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对岸的她》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对岸的她》的读后感10篇

2018-02-05 20:0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对岸的她》的读后感10篇

  《对岸的她》是一本由角田光代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3.00元,页数:27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对岸的她》读后感(一):在罅隙中抽芽的女人们

  角田光代的小说《对岸的她》中译本新近面世。二〇〇五年,角田凭借这部小说拿到了直木奖,她已有十五年的写作经历,其间屡屡和芥川奖擦肩而过,所以也算是个迟来的认可。接下来的几年间,仿佛应了“好事成双”的俗话,川端康成文学奖和中央公论文艺奖先后落在这名由儿童文学转入纯文学领域作家身上。纵观国内已引进的角田作品(《空中庭院》、《摇滚妈妈》等),似乎都不是什么重磅题材。她笔下纷杳而来的无非家庭那点事,成长期的少女及其父母,可见的焦躁与隐藏的尖锐,贯穿始终的是某种对未来的无力感。并非常见的“不想长大”,而是无处可去又无处告别的荒凉

  一名作家十数年如一日地重复同一个题材,自有她必须重复的理由。《对岸的她》中的三名女主人公互为镜子,映照出无穷的叠影,每一重影子,都带有女性在生存中的曲折磨人。

  三名女子分别是小夜子,葵和鱼子。小夜子三十出头,葵和她同龄。前者是已婚主妇,有个三岁的女儿。后者则是旅行社的老板单身。葵的职业听着光鲜,其实无非是间有一搭没一搭的小公司业务和办公环境同样凌乱不堪。日本有个新词形容葵这样一把年纪没出嫁的女人,叫做“败犬”。放在如今的中国,就是所谓的“剩女”。败犬也罢剩女也罢,葵自己倒是活得有滋有味,公司不景气,她也不着慌,还突发奇想地开辟家政清洁业务。新业务需要新人,她招来的便是本该在家带孩子的小夜子。

  故事有两条叙述线。其一是跟着小夜子的经历走,她怎么为孩子无法融入公园群体发愁,又是如何忍受着婆婆的絮叨,以及丈夫舒适居家环境的理所当然。小夜子羡慕面试她的葵。一样的年纪,为什么人家就能活得那么随心所欲?她仿佛什么都做不好,年幼的女儿身上分明映出自己落寞的影子。理所当然地,小夜子渴望改变,而改变的第一条就是出去工作

  已婚女人和大龄剩女并不真正活在同一个世界。在婚姻围城中的人往城外看,其印象难免带有憧憬和美化,将对方映作“对岸的她”。故事如果只是这样讲,难免显得无味。角田光代的笔锋一转,拉出以葵的视角叙事的平行线。那时,葵刚念高中

  高中的葵恰似小夜子的年少版。因为被欺负得太厉害,她硬是恳求父母从横滨搬回母亲在群马的老家。换了学校班级,葵仍然过得小心翼翼,她害怕欺负事件的重演,努力扮演合群的不起眼角色。在学校忍完了,回家还得忍受母亲的絮叨。做妈妈的总觉得自己为女儿回乡是牺牲,不时以夸张的语气回忆横滨的繁华。少女的眼睛揉不进沙子,葵觉得母亲整天吹牛,父亲为了生计把出租车打扮得花里胡哨,也让她窘迫不已。就是在这样易感又别扭的年纪,葵有了知心好友。名叫鱼子的少女开朗得近乎不可思议,在葵的想象里,鱼子和自己不同,想必是被疼爱着长大。“一定有人慎重地把脏的、丑的、过分的、伤害的这样的事情从她的人生道路中摒弃。”

  当下与过去交叠往复,织出两个迥异的葵。当年那个怯懦并有着小小虚伪女孩是如何长成洒脱孤独的女人呢?葵终于发现鱼子的真实生活状态,原来表面的开朗背后是吞噬所有的黑暗。鱼子成为被众人欺凌的新对象,却仍是一脸的不在乎。高二升高三的暑假,两个女孩一起离家打工,终至出走。并不是真的想要逃离什么,只是想去一个不用烦恼任何事的地方。和鱼子一起从高空坠下的那一刻,浮现在葵的心头的,仍是“更远的地方”。

  生活无从逃离,葵终于没能去到更远的地方。长大成人的葵学会了对挫折一笑置之,即便不擅长,也总算乱糟糟地开着公司活了下来。当她邂逅酷似自己当年的小夜子,是不是仿佛看到了自身的另一重可能

  小夜子在打工过程中狠狠擦去的各种污渍,恰如她生活中那些欲说还休的不如意。公司散伙,葵的过往在别人口中被渲染成怪异的同性恋殉情。仿佛是在过去的几个月间脱胎换骨,这些都没有打击到小夜子,反倒是葵说让她转到其他公司做家政,让她当即爆发离去

  读这本书之前几年就看过同名小说的电影。夏川结衣演的小夜子显得疏离又倔强。电影最后的镜头是葵和鱼子当作秘密场所的旧桥,三十多岁的葵和小夜子坐在桥上看河,她们的身旁是十来岁的鱼子和葵。影像重构的意境比小说更唯美,但我仍偏爱角田光代的现实性结尾。她笔下没有桥也没有风景,小夜子正拼力打扫葵乱糟糟的新家兼办公室

  《对岸的她》读后感(二):【书里书外】对岸的那个她,就好似你自己的影子

  看过很多日本作品,就发现,日本的不少作家都很喜欢用多角度的写法来叙述故事,好比宫部美雪、东野奎吾的几本探案作品,还有最近在看的1Q84,也是从男女主角的角度分别来写的,还有之前有看的《告白》也是,总之,日本作家似乎很擅长用这样的方式,当然这样的写法在全局把控上是很有难度的,因为要不停地变化角度来适应各个角色的塑造,还要在不停的角色变换中,推动故事的情节

  所以在翻开角田光代的这本《对岸的她》后,我想,估计又是一本非常难以把握的书吧。然而并不像之前的那本《沉睡在森林的鱼》一样多角色撰写,这个故事只有三个主要角色,不同性格的女性角色,而故事发生背景就在平时再琐碎不过的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过的似曾相识的感觉,每个人都会埋藏在心底的那一个感情至深的朋友,以及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我想一直和你做朋友”的感触

  角田描写女性角色真是一流,很多人都会觉得女人心海底针,难以捉摸,其实作为一个女人的我,自己有时候都会不明白为什么心里想的和嘴里说的是如此的不一致,所以对于角田能如此精准地刻画出女性心理,并给我以“啊,我也是这样的”的感觉时,真的是觉得她的观察和体会细致入微啊。当然我必需得说的是,也许男人看起来会有些无聊,哈哈哈哈。

  我想很多女孩子都会有那么一两个闺蜜,亲昵程度完全超过很多人想象,并不是说会有什么露骨的表现,而是会有那种相见如亲人的感觉,心里会有很大的默契感,喜欢和讨厌的东西完全一样,能接受彼此的缺点,为了彼此也能做出很伟大举动来,啊是呢,女人很多时候就是感情用事的很。所以书中葵哭着问母亲:鱼子去哪里了,这个桥段,我的眼泪呼之欲出,要不是看这本书是在大年三十,那么多亲戚在,我早就哇哇哭了。而最后温暖和煦结局,也让我觉得真好。

  封面是淡淡的色调,我想也许很多人会觉得是本淡淡的书,不过却让人更为平静,是本可以在深夜慢慢品味的书,当然,如果是和我一样代入感特别强的同学,最好准备纸巾,外加看好后赶紧好好睡一觉,以防劳心伤神。

  《对岸的她》读后感(三):遇见对岸的自己

  “漫长人生中,我们仍将踏访许多地方,遇见许多人:听他们分享内心深处的秘密,凝视那些灵魂悸动的瞬间,观看众多如自己一样的普通人,如何在世事复杂中,坚强地寻找着平衡

  我们观看他们,并将遇见自己。”

  ——《Lens》

  西方女权主义理论在东方的深入推进,让大洋此岸的女性作家对自己的性别话语有了更深一层的自觉。多数女性作家已经意识到了语言结构问题。她们不再面对宏伟的历史叙事,而是关注女性自身的困惑,用女性的直觉去表达她们的内心生活和经验世界。她们反传统叙事,反男性经验写作,拆除或避开既成的文化模式,试图建立起自己的私语性空间,用一种感性化的诗性写作,创造女性独特的自我意识经验。

  日本作家角田光代就是其中的代表。她的作品三度入围芥川奖、直木奖,为日本罕见的同时具芥川奖与直木奖实力、年年高踞畅销榜的作家。她坚持一种成熟的女性姿态投入写作,在小说创作中尝试着多种多样的努力,因而艺术风貌也是多姿多彩的。在她的小说中,她以清新的笔调展开叙事,将笔触伸向女性幽深的意识世界,颠覆了以往男性话语强加给女性书写行为的种种限制,以一种伤感之美、素淡之美、无邪之美、清纯之美,做了一次对男性写作姿态和艺术审美的彻底背叛

  扬名作《对岸的她》正是一部拆解和颠覆了女性受到压抑的男权中心,试图去发掘女性在成长和生活夹缝中特殊命运,钩沉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感性风格的作品。它时刻极端的女性体验与纯粹的女性感觉所渗透,却始终没有丢弃一种理性核心;它的语言由拥挤走向简洁,连铺张繁复的景物描写也基本略去;细致又绵密的心理推进,以独白形式展示的对人物命运的思考,显示出空灵忧伤宁静之美,唤醒人们深藏于心底的无限柔情

  故事依旧描述了一个纯粹的女性世界。那基本上是一个没有男人在场,或者拒绝男人在场的地方。无论是已婚的家庭主妇小夜子,还是未婚的职业女性葵,她们其实都是独居封闭世界的女人,经验过同样的痛苦和迷惑。她们不同的立场让彼此分裂,又在遭遇中彼此理解,达成深刻友谊。通过不断地与自己和“对岸的她”对话,完成了独特的内心体验。

  女性之间的友谊一直是值得玩味的事情。美国心理学家开瑞·米勒博士在一次调查报告中公布,87%的已婚女人和95%的单身女人说,她们认为同性朋友之间的情谊生命中最快乐、最满足部分。这种情感关系也是最深刻的,为她们带来一种无形的支持力,就像空气可靠。这是因为在一个与自己完全相同的群体中,她们能够自然地交换意见,理解和体会彼此的悲喜,甘愿分担彼此的烦恼和压力,并给予对方最贴近的关怀和帮助——这使得她们彼此信赖,能够尽情享受情感的滋乐趣心灵的开放程度更深。

  这种情绪在《对岸的她》中得以淋漓尽致的呈现。大段的梦境、呓语、幻觉、独白和哲学化的生存之思,被转化成高密度的隐喻:少年的葵和鱼子偏执地维护着彼此边缘式的人格,两个人牵手在大桥上自杀,之后的分离不过是完成了一场心灵的放逐;而30岁以后的小夜子进入生命历程多事之秋,相夫教子、家务缠身,却遇见了有有些离经叛道的葵。一味的封闭式和内心式的生活,让她们终于走向开放——这种面对同性的开放,如同遇见另一个自己。

  年轻时因为逛街玩乐而形成的淡薄友情,因为名利、男人或者不同处境而分崩离析。随着岁月的游移、胸怀的开拓、人世的颠簸,总算是历尽劫波姐妹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有人说女人之间真正友谊的升华是在中年以后,因为当她们洗尽铅华呈素姿之后才会发现,即便是当初万千宠爱于一身,男人最终都不是她们的归宿。大家都必须面对共同的命运——孤独。

  这样的母题被贯穿在小说中,被处理成人物角色最初的“镜像置换”:无论是葵、小夜子还是鱼子,她们在生存宿命论的迷宫中行走和突围,各自占有着对方的位置,又不断迷失,似乎永远不对自己的位置。三个人通过小说双线叙事文本所引起的破坏性,完成了各自的寻找与召回——她们相互重叠又相互分离,相互拆解又相互重塑,就像水、镜子和事实:你站在中间,实际看到三个自己。三者互为辉映,变幻莫测,就像一个万花筒,最终交叠成一个具有符号化意义的“对岸的她”。

  小说结尾出现梦幻般的一幕:在那座被鱼子和葵称为秘密基地的大桥上,终于达成谅解的小夜子和葵遇见了少年时代的彼此,仿佛预示着两人成长与自我角色定义的完成。然而“对岸的她”到底是谁?跨过大桥,真的可以到达理想彼岸么?

  小夜子说,“我们为什么要长大,并不是为了要逃进生活里以便紧紧关起大门,而是为了要与更多人相遇相识。是为了相遇,为了走向自己的选择。”我想,这种开阔的人生视野,是小夜子的领悟,也便是角田光代给出的回答

  for 《外滩画报》读书专栏

  《对岸的她》读后感(四):无处可逃——我答应你的:去相信,去孤单,去爱去恨去浪费,去闯去梦……

  用时间填补时间给予的空白,生活变得东拼西凑。无法展望一个夏夜,虫鸣,风动,一切内心杂碎的污藻都将在黑色的洞里被吞噬。

  真的,有什么可在乎的呢,一切在没有波及“自己的家”的时候,什么都是可以忽略的。nanako,灵魂孤寂到了怎样的地步才让你迸发了这样的力量呢?我甚至想说你是幸福的啊,你可以做自己的女人,可以独立自己的人生。只是最后,怎么就因为害怕而选择了远离呢?葵那么需要你。

  my su~你说那可以上瘾,一刀一刀的下去,本就脱力的肌体,在金属盒肉体的尖锐接触后,像是心的镇痛剂——内心的痛苦会减轻。我能体会那种感觉,那次,在生命被吸到那黑色的洞前,我想走进去,把自己当成杂碎,一并给了那黑色的洞,如秋白所说,可以得到永远的可爱的伟大的休息了!然而我们毕竟回到了给予人“畸形的兴奋”的的生活中了。简单的自由为什么就这么难?安德烈真是无法知道自己所拥有的幸福!

  终究是因为我们内心的无法放逐吧。我们做着可笑的矛盾体,在莫名的敬畏中,一步步的丢失自己,错过自己,直到面目全非。无法生为一个自得于坐享现成的人,却又被该死的血液狠狠地捆绑住。my su~我们到底为了什么在活着?又为了什么要继续活下去?

  爱情?亲情?多少人,多少女人在这件事情上绊住了脚。英勇得好像爱情不会变质一样,斩断血肉亲情,结果卓文君还不是要写下《白头吟》。留守亲情,孝顺乖巧,一辈子又好像丢掉了灵魂。因为,没有爱了。其实,这有什么呢,无论选择什么,都是自己做出的选择,应该早就做好这个选择所带来的结果的准备,并且背负承担责任。女人独立要求相应的权力,也应承担相应的责任。或许,因为单纯的追逐,那便是真爱了,然后幸福一辈子。或许,自己还能扭转心态,跟不相干的男人慢慢有了感情呢。更可以,一辈子一个人,一首歌一路唱呢!

  多少感动,还是留在最初的,那时的最真啊。可如果你的真遇到了别人的毫不在意呢?然而多少年后,自己仍舔舐着疮疤,因为太珍惜自己的付出。然既然选择了爱,还这样计较着付出,是不是自相矛盾呢?也或许,根本没有不计成本的爱吧。这世界也不可能谁为了谁去死。哦,我怎么把你忘了,my su!为什么要做这么好的孩子呢,生活根本不怜惜这些的啊!

  “我们辛辛苦苦来到这个世界上,可不是为了每天看到的那些不美好而伤心的,我们生下来的时候就已经哭够了,而且我们啊,谁也不能活着回去,所以,不要把时间都用来低落了,去相信,去孤单,去爱去恨去浪费,去闯去梦去后悔,你一定要相信,不会有到不了的明天的。——《你要去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天》”我答应过你,我们要去相信,去孤单,去爱去恨去浪费,去闯去梦……但是不要后悔。人生是条黑暗的路,让我们给予彼此信任和爱,勇敢地并肩走下去!

  《对岸的她》读后感(五):我们为何要长大

  老实说,个人而言,本书最精彩的是书的后面,或者不再是人物茫然的不断自问,而是直奔主题。

  这本书,看了很久,中间还断了一小段时间,因此,看前部分与后部分的感受都很不同。

  这段时间基本都是看日本小说。看了好几本,对日本的夫妇婚姻关系有点绝望。感觉,即使是自由恋爱而结为夫妇的,当结婚后,感觉一切变得很奇怪。男人变成了家里的唯一支柱,每天早出晚归,平时下班还会去饮酒,同人暧昧,甚至有外遇,感觉这些在日本很普遍。女人呢,变成了家庭主妇,每日就是照顾小孩,打理家里清洁,煮饭。夫妻的交流很少,然后变得难以相互理解,体谅。室友是学日语的,她说,即使是现在,日本女人的社会地位仍然很低。或许,这些,在日本女人看来,是常态,没什么不好或需要抱怨的,这就是命运。

  第二点就是关于友情。书中人物经历的,不同派系,被排斥,我也有经历过。所以到了后面,多次提到人为什么要长大,是为了逃避还是可以选择自己未来时,我也有相同的触感。

  小学时,因为一句无心之话,莫名被班上同学(主要是那几个读书成绩好的)排斥,被起很难听的外号。从四年级开始,一直到小学毕业,这对于我来说,其实无什么。就像鱼子所说的,根本不在乎,就影响不了你。

  后面,开始努力读书,想去远点的地方读书,想逃离这一切,因为深知,如果初中继续留在镇里,这样的排斥会继续。其实,我也是害怕的。我要去新的,无人认识的地方重新开始。没有流言,没有中伤。后来大了,回想,感觉方式的小学同学真的很幼稚。感觉每个女孩的少女时代或多或少都经历过这样的肤浅,从众,分帮结派,说是非的无知年纪。

  从那时起,我就懵懂地知道,长大,努力,奋斗,才能选择自己的未来。

  《对岸的她》读后感(六):我们经历了无数寻找,却在一瞬间的邂逅中成长。

  不同于男性,总是从异性身上学会成长,

  女性,总是在与同性不断的相遇和离别中成熟

  只是,谁已经准备好相遇,谁又适应得了离别。

  那一年,她们17岁。

  葵,小心翼翼的在各种女生小团体的压力中寻找自己。

  鱼子,倔强的说着不在乎一切,却在葵面前崩溃掉泪。

  青春期中的挣扎与不安分,

  让两个同样在夹缝中求出口的女孩相遇。

  女生之间,

  很难判断是因相同世界观而建立友谊,

  还是成为好友后,才拥有愈来愈接近的想法。

  反正,写信,通电话,秘密基地,

  逐渐养成了超越爱情的信赖和默契,

  以及抛下一切一同出走不曾后顾的勇气。

  会反抗,只因为心中还存有期待。

  然而,那一点点无力的盼望,

  在被寻回后的生活里,

  随着关上的心门一起,无法避免的不再出现了。

  这一年,她们30岁。

  小夜子,前脚跳脱出职场的勾心斗角,

  却又陷入了不能融入各种妈妈间小团体的境遇。

  同时又不甘心继续家庭妇女的身份,终于决心有所改变。

  葵,即使时过境迁却依然紧闭心扉,

  不善经营却又管理着一家公司,

  企图用“独立女性”身份装饰自己的生活。

  现实一次次纷乱的打扰,

  让两个截然不同的女人相遇。

  相遇的意义,在于互相的融合弥补,

  不同的身份,立场和经历,

  帮助找到看待自己的更好角度。

  我想,葵邀请小夜子去热海的时候,

  她也许恍惚着,误以为那是散落了十几年的鱼子。

  而小夜子的拒绝,也必然充满害怕,

  毕竟,她们是不同的人,不可能像鱼子般义无反顾。

  女人之间,常常有一些不怎么重要的冷战,

  用来品尝回味在一起时候彼此的重要。

  不过,至少到了最后,

  各自的生活都走上正轨,也寻回了强大的内心。

  《对岸的她》读后感(七):对岸的她

  我现在的女友就像《对岸的她》,远远的站在对岸,忙碌着她的忙碌,可以感觉却触及不到,这也许是她要付出的,也是我要面对的,只是我总是想到了前几个月看的角田光代写的《对岸的她》,其中的小夜子似乎和我的女友有着某种隐约的共通之处,故事虽然平淡无奇,却有着触动到某类人心底深处的感动。

  女性作家总是会靠着她细腻的触感写出被人们忽略的感动,就像张爱玲,读她的作品也会读到不期而遇的感动,我理解我的女友,欣赏她的努力付出还有一些坚强的隐忍,为了她那些做到极致完美的事情比如教育了优秀的孩子,我也存在着小小的嫉妒心,我想我能体谅她要找到位置的急切心情,这似乎就是小夜子的写照,小夜子不光重新寻找到了生活的真意,还结识到了可以交心的她,虽然工作是这样的辛苦,我也祝福女友如同小夜子一样在工作中有所斩获。

  其实这不是我想要说的话,因为她的忙碌,我们已有多久没有见面,就更别说像以前一样一星期一次的下午茶时间,现在的她似乎永远都站在对岸,不过我想我没资格埋怨她,因为以后我会站到更远的对岸。

  如今虽然已经长大成人,却更加需要彼时那种可以全身心信赖的女友啊······

  ————角田光代

  早就想写写我的女友,一直拖到今天才落笔,真怀念从前一见面就会说话说到喉咙冒烟的日子!嘻!

  《对岸的她》读后感(八):对岸的她们

  在一个晚上,我随便就借了这本《对岸的她》。上周才看起来,第一页就吸引我了,也许其中少许的“废柴”女人的想法和我有类似之处吧。小夜子在朋友稀少和丈夫男权的夹击下过得生活畏手畏脚,确切的说她应该一直就不是天真烂漫的人,她向往的是同性间亲密无边的情谊,可是随着年纪的增长她已经很难去寻求闺蜜,交朋友变得困难了。直到遇到葵,可是也没那么简单的,葵的高中也经历了一段别人看来不光彩的过去,但在葵心中却是最单纯的记忆。小夜子和葵的相遇,就是人长大该经历的,这样的相遇有着自然的步调。小夜子就是个普通的喜欢思考的女人,敏感,也有自己的坚强,在和葵分道扬镳后,她还是去挽回了和葵的情谊,还谈不上好友的情谊。葵在高中后变得自立开朗了,她是个愿意相信的女人,一开始在小夜子身上找到了高中的记忆,最后接受小夜子的请求。我觉得,小说最后,两个人才开始真正的情谊。

  爱思考的小夜子,后来想到,人为什么长大,不是为了逃避生活,也不是为了关上门,而是为了再相遇。为了选择相遇,为了自己走去自己选择的地方。写到这,我忽然想到,小夜子在小说快结尾的这段和葵在万象旅行的时候选择愿意相信其实是一个性质的。只有相遇,并且去相信才可以走到自己的道路。Not I ,not any one else can travel that road for you.

  结尾,小夜子读着鱼子给葵的信,在眼前仿佛出现了河岸,岸上是高中玩耍的鱼子和葵,她们向小夜子招手,小夜子也裙裾飞扬地跑去。心中长久没有寄宿的她终于找到自己羡慕的情感,就算不是她经历的,因为鱼子和葵,她对朋友的向往还是在那,没有破灭。

  我身边有着那样单纯的友谊,我很多时候看着也是羡慕的,甚至有些嫉恨,想一想小夜子,最开始的她连对岸的她也不曾看到,我却可以看到对岸的她们。何况我自己也有这样的情谊,只是不多罢了。

  昨晚中秋,第一次没有回家的中秋夜,做了梦,梦到自己去参加音乐会,穿着自己最漂亮的红色吊带裙子,优雅的长度,白色的短针织开衫,黑色的平底鞋子,翩翩走进会场,曲子是莫扎特的clarinet concerto in A major.

  早上醒来觉得太美好了,中午回来吃着饭就想着写下看书的感想。没想到写着写着还是乱了,对岸的她们永远是单纯的,有一天总要长大,总要各自为妇,可是我们还是希望眼前还有对岸的她们,因为我们是女生,我们是女人,我们总希望在身边有个全身心信赖的女友啊。

  我看到对岸的她们笑的很开心。

  《对岸的她》读后感(九):我们为什么要长大

  和小夜子一样,一直以来是平凡的成长的人,不曾有过乖张的性格或者出格的行为,只是温顺的成长,对于未来是什么样子没有太多的期许和规划,想要顺着一种惯性或者张力一般的轨迹前行就已经足够了。

  也曾经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与人交往的困难,或者说这种困难便是一直存在着的,跳过了学前班直接进入小学的一个结果是,没有和之前熟悉的孩子有着更多的共同来往,冒然进入了一个新的环境。那个时候学生之间的群体大抵是按照家庭居住地的远近进行划分的,除了上课下课的来往之外,放学后和假日里的联系也是小群体形成的重要的黏合剂。小学时候住的地方没有任何一个临近的同学在一起,院子里面年龄相仿的孩子也在不同的学校里面就读。于是那段时间一直是一个人游离在各种小型的群体之间,也没有任何想要参加进去的驱动的希望。

  初中的时候这种情况更加严重了许多,那段时间每日重复简单的路线上学放学,成绩不理想便总是被家里人为难。好像便更加自顾自的在学校里面生活,或者说是游荡。本来是一个迟钝的人,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是被排挤的,直到入团投票的时候,方知道因为有人觉得老师偏向自己才导致自己已经成为了被排挤的对象。那时候大概还有其他一些原因被排挤的孩子吧,有说话矫揉造作的,有说话直来直去惹祸上身的。他们在我没意识到的时候主动和我成为了走的很近的一拨人。

  高中大概就到了一个遥远的新的环境里面去。于是开始微笑面对每一个人,虽然觉得和之前做的事情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仍然一发不可收拾般的和周围人渐渐疏离,但是那种遥远是温和的而且始终没有被人排挤,或者说是有人曾经觉察到并且善意的告诉了我而我却未曾感知。也是在高中第一次有了亲近的朋友,可以一起做很多事情,可以肆无忌惮的说很多话,但是始终是围绕学习展开的,也庆幸自己的生活始终未曾偏离轨道,也对没有经历过叛逆的年少而感觉到遗憾。

  因为学生年代和好友在一起牵手飞驰的记忆的欠缺,才更觉得这本书的描写戳到了心中某一个角落的不完整。那份始终值得珍惜的美好,便只能留存在他人潺潺流出的文字当中。

  《对岸的她》读后感(十):对岸的你

  有过这样的时光,想要和你走一样的路,听一样的歌,读一样的书,看一样的风景。

  从差不多的地方出发,用差不多的方式长大,最后到一起走到一个差不多的终点。这样的陪伴也未尝不是美好。

  曾经也想过要一直生活在一起呢。这种单纯的愿望,也只是怕因为缺失了彼此生活中的某一页,而让一切变得不那么完美。

  不让自己失望的最好办法是不抱任何期望,避免失败的最有效手段是在成功前记得后退一步。

  这些,也是跌跌撞撞了很久以后才渐渐学会的。

  所以后来,我们终究还是有了不同的选择。虽然亲近和信任的感觉不曾改变,偶尔还是会一起笑到要吐。但是想起越来越多的缺失,也不是不遗憾的。

  从前满怀天真的想法,也只是越来越模糊,最后连自己都无法想起。

  人生无非是不断的迎来送往。

  这说起来也并不悲伤。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