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来去自由》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来去自由》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2-08 21:1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来去自由》读后感精选10篇

  《来去自由》是一本由连岳著作,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32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来去自由》读后感(一):倒着读连岳

  我读连岳的顺序是这样的,除去专栏文章,《我爱问连岳2》-《我爱问连岳1》-《我是鸡汤》-《神了》-《来去自由》,在他已出版的所有书中,应该只剩一本《格列佛再游记》没有读过。

  这本书着实难买,连淘宝这样大的林子也只有寥寥几个卖家,快递费是一半的书价,可是我高兴

  一直对连岳本人的经历好奇,如果再八卦一点,他的妻子感情也是连岳粉丝们的谈资。看一本书,我总希望对作者本人建立一些认知,我不喜欢冰冷而陌生阅读感——一本书读完,所有联系想象就立即切断,而延续不出更多的关联。好吧,我也是连岳的粉丝,虽然我觉得粉丝这个词总显得掉价。他的情感专栏为他累积了大批女性读者,而且孜孜不倦,至少他的专栏是我买一些杂志和周刊的重要原因。连岳都快成了布道者,粉丝们就好似一众信徒。

  《来去自由》里看到了终于不太一样的连岳,更多地是剖析自我,而不是在一封封冗长的倾诉后写下关于爱情的那些神秘指南。正好也弥补了我错过《南方周末》里连岳的笔墨。这个连岳年轻些,骄傲些,真实些,偶尔跳出一些脱离现实的笔调,游离到他的第八大洲,这个男人,总说自己资质愚笨,但总闪烁着慧光。

  连岳没有羽化登仙,如今在情感专栏里对于爱情疑问轻易就甩出惊世骇俗话语智者,当初也是个初出茅庐少年,也曾浑浑噩噩,也曾不靠谱。终有一天,他积累足够的能量勇敢地,来去自由。这一步自由的梦想之光,在而立之年就照进了他的现实。

  我想,我需要多久?我还不知道。

  《来去自由》读后感(二):豆瓣上的第一篇书评

  看到很多豆友的评论,说这本书没有说教,轻松幽默

  我感到很奇怪。明明是用轻松幽默的方式说教。

  说教的是一些稀松平常道理,但是你还是觉得很舒服

  有时候正确的废话也别有味道,看你怎么写。

  感触最深的,还是《连城诀》的开始几篇。之所以感触最深,大概是因为评论我也会写,尽管可能和连岳相差甚远;但是这种“寓言”体,我总觉得是需要智力的,智力这东西,是稀有资源,我没有多少,所以很稀罕。

  挑几篇说说。

  虽然这些看法,会让大家觉得自己的智商被侮辱了。不过不要生气,我完全是写给自己看的。告诉自己,瞧,聪明人写的书你也能看懂点。

  《偷偷吃了手指》:有人说连岳这本书,风格完全模仿王小波。完全同意。不过这篇,怎么都觉得更像卡夫卡。完全“文笔明净而想像奇诡,常采用寓言体,背后的寓意人言人殊,暂无(或永无)定论。”(这段是百科对卡夫卡的介绍)拿这篇来说,估计有人觉得很无厘头,有人能发现点什么,有人觉得大智,有人觉得被连岳忽悠了。我的看法是:开会,吃手指,神经质,人情淡漠,日复一日生活

  《人立在床头的蛇》:臆想最可怕面对现实,便没有了恐惧

  《苹果上的梵文》:故弄玄虚的东西,你们非要去瞧,那么,营销成功了。

  《外星人》:连岳在开玩笑撒,估计写这篇的时候他老婆正减肥。

  《概率电话》:很多事情,就那么一念间,因为习惯,因为误解,错失良机。尤其是爱情。

  《纸牌一副,十块八毛》:大部分只有牢骚而没有行动的人,都需要一副指牌。

  《上帝规则魔鬼规则》:本人大爱。

  上帝的规则是:先给痛苦,然后给出路

  魔鬼的规则是:制造麻烦,然后将之合理化。

  凭这两句话,允许连岳继续忽悠我。

  希望各位多提不同见解

  《来去自由》读后感(三):《来去自由》和《我是鸡汤》。

  《来去自由》和《我是鸡汤》。

  恕我直言,这两本书的包装都不咋样,甚至会影响内容本身。

  《来去自由》的包装差强人意字体也大些,印刷的也好,稀疏大方有很多留白,是本好书的气象,但是"人文主义体验""生于七十年代的双子座作家连岳"这样的话放封底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那些不靠谱的"美女作家"和速食出版物,我猜多亏"〈南方周末〉不同版面的专栏"挽留住了一批南方周末的固定读者(现在连南方周末也不可信了 …)

  《我是鸡汤》不仅加进去许多毫不相干的插图来搞破坏把字体挤的很小。封面更是打出了"中国版〈心灵鸡汤〉"这样的恶俗宣传语,根据我个人一点儿粗浅的阅读体验,喜欢连岳这种调调的读者大都不会喜欢〈心灵鸡汤〉那样的师奶读物。我猜多亏了封底的那句连岳原创如假包换的"有些自高者并不配那么高,有一些自卑者却可以富有尊严"挽留住了一些其实喜欢这个调调但又不熟悉连岳的读者诸君。

  是个什么调调呢?通常拉出来王小波就比较好解释这种调调,就是类似王小波的调调,这是另一种说教,一种有趣的说教,让你在笑声中又爱又恨欲罢不能的说教,我们国家是个盛产道德导师的国家,可怕的是鲜有像王小波连岳这样可爱的导师,鲁迅用冷嘲,他们用热讽,真诚善意的讽刺比一本正经高高在上的说教或者一把鼻涕两行热泪的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效果要好的多,如果你是个 70后或者80后你就会相信我这句话。我不需要道德导师,我对自己的德性充满信心,甚至这信心有点过头以致变成了偏执,而连岳的热讽就告诉我那些过了头的自以为是里哪些是可笑顽固不化偏见

  连岳还像王小波一样用尽浑身解数,给我普及常识,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常识摆在每个人眼前谁都知道,熟视无睹,谁都知道也就意味着谁都不知道,所以需要普及一下。

  比如,追求趣味是个常识可是我曾像许多人一样希望从一些假大空的思想著作中发现终极真理,一下子提高了层次

  比如改变不会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是个常识,连岳不得不写两篇文章举出大大小小的例子来证明。

  比如还有一个关于常识的常识:真正把常识化在自己血液里变成精神的支柱和认识世界的最基本原则却比较难,同一双眼睛看别人的疮疤容易寻自己跳蚤就比较难。

  王小波连岳都已有了些体悟,然后再用用轻盈简洁幽默的文字告诉窝,这就叫予人慧命(轻盈专指连岳,虽然是黑色幽默,王小波还有些沉重了)。

  我向来不惮以最肉麻的语言来赞美这类作者的,可是如果真肉麻起来会适得其反--- 已经有理性理智的人会失去肉麻的功能,剩下的只有冷静客观和少少的幽默。

  宣讲常识并不是我想夸〈来去自由〉的重点,因为这个优点在〈沉默的大多数〉中一样可以看到,我想说的是高过〈沉默的大多数〉的一点点:简洁和犀利。

  连岳写字越来越简洁,在〈民间批评〉一文(来去自由P154 )中他写道:

  quot;我欣赏简洁、干净、锋利的文字,像庖丁的刀,游刃有余切中肯綮。即使对象霸道蛮横如野牛,解剖过后,也得如土委地,訇然有声"虽然跟着他自谦道:"我也在寻找这把刀"但我觉得他已经找到了,至少他的刀已经越来越锋利了。在Blog 中,他曾写道:"在南方周末时写了很多把自己累死的文章",甚至在评论"王垠退学"事件时他都忍不住在结尾写道:"试着让自己的批判更简洁些"(王垠的退学声明居然有一万字之多,连岳实在看不过眼了),可见,简洁是连岳的一贯追求,其实南方周末时期连岳的那些文章我也读过,的确有些长,几乎每篇都超过了 1000字,而后来的文章则原来越短而精致(难道稿费开始以字少为标准了?)也越来越有趣,逐渐修炼成了眼下最性感的专栏文字,骨感但又不显得瘦弱,前凸后翘又没有赘肉,这种境界不知道是怎么达到的,是卡尔维诺帮了忙?还是黑格尔给开的窍 ? (从这两本书中连岳还是透露了些许自己的阅读地图的)应该不是王小波,王小波还没探索到轻盈时就撒手去了。

  不信的人可以去〈来去自由〉中〈连城诀〉这章体会什么叫轻盈,真真是增之一字太罗嗦减之一字太苍白,我最喜欢的一篇〈上帝规则,魔鬼规则〉可以一读来验证,我忍不住摘录给你看了:

  人先产生青春忧虑,留了长发、写诗、仰望星空长吁短叹、向隅而泣,夹着〈上帝诗选〉彷徨,嘴里念叨活着还是死去,是个问题,他说,要有爱情。

  上帝规则是:先给痛苦,然后给出路。

  魔鬼把自己的屁装在铁罐里,外面写着闻者必扑,随后培育出了蟑螂。

  魔鬼的规则是:制造麻烦,然后将之合理化。

  这样性感有趣的文字在〈连成决〉中俯拾即是,真叫人既嫉妒又有种永难企及的绝望

  《来去自由》读后感(四):有封来信我看不懂!·

  我刚毕业,由于幼稚,在高三的时候选择错误专业,使我在工作付出严重代价。当事情的严重性浮出水面的时候,我决定离开,离毕业还不到3个月。遭到了老师父母一致反对。老师都快急哭了,她都30多岁了,让她哭使我有罪恶感,她是我的老师呀!

  于是我就继续忍耐,想等着我醍醐灌顶的那一天,突然间发现这一行业有多么美好,我所从事的事业是多么伟大,而我在那个时候将多么的骄傲。

  您知道牛顿看见苹果落地进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几率是多少吗?

  我在等待的那个几率小于等于前者。

  这还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在于我并没有像牛顿热爱物理学那样热爱我这个行业。

  现在您该全部都明白了吧,我想走,可是我周围的人都不让我走,他们都在想着牛顿呢,可我能是牛顿吗?让他们整天说得让我误以为牛顿和我很近,现在我走路都习惯性地看着天,也许掉下个UFO!

  另:因为我本人一贯幽默,所以如果您一旦决定将我的来信发表,请按字数分给我稿费,我认为这样充分体现了助人者自助的精神,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有助于你我的成长

  燕妮

  燕妮:

  既然说到牛顿,就引一句他的话,以牛制牛。“每个人总是乐意安于现状,除非有一股外来的强烈力量逼迫,否则一成不变的生活就将永远持续……”

  我很高兴没有这股外来强力逼迫你,只有两行外来的泪水。你过的是一种不用负责任幸福生活,请珍惜

  一个幼稚的选择就让你搞到了一份工作,不热爱也不努力就可以拿薪水,衣食无忧,还有父母师长宠着,这种baby生活甜得像烂掉的无花果,哪里还能找到更甜?

  我相信你的判断,你将在这一行无所作为。无所作为当然是很痛苦,鉴于再恶劣环境,也有些掐不死的人一定要有作为,无所作为就显出一种卑琐来。卑琐的味道像四月的臭鼬体味,沾上的人感到不愉快是可以理解的。

  但你的体味一定是清清爽爽的。无所作为的原因,是你周围的人一致反对,以后,每当你觉得郁郁不得志,可以这么想:要不是他们反对,我早就……省略号可以视情势加上不同的成功词语。这样,你就不会错误地责怪自己,把胆怯、无能、推诿、害怕承担责任这等你从来没有的坏毛病揽到自己身上。

  你的父母师长也可以从这层关系中得到安慰,万一你将来成了牛顿,他们将欣慰地说:幸好我们当年安抚了他躁动的心性,我还流了泪呢。万一你连牛都不如,他们将叹息说:他就是心不定,我的泪都白流了。

  这是多么美妙的双赢格局,请你千万不要冒险去追求所谓的理想与自由,坏了这个平衡。相信我,人生很短的,只要再互相埋怨几次,就可以熬到领退休金了,那时候,想酣睡就酣睡,想赏花就赏花。老师也90多了,欲哭无泪了。

  我还得承认你非常具有幽默感,以至于我捻着稿酬笑出了声。孩子,你是完美的,只是不顺你心的人太多。这不包括我,不分稿酬给你,是因为我想,你已经不用成长了。

  连岳

  你们说连岳是讽刺他还是支持他??

  《来去自由》读后感(五):多年以前的连岳

  字里行间还有明显的王小波痕迹,但不同的是他有一种发了疯一样的幽默感,简直可以打上连氏出品的标签。例如,

  “一个女同事忽然将头转了一圈半(也就是五百四十度)看着我,状颇怪异,她说:我是外星人,我们那个星球的人可以把脖子拧紧,像上发条一样,然后猛地一松,急速旋转的力量能使身体腾空而起。”

  难道这就是来去自由的含义?呵呵呵。

  读过他一篇关于成长的短文,说一个人的潜力不在于多么的少年老成,而在于能从阅历中不停的长大。两三年前他还在博客里张贴不欢迎几类人的公告,现在他的博客不删除任何评论。

  虽然连同学的文风变得更成熟了,但是里面的幽默感仍然像发了疯一样。也许一个真正有潜力的人就是能改变自己的同时坚持自己。

  《来去自由》读后感(六):同是城市人

  认识这个人是因为,最初在<城市>杂志里看到连岳的专栏,和王尔冈的漫画放在一起,觉得挺新奇也挺好玩。

  第二次见到这个人,是在<南方周末>里,连岳这个人喜欢帮助别人解决问题,不管是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有钱的没钱的,生活的感情的--多数似乎是感情的--问题,他都通杀。文字干净而又犀利,观点刻薄而又中肯。那么这个人就有点意思了。

  接下来我无意中在深圳书城里看到他的书放在架上了,那么就支持他一把,为他的稿费增添点微薄力量。大家都知道深圳书城的书是不打折的吧?

  读过,知道这个人喜欢王小波,喜欢罗素,那么大家算是同一类人了。但是就文字方面来讲,连岳的风格更章法些,更好懂些,更大众些。算是我们大众中仰慕思想家中的平常人一个吧。

  再后来,在MSN SPACE上发现他的踪迹,连岳的第八大洲,再再后来,在牛博网上发现他的同名blog,再再再后来,就忘记他了。。。

  现在他似乎又出了新书了,但是没有想看的愿望和支持他的动力了。

  80年代的我,也开始有类似的思想,并开始追求更多更深刻的东西了。

  所以,我对他的书,评价是:文字和思想的初级读物。有意者可读之。

  《来去自由》读后感(七):给你所爱的人以自由

  连岳《来去自由》是一本新书,也是一本老书。新在它2009年由作家出版社出了,上架没多久就告罄,宣布加印。旧自然是因为这是一本再版的书,初版于2003年的四川人民出版社。时间横跨6年,“连岳”这2个字远比6年前响亮。

  《来去自由》我读的是电子版,上半年读的,很快,半个晚上就浏览了一遍。我觉得相较于后期,这本处女作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透露出了早年连岳的心路思想历程,如果认真从头读到尾,会有一种很显然的脉络感。彼时的他,还在王小波的“阴影”笼罩下,行文大多有斧琢之迹,偶尔还会写些和自己生活有关的东西,或真或假,很有随笔的味道,不乏精品。这些现在的连岳基本上都不写了。

  我读过连岳差不多所有的博文,以及2本《我爱问连岳》,据说我爱问连岳出第三本了。连岳的文字感觉还是不错的,用词平实,说理也很简单。他从不掩盖他所倚靠的思想资源,罗素王小波等等常识性的启蒙思想——他曾经开过一个70年代人的长长书目,他也从不讳言自己在抽象思维上的缺陷——他读不懂很多深奥的哲学书比如维特根斯坦。

  这些是他的长处,也是他的短处。当然,作为一个面向大众的专栏作家,这长处足以让他薄有浮名,这短处却大可忽略。这怪不得他,中国的媒体数量,我相信在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数的,同时中国媒体的弱智程度也是屈指可数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还能有几个人写这种普及性的专栏,并且写到人见人爱的地步,这是件很不容易的事。

  相较于他的思想随笔,我更欣赏他的情感专栏。事实上看他这样的文字,就好像在看一只千年不死的老猫调戏一群初出茅庐的幼鼠。这些老鼠战战兢兢、哀哀怨怨的倾诉自己一肚子的苦水,期望连大师出手指点迷津,好安然渡过自己的危机。但,我相信,连岳的每一次回答都不亚于一次精神的蹂躏和强奸。感情的事可以用理性分析,却未必能够依凭理性行事。当然,这也许不过是一次共谋,共同完成一次狂欢,我们还以为是癫痫病发作。

  我从网上看到,《来去自由》新版简介里有这样一段推介的话:“连岳的文字观点独特、有趣,想像力丰沛,甚至具备一定的启蒙性。连岳的早期文字虽然较稚嫩,但他的自我形制已经建立了,这么多年来他没有偏离过他的观点和道路,他成为了他当初想要成为的人。”

  “这么多年来他没有偏离过他的观点和道路,他成为了他当初想要成为的人。”这句话可谓一语中的。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这是所有人的梦想。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像连岳这样被王小波震撼启蒙,醍醐灌顶般的再生,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坚持阅读,坚持写所,坚持到发挥出自己的才华,以此生活,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遇到和自己相濡以沫的爱人,心甘情愿待在一个遥远的小岛上“离群索居”。

  多年以前,茅于轼有过一本书《给所爱的人以自由》。读连岳的时候,我觉得他不仅是给了所爱或者不爱的人以自由,最重要的是,他给了自己自由。这在中国人的哲学看来,这样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来去自由》读后感(八):《来去自由》:学习王小波的笔记

  连岳的书已经读了好几本书:《神了》、《格列佛再游记》、《我是鸡汤》,当然,还有刚刚找到的《来去自由》。

  八辈子之前,江艺平还在南方周末当主编,那时候南方周末针对性很强,比较好看,专栏也比较多,虽然连岳也写了四辈子的专栏,我却一点都没有记住,留下印象的只有王小波。

  这本《来去自由》,就是连岳南方周末专栏的合集,跨度足有4年。

  开头,活脱脱就是王小波专栏的翻版,讲的东西也都是民主自由平等之类的常识。方式也都是拿常见的简单逻辑,去照亮冠冕堂皇的复杂愚蠢,连讥讽的语气都是一致的。

  有些地方还有言知识分子特有的卖弄,不放几句名人名言,话就有点讲不下去;有些地方一不留神放得多了点,显得文艺腔太重。

  到了后来,架子放下,文字显得轻松了许多,讲的常识不再那么生硬,慢慢有趣了起来,也好看了许多。

  或许,这4年正是连岳自己风格形成的过程:

  常识已经了然于胸,这才能用荒谬有趣的方式表达出来,正着讲反着讲都顺手。

  因为,道在屎溺嘛。

  《来去自由》读后感(九):推荐连岳

  这本书和作者的思想,对我的影响只能用下面一段话来描述:

  首先是越看越上瘾,截止至本周还书日之前我还在赶看给自己的最后几篇下酒菜。如同饭桌上最好吃的留在最后一样,就怕早先翻到封底还没过瘾再倒将过来翻烂,就没有初看时的快感和新鲜度。当然这不是否定,他的文是很值得反复看的。

  然后今天终于去了一个有“广告”名字在里面的公司面试。到了楼阁间发现装潢比想象中的漂亮时尚,MM和我的穿着品味雷同,HR和前台比想象中的冷漠,似乎完全忘记有我这场面试,如同我也不记得什么时候投的他家简历。

  因为我填了“文案”,HR问我平时写些什么文章。我立马想到连岳,理智来不及阻止唇齿就脱口而出“我写批判性的文章!”。尽管后面我把“批判”转化成稍委婉的“评论”,也猜只有到此一游的份罢。心情却没有不好,更没有责怪这位毫不知情作者的意思,回来还是看他书,写这篇文章,觉得有趣。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