不用想他有没有房,有没有钱,性格合不合,只要两个人看对眼,一拍即合。这个时候的孩子很容易看对眼吧,没有什么过多的要求,纯凭着一种本能。

  虽然最后陈辉并没有和杨素瑶一起走,王小波也没有继续写下去。但我知道,所有坚持爱情品质的人都知道结局。没准有一天,陈辉还能遇见杨素瑶,他也不用解释欺骗没欺骗。这些都是心知肚明的事情。因为只要来到海边,任何时刻,我相信陈辉都愿意变成一个海洋公民,只要妖妖愿意。

  《绿毛水怪》读后感(八):我们可能都是诗人

  今天读了绿毛水怪 说实话 开始我被老陈讲的那个故事吸引着 甚至感动着 我喜欢这个纯净悲伤的故事 它符合我的胃口 可是老王那魔鬼般的笑声 使我感觉到了和老陈一样的惶恐 他的笑使我觉得这个故事是不是太煽情太娇柔了 这难道不是流俗电视剧里的爱情故事吗 可是我真的喜欢这个故事 可是老王使我开始怀疑它的真实性 这是真的吗 我能先信他是真的吗 我怀疑的不是老陈 而是自己 是我心底里的那个魔鬼老王是我不敢去相信 这样一份纯洁的爱情会产生在人世 我们不再天真 杨素瑶不再天真 他已不相信陈辉 老王不天真 他在笑老陈 读者不再天真 我们都在怀疑 怀疑爱情 怀疑自己 老陈呢 他还天真 可是别人觉得他有病 觉得他矫揉造作 觉得他太文艺青年了 可是到底该不该相信呢 我不知道 可能我们都不敢相信自己是诗人 就像陈辉当初那样

  《绿毛水怪》读后感(九):绿毛水怪·断了的弦

  绿毛水怪•断了的弦

  ——《绿毛水怪》的读后感

  前:其实,真正的读后感都不能称之为读后感,无非就是借书的名义写自己的事,就像是作家靠历史、寓言来讽世,为赤裸裸的感情披上一层外衣,防止再读的时候,那些文字刺痛了自己的眼,残忍了自己的心。终的还是流的自己的泪,不是“为古人担忧”。

  正:“如果他刚才讲过的关于他和杨素瑶的事,因为感情真挚使我相信有这么回事的话,这一回讲的绿毛水怪就使我完全怀疑他的全部故事的真实性了。”大都的读者又何尝不是这类的想法,男男女女的感情事,或纯洁的或不纯洁的,多得是。当局者幸福得蜜死、或痛苦得愁死,旁观者若无其事、等闲视之,全因是常有的事。

  陈辉和杨素瑶两个“复杂”的小学生,因为“复杂”被老师、其他学生隔离,彼此就像受人遗弃的仓鼠靠在一起,相互扶助。里面有句话,“当时我最感动的是卡加郡主和涅朵奇卡的友谊真让我神醉魂消!”随后,就有陈辉说妖妖(杨素瑶)是他最好的朋友,可惜她不是个小男孩,结果,妖妖反抱怨他不是个女孩子。可是结果是我们认为我们是朋友,并且永远是朋友。每个人大概都会遇到这样的人,异性却好得希望ta是同性。其实,当他们彼此发现性别的不同时,本来的感觉就已经变了,终是要变的,而且下场一般都不会好。一段发现彼此异常的冰封期,不是每对这种“好朋友”都能渡过去的,终究很多人都是选择放弃。

  当初,两个人去旧书店买书,用不吃零食、步行去游泳馆而攒下的钱买书,买了两千多本书。看到这个数字,显示惊愕,而后是感动。把书垒起来的高度,大概就是他们俩感情的高度,就像是两个人打电话,把所有的通话时间加在一起便是他们的你侬我侬的时间。在一起的时间久了,彼此的依赖就会像条条的牙签鱼直钻进彼此的内心,进去的时候容易,分开了,牙签鱼张开了鳍,刺陷进去了肉,痛不可当。不过还是会有人狠心、忍心,拔出了牙签鱼,纵使心豁开了口,也没时间黯自神伤,舔舐伤口,毕竟还是会有人,有牙签鱼再进来。就像是一个人吃馆子,吃久了,换了一家,虽然味道不对,却也还能活下去,如果本来吃的就不止一家,那连适应的时间都省了。剩下的那个人本无所谓,或说是不知道,却见牙签鱼越钻越深,又不敢、不愿、不舍得拔出来扔掉,便一直拽着不让进也不让出。“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 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 如何心事终虚化! 一个枉自嗟呀, 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 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世间的似是而非的感情大抵如此。

  后:当然,这些都是“你以为”,就像是卓文君对司马相如一见相许,却不想他始乱终弃,就像梁祝的旷世情缘,但两人却隔了千年;就像是陈辉初中再见杨素瑶,她的冷漠对待,就像是杨素瑶变成水怪后等陈辉再来,他却爽约。一切的理所当然的猜想,原来都是“你以为”。

  《绿毛水怪》读后感(十):陈辉 妖妖or小林?

  当代文学课上让讨论《绿毛水怪》《一地鸡毛》《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我的一些观点。

  三篇小说,第一篇看的是王小波的《绿毛水怪》,感触挺深。看这篇文章的时候,脑子有点儿晕,它转换的太快了,最初我以为在看一本叛逆少年的青春成长小说,类似韩寒《三重门》那样的,然后,它转化成俗气但是哀伤的言情小说,但我还没感动起来,它又变成了一篇魔幻小说,还是伪魔幻小说,因为我觉得它的荒诞性大于魔幻性。但马上,它又变回了言情小说,还是人妖情未了那种类型的,最后,我发现它还是一部荒诞小说,所以看完这部小说,我挺郁闷的,当时写下一句话:王小波用这样一篇既真实到直击现实,又虚幻到天马行空的小说,鄙视着我们现实中的懦弱和想象上的匮乏。

  虽然被鄙视了,但我还是喜欢这部小说,被它触动了。这种触动主要来自两点,一是语言,二是人物。

  王小波的语言是口语化的,平常的,随性的,带点儿黑色幽默和自嘲,即使控诉也显得轻松,即使抒情也不过分。比如小说前半部分孙主任几次完全无赖地找茬,对陈辉,妖妖不分青红皂白的冤枉,作者都用轻松幽默的方式处理了,让人以为这对才六年级的孩子的伤害并不是很大,但看到这两个孩子在对话中说:“世界上就是小孩好,真的,还不如我们永远不长呢。”我才明白这些事对两个孩子的打击是多么大。当他们开始憎恨这些卑鄙复杂的大人,希冀永远留在小时候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成为他们厌恶的大人。他们的童年从这一刻开始死去。可他们又拒绝长大,所以只能变成绿毛水怪,以一种荒诞的方式逃离这个现实世界。作者在写孙老师谋杀童年的事件时,原本可以写得苦大仇深,可他没有,感情都内敛在幽默的文字里,但偏偏就是这样,才更打动人。其实这种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在《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里更加突出,比如最后张大民抱着树说你们不能这样啊,得给我妹妹留个房间,不能让她死不瞑目啊。又是没完没了地贫嘴,没看过电视剧,但想想这个画面,其实挺喜感的,可是看到这儿,谁会笑呢?不哭出来就不错了。

  戏谑,随意,自制,踏实,我现在特别喜欢这样的语言风格。所以这三篇小说我都挺喜欢。

  不过,刚开始看《一地鸡毛》的时候,我不喜欢,不是因为它不好,而是因为它太真实了,很多地方宛若我记忆不多的幼年生活的再现,灰色筒子楼,小房子,水泥地,保姆,爸爸妈妈因为小事吵架…….真实得让我心生畏惧。刚看的时候,我一直问我自己,难道曾经,在我父母都还是青年的时候,他们的生活这样现实无聊吗?难道将来,我也要这样吗?幸好后来,我给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不”。爸爸最初是大学老师,是那种国家分配,铁饭碗,可以得过且过,公务员似的大学老师(不包括待遇),后来下海做生意,就是老师今天说的被“小林”管的那些人,很难,有时候要在“小林”面前装孙子,但我崇拜他。倒不是说他坚持梦想什么的(每次跟他说梦想他都会笑),只是因为,他有勇气有恒心不让自己的生活落得“一地鸡毛”。小林是一个在现实面前屈服的青年,今天很多同学说同情他,觉得他辛酸,我十分诧异:没有一个人的生活是不艰辛琐碎的,我们去同情一个因为现实放弃梦想,庸庸碌碌还自我安慰,以为这就是人生智慧的人,是不是有点儿太诡异了?何况,正如老师说的,今天的他们何需我们的同情?我见过一些二十年后的“小林伯伯”“小林大妈”,有的混得好,有的混得不好,道貌岸然,话说的一套一套的,有的要钱,有的要脸。唯独不要的就是同情。我不是理想主义者,我知道我们必须在琐碎人生,不公待遇,复杂人际里放弃一些东西,比如,想上好的学校,但划不进那个区,就要去考试,像萝卜一样供人挑选,然后交赞助费。可是,这并不是我们放弃梦想,屈服现实的理由。我庆幸我看到《一地鸡毛》,它让我反思我父母的生活,并更加为他们自豪。它也让我坚定了绝不让自己的生活变成一地鸡毛的信念。今天课堂上一位同学发言中的一句话特别触动我:我不希望二十年后的我让我今天非常讨厌。当时我就发到人人上,在后面又发了一句:我宁可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也不要做一个庸庸碌碌的人。

  说回到《绿毛水怪》,一开始我就说,其中的人物特别感动我,就在于此。我觉得这两篇小说中的人物之间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陈辉,妖妖和小林,极端理想和极端现实,对于前者,我欣赏但感觉没必要那么决绝,我们总是要长大的,没有办法,但童年的一些东西还是能坚守的,没必要变成绿毛水怪,逃离现实(当然,这是针对现在,放在文革那会儿,就要打几个问号了)。对于后者,我只有鄙视,如果将来我变成那样的人,那么今天我就用我十九岁的眼睛将她鄙视个够。

  很稚气吧?呵呵,最后借用苏醒《分裂》的一句话:你还有未消的稚气,因为我还有点志气。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绿毛水怪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