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绿毛水怪》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绿毛水怪》的读后感10篇

2017-12-29 21:3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绿毛水怪》的读后感10篇

  《绿毛水怪》是一本由王小波著作,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32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绿毛水怪》读后感(一):陈辉和杨素瑶

  高中时候看的《绿毛水怪》,依稀记得那是一个很美但留着遗憾爱情故事

  昨天不知怎的失眠,想着看看书,因为小朋友提起说刚看了《绿毛水怪》,便又找出来重温了一遍;

  杨辉和陈素瑶,6年前我跟着第一人称走,为杨辉觉得幸福,觉得美好,为他着急,为他遗憾;而现在,却跟着第三人称走了,一直在想,她,杨素瑶会是怎样的心情

  陈辉爱的是有杨素瑶的生活;可以一起反抗老师,可以一起泡旧书店,情笃初开的年纪,有她的陪伴;当他不联系她的时候,她也不会怪他;当他主动接近她的时候,她从来不会拒绝他;当他选择自己的路,并不需要征得她的同意不需要告知,她会那么痴痴的等着她...

  所以,他会觉得憾恨,他会一直忘不了她,可是,也仅仅是心里有她,并没有那么强烈要跟她在一起的冲动吧?不然,在变成水怪前,是有太多的方法可以去找寻她;

  而杨素瑶,完完全全是爱着陈辉这个人;为了买书省下游泳的钱,省下零食的钱,她理解他做的每一件事情,他走了,她等着他,想办法联系他,一直相信他;

  她记得他送了她多少次到车站,他是她眼中的诗人,她深爱着他,也能接受他会爱上别人的现实;她无法忍受没有他的生活 ,甘愿变成水怪;即便成了水怪 ,也忘不了他,跟其他人常常说起他;

  杨素瑶的一生,只有一个关键词,就是陈辉;

  杨素瑶身边的人,都知道陈辉,亲人也好,邻居也好,哪怕是水怪...

  而陈辉呢?

  想着杨素瑶拿到药水回到礁石,却等不到陈辉的时候,会是怎样绝望的心情;

  她会恨他,但是她还是会爱他;

  因为这辈子,除了爱陈辉,她没有任何其他选择;

  这么大的付出与代价 ,换得陈辉心中永远的痛,值得吗?

  我不知道...

  我想杨素瑶也不知道,因为,爱着的人,永远不会去思考是否值得,是否公平

  她关心的,只有,你是否真的幸福快乐

  《绿毛水怪》读后感(二):阿兹海默和不会说话的爱情

  幸福应该是种会见光死的东西,不能拿来晒。

  这个月刚刚知道周云蓬和绿妖分手消息,牙签一边悲痛欲绝地告诉我一边表示她三观已毁再不信爱情。总以为他们永不会结束,两口子是文艺青年们的爱情信仰偶像,结果却是这样一个ending。

  日子快到头了

  果子也熟透了

  我们最后一次收割对方

  从此仇深似海

  你去你的未来

  我去我的未来

  我们只能在彼此的梦境里

  虚幻的徘徊

  徘徊在你的未来

  徘徊在我的未来

  徘徊在水里火里汤里

  冒着热气期待

  期待更美的人到来

  期待更好的人到来

  期待我们的灵魂附体

  重新回来

  重新回来

  重新回来

  第一次看见《不会说话的爱情》的谱子,当然是在周先生春天责备》的诗集里,听到这首歌还是因为知道他们分手了,看见陈先生翻出旧微博在感慨……

  塞上耳机,才知道疼痛还能这样唱出来。

  ……

  绿妖这个名字总让我想起小波的《绿毛水怪》——这是他和银河的定情。才女才子的配对总令人生艳,再厌恶油腻感情的人见了他们甜蜜的情话也能变得包容,之觉得这明晃晃的爱真是世间最美。

  曾经啊,绿妖的爱情也是明晃晃。

  亮得现在的人眯着眼回头看都能刺出一脸泪。

  嘿,哭啥呢,外人自个儿在那矫情,绿妖确是一脸平静

  爱上诗人都没有好下场。

  唱着《不会说话的爱情》,爱情就真的沉默不语,“从此仇深似海”。

  你没有光明,茫然地期盼等待,收割,回不来

  绿毛水怪终究是一次次错过爱人

  ……

  德国精神病学家爱罗斯·阿兹海默(Alois Alzheimer)于1907年最初报告了阿兹海默症。

  阿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旧译为阿尔茨海默病、老人失智症,俗称老年痴呆症,但医界不建议使用此名称),是一种持续性神经功能障碍,也是失智症中最普遍的成因。

  早期最显著的症状为健忘,通常表现为逐渐增加的短期记忆缺失,而长期记忆则相对不受病情的影响。随着病情的加重,病人的语言能力空间辨别能力、认知能力会逐步衰退。

  心疼难过悲伤以后,各自都有各自的生活。

  ……

  那绿毛水怪怎么办?

  没有他,没有爱,周围是一片一望无际的海。

  歌剧式的告别。

  “再见了,陈辉。”

  阿兹海默

  海也沉默

  记忆舰队温柔迷航

  我的行李一件一件

  甚至没有告别

  就安静离去

  但到时我也不知道

  阿兹海默港

  港口的海

  好安静

  我记得朱槿是扶桑

  我记得微笑是友善

  但天啊我不记得你

  是谁在树下吻了我

  通往黎明的漫长守夜中

  记得的只有一个陌生温柔的笑

  不要当我的女儿

  不要当我的爱人

  遗忘一种幸福的残忍

  我不想让残酷显得如此幸福

  镜子里的头发灰了

  眼睛暗了

  镜子里的人是谁

  我问你

  我问你是谁

  我问你

  我问你是谁

  阿兹海默

  海也沉默

  忘记吧

  ===================================================

  是干什么了居然写high了,于是就成为了《绿毛水怪》书评+《不会说话的爱情》乐评+《阿兹海默》乐评+《八一八周云蓬和绿妖》- -

  《绿毛水怪》读后感(三):王小波的浪漫主义

  王小波先生大概是对当时的社会失望透顶了吧!不过这样说自然也不严谨

  他大概从心底里就没抱过希望。

  他的大部分小说都采取了一种看似漫不经心却藏着难以言说的情怀的手法,从“陈清扬从山上下来跟我探讨她不是一个破鞋的问题”开始,我就迅速猛烈的爱上了这个男人以及他的叙事方式。多么迷人又多么富有侵略性!他没有花五千字阐述陈清扬如何被视为破鞋又如何辗转反侧不得其解于这个评价,而是迅速直接,不留情面,给所有假情假意的读者们以沉重一击。

  这部小说却不同。里面很少侵略性的语言,却充满了一些在我看来傻里傻气的话。里面有很长的篇幅描述女主角给陈辉拿东西吃饭的情节——在看到这时的时候我可以确定陈辉爱上了她。再聪明的人在恋爱中也会变得傻里傻气,说一些傻话,老是记住一些在他人看来微不足道小事

  可是王小波又是多么残酷!!他给我们描述了一个类似于桃花源的海底国度。。在那里,没有我们众所周知的污秽和龃龉。我在看到这的时候,也想低低的叫喊出来“带我走吧!”。

  杨素瑶走了,并再也不会回来。陈辉这一生唯一的也是最后的爱人。

  《绿毛水怪》读后感(四):陈辉 妖妖or小林?

  当代文学课上让讨论《绿毛水怪》《一地鸡毛》《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我的一些观点

  三篇小说,第一篇看的是王小波的《绿毛水怪》,感触挺深。看这篇文章的时候,脑子有点儿晕,它转换的太快了,最初我以为在看一本叛逆少年青春成长小说,类似韩寒《三重门》那样的,然后,它转化成俗气但是哀伤的言情小说,但我还没感动起来,它又变成了一篇魔幻小说,还是伪魔幻小说,因为我觉得它的荒诞性大于魔幻性。但马上,它又变回了言情小说,还是人妖情未了那种类型的,最后,我发现它还是一部荒诞小说,所以看完这部小说,我挺郁闷的,当时写下一句话:王小波用这样一篇既真实到直击现实,又虚幻到天马行空的小说,鄙视着我们现实中的懦弱和想象上的匮乏。

  虽然被鄙视了,但我还是喜欢这部小说,被它触动了。这种触动主要来自两点,一是语言,二是人物

  王小波的语言是口语化的,平常的,随性的,带点儿黑色幽默和自嘲,即使控诉也显得轻松,即使抒情也不过分。比如小说前半部分孙主任几次完全无赖地找茬,对陈辉,妖妖不分青红皂白的冤枉,作者都用轻松幽默的方式处理了,让人以为这对才六年级孩子伤害并不是很大,但看到这两个孩子在对话中说:“世界上就是小孩好,真的,还不如我们永远不长呢。”我才明白这些事对两个孩子的打击是多么大。当他们开始憎恨这些卑鄙复杂大人,希冀永远留在小时候的时候,他们已经开始成为他们厌恶的大人。他们的童年从这一刻开始死去。可他们又拒绝长大,所以只能变成绿毛水怪,以一种荒诞的方式逃离这个现实世界。作者在写孙老师谋杀童年的事件时,原本可以写得苦大仇深,可他没有,感情都内敛在幽默的文字里,但偏偏就是这样,才更打动人。其实这种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在《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里更加突出,比如最后张大民抱着树说你们不能这样啊,得给我妹妹留个房间,不能让她死不瞑目啊。又是没完没了地贫嘴,没看过电视剧,但想想这个画面,其实挺喜感的,可是看到这儿,谁会笑呢?不哭出来就不错了。

  戏谑,随意,自制,踏实,我现在特别喜欢这样的语言风格。所以这三篇小说我都挺喜欢。

  不过,刚开始看《一地鸡毛》的时候,我不喜欢,不是因为它不好,而是因为它太真实了,很多地方宛若我记忆不多的幼年生活的再现,灰色筒子楼,小房子,水泥地,保姆,爸爸妈妈因为小事吵架…….真实得让我心生畏惧。刚看的时候,我一直问我自己,难道曾经,在我父母都还是青年的时候,他们的生活这样现实无聊吗?难道将来,我也要这样吗?幸好后来,我给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不”。爸爸最初是大学老师,是那种国家分配,铁饭碗,可以得过且过,公务员似的大学老师(不包括待遇),后来下海做生意,就是老师今天说的被“小林”管的那些人,很难,有时候要在“小林”面前装孙子,但我崇拜他。倒不是说他坚持梦想什么的(每次跟他说梦想他都会笑),只是因为,他有勇气有恒心不让自己的生活落得“一地鸡毛”。小林是一个在现实面前屈服的青年,今天很多同学同情他,觉得他辛酸,我十分诧异:没有一个人的生活是不艰辛琐碎的,我们去同情一个因为现实放弃梦想,庸庸碌碌还自我安慰,以为这就是人生智慧的人,是不是有点儿太诡异了?何况,正如老师说的,今天的他们何需我们的同情?我见过一些二十年后的“小林伯伯”“小林大妈”,有的混得好,有的混得不好,道貌岸然,话说的一套一套的,有的要钱,有的要脸。唯独不要的就是同情。我不是理想主义者,我知道我们必须在琐碎人生,不公待遇,复杂人际里放弃一些东西,比如,想上好的学校,但划不进那个区,就要去考试,像萝卜一样供人挑选,然后交赞助费。可是,这并不是我们放弃梦想,屈服现实的理由。我庆幸我看到《一地鸡毛》,它让我反思我父母的生活,并更加为他们自豪。它也让我坚定了绝不让自己的生活变成一地鸡毛的信念。今天课堂上一位同学发言中的一句话特别触动我:我不希望二十年后的我让我今天非常讨厌。当时我就发到人人上,在后面又发了一句:我宁可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也不要做一个庸庸碌碌的人。

  说回到《绿毛水怪》,一开始我就说,其中的人物特别感动我,就在于此。我觉得这两篇小说中的人物之间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陈辉,妖妖和小林,极端理想和极端现实,对于前者,我欣赏但感觉必要那么决绝,我们总是要长大的,没有办法,但童年的一些东西还是能坚守的,没必要变成绿毛水怪,逃离现实(当然,这是针对现在,放在文革那会儿,就要打几个问号了)。对于后者,我只有鄙视,如果将来我变成那样的人,那么今天我就用我十九岁的眼睛将她鄙视个够。

  很稚气吧?呵呵,最后借用苏醒《分裂》的一句话:你还有未消的稚气,因为我还有点志气。

  《绿毛水怪》读后感(五):适合一个人安静的时候看

  我只看了王小波绿毛水怪这本作品集,然后看完两个月了,现在再回想,只记得第一篇绿毛水怪、歌仙以及红拂夜奔。 歌仙让我印象深刻是因为结局实在是太黑,前面铺垫那么多,我都以为结局不逆转至少也会平稳些,结果老王真的是不余余力,牟足了劲地黑,看得我心肝都颤抖了。 红拂夜奔我是硬着头皮看下去的,一本书都看到底了不看完就会死强迫星人啊。真的一直在快进快进,一目三十行地调快速度地看。太多细致到琐碎的细节描写,我看了就是有种倒胃口的感觉,算了,这种看书感悟太私人,我是勉强自己耐着性子看下去的。 我非常喜欢开篇的绿毛水怪,记得好像很小的时候就看过开篇,但小时候一直觉得这个骗子傻帽,说的故事连我这么个小孩儿都知道是假的啦谁会信啊。现在再看,好吧,从常识来说我当然知道这个故事不可能,但是我还是忍不住在心里默默论证一下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明明很荒诞,却一点也不虚假。情感太真实自然,老让我深有同感戳到泪点。 虽然其他的已经记不清楚了,但看的时候觉得王小波对人的情感捕捉得精妙,不经意间被他绕进去然后直接命中红心。嗯,所以力荐。

  《绿毛水怪》读后感(六):《绿毛水怪》中两段有趣的描写

  1.在人间

  有一天,下课以后我被孙主任叫去了。原因是我在上课看《在人间》。他恐怕根本不知道高尔基是谁。刘老师也不知道。我到教导处时他们两个狗男女正在看那本书哪。我不知他们在书里看出什么,反正他们对我说话时口气凶得要命:

  “陈辉,你知道你思想堕落到什么地步了吗?你看黄色书籍!”

  我当时对高尔基是个什么人已经了解一点,所以不很怕他们的威吓。我说:“什么叫黄色书籍呀?”

  “就是这种书!你看这种书,就快当小流氓了!”

  我猛然想起书里是有一点我不懂的暧昧的地方,看起来让人觉得有点心跳。可是我对小流氓这个称呼坚决反对。我甚至哭了。我说:

  “你瞎说!高尔基不是流氓!他和列宁都是朋友!”孙主任听了一楞,马上跳起来大发雷霆:

  “你说谁胡说?你强词夺理!你还敢骗人!这个流氓会和列宁是朋友?你知道列宁是谁吗?你污蔑革命领袖!”

  这时候校长走了近来,问:“怎么啦?啊,是陈辉!你怎么又不遵守纪律呀?”

  孙主任气呼呼的说:“这问题严重了,非得找家长不可!看黄色小说!校长,这孩子复杂得很,说这个‘割尔基’和列宁是朋友,真会撒谎!”

  校长看了看书皮,笑了:“高尔基,老孙。我告诉你,高尔基是俄国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列宁很关心他的写作。这孩子看这书是早了点。你千万别找陈辉的家长,他爸爸是教育局的呢。你让他知道一个教导主任连高尔基是谁都不知道,那可太丢人了。”

  我哭着说:“孙主任说我是流氓,我非告诉我爸爸不可。他还说高尔基是流氓作家!他大概根本也不知道列宁是哪国人!”

  孙主任脸都吓白了。校长和刘老师赶紧上来哄我:“你也别太狂了!大人不比你强?你看过几本书?你现在不该看这种书,我们是为你好。你上课看小说就对吗?好啦,拿着书走吧,回家别乱说,啊?”

  我拿回了《在人间》,真比老虎嘴里抢下了一头牛还高兴,赶紧就跑。我根本不敢回家去说,家里知道和老师顶了嘴准要揍我。我赶快跑去找妖妖,可是妖妖已经走了。我又想去书店,可是已经晚了。于是我就回家了。

  2.诗人

  有一天学校开大会,我们出来的时候已经很晚了。那是五月间的事情。白天下了一场雨。可是晚上又很冷。没有风。结果是起了雨雾。天黑得很早。沿街楼房的窗户上喷着一团团白色的光。大街上,水银灯在在半天织起了冲天的白雾。人、汽车隐隐约约地出现和消失。我们走到十路汽车站旁。几盏昏暗的路灯下,人们就像在水底一样。我们无言地走着,妖妖忽然问我:“你看这个夜雾,我们怎么形容它呢?”

  我鬼使神差地做起诗来,并且马上念出来。要知道我过去根本不认为自己有一点作诗的天分。

  我说:“妖妖,你看那水银灯的灯光像什么?大团的蒲公英浮在街道的河流口,吞吐着柔软的针一样的光。”妖妖说:“好,那么我们在人行道上走呢?这昏黄的路灯呢?”

  我抬头看看路灯,它把昏黄的灯光隔着蒙蒙的雾气一直投向地面。

  我说:“我们好象在池塘的水底。从一个月亮走向另一个月亮。”

  妖妖忽然大惊小怪地叫起来:“陈辉,你是诗人呢!”

  我说:“我是诗人?不错,当然我是诗人。”

  “你怎么啦?我说真的呢!你很可以做一个不坏的诗人。你有真正的诗人气质!”

  “你别拿我开心了。你倒可以做个诗人,真的!”

  “我做不成。我是女的,要做也只能成个蓝袜子。哎呀,蓝袜子写的东西真可怕。”

  “你什么时候看到过蓝袜子写的东西?”

  “你怎么那么糊涂?我说蓝袜子,就是泛指那些没才能的女作家。比方说乔治·爱略特之流。女的要是没本事,写起东西来比之男的更是十倍的要不得。”

  “具体一点说呢?”

  “空虚,就是空虚。陈辉,我不是跟你开玩笑,你一定可以当个诗人!退一万步说,你也可以当个散文家。莱蒙托夫你不能比,你怎么也比田间强吧?高尔基你不能比,怎么也比杨朔、朱自清强吧?”

  我叫了起来:“田间、朱自清、杨朔!!!妖妖,你叫我干什么?你干脆用钢笔尖扎死我吧!我要是站在阎王爷面前,他老爷子要我在作狗和杨朔一流作家中选一样,我一定毫不犹豫的选了作狗,哪怕作一只赖皮狗!”

  妖妖哈哈大笑起来,笑了又笑,连连说:“我要笑死了,我活不了啦……哈哈,陈辉,你真有了不得的幽默感!哎呀,我得回家了不过你不要以为我在和你开玩笑,你可以作个诗人!”

  《绿毛水怪》读后感(七):王小波的绿毛水怪

  古今中外,爱情是无数写作者笔下永恒的主题。无论受学院派推崇的司汤达、托尔斯泰,还是圈粉无数的张爱玲、琼瑶。大家愿意看这些故事,有时是将自己想象为书中人,幻化在浪漫的小说场景中,感同身受固然刻骨铭心,纵情幻想也是浪漫有趣。      我读书时,尤其读小说,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冷静,阅读、摘抄、写笔记,每个环节都像程序一般刻板的进行,使我心头一震则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悲喜交集到极致,一种是写作技巧刷新了我的认知。前一种,小仲马年轻时的大作茶花女做到了,这本书自百余年前被林琴南译入中国,便在剧院大受欢迎,有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支那荡子肠之评。而后一种,则有捷克人昆德拉和英人毛姆,他们的才华与写作有种令人窒息的感觉,读全本都只觉大格局和游离三界外的思绪。      但有本书的闯入,打破了我长久的定式。那是王小波的绿毛水怪,其实我写书评之类,不能为王小波写。因为我所想象的中国文青圈,有极大群人是小波粉,这里面有冯唐之类言必谈小波的作家,有刘心武之类对小波推崇备至的生前好友,也有如我之流一事无成的默默无闻者。      当年,郑板桥被明朝画家徐渭圈粉,他为了表示对老艺术家的敬仰和对自己的鞭策,将扣扣标签改成这样:青藤门下走狗。我少年时对此颇不以为然,到后来混迹豆瓣竟然加入一个被洗脑者的小组,名字就是小波门下走狗。一个人在太小的时候,总是想象不出自己会遇见多么厉害的人,读多么伟大的书,经历多么有趣的事。也预知不到,爱会使人疯狂。我说这些只想表明,我读王小波只摘抄而不评论,因为过于崇拜 说出话来总有失客观。就像开中共九大,开着开着就成了毛先生的歌功颂德大会,爱的力量一旦燃烧起来,寻常人的确不好掌控。我这次破例写,仅是因为读绿毛水怪时状态的变化,只希望这书评能尽量客观公正,不要重蹈九大的覆辙。      绿毛水怪是王小波二十岁的作品,有人说它文字青涩,幼稚单纯。就连王小波自己,都说三十岁以前的文稿全烧掉了,他本人也觉得年轻时写的东西没有太大价值。更为可惜的是,小波四十多岁在杂文中说:我还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会有大把的时间创造出传世的作品。事情发展则全然脱离了轨道,小波在创作力最旺盛的不惑之年,便因病辞世了,可黄金时代等绝对是中国文学史上变天式的杰作,那些杂文也值得反复品读。      我读绿毛水怪时不断落泪,几度哽咽。这得感谢一个人,一个已经离开我生活范围的女生。如果没有她,绿毛水怪之于我,只能是一边想象,一边感动。在别人的故事里为别人流泪,这难引起多少深思。而有了她在青春时节的陪伴,陈辉和妖妖的爱情,就完全成为了我自己的爱情。      两个主人公,陈辉和妖妖,从小就是文艺少年。周围人都说他俩很奇怪,尤其妖妖,她原名很好听,叫杨素瑶,那个外号是她妈妈取的,她妈妈认为女儿是个复杂的小孩。       这对青梅竹马的同学,在一次被老师的处罚中结下了友谊,他们两个,在旁人眼中奇怪“复杂”的孩子,一起攒钱买书一起看书,彼此认为是永远的朋友。       老陈说:妖妖,你最好变成男孩子就好了。妖妖说:我家没有男孩子,我要爸爸收你做我弟弟。那样的友谊真叫人羡慕向往,真正无关性别的纯粹的友情。 后来老陈和妖妖进入青春期,友谊渐渐变成了朦胧的爱恋。老陈天天送妖妖回家,一路上谈论诗歌,文学和理想。      分别之后妖妖给老陈写过这样的信:      陈辉:你好! 我在北京等了你一年,可是你没有来。 你现在好吗?你还记得你童年的朋友吗?如果你有更亲密的朋友,我也没有理由埋怨你。你和我好好地说一声再见吧。我感谢你曾经送过我两千五百里路,就是你从学校到汽车站再回家的六百二十四个来回中走过的路。 如果你还没有,请你到山东来找我吧。我是你永远不变的忠实的朋友。 杨素瑶      很喜欢这一段,他们互相喜欢互相爱恋,可是没有一句暧昧的言语,没有一点欲语还休的扭捏,一切只是是纯粹坦然,与其说异性相吸,不如说互为知己。 很多爱情故事里,女孩都有春心萌动,男孩都有郁闷苦恼。女孩子总是在教室门口徘徊等待男孩路过,男孩总是买了玫瑰不敢送去。可是,真正美好的,是不约而同的默契,是不会扭捏的从容!我在十八岁时,真正有过想象中的朋友,和梦境里的故事。可是小说家们,却都没有这份美好的经历与一张白纸的单纯。直到读绿毛水怪,在老陈和妖妖的爱情面前,一切虚假才褪色了。最好最好的那种感情,应该就是这样,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人计较谁先开始,谁的爱更多一点,无关技巧,没有杂念,真正的赤子之心。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老陈和妖妖分散了几年,老陈非常非常想念妖妖,这时候他明白了妖妖对他来说的真正意义。但是等他终于找到她的时候,她已经因苦等无果投身大海。      故事到这里没有结束。老陈在海里游泳的时候遇见了一群绿毛水怪,碧绿的身子,像海藻一样的头发,像海豹一样的四肢。形状丑恶狰狞,令人害怕而且恶心。他们原本都是人,服用了药物后才变成了水怪。虽然变不回去了,可是他们在海底建立了王国,在海洋称王称霸科技发达。他们邀请老陈加入,老陈一口拒绝了,他从来不吃鱼闻到水怪的腥味都恶心。水怪也不勉强他也不要他保密,反正说出去也没人相信。当老陈要和水怪分手的时候,他突然发现一个女水怪就是妖妖。      妖妖说我已经变不回去了水怪离开水24小时就会死的。老陈说你怎么知道我不愿意和你一起当水怪呢?      老陈当即表示要立刻服下变水怪的药。可是药在其他水怪身上,妖妖要去拿药,约好老陈第二天在这里相会。谁想老陈当晚回去就发起了高烧昏迷被关进了医院怎样都脱不了身,等到他终于从医院逃出来赶到相约的小岛上,只看见妖妖在石头上刻下的留言:陈晖,祝你在岸上过的好,永别了。但是你不该骗我的。杨素瑶。      这场爱情,最美好的地方在于,两个神经质的文艺青年,他们从青梅竹马的年纪爱到青春落幕,一直是心向对方,两无嫌猜。故事结尾处,妖妖的话仿佛是在指责老陈,但仔细想想,又是在情理之中的一句留言,那种失望里依然潜伏着爱与关怀。      要写的仿佛就这么多,突然不知怎样结尾了。罢了,就用原文中那段很文艺的对白吧:      一天学校开大会,我们出来的时候已经很晚了。那是五月间的事情。白天下了一场雨。可是晚上又很冷。没有风。结果是起了雨雾,天黑得很早。沿街楼房的窗户上喷着一团团白色的光。大街上,水银灯在在半天织起了冲天的白雾。人、汽车隐隐约约地出现和消失。我们走到十路汽车站旁。几盏昏暗的路灯下,人们就像在水底一样。我们无言地走着,妖妖忽然问我:“你看这个夜雾,我们怎么形容它呢?” 我鬼使神差地做起诗来,并且马上念出来。要知道我过去根本不认为自己有一点作诗的天分。 我说:“妖妖,你看那水银灯的灯光像什么?大团的蒲公英浮在街道的河流口,吞吐着柔软的针一样的光。”妖妖说:“好,那么我们在人行道上走呢?这昏黄的路灯呢?” 我抬头看看路灯,它把昏黄的灯光隔着蒙蒙的雾气一直投向地面。 我说:“我们好象在池塘的水底。从一个月亮走向另一个月亮。” 妖妖忽然大惊小怪地叫起来:“陈辉,你是诗人呢!”      这段美好的感情,若用一段话概括,其实就是上面这些。若用几个词语来概括,其实就是,诗人,和月亮。                  

  《绿毛水怪》读后感(八):遗憾仿佛是生活最纯的特质

  很短的时间看完了文章,最原始的感受是心中充满了无尽的遗憾,陈辉和杨素瑶,童年或许是大多数人最愿意回忆的时光,知己是大部分人最愿意倾诉的对象,如若在童年时期就建立起知己的情感,这辈子恐怕只能把心长在对方心里了。如同作者引用圣经里的语言,你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怎奈世事难料,用豆瓣上的一句话说深情即是一桩悲剧,必须以死来句读。杳无音信的日子里,不知道是什么来打发难耐的时间,唯有回忆,深深脑海中的记忆。寻你寻不到,我只好去记忆的脑海里去找你!怎奈我做了水怪还是这般的遗憾,时空已变得苍白。但这深深的情愫就在那里,这应是生活最真的特质,拥有或许就是一种收获,逝者安息,生者珍重!

  《绿毛水怪》读后感(九):我愿作你的水怪 在你的心底游曳

  谁是属于你的妖妖呢?

  从班级里相互依存理解的同学开始,建立一场平淡的友谊。书是一种世间至大神奇的物质力量,能够在两人之间建立某种或浓或淡的精神联系。

  长大后成人,才发现两人的革命友谊早已升华,不知不觉中少了对方就会难受,分开再遇见会如获至宝。是啊,这就是爱情了吧。这种爱情最为温和,不会有小情侣间的甜蜜酸,只有比先前多了对对方的进一步关怀,将挚友化为挚爱的亲情般的温暖。

  小波先生总能用最直白平淡的语言将最美的情讲出来。

  合上书,我脑海里想起了他的那句:“你好哇,李银河。”这句话像属于我的水怪一样,把我一把拉下去属于我的那个人的心潭里。

  《绿毛水怪》读后感(十):我喜欢过程,忘不了的却是结局

  早前时候,我的微博咻的一更新,看到的不是一些搞笑的以百出的丑态来博众人一笑的gif、视屏,就是一些个心灵鸡汤(而这里绝大多数都是有关爱情)。越看越觉得扯蛋都要这么“文艺”的扯?竟然还有那么多人的追捧?当机立断卸载了。不曾想朋友圈也被这心灵鸡汤给轰炸了个遍!真的是受够了这样的言语出现在眼前,(自此看到这样的鸡汤的格式加配图直接跳过,偶尔还啧啧嘴,一扭头,朝屏幕外呸一声)

  我当然是不懂爱情的,从来都不懂(这个从来是指21年来)。但我知道直教人生死相许的“情”怎么可能用这样的只言片语来道明?

  看了一些都豆友的评论,有一个反问我们“是否自己的人生中也出现过妖妖?”我…两眼睁睁的,眉头皱皱,于是乎吃饭想,走路想,睡觉梦里都在想,仔仔细细的把这21年的记忆缕了个清清楚楚,然后,嗯……我确信,我是没有遇到过妖妖的。有可能,不,一定是我太过于腼腆,肥嘟嘟的小脸庞接受不了与女生言语交流过多的,稍有不慎就变了个白里透红,是那种瞳瞳红日般的红。(用现今三字流行语来简述就是“矮矬穷”。现在呢?照照镜子,嚯!可能要加一个黑字了……哈哈……)

  妖妖与陈辉都是老师眼中的“复杂”的学生,或许就是因为他们有着自己的特立独行的思想与行为,不喜欢一昧的听老师的教诲,对老师唯命是从,(我小学甚至到了初中,又或许高中也是这样,不过个人觉得自己的老师都是以正当的方式,言传身教着去育人的,除了小学老班极像文中所言,不过还好我那时不是复杂的学生,是一个只学习的乖学生,没有受到特殊的关爱)

  两人甚至会有抵触老师的行为,以强有力的语言顶撞老师,让老师语塞无奈,有理时决然的为自己据理力争,不甘受委屈。(天呐,我小时候要是这样,那我脸胖可就不是因为脂肪堆积过多而致的了,绝对是因与鞋拔子多次过于亲密接触而致的。)

  两人从小学四年级就开始相伴而归,一路上讨论着外国文学谈天说地直至分离。(我是对文章中那么多的外国作家与著作了解的都少之又少,心头那个恨呀~~~我的童年怎么就是蓬头垢面,一把鼻涕,一脸泥呢?)甚至,妖妖还邀请了陈辉去家里就餐,在我的印象里这样的友情往往只在邻家女孩的关系中才会出现。

毕业一别,却又在初中再相遇,短短的间隔并没有让情分生疏,仍一起相约黄昏后的墙角处,继续谈论着我不知道是什么书的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