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雨巷中的伊人》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雨巷中的伊人》读后感10篇

2018-02-08 20:0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雨巷中的伊人》读后感10篇

  《雨巷中的伊人》是一本由戴望舒著作,西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2.00元,页数:15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雨巷中的伊人》读后感(一):雨巷·课本剧设定

  雨巷•课本剧设定

  背景:暮春细雨如织,在灰暗的长巷中缓缓晕开,夹杂其中的是一种毫无生机空洞和死寂。仿佛你一旦踏入了雨巷,呼吸也成为禁咒。一并缄默无言的,还有两旁沧桑的高墙——原始黄土堆积着层层叠叠无人知晓的厚重历史浑浊雨水侵蚀了它们的棱角,使得路人也报以哀怨的目光。淫雨将一切洗刷殆尽,以至于那些缱绻在悲伤中冗杂的思绪也幻化成彷徨。“我不知道自己遇见谁……”、“我不知道……”

  流年如醉。

  点缀着她栗色长发的是闪耀的红宝石和由晶莹翡翠串成的发髻,但真正肆意嬉笑的则是与此格格不入的淡紫色花朵,素雅而凄婉——她仍把丁香花戴在那个地方,仿佛只为了铭记什么。猩红的旗袍包裹着木已成舟身躯,血一般的颜色烧灼着她的思绪。她撑着油纸伞,伞柄上的暗红色指甲同样摄人心魂。

  一身略显残旧的黑西装,整洁但难掩沧桑的面容,同样撑着油纸伞 ——他。

  配乐:

  Allt vare hljüt--Olafur Arndalds

  痛彻骨髓的悲伤。

  冰冷。

  死寂。

  无可挽回

  正文:

  他伫立在雨巷中,只为了等待而等待。

  连绵不断雨滴被伞沿割裂,继而在地面上旋出一个转瞬即逝的圆。他眼神麻木地看着它们消失,缄默无语。西装的双肩已被濡湿,一朵朵墨色的花在他肩上绽开。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

  结着愁怨的姑娘

  他默默地想。

  他知道那是他每日必经的小巷。

  “他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许久,在凄清孤独的雨巷,一袭红衣若隐若现,由远及近,既熟悉又陌生。烈焰红唇、猩红旗袍、暗红指甲却头戴丁香花的她,在他面前显得怪诞又可怜

  他苦苦等待的,还是那个她么?

  是那个无论何时都能绽放堇花般笑容女孩吗?

  是那个清纯如丁香的女孩吗?

  是那个曾与自己订下海誓山盟的千金吗?

  他不知道。

  因为眼前的她除了结有丁香般的忧愁,其他皆不复存在

  她也对上他迷茫的眼神。

  他发现了她双眼里被禁锢的回忆

  ……

  她在年少时候爱上了他,一个穷人

  他和她来到树林中,午后阳光如万千水钻悄无声息的透过枝丫的缝隙,洒下一地金黄。他摘一朵芬芳的丁香,小心翼翼的把它戴在女孩的秀发上。

  “请永远做我的丁香姑娘。”

  他喃喃着。

  接下来发生事情和那个年代其他家庭无异,女孩被迫和一个纨绔子弟结婚男孩也不得不成家立业

  ……

  只是后来男孩发奋学习出了国,失去了她的讯息。

  “你、你怎么这么……”五年之后的第一次相遇,她竟然如此落魄巨大失落感使他欲言又止,只有紧握伞柄好让自己得到喘息。

  细雨仍倔强地下着。

  “是客人要求的……”丁香般幽怨的眼神,以及轻如游丝的声音。当年的女孩,已经失去了丁香的芬芳,却如同死人一般,找不到一丝生气。仿佛只要风一吹,她就消散无踪。

  “客人?”他不解。

  路人看见他和她交谈,都开始窃窃私语,连浸淫其中狠毒语句清晰地涌入了耳廓:

  “那个婊子,又开始当众揽客了……”

  “不要脸……”

  “她竟然还住在那里……”

  无力感蔓延至神经末梢,一阵晕眩与刺痛袭来。

  ……

  她又如往常,默默低头,恍若自己根本资格观看世间万物。没有多 说一句话,她抛弃了他渴望的目光,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她终究是离开了他,以一种叫人唏嘘的方式

  后来他又无意间听到了关于她的絮语:家道中落,丈夫把他踢出了门,无依无靠的她只好靠卖身度日,终年头戴小朵丁香花而在花街柳巷美称为“丁香夫人”。没人知晓,这一切仅仅是为了让自己不忘掉他。

  为了他……

  而永远做着丁香姑娘……

  他不禁潸然泪下

  ……

  又一年的雨天——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 完-

  《雨巷中的伊人》读后感(二):丁香花开处,暗香袭人时。

  寒来暑往春暖花开,不知不觉,又到了一年中丁香花开的时节了。

  丁香花依旧还清新,那紫色的小花,一簇簇一朵朵,在墙角默默地幽幽地绽放,宁静而内敛,纯洁却略带一抹忧伤。隐藏在枝繁叶茂下,那么地不引人注目,却又暗香袭人。匆匆的脚步,虽然会忽略朴素的花朵,但是总会因为浮动的暗香而停在花前,嗅着那一丝丝的扑鼻,舒畅得让我们内心深处自然而然地归于平静,那种感觉会让人在一瞬间觉得言语多余和无力,只是驻足静静地看着看着……

  北方的春天总是伴着捉摸不定的降温和大风,走过丁香,看着柔弱娇嫩的花朵,我总是担心,你早开的忧伤,会不会被初春的寒冷冰封,你无尽的惆怅,会不会被深夜雨打风吹去。

  丁香,对于我们,似乎总能勾起伤感。因为丁香花开的季节,也是即将毕业的时候,每年到了这个时候,满天的星斗下,丁香花旁,总有毕业生围坐一团,点点烛光中,徐徐南来风,送来淡淡的香气,如有若无,若即若离,和着一丝说不出的哀愁和离索,把我们重重包裹,因而更显惆怅。聊着聊着,这时候不知道谁发出第一声重重的太息,然后是死一样的沉默,最后,沉默被无声的抽泣打破,割伤了黑夜。只有烛光闪闪,替人垂泪到天明。美丽的丁香啊,你淡淡的暗香之中为什么透着浓浓的忧郁时光飞逝,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丁香花谢,一朵一朵飘落枝头。花自飘零,到底是因为大地呼唤还是枝叶的不挽留?但愿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不同,丁香花开花谢陪我们度过在学校的最后时光。此时一群群朋友黯然离校,走向天南地北。离别总是匆匆,或许真的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

  丁香结,一直以来就是传统的愁怨的意象。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过“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而南唐李璟更是把丁香结和雨中惆怅连在一起了:“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峡暮,接天流。” 花期短暂的丁香,悄悄绽放在春光无限好的三月,却偏逢阴雨绵绵,曾经殷勤的青鸟,却也难托锦书,只留下丁香在冷雨中恁的愁!一曲《浣溪沙》,道不尽,多少愁,或许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丁香和冷雨,更是成为一幅经典的哀愁的画面,丝丝冷雨织成的水幕中,丁香盛开,雨打风吹,铅华洗尽,但忧伤和忧郁,哀伤和惆怅,却因为冷冷的雨水而更显浓重。冷雨、氤氲和花香,最终定格成为永久的记忆

  说到丁香和冷雨,就不得不提起戴望舒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初识《雨巷》,是高中语文课,一位年轻老师,满怀忧伤地为我们朗诵了这首诗歌。很清楚地记得,朗诵结束的时候,教室里面是久久的平静,我更是深深陷入意境中而不能自拔。仿佛我已经进入了诗中,站在颓圮的篱墙和寂寥凄清的雨巷,冷冷的春雨打在油纸伞上的声音让雨巷显得更加寂寥而悠长,淡淡的忧伤萦绕心头因冷雨而更显凄凉。而这位美丽的姑娘,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她惆怅、妩媚、高洁、孤傲。她默默地走近,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然而又终于从身边飘然而过,为什么她的目光如此哀怨?她是否看到了我?是否感觉到了我的哀怨?我是否是在梦里?她是真的存在还是我的幻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近在咫尺却如同远在天涯。就在飘过的一瞬间,想伸手去挽留,却害怕手会穿过她虚幻身体,而拉住的只是冷冷的春雨,更留下浓浓的哀愁,挥之不去。而最终,她却还是像云一样地飘过,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仿徨的求索,就是为了寻找这位心中完美的姑娘,而当这个丁香般的结着愁怨的姑娘终于出现阴暗而冰冷的蒙蒙细雨中的时候,她的步履,她的颜色,连同她的太息与惆怅,却无不可望而不可及。美丽出现以前的哀怨和彷徨却因为美丽出现以后变得更加哀怨和彷徨,而我只能在彷徨中继续追求着,追求着那高洁、美丽和惆怅……或许我是在梦里,那就让我在梦的轻波里依洄,让她的温存成为我的迷醉,让甜美而不是黯淡成为我梦里的光辉

  而几年前唐磊的一首《丁香花》传遍大江南北,虽然寥寥的只言片语却讲述了一个唯美浪漫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丁香花美但是却容易凋谢,自古红颜多薄命,忧郁的丁香花和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孩的死放在了一起。在文学中,死亡是永恒的美,世界最令人忧怀感伤的莫过与死亡,而一个美丽女子的死毫无疑问是世上最富有诗意主题。而一位痛惜爱人辞世的男子真情流露,无疑是表达这一主题的最贴切方式。那忧伤的吉他,哀伤的旋律简单意味深长歌词如泣如诉的低吟,忧郁而凄婉的意境,今天听来,犹感人至深,让人唏嘘感叹而久久难以释怀。或许是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两小无猜,或许是山无棱天地和乃敢与君绝的山盟海誓,而如今只剩下满山丁香,在风中摇曳,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千言万语,更道与何人说?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人非草木,情何以堪?

  又是暗香袭人时……

  附记:

  沧海难为水已尽,巫山除却云渐销。

  桃花依旧笑春风,晓镜却惊朱颜老。

  《雨巷中的伊人》读后感(三):坑爹的编辑和排版

  一、先说错别字的问题吧:

  1.P12《林下的小语》倒数第三行:“什么是我们的好想光纪念吗?” ……这还是人话么这?

  2.P13《见毋忘我花》最后一行似乎应为:“挂虑我们的小小的青色的花”

  3.P19《三顶礼》第六行似应为“佻达”

  4.P75《寻梦者》倒数第四行应为“于是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了”

  5.P127 《雾》“西茉纳”打成了“西莱纳”也就罢了,注释居然加在正文中间真是太离奇了

  6.P130《死叶》倒数第五行经查询网上多个版本写的是“它们做出振翼声和妇人衣裳的綷穄声”

  7.P142《天要下雪了》第三行应为“假如有人问我”

  二、这么多晦涩的,有些甚至很难查到(或者根本就查不到)的词就不知道给个注释么?读诗的时候碰到这种情况最破坏情绪

  彳亍(p2《雨巷》;p6《山行》)

  薤露(p15《残花的泪》;p46《寒风中闻雀声》)

  佻达(p19《三顶礼》)

  晞曝(p21《眼》)

  屏营(p26《生涯》)

  敝舄(p27《对于天的怀乡病》)

  征泥(p28 《旅思》)

  侵阈(p31《古意答客问》 )

  莱菔(p34《小病》)

  翎翮(p42《秋蝇》)

  行蹊(p55 《少年行》)

  挹泪 (p56 《过旧居初稿》)

  跣足、干刍 (p93《村姑》)

  大氅(p127《雾》)

  綷穄 (p130《死叶》)……这俩字我至今都不知道该怎么念

  三、纸用得差也就罢了,这么多俗烂的图片穿插在文字里未免太煞风景了。人家戴望舒好歹也算个名家,这书的装帧设计整得跟地摊儿上十块钱三本的九十后青春文学一个味儿也太出格了吧!

  《雨巷中的伊人》读后感(四):静静地散发着闷骚的气息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戴望舒《烦忧》

  旧中国,一个闷骚文艺青年的标准装备——一袭长袍,一副眼镜,一柄油纸伞。总是彷徨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希望碰到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上述经典场景来自戴望舒的经典诗作《雨巷》。不过,只是读过《雨巷》,还算不得一个文艺青年,知道并且喜欢这首《烦忧》,差不多就够格了。你差不多可以嗅到他的身上静静地散发着闷骚的气息。

  当我还是一个新中国闷骚文艺青年时,无法拷贝那套长袍装扮,但也模仿戴望舒、徐志摩的调调儿——后者更接近于明骚——为了某个女孩子写过不少诗。梁实秋说: 大概每个人都曾经有过做诗人的一段经验。在“怨黄莺儿作对,怪粉蝶儿成双”的时节,看花谢也心惊,听猫叫也难过,诗就会来了,如枝头舒叶那么自然。但是入世稍深,渐渐煎熬成为一颗“煮硬了的蛋”。

  当然,那些写给女孩的求爱诗和写给父母的讨钱信一样,算不得什么雅事,得归到应用文的范畴。它们都有明确的目的,达不到目的,就是失败的,无论本身多么富有艺术性。我的诗可算得成功的典范。它像坦克、轻骑兵、核子弹,助我攻城拔寨,摧毁伊人心防,可谓势如破竹。谈上了恋爱之后,在我这里,情诗的历史使命已经完结。“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我就停下了写诗。那些诗稿流散到我的朋友手里,被他们占据在自己名下,去进攻女孩。在这个冰冷的世界上,那些诗能够捏合三两件韵事,成就四五段佳话,我的一番苦心也算不枉。当然,制造的倘若是几桩孽缘,那也罪不在我。

  如今写诗这一套把戏有点玩不转了。走进新时代后,进攻姑娘的必杀技,是祭出海子的那首名作:“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里头很清楚地表明了自己的经济实力:有土地,有马场,能随时周游世界,还有海边的别墅,享有完全产权。

  至于忧愁,已经是一种过时的情感,或者说,它变得相当奢侈,常人消费不起——哪有许多时间用来忧愁,我们要么狂喜,要么悲伤,要么自闭,要么放浪。寂寞的秋,引女人们想起裘皮大衣,辽远的海,令男人神往豪华游艇。至于你的名字,曾经是我的图腾。我在天空写下你的名字,被风带走了;我在沙滩写下你的名字,却被浪花带走了;于是,我在大街的每个角落写下你的名字,靠!我被警察带走了……那一丝很闷骚的忧愁,就这么无可挽回地断送了,在风中如无根的飞絮,它只属于那个告别的年代。

  后来,初恋结束了,我也渐渐煎熬成为一颗“煮硬了的蛋”,此后的那些恋情无法再度令我的心灵柔软。我不再是静静地散发着闷骚的气息,而是热衷撰写一些玩世不恭的恶搞文字了。譬如,我写过一篇《悲哀的同音词》:

  爱最低程度会变成“哀”,最高程度会变成“癌”,无药可治。

  理想的实现总是很遥远,不可“立享”。

  贞操总因“真操”而丧失,“昏因”会导致婚姻。

  舒服惯了,就会成为“束缚”。

  所谓“专一”,是在未曾“转移”之前,短暂存在。

  “坚定”经不起“鉴定”。

  不要像我一样追寻真实,最后,你难免踩到“真屎”……

  我认为,有这种清醒的头脑,才算成熟睿智的男人,从前写的那些诗,都是些让人脸红的傻话。亲爱的,我是变得聪明了,再也不容易受伤害了,而是能轻易伤害别人了。可是,为什么我一点也没有感到更加快乐呢?看来,闷骚亦属岁月一种珍贵的馈赠,待到时辰抵达,心境转换,容颜衰老,就会把它无情地褫夺,就如同秋风吹去了花朵的艳色,也吹去了它的香气。

  《雨巷中的伊人》读后感(五):笛声御雨——戴望舒《雨巷》

  听……,这声音!

  不是闲致的吉他,不是矜贵的钢琴,不是古典的小提琴;亦不是铿锵的古筝,不是哀怨的二胡,不是低吟的箫;是笛声!这笛音并不高亢,而是圆润、醇厚、悠长,节奏徐缓,顿挫抑扬。伴着笛声,一位女郎走过小巷。

  她穿着旗袍,是柔滑的丝绸,点缀着淡雅的丁香,凸显她身段的修长;耳垂镶着玉坠,淡绿的,不时摇摆;脸上施着淡妆,又将长发盘成髻,插上银色的发簪;额前的一绺青丝散落在眉间,映衬着她的明眸。不知想起什么事情,她情不自禁笑起来,一抿嘴,露出深嵌在脸庞的酒窝。

  在这江南的小镇,下起了小雨,泛起的烟雾罩笼着穿过小巷的女郎。女郎并没有加快脚步躲避细雨,原来她是在雨中悠闲的散着步。她撑上一把油纸伞穿过寂寞的小巷。街上的青石板形状各异,却错落有致,几经岁月的打磨,表面已变得光滑。此刻它们都被小雨打湿,却一点也不抱怨,只是在默默的温柔地听着小雨的倾诉。女郎伸出手来触摸着亦被小雨打湿的墙上青砖。她并没有在意自己的动作,可墙上的青砖却感觉到了来自她指尖的温柔,还有她丁香一样的芬芳。

  女郎缓缓穿过寂静的小巷。她忽然露出了笑容,转而又眉间紧蹙。是念起了她的情郎?可是她为什么有着丁香一样的忧愁?或许只有细雨才能开解她心情的凄凉。

  这雨中的江南小镇,清静、和煦而寂寞、惆怅。

  《雨巷中的伊人》读后感(六):我希望 逢着一个姑娘

  我希望

  我希望

  逢着一个姑娘

  像冷清秋一样

  手里拈着丁香

  走在路上静想

  漫天飘下枫叶

  只有两片脚印响

  我希望

  逢着一个姑娘

  像小怜一样

  轻盈的小燕子

  飞来飞去绕青梁

  散着田野带来的暗香

  楚楚可人 欲诉衷肠

  我希望

  逢着一个姑娘

  像林徽音一样

  清秀的辫子拂着衣裳

  走在深街小巷

  坐看满院的春光

  一手拿着书

  两指抚着琴

  拨弄起倾城的书香

  我希望

  逢着一个欣似的姑娘

  腼腆一笑

  微微回眸

  绯红脸庞

  脑海中回荡

  如何让她再回到故乡

  再让我逢在身旁

  我希望...

  其实我已逢着一个姑娘

  如斯清香

  如斯心伤

  如卿恬静

  如卿断肠

  《雨巷中的伊人》读后感(七):讨人喜欢之于讨人讨厌

  再看戴望舒的诗作时,感觉首先是自己是污秽了,这大概要缘起于我在脑子里打结追问为什么要脱俗的那一刻。你脱俗了就是脱节了,火车一样后果是可想而知的,海子,戈麦,顾城都是够脱俗的了。这看似简单的道理我却用了三四年的时间才弄明白,自己不是那种不食烟火的主,虽后知后觉,但总算没有越梳理越纠结。

  如果不是因为曾经切身实践我不敢如此断言,你要么和俗套交朋友,这样它也会跟你交好,你把它当敌人,它不会心甘情愿地伸出左脸,对你客气。大家井水不犯河水,相安无事,和谐共处自然最好,但常常是树欲静而风不止,你脱俗了,没脱俗的就是要拉你还俗,人人都不能免俗时又像人人光着身子,穿着衣服的人才是被指指点点当成不知羞耻。戴先生能在文明开化(还是文明风化了)的当日一如既往地穿着一席清爽的长袍,不管怎么说都是一种难能可贵。

  你说谁一辈子没那么清纯,洁净,不食人间烟火两把?难得的是你自始至终一以贯之。这一点戴先生就做到了。

  一个执着的人一定有其可爱处,虽然有时候不免可爱得中性傻乎乎。这一点戴先生也做到了。

  戴先生爱情诗不少,看到诸如《我的记忆》《断指》等主题截然的诗作时,不亚于惊喜。爱情诗本身当然无可厚非,很多人都写过,我也胡诌过一些,大概是我已经过了爱情的年龄,看爱情诗多少有老生常谈出不了多少新意的感觉,这其间不免偏见。加上望舒先生时代新诗兴起没多久,爱情白话诗写的火热直白的又很少,不像看黄书或者自白诗那样过瘾,多是花前月下,爱而不得的满腹“愁肠”,所以让我这个老朽不懂浪漫之人更觉心有寂寂。

  再纵观他的诗歌,里面频繁出现的词汇,诸如,郁郁,忧郁,抑郁,悒郁,寂寞,孤寂,寂寂,惆怅,愁肠,徘徊,涕泣,呜咽,哽咽,等等一系列“感时花溅泪”的词汇,这些可以随手拈来,看惯这些词我怀疑自己不郁闷都难,除非你定力特高,不受外界影响,我承认我没那能耐。加上诗歌本身就容易让人郁郁,让人寂寞,即使少了这些表意性很强的词汇,用其他意向一样能让你郁闷,这很正常,在我看来诗歌就是一门使人抑郁的艺术,因为它绕开一切虚伪,直击核心,而一切与核心有关的艺术都是摄人心魂的。

  我甚至想象不出,看诗如果不在夜阑人静而是坐在嘈杂的菜市场却读得津津有味是何等情景,其实又是偏见。

  还有,读时总莫名感觉他有些诗不是以男性视角写的,这大概一来与中国古典诗歌传统有关,老杜,小李,东坡,一大串人全写过闺怨诗,文人借闺中少妇抒发一己情思着实很多,二来还是因为他的诗风单纯。例子比较多,不一一列举,有些窈窕感性得淑女也难比,就像我第一次看罢何其芳那首著名的《预言》,我对喜欢的人说,我觉得何其芳是女人,因为男人能写出如此细腻的诗歌者难得,很有如入庄周梦蝶的幻境了。现在看来我当时简直偏颇,更不亚于无知,男人写女性题材,女人大胆直白,或者男人以女性身份写作的老了多了,而且不乏卓尔不群的作品。

  援引朱光潜老先生评望舒诗的话,我觉得特别中肯,喜欢他的人会越加觉得他文字清新,对他不感冒的人就会越加觉得他在伤春悲秋,或者无病呻吟,但不管怎么说,“戴望舒先生所以超过一般是人的,我想第一就是他的缺陷——他的单纯,其次就是他文字的优美”。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